聽覺口語法的定義、原則和特色

2021-02-19 聾康網

點擊上方「聾康網」字樣,即可訂閱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AVT(Auditory-Verbal Therapy)聽覺口語法在國外已經成為一種主流的教學方法,並且被大多數專業人士和聽障兒童家庭熟識和認可。為了將聽覺口語法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推廣到更多的機構和教師,本周我們將分享「聽覺口語法」!

接下來的每周時間我們將以不同的主題,與您分享聽力語言康復行業信息,包括新鮮資訊、教師培訓、優秀教案、康復知識、現代教育理念……您期待我們分享哪些話題,您在實際教學中有哪些感受或困惑,都可以回復我們。期待我們一起探討,共同提高!

——編者按


聽覺口語法(AVT)是藉助助聽器充分發揮聽障兒童剩餘聽力的作用或通過人工耳蝸的植入幫助聽障兒童獲得聽覺潛能後,按照聽覺、語言、言語、認知和溝通這一自然的發展順序,在自然且有意義的情境及互動中,讓聽障兒童學習傾聽、語言和說話,並使傾聽成為孩子的生活方式。

聽覺口語法的創始要追溯到近代眾多知識、科技及技巧上的變革與進步。在助聽器、人工耳蝸等科技的輔助下絕大部分有剩餘聽力的聽損兒童可以獲得日後發展出聽說溝通能力所需要的聽覺潛能。這就為聽覺口語法的出現和推廣提供了支撐。


提倡新生兒、嬰幼兒、學步兒和兒童的早期聽力診斷,並在聽損被診斷後立即有聽能管理和聽覺口語法的介入。

推薦立即的評估,並且使用合宜且適當的聽力科技來獲得最大且有幫助的聽能刺激。


引導及訓練父母去幫助他們的兒童使用聽能為最重要的感官來發展傾聽和口語。


指導和訓練家長通過主動且持續參與個別化的聽覺口語法課程,來成為幫助他們孩子傾聽和口語發展的主要促進者。


引導和訓練父母去創造一個支持兒童在每天活動中用傾聽來學習口語的環境。


指導和訓練家長去幫助他們的兒童將聽能和口語融入兒童生命中的各部分。


指導和訓練家長去使用聽能、言語、語言、認知和溝通的自然發展模式。


指導和訓練父母去幫助他們的兒童經由聽能來達成自我語音監控。


實施持續的正式和非正式診斷性評估來發展個別化的聽覺口語治療計劃,並監控進步狀況和評估此計劃對兒童及家庭的效益。


促進聽損兒童在普通班與聽常兒童的教育,並在早期兒童生活中給予合適的支持服務。


強調團隊合作:團隊成員包括聽障兒童的家庭醫生、耳鼻喉科醫生、聽力師、聽覺口語治療師、兒童心理師、社會工作者、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遺傳學家、語言病理師、特殊教師、父母或養育兒童的人。所有成員都應以支持和協助患 兒父母為目標。由於聽覺口語治療師需與患兒父母往來頻繁,所以雙方要保持良好關係。Estabrooks(1994)特別提出一個聽語治療團隊的模式,聽力師、聽覺口語治療師與患兒父母是最核心人員(Simser,1993; Estabrooks,1994)。


重視患兒與父母的深度參與:患兒父母是「聽覺口語法」的重要實施者,他們要學習的知識和技巧相當多,包括聽力學、助聽器設備使用常識、行為改變技術、聽覺口語法教學技巧等。父母不但要瞭然於心,而且要將這些技巧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總而言之,在教學上通過聽覺口語治療師的指導,父母要扮演的是積極的教學者而不是觀察者。


強調「語言輸入」,而不使用周圍環境的聲音作為孩子最主要的聽覺刺激。因為要促進語言能力,唯從「語言輸入」本身著手(Simser,1993 ;Estabrooks,1993,)。


依循正常發展程序教學:「聽覺口語法」課程中的五個主要成分,包括聽覺、言語、語言、認知、溝通,都是以正常發展為架構的,因此聽障兒童的發展與正常兒童相似,只是在開始時發展速度較慢(Simser,1993)。


強調聽覺的運用:聽障兒童必須學習用聽覺接收信息,而非視覺。有時候,為達到刺激聽覺效果,老師會運用一些技巧,以杜絕聽障兒童將視覺(即讀唇 )與聽覺並用。這些技巧包括:遮口、與兒童平行而坐,等等。


重視有效的聽能管理:「聽覺口語法」中,對聽力醫師而言,聽能管理的內容包括:聽障類型、聽力損失程度的鑑定;聽障的早期發現和助聽設備的早期配置,以及根據所觀察到的孩子聽覺系統的變化,及時、適宜地調試助聽設備,使其效能達到最大化,並與聽障兒童父母密切合作,以為孩子提供高品質的聽覺與學習環境。對聽損兒童的父母(或養育者)而言,聽能管理同樣需要他們的參與。聽損兒童的父母(或養育者)必須由被動地觀察,轉換為主動的參與。因此,當聽力醫師在為孩子做聽力檢測時,他的家人(或養育者)也必須在場。一方面是為了讓他們更了解聽損兒童的聽力問題,一方面也是為增加他們的相關知識。在家人(或養育者)也可針對孩子做聽力檢測時的反應,向聽力醫師提供一些自己平日所觀察到的現象(Marlowe,1993 )。

