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跑步 45 分鐘,不如鍛鍊 2 分鐘?!BBC揭秘運動真相……

2020-12-09 澎湃新聞

夏天到了,甩掉贅肉是無數人的夢想。

減肥往往讓人聯想到長時間渾汗如雨的運動。

於是,每次減肥前,我們都給自己定下「宏偉」的目標:跑步半小時,瑜伽45分鐘,走路10000步。

很多人剛邁出減肥的第一步,就因為堅持不了敗下陣來,選擇繼續跟贅肉和平共處~

減肥效果真的跟運動時長完全劃等號嗎?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們花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大的回報?

BBC的一個健身紀錄片給出了令人興奮的答案:

短時間運動的效果並不比長時間運動的效果差;

只要方法得當,每周2分鐘就能達到很好的健身效果 !

一開始看到這個結論,我跟大家一樣覺得匪夷所思,於是找來了BBC紀錄片《健身的真相》一探究竟。

紀錄片的主持人麥可·莫斯利教授(Dr Michael Mosley)是一名醫學記者,他一直在探尋花最少的時間、力氣獲得最大回報的運動方法。

由此,他拜訪各個領域的運動專家,試圖找到超高效率的健身方式。

沒想到真被他找到了!

如果你也想在減肥健身這件事上事半功倍,下面的內容就要拿小本本記下來了。

01

走一萬步,不如走3000步

走一萬步,竟然比不上3000步?實驗數據告訴我們,這是真的。

這個結果對于堅信「日行萬步,健康常駐」的人來說,無疑是顛覆性的。

為了探究走路運動的秘密,莫斯利教授邀請了6位員工進行走路實驗,並讓謝菲爾德哈萊姆大學的羅伯·科普蘭教授負責次實驗。

6名志願者被分為兩組:

第一組:每天走 1 萬步,不限速度,大約 8 公裡。走路形式也不限,無需單獨抽出時間行走,日常上下班的行走步數都包含在內。

第二組:在日常生活中專門抽出時間完成每天 3 次 10 分鐘,快步走,約走 3000 步,大約 2.4 公裡。

通過對比,看哪一組運動效果最顯著。

實驗中,兩組成員都戴上活動監控器,這能追蹤他們一整天的活動,還可以監測他們的心率。

而心率是衡量我們健康的重要指標。雖然運動時心率加快,但運動能使心功能得到鍛鍊,從而使靜息心率減慢。心率越低,我們的身體也就越健康。

最後的實驗結果令人意外,雖然第一組步數更多,但第二組運動效果更好!

他解釋,這是因為第二組採用的快步走,屬於中等到劇烈的體力運動,強度比平常走路提升了 30%。

因此,鍛鍊的效果並不能完全與運動時長劃等號。掌握了更好的運動方法,在短時間內我們依舊可以達到相同,甚至更好的健身效果。

02

每周訓練2分鐘就能塑形

運動效果跟運動時長不能劃等號,只要加快步伐,3000步就能達到健身塑形的效果,減肥看起來並不難嘛

但莫斯利教授還不滿足於此,他還要找到一種超級無敵高效的運動方式。

這次,他去拜訪了高強度間歇性鍛鍊(HIIT)專家尼爾斯·沃拉爾。沃拉爾安排 6 名白領,參加一項為期 5 周的鍛鍊計劃。

在鍛鍊前,他們測出了這 6 名人員的有氧適能情況。

有氧適能是什麼?

說人話就是一個人吸入並運用氧氣的能力。比如同樣是爬山,有氧適能性高的人一路不帶喘就到了山頂,而有氧適能差的人還沒到半山就氣喘得走不動了。

接下來,這6個人每周在動感單車上進行 3 組 40 秒 的 HIIT 訓練。

每周加起來也就騎車 2 分鐘。不過在這2分鐘內,必須要以最快的速度去衝刺。

5 周過去後,當6名白領再次接受體能測試時,他們的有氧適能平均提升了 11%,此處我忍不住感嘆一下,2分鐘運動的效果也太太太驚人了!

最最最重點的部分大家get到了嗎,這種超高效的健身塑形方法就是HIIT「高強度間隔訓練」!

