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蔣超 劉珂君 實習生丨李瀚林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一場前所未有的在線教育風潮隨之掀起。一系列的免費贈課活動,促使在線教育以超行業預期的速度提前打開二三線下沉市場,吸引到大量非一線城市用戶和流量,行業增長潛力逐步釋放,迎來發展新契機。
央廣網數據顯示,疫情之前,我國在線、線下教育比例大約為1:9,而疫情期間,在線學習成為剛需,約2億的中小學生與4000萬的高校學生幾乎全部上網「停課不停學」。可以說,一場疫情前所未有地點燃了在線教育。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逐漸轉好,整個社會經濟正在重新回到正軌,線下教學的恢復也逐漸展開,暑期各類特長培訓班、教學補習班也陸續開課,這也使上半年火熱的全民在線教育進入到中場緩衝期。
疫情成就機會,但是半年過去,在線教育贏得了家長的信任嗎?
對此,我們針對在線教育的滿意度問題以及家長具體數據反饋,隨機在成都家長群體中發起了網絡問卷,就「在線教育」的前半場效果和後半場表現進行了總結與展望。
數據顯示,在參與問卷調查的家長中,有超過65%的家長表示,在孩子進行在線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
我們能看到,「違約」「投訴無門」「維權」「合同」等關鍵詞是家長們遇到的主要困難。也就是說,相比在線教育效果,在在線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合同糾紛、退費糾紛,更令家長困擾。
在過去的短短幾個月中,全國各地已發生多起在線教育平臺糾紛,涉及教學課程強制變更、課程質量不達承諾標準、在線教育平臺監管不力、網課教師言語低俗等惡性事件。而由於在線教育平臺性質,大部分家長不得不面臨異地維權帶來的巨大經濟成本、時間成本。
問題頻發、出現問題後難以溝通協商、維權成本過高等問題導致部分家長的維權最後只能不了了之,這一系列問題形成的惡性循環也困擾到大多數家長。
據了解,在線教育的授課方式大多數是通過電子設備來實現,而這塊電子屏幕也成為了大部分家長憂慮的源頭。調查數據顯示,有接近80%的家長在孩子在線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憂慮。而在這些憂慮中,「網癮」和「孩子視力」是家長最為關心的兩個問題。
數據顯示,有46.03%的家長對孩子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學習表示擔心可能會染上網癮;
而79.37%的家長更擔心孩子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用眼,會對其視力產生影響。
其實,家長的擔心並非無道理,學生群體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繁重的在線課程任務已經導致學生們用眼過度,如果得不到及時休息,很容易造成孩子近視。
調查數據顯示,22.22%的家長為孩子選擇了10人以上的大班直播課;14.29%的家長為孩子選擇了小班直播課;38.1%的家長為孩子選擇了一對一個性化直播課;而超過25%的家長則表示以上三種課堂都有嘗試。
可以看出,更多的家長在孩子在線教育課程的選擇上注重追求質量,超過半數的家長會給孩子選擇更為精緻的小班化教學課,甚至一對一教學課。
在教育平臺類型的選擇上,學科輔導類和語言培訓類課程成為了受歡迎的對象。綜合素質類課程諸如邏輯學、珠心算和樂器等課程則相對小眾,僅有9.52%的家長有給孩子報相關的興趣培訓課程。
在家長反饋的在線教育平臺名單中,學而思、新東方、DADA等知名的在線教育品牌成為了家長們普遍選擇的對象。可以說,擁有品牌效應的頭部機構,仍然是家長們最信賴的在線教育機構。
通過調查,記者發現相比於線下機構教學,在線輔導班的報班成本依舊不低,家長們在在線教育投入的資金也很多。超過36%的家長在在線教育方面投入金額超過20000元,超過半數家長都在在線教育方面投入超過10000元。
較高的教育成本支出,也佔據了整體家庭收入的較大比例。調查數據顯示,在在線教育方面投入金額佔家庭月收入比例的數據中,超過65%的家庭用超過1個月的收入支出在孩子的在線教育上。
在孩子成績提升幅度的調查中,60.98%的家長表示在線教育對於孩子成績的提升效果並不明顯;34.15%的家長認為孩子通過在線教育的學習,孩子的學習成績提升明顯;4.88%的家長,認為在經過在線教育的學習在之後,孩子的學習成績並沒有提升或者成績反而下降了。
通過數據,記者發現,在所有被調查的家長中,並沒有孩子出現在線學習不積極的情況;超過80%的家長對孩子在網課中表現的積極性打到了及格分(6分)以上,可以看出在線教育模式在學生群體中認可度較高,孩子們很積極地進行在線學習。
作為近些年興起的教學新方式,與線下教育相比,如何去說服家長用戶認可在線教育的質量是一件難事。記者通過教師基本素養、課堂互動情況、課堂時間利用、教師教學態度、教師資質證明以及課堂質量承諾是否一致六個方面,對在線教育質量進行了調查,根據家長們反饋的情況來看,在線教育在某些具體的課堂教學標準上,還需要提高。
1、教師基本素養:
從所得到的數據來看,並沒有教師在在線教學工作中,出現過衣裝不整、言語不整等情況。俗話說為人師表,教師的衣著表現和語言談吐都會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這一方面,從已有數據來看,各大在線教育平臺還是做得比較到位。
2、課堂時間利用: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到,有30.16%的家長反映教師在進行在線授課過程中出現過課堂閒聊的情況,另有69.84%的家長並沒有發現教師出現此類問題。
3、課堂互動情況:
從師生課堂互動的情況來看,有超過63%的家長表示,在授課過程中,老師和孩子的互動量多或很多;僅有3.17%的家長表示,老師和學生互動很少;沒有出現過教師和學生零互動的情況。
4、對教師教學態度滿意度:
總共有3.18%的家長表示對教師的教學態度不滿意或者很不滿意;19.05%的家長認為教師教學態度一般;77.78%的家長對教師教學態度滿意或者很滿意。
5、教學質量是否與宣傳一致:
在這一項調查中,有更多不滿意的聲音出現。超過半數的家長認為真實教學質量和平臺宣傳的質量效果有出入;43.75的家長認為真實教學質量和平臺宣傳的質量效果相符合。
6、出示教師資格證明:
根據《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的規定,在線教育機構需要在培訓平臺和課程界面的顯著位置公示培訓人員姓名、照片和教師資格證等信息。所以,在線教育平臺應該主動公示平臺及教師資質。但是,根據調查結果顯示,81.25%的家長均表示,教師在教學之前並沒有出示相關的教師教學資質證明。
根據調查數據, 69.84%的家長對於孩子接受在線教育的效果還是滿意的;30.16%的家長對孩子進行在線教育的效果不滿意。
根據家長的反饋來看,更多的家長在國內疫情基本得到防控制之後,還是傾向於選擇線下實體機構對孩子進行輔導。但是,仍然有47.62%的家長會繼續選擇在線教育平臺。
其實,近半年時間,在線教育可以說賺足了流量,龐大的客流和資本也相繼湧入行業享受風口紅利期。
但是,在流量放緩的中長期過程中,如何將在線教學質量做得更好、效果呈現做得更好,可能才是各大在線教育平臺該考慮的首要問題。畢竟,教育還是要靠效果說話,無論在線或者線下都僅是一種教學方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