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爸爸媽媽都有個疑惑:嬰兒睡覺,需要保持靜音環境嗎?有聲音吧,擔心吵醒他,太安靜吧,又怕他從此越睡越輕,實在不知道該顧眼下還是以後了。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個問題。
前兩天我看到一段群聊,大意是18樓在業主群提意見,說他家寶寶9點就睡覺了,請19樓安靜一點。結果19樓很生氣,一方面覺得憑啥遷就你家孩子作息?另一方面覺得18樓的寶寶半夜經常哭,也把他們吵得不行。
我把這段群聊發出來以後,收到近千條留言,發現大致分為四派。首先是支持19樓的,覺得住在樓房就是會樓上樓下互相影響,自己的孩子自己哄,不能要求別人也來配合:
第二派就是受過睡渣寶寶折磨的爸爸媽媽們的激烈反駁了:誰不想有個容易哄睡的孩子?但有的孩子就是天生睡眠輕
第三派則更多強調,鄰裡之間要互相體諒、善意溝通,只要溝通好了,一切都好解決:
當然,更有很多人都贊成的第四派:主張嬰兒睡覺時不要保持靜音的環境,吵鬧一點反而有助於孩子睡得好:
你要我問站哪邊,我肯定是站睡渣寶寶的爸媽這一邊,因為我太了解這些小寶寶的睡眠情況了,我家就有活生生的例子:我兒子小時候是一個超級睡塵埃,但我侄女卻是一個被兒保醫生要求「少睡覺、少吃奶」不然就會「長太胖」的天使寶寶,我也是只有羨慕的命呀!
那麼,今天就來扒一扒,小嬰兒睡覺,到底需不需要靜音?是否可以訓練寶寶適應嘈雜的環境?
一句話概括:小嬰兒夜間睡覺需要保持安靜;白天睡覺不需要刻意保持靜音。
咦?剛剛我還說站睡渣寶寶那邊,怎麼這會兒說得就有點含含糊糊了呢?聽我一一解讀。
1、睡眠時安靜與否,可以幫助寶寶建立白天黑夜的區別
因為小嬰兒在媽媽肚皮裡面是沒有白天黑夜的區別的,他也不懂什麼叫作息習慣,低月齡階段睡眠時間又很長,因此,小小嬰兒很容易出現睡反覺、晝夜顛倒的情況,會非常折磨人。
而我們通過聲音和光線的區別,就可以逐漸讓寶寶建立起白天黑夜的認知——白天我困了可以睡覺,但不用睡太久,夜裡我則需要睡得久一點,就算醒了也該繼續睡。
2、什麼程度的聲音是允許的呢?
誰都不可能生活在一片寂靜之中,那樣我們的神經會崩潰掉的。當然,還有很多爸爸媽媽更有疑問:不是說白噪音更能安撫寶寶,讓寶寶入睡嗎?
這樣說吧,想想看,為什麼在火車上總是容易犯困?咣當咣當的鐵軌聲不覺得吵,車廂裡嗡嗡嗡的聊天聲也還行,但為什麼在家睡覺時,反而隔壁有人吵架,就會讓人睡不好呢?
這是因為,咣當咣當有規律的、不尖銳的聲音是有催眠作用的;同理,車廂裡嗡嗡嗡的聲音,就像嬰兒喜歡的白噪音,它有一種恆定的頻率,反而遮蓋了很多吵鬧的聲音,也是催眠的。但是寂靜環境裡的吵架聲,它是尖銳的、突發的、甚至是吸引人注意的,就會吵醒我們了。
所以,小嬰兒也是一樣,打掃衛生、溫和地聊天、柔和的音樂……這些聲音對於寶寶來說是可以的,但是物品突然掉在地板上、尖銳的門鈴、突然響起的手機、拖拉桌椅凳子……這些聲音,則會吵醒寶寶,並且有可能讓寶寶受到驚嚇,從而哭泣到難以安撫。
雖然我理解睡渣寶寶們天生睡眠輕、易驚醒、哄睡難,但遇到這類寶寶,我們也需要先尋找原因,看是不是哪兒做得不夠好,加重了寶寶的睡眠問題。
首先,嬰兒的睡眠模式和我們成人不同,嬰兒屬於淺睡眠比成年人長、比成年人淺,但深睡眠卻比成年人更深,也就是說,一旦寶寶進入深睡眠,還真是打雷都不容易醒。
另一方面,如果寶寶作息不規律、睡眠習慣不好,也容易造成睡眠情況紊亂,出現總是睡不踏實的情況。
所以我建議:
1、低幼寶寶,可以通過裹襁褓、側睡等方式,減輕驚跳反射和落地醒帶給寶寶睡眠的影響,讓寶寶睡得更好更踏實,這一點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
2、新生兒和低幼寶寶排查吃奶量,如果總是放下就醒,很有可能是沒吃飽:
3、查看全天的作息是否規律,寶寶是否睡夠了?是否困過了?良好的作息和睡眠習慣,和寶寶的睡眠質量息息相關:
4、排查生理原因,比如:腸絞痛、胃食道反流、乳糖不耐受,都會造成寶寶睡不好
我的建議是:可以,但要適度。
睡眠很輕、淺睡眠很長的孩子,更多還是從睡眠習慣的調整入手,先幫助寶寶睡踏實了,再說鍛鍊的事兒。
可以增加一些白噪音類的聲音,放舒緩的音樂是最好的選擇,這類聲音不容易吵醒寶寶,反而可以遮蓋一些小的噪音
寶寶進入深睡眠以後可以動靜稍大一些,洗個衣服、收個屋子都是可以的,不用過於躡手躡腳。
不建議用突然的聲音、尖銳、撞擊等聲音來鍛鍊寶寶,這種聲音會驚嚇到寶寶,讓他安全感降低,睡眠質量下降。
小嬰兒睡覺,絕對的靜音確實有些難做到,也會給爸爸媽媽增加很多負擔,雖然寶寶睡覺輕是天生的,但後天咱們也可以有一些調整的方法,儘量讓寶寶睡得好一些。
鄰居們也該多體諒,家有小嬰兒,難免各種孩子的哭鬧,好不容易睡著了又擔心被吵醒,誰家爸媽會主動讓孩子哭呢?你心煩,家長更心煩呀,對吧?鄰居們也多退讓一步,都會有遇到困難的時候嘛,互相理解,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