也就是讓你在短時間內進行全力、快速、爆發式的鍛鍊,哪怕短短2分鐘,它就足以激發人體肌肉深層次變化,達到健身的目的。

深層肌肉是保持和協調我們身體姿勢的肌肉,它們給脊柱以支撐和保護。許多病痛,比如椎間盤突出、頸部疼痛、肌肉乏力等,都是由於深層肌肉勞損引起,而通過HIIT恰好可以將他們激活,緩解肌肉勞損。

而且適當的高強度間隔訓練還能鍛鍊心肺,改善整個心血管系統,對人體的心臟也有好處。

03

舉輕物與舉重物效果相同

健身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瘦身,更重要的是塑形。瘦骨如柴的病態美早已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具有線條感的健康美才是健身的意義。

所以每次看見明星們秀自己的A4腰、馬甲線,同款「馬甲」好想來一打。然而,想要擁有線條感和肌肉感,核心力量訓練很重要。

增肌的一個很重要方法就是「擼鐵」,但舉重、啞鈴這一類健身器械對於很多女生來說還是難以舉起,舉輕物,又擔心沒效果。

但舉重物和輕物之間的區別真的大嗎?麥可邀請運動研究者斯圖爾特·格雷和瑙伊·斯特凡納奇開展了一場實驗,測試舉重物和舉輕物,哪個效果更好。

這次邀請了5位女性參加為期6周的力量訓練。在實驗開始前,所有人都接受了力量測試,研究人員將記錄她們能舉起的最大重量。

實驗過程中,志願者要求一隻手舉重啞鈴,一隻手舉輕啞鈴,一直到舉到兩隻手都沒有力氣為止。此外,腿部也同樣進行了一重一輕的鍛鍊。

這裡的鍛鍊重點是不論是舉重物還是舉輕物,一定要達到手臂的疲勞點才能放下。

你是不是擔心這樣會練出大小臂來?

訓練結束後,她們重新接受了力量測試,結果表明:

她們雙手肌肉都強化了 18% -19%,雙腿肌肉也強化了 25%,並沒有因為兩邊重量不同而有差別。

這也意味著舉重物跟舉輕物在肌肉訓練效果上並沒有很大區別。

區別只在於時間,舉重物使手臂達到疲勞點的時間更短,舉輕物花費的時間更長。

舉重等力量性訓練對我們的身體靈活性和健康十分重要。大概在35歲時,肌肉會以每年百分之一的速度開始慢慢萎縮。經常不運動,年老時肌肉的萎縮速度要比經常做力量訓練的人快。

想要擁有迷人的線條,但又想節省時間?舉重物就很適合你~

04

適當跑步不會傷膝蓋

運動的好處不言而喻,但運動傷身的言論也一直存在,比如跑步會造成膝蓋磨損,從而更容易患上骨關節炎之類的疾病。

但跑步真的傷膝蓋嗎?為此,麥可專門請教了倫敦聖瑪麗大學鍛鍊家約翰·布魯爾關於跑步的問題。

布魯爾表示,適當的跑步不僅不會傷膝關節,還對膝關節有益。

為此他做了一組實驗,讓麥可在膝蓋部位戴上捕捉器,然後在指定位置走一段距離,然後再跑一段距離,比較兩者對膝蓋的壓力。

在起跑初期,我們可以看見,跑步對膝蓋產生的壓力要遠遠高於走路,然而在一定階段後,壓力就會迅速下降。

並且這些壓力完全在人體可接受範圍內,因為人體構造完全可以負荷走路和跑步。

但即便如此,如果跑步方式不對,比如跑太快、跑太久、在不平坦或溼滑的地面跑步,都可能造成損傷。所以職業短跑運動員,他們的負傷率會遠遠高於普通人。

因此在跑步前我們可以先快走,然後再慢慢有節奏的跑起來。這樣跑步不僅不傷膝蓋,它所產生的規律性壓力,還可以把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帶入關節軟骨,有助軟骨修復生長。