本文來源《聽覺口語法概論》

本周預告:

本周2 聽覺口語法系列內容

本周3 AVT五大領域介紹

本周4 時寶娟AVT教學經驗分享

本周5 郭竹炎AVT教學經驗分享

本周6 AVT及康復教學調查問卷

4月24~26日,北京聽力協會面向全國聽力語言康復教師開設「聽覺口語法(AVT)」教學培訓課程。邀請全國知名聽力語言康復專家和一線教師進行現場講座。歡迎諮詢和報名!(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了解培訓通知)



相關焦點

  • 聽覺口語法
    所謂「聽覺口語法」是利用聽障兒童的剩餘聽力,藉由助聽器的擴音系統把聲音放大,或以植入人工電子耳的方式,幫助無任何剩餘聽力的孩童重新獲得聽覺潛能後,將聽覺、語言、認知,依其自然發展之程序,在自然且有意義的情境中,透過會話式的互動,讓聽障兒童學習傾聽、說話及語言。『聽覺口語法』的主要特色包括:專業團隊合作的模式及父母深度的參與,使聽覺成為兒童全人發展的一部分。
  • 聽覺口語法一定要遮口嗎?
    聽覺口語法是根據一套有邏輯性的指導原則(AG Bell Academy for Listening and Spoken Language, 2011)而執行的方法,對象為聽障嬰幼兒或學齡兒童,家長選擇口語為溝通模式。
  • 【聽覺口語法】在線教學上線啦!!!
    ,泉州市啟勝聽力語言康復中心與協會密切合作推出的聽覺口語課程,其架構清晰、體系完整,71堂課程課時充足、內容詳盡,助您全面把握聽覺口語法。先進的教學理念及方法確立了聽障兒童康復教育的主要原則,是目前對聽障兒童康復影響最大、最為成熟的聽力語言康復教育體系。
  • 你真的了解聽覺口語法嗎?
    近兩年,聽覺口語法因其良好的康復效果在中國也日漸被重視起來,我們可以看見大大小小的康復中心都開設了聽覺口語法教學,但是說起聽覺口法有多少人可以做到真正了解? 聽覺口語法的創始要追溯到近代眾多知識、科技及技巧上的變革與進步。在助聽器、人工耳蝸等科技的輔助下絕大部分有剩餘聽力的聽損兒童可以獲得日後發展出聽說溝通能力所需要的聽覺潛能。這就為聽覺口語法的出現和推廣提供了支撐。1.提倡新生兒、嬰幼兒、學步兒和兒童的早期聽力診斷,並在聽損被診斷後立即有聽能管理和聽覺口語法的介入。
  • 聽覺口語法--聽覺訓練活動
    《聽障兒童聽覺口語教學示範教材》是全國聽力語言康復教育改革項目系列叢書之一,是指導個別化康復教師開展聽覺言語康復教學的示範教材
  • 聽覺口語法五大領域概念
    繼昨天推送《聽覺口語法系列知識》文章之後,今天我們和您分享聽覺口語法五大領域,即聽能、語言、言語、認知、溝通相關概念。
  • 關於聽覺口語法教學的疑問
    大家都知道語康五加一採用的是以聽覺口語法教學為基礎,結合嬰幼兒養育、家長個人成長、小班家長互助以及康復村的生態環境,全方位助力聽損兒童家長!
  • 聾兒語言康復訓練方法:聽覺口語法和故事教學法
    提高聾兒的語言能力,解決聾兒的口語問題是聾兒語言康復訓練的重要目標,也是聾兒融入社會的必要條件。對於家長或老師選擇適當有效的訓練方法尤為重要。聽覺口語法是通過助聽器將聽障兒童的殘餘聽力加以擴增,或藉由人工耳蝸的植入幫助聽障兒童獲得聽潛能後,按照聽覺、發音、語言、認知和溝通的自然發展順序,在自然有意義的情境及互動中,讓聽障兒童學習傾聽,學習語言和說話,並使傾聽成為孩子生活方式的一種方法。聽覺口語法強調最大限度的運用聾兒的殘餘聽力。
  • 惠澤中國聾兒 聽覺口語法架兩岸聽障康復交流橋梁
    聽覺口語法(auditory-verbal therapy , 簡稱AVT)是通過助聽器放大聽障兒童的殘餘聽力,或植入人工耳蝸幫助聽障兒童重新獲得聽覺後,依據聽覺、發音、認知和溝通的自然發展順序,在自然情境及互動中,讓聽障兒童學習傾聽、發展語言,使傾聽成為聽障兒童的教學方法。聽覺口語法最初是由雅文基金會創始人鄭欽明先生的夫人倪安寧女士為培養自己患有聽力障礙的女兒從國外引入臺灣。
  • 回顧∣「聽覺口語法實訓應用培訓班」圓滿結束,一起來回顧
    培訓班概況:4月26日,為期7天的「聽覺口語法實訓應用培訓班」圓滿結束了。培訓班由北京聽力協會主辦,西安第二聾啞學校承辦。培訓地點設立在風景秀麗,AVT教學資質優厚的西安第二聾啞學校,共有來自全國十個省市十餘位老師參加。
  • 【在線講堂】鄭文芳老師主講《聽覺口語法-聽覺描述教學》