05

高效運動推薦

前面在介紹高強度間隔訓練時,用到的是動感單車。但對於繁忙的上班族來說,並不是隨時都方便去健身房踩動感單車,買一個回來成本又太高。

麥可就介紹了一套不需要任何輔助工具的 HIIT 訓練。這套訓練共耗時 5 分鐘,分別是張臂跳躍、深蹲、快跑。

/ 無輔助HIIT /

1.在運動前先慢跑熱身;

2.再做一分鐘張臂跳躍;

3.再做一分鐘深蹲,不要蹲得過低,把重量放在腳踝上;

4.再做一分鐘原地快跑;

5.最後再重複做一分鐘深蹲和一分鐘張臂跳躍;

這套動作無論是在家,還是在辦公室都可以完成,運動效果可以媲美動感單車。

對於不想舉重,又想鍛鍊核心力量的朋友,我們還可以利用自身的重量來達到訓練效果,比如伏地挺身。

下面給大家介紹4種最簡單的伏地挺身訓練方法,女性朋友們也能輕鬆做到。

/ 伏地挺身 /

1.牆壁伏地挺身,每組50個,做2組。雙腳併攏,身體呈一條直線,保持一定額頻率逐步俯臥。如果覺得難度過小,身體可以遠離牆壁一些;

2.膝蓋伏地挺身,每組30個,做3組。膝蓋撐地,將手撐與臂膀正下方,交叉腳踝於身後,有規律俯臥;

3.半程伏地挺身,每組25個,做2組。找一個籃球或者其他球體放在身體下方,身體俯臥至觸球即可;

4.標準伏地挺身,每組20個,做2組。繃緊身體呈一條直線,並住雙腳,手臂與肩膀並行,逐步俯臥;

這4組伏地挺身為循序漸進過程,當你能順利完成前三組姿勢後,最後的標準伏地挺身你一定也能輕鬆拿下。

06

運動前了解你的身體狀況

不過不論做哪項運動,在運動前我們一定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心臟病患者不宜跑步,脊椎病患者不適合遊泳。

因此在運動前我們可以做兩項簡單的體能測試,而這個測試在家也可以做。

/ 起坐運動 /

第一個是起坐運動。看看你需要花多長時間完成10次椅子起坐。

這個測試檢測的是我們身體狀態的一個重要方面:核心力量。通過起坐可以測試我們下肢的大肌肉群,這是我們身體上最大的肌肉群。

通過體能測試你可以了解到,在你的年齡階段中,你的身體狀況如何。

這裡有一項標準:

35歲以下的男性,需要在10秒鐘內完成10次起坐運動,女性則是12秒;

34歲—55歲之間的男性,需要在13秒鐘內完成,女性為15秒;

超過55歲的男性,需要在18秒內完成,女性則在19秒;

/ 踏腳運動 /

此外,你還需要通過一個持續3分鐘的上下臺階有氧適能訓練,檢測你的心臟和肺部能力有多強大。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心率越低,越健康。

35歲以下的男性,心率應該保持在每分鐘105下,女性為110;

4歲—55歲之間的男性,心率應該保持在每分鐘110下,女性為115以內;

超過55歲的男性,心率應該保持在每分鐘115下,女性則為120;

/ 熱身運動 /

最後,在運動前你需要做一些熱身運動。

運動前的熱身可以增加關節的活動度以及提升身體的核心溫度、喚醒肌肉,讓肌肉的收縮與放鬆更為有效率。

此外,熱身也會有效減少運動過程中關節、肌肉扭傷、拉傷的現象。

熱身運動時,我們也要注意循序漸進,最好運動量由小開始,逐漸增加,不要太劇烈,以免還沒開始正式運動,就已經疲勞了。

趕緊運動起來

我們還是這個夏天最靚的仔!

圖文 / 有品生活

原標題:《每天跑步 45 分鐘,不如鍛鍊 2 分鐘?!BBC揭秘運動真相……》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BBC紀錄片公布健身真相:每天跑步60分鐘,或不如一周3分鐘鍛鍊?
    因此有很多女孩因為時間過緊,或者因為健身房價格太貴,就選擇了通過天天跑步來進行減肥。每個人都抱著每天跑一小時就會瘦下來的目標,才堅持跑步。但BBC紀錄片公布了健身真相:你可能每天跑60分鐘,可能還不如一周三分鐘的鍛鍊?到底應該採取怎樣的方式才能達到減肥的效果呢?
  • BBC紀錄片健身真相:每天60分鐘跑步,卻比不上一周2分鐘鍛鍊?
    BBC紀錄片健身真相:每天60分鐘跑步,卻比不上一周2分鐘鍛鍊?
  • BBC紀錄片公布健身真相:每天跑步1小時,或不如一周2分鐘鍛鍊?
    然而許多人由於時間不夠,金錢不夠,不能每天到健身房打卡,於是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每天去跑步。每天跑它一個小時,難道就瘦不下來?可是,BBC紀錄片揭露健身真相:一周2分鐘鍛鍊,比每天1小時跑步要好,那我們到底要用什麼方法才能瘦身呢?
  • 更年期女性,每天堅持跑步40分鐘,身體4種變化,很誘人
    更年期女性,每天堅持跑步40分鐘,身體4種變化,很誘人一般而言,女性在45歲前後或開始步入更年期。今天我們想要分享給大家的是運動,具體來說就是跑步,作為一項全身性運動鍛鍊項目,運動強度完全可以自行掌控,老少皆宜。
  • BBC調查:鍛鍊的真相,徹底顛覆了我們的運動常識!
    BBC的紀錄片拍得確實很牛掰,而其中的一部紀錄片在推出之後就在健身圈引起不小轟動——《鍛鍊的真相》。下面我們就來圖解這部揭示真相的紀錄片,看看你到底鍛鍊對了沒!既然對減肥的效果並不大,那我們是不是就不要跑步了?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低強度運動對健康有著特殊的意義。
  • 比跑步更適合減肥的5種運動,每天運動10分鐘就能消耗很多熱量
    有氧運動對於身體的益處已經被大部分人所熟知,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建議每周最少進行150分鐘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或者是75分鐘的稍高強度有氧運動,但是,遭受繁重工作和日程安排的現代人卻沒有足夠的時間鍛鍊身體,那麼在這裡我介紹5個有氧運動,他們既能達到鍛鍊身心的目的也能節省的你的時間。
  • 每天行走1萬步,竟只是一場營銷!BBC紀錄片為我們揭示運動的真相
    1964年,日本運動公司發明了「萬步計」計步器,為了提高銷量,在贊助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同時,提出了「每天一萬步」 的廣告語。朋友圈經常刷到一句話: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可見人們在自我欺騙,盲目感動這件事上確實有與生俱來的天分。運動,一定要走一萬步才有效果嗎?
  • 每天跑步40分鐘,長期堅持下來,身體會獲得哪些好處?
    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跑步大家都很熟悉,現在也是最受歡迎的運動。跑步可以有效減肥,提高身體素質。也是一項適合男女老少的運動。跑步也不複雜。穿上一雙跑鞋,你就可以出去跑步了。
  • 7分鐘鍛鍊APP讓你不再逃避運動
    首頁 > 產品 > 關鍵詞 > 健身最新資訊 > 正文 7分鐘鍛鍊APP讓你不再逃避運動
  • 每天堅持進行20分鐘跑步,你會驚喜發現,自己擁有了這些好處
    今天就讓我們了解有關跑步的知識點,看看我們每天都抽出20分鐘自行跑步,可以給身體帶來什麼好處吧。一、堅持跑步給身體帶來的變化每天抽出20分鐘進行跑步,堅持進行半年之後,你的身體到底會發生什麼驚喜的變化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探秘跑步運動,可以給身體帶來的變化吧!
  • 中學生每天在校近12個小時 運動安排僅10分鐘