    《聽覺口語法-聽覺描述教學》  2016年7月21日周四晚8點  【聽力大講堂】YY授課頻道ID:31494227  http://edu.yy.com/freeOpenCourse現為聽障兒童AVT教師,並承擔全國AVT教師教學和督導工作,聽障兒童家長培訓班工作。  繼龍墨、梁巍、盧曉月後,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部分專家和一線教師也相繼入駐聽力大講堂並開設專場授課,每周四晚8點為全國的聽障兒童及家長、康復機構及康復老師、驗配師和聽力師等進行公益授課。讓我們相約每周四晚8點【大講堂】聆聽中聾老師們寶貴的教學實踐。 1.
  • 科普:淺談聽覺口語法
    康復教育的過程,是從輸入轉化為輸出的一種操作過程,將聽覺、語言、言語、認知、社會溝通等等一些相關刺激,轉化為一種有序的輸入,使兒童獲得一種有益的刺激,從而形成相應的一種技能,然後將這種技能通過行為的形式轉化為一種輸出。這個過程就是康復教育的過程。❶評估。了解孩子現在在什麼水平?要從哪裡著手?根據孩子的現有水平,有的放矢制定出個別化教育計劃。❷幹預和支持。
  • 讓花開有聲|聽覺|口語|聾兒康復_網易新聞
    在中聾,記者見到了來自河南濮陽的患兒小銘和他的媽媽馮麗。「小朋友你幾歲了?」「5歲」「喜歡北京還是濮陽?」「濮陽,那裡親人多」。對於記者的提問,小銘的回答清晰洪亮。如果不是耳背上的助聽器和身上的人工耳蝸信號發射器,他與正常孩子無異。馮麗告訴記者,多虧了聽覺口語法,小銘才會說話。「聽覺口語法就是讓孩子先會聽,再會說。」
  • 聽覺口語訓練技巧的迷思
    如果我們能有效運用『聽覺口語法』的技巧如HAND CUE等,慢慢地他們會因為學會傾聽,從視覺的依賴轉而發揮出他們新發現的聽潛能。聽力師、語言治療師或聽障教師,任何一位經過訓練、有『聽覺口語法』特長的專業人士,都會教導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使用HAND CUE。大部份時候,這是應該由家長或保母----也就是孩子生活中的主要照顧者來使用,而學校老師和朋友則不需要。
  • 2019年「一帶一路」框架下殘疾人事務主題活動聽力語言論壇——聽覺口語法專項論壇在京成功舉辦
    10月12日,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辦,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聽力語言康復專業委員會承辦,《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誌》社和財團法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協辦的
  • 聽覺、言語訓練應堅持哪些基本原則
    聽覺、言語訓練應堅持哪些基本原則    作者:佚名   2006-12-19 我想說兩句   字體: 從培養良好的常規、習慣入手,開展聽覺、言語訓練。
  • 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國際認證聽覺口語治療師聽力專家呂文婉到寶迪康公司進行培訓
    2015年6月19日,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國際認證聽覺口語治療師聽力專家呂文婉到寶迪康公司為中澳培訓中心的康復教師和相關人員進行康複課程的培訓
  • 市場比較法的基本定義和概念
    市場比較法的基本定義和概念  【考生回憶】2020年《城鄉規劃相關知識》真題解析   基本含義:根據替代原則,將待估土地與在較近時期內已經發生交易的類似土地交易實例進行對照比較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定義是什麼
    按照現在比較規範的解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 發現你或者孩子的學習風格—給聽覺學習者
    如果聽起來像您,那麼您很可能是聽覺學習者。你發現自己的孩子自言自語嗎?聽覺學習者通過聽和仔細聽可以學習得最好。這可能包括聽取來自外部資源的聲音以及聽自己說話。他們很可能自願回答問題並積極參加課堂討論。對於該類別,任何形式的聽力或口語學習將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一些流行的方法包括演講,有聲讀物,討論和口頭處理。這些學習者通常擅長講故事和演講。這些學生中的許多人通常喜歡集體學習和工作,因為他們可以通過信息交流。在研究記憶理論時,這通常使他們成為社會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