    根據調查得知,其中運動30分鐘以內的學生有346人,佔調查總人數的51.11%,而其中大學生的比例最大,約218人。而每天運動1小時的學生約243人,佔調查人數的35.89%,其中小學生的所佔比例最大,為16.25%。每天運動兩個小時及以上的人數為88人,佔總人數13.00%,小學生同樣所佔比例最高,約5.47%。
  • 40分鐘力量訓練的人,與每天40分鐘跑步,1年後身材有什麼區別?
    有的選擇有氧運動,有的選擇力量訓練,減肥效果會不一樣嗎?有人好奇所以問我,比較一下這兩種訓練方法中最後的減肥效果有什麼不同?跑步是有氧運動的一種方法。下蹲是力量訓練的一種方法。那麼,我每天堅持慢跑40分鐘。每天堅持訓練40分鐘怎麼樣?堅持慢跑的人經過一年的有氧運動,降低身體脂肪率。身體脂肪率下降的同時也會消耗一部分肌肉。身體變小,四肢變細,身材變苗條。
  • BBC又刷新三觀,這些健康常識忽悠幾代人|bbc|跑步|肌肉|hiit|力量...
    在BBC紀錄片《健身的真相》裡,Mike帶著人們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志願者分作兩隊。一隊「快走10分鐘」,每天做三次;另一組日行萬步。一天下來,快走10分鐘的組員輕鬆地完成了一天的挑戰。萬步組呢?和很多人預料的不同,快走10分鐘的組,實際運動強度比萬步組高出30%。學界對於運動量的實際建議是:每周150分鐘左右的中等強度運動。也就是說,周一到周五,快走十分鐘,每天三次,目標完美達成!
  • 每天跑步40分鐘,能有減肥效果嗎?
    每天跑步40分鐘可以減肥,但是效果卻不是理想,甚至還會出現意外的關節疼痛。 雖然跑步能夠增加額外的能量消耗達到減脂肪的目的,但是從我接觸到減肥的朋友來說,通過跑步瘦下來的沒有幾個人,畢竟跑步太枯燥了不是,當然你能喜歡跑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 比跑步還有效的燃脂運動,15分鐘高強度鍛鍊方法
    眾所周知,跑步並不是適合每一個人的。可是它卻有著大量的益處——燃脂,所以大多數人在他們的生活中安排了跑步這項運動。 然而,跑步對身體某些地方負擔很大,它們可能承受了數倍於體重的壓力。那麼,有什麼比跑步還有效的燃脂運動呢?
  • 每天跳繩20分鐘,你能夠獲得哪些好處?
    但跑步也有它的缺點,跑步需要的時間比較長,一般來說跑步的時間達到45分鐘,燃脂效果才是最佳的。跑步的過程其實很累的,需要我們長時間地堅持下來,對於部分人來說是堅持不下來的。
  • 每天跑步40分鐘與每天做100個深蹲 兩者身體素質差距有多大?
    那麼每天跑步40分鐘的人與每天都做100個深蹲的人,這兩者的身體素質和肌肉會有什麼差距和差別?一、肌肉穩定性與爆發力的差距眾所周知,習武之人開始功夫生涯的第一課就是練習扎馬步,馬步扎不穩也就不能為身體打下好的基礎,而且在健身房練肌肉的那群人也時刻強調著深蹲的價值,如此可見下肢肌肉的重要性。
  • 45分鐘跑5公裡算什麼水平?
    45分鐘跑5公裡算什麼水平? 平均下來,每公裡配速9分鐘,這個速度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很慢了的。 那些沒運動過的人,如果打算跑步鍛鍊身體,一般就會跑出這樣的速度。
  • BBC揭鍛鍊的真相,結果顛覆常識:幾億人的鍛鍊都是錯的!
    偶爾運動比不運動更好嗎? 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的一部紀錄片《鍛鍊的真相》顛覆了人們對運動的很多常識性認識,就引起不小轟動。 主持人Mike通過親身參與運動實驗的方式,揭示了健身中幾個最常遇到的問題,解答了千千萬萬運動的人的困惑。
  • 如何在家鍛鍊,代替跑步有什麼運動?
    在家鍛鍊代替跑步的運動。現代人懂得如何提高生活質量,追求體育健身,但很多人都不願意出去鍛鍊,那麼我們怎麼在家裡做,然後有在家鍛鍊而不是跑步呢?在家鍛鍊代替跑步的運動跳繩跳繩運動是我們童年的娛樂,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減肥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