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戲20年,買不起一套房」:有一種窮人思維,叫倖存者偏差

2020-12-13 悅文天下

作者:言偃

來源:精讀(ID:Jingdu999)

1

最近在看大熱劇《隱秘的角落》,裡面的演員都很讓人驚喜。

除了幾個小演員和爬山的秦昊,劇中飾演朱朝陽父親的演員張頌文,也成為很多人討論的焦點。

雖然張頌文不是主角,戲份也不多,但每場表演都讓人印象深刻。

《隱秘的角落》後,張頌文的演技上了熱搜,他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與此同時,他年前的一次採訪也上了熱搜。

訪談中,張頌文曾直言自卑:

「中國大部分40多歲的人應該擁有一套房產,而我屬於那種40歲都沒有一套房子的人。」

不買房的理由也很簡單,沒有錢。

說實話,剛看到這個採訪我是蠻震驚的,因為我們往日看到的新聞都是,某某明星,拍一部戲賺上千萬,接個廣告又賺幾百萬。

這種認知,讓人很難相信,這樣一個演技精湛,入行20年的老戲骨,居然迄今買不起一套房。

張頌文是廣東韶關人,24歲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由此入行。

除了拍戲,他還做過導演、場記、統籌、編劇、剪輯,甚至當過電影學院的助教。

張頌文拍過的戲也不少,他是《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中的開發區唐主任。

他是劇版《唐人街探案》裡的警察汶宋。

他曾在電影《精武風雲》中,和舒淇搭檔拍戲。

雖然張頌文從不曾爆紅過,但他已經在演藝圈摸爬滾打了近20年,有不少作品。

按道理來講,他應該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何至於買不上一套房。

可張頌文卻表示,他的身份很光鮮,但收入的確不高。

「我們是這樣,有戲拍就有收入,沒有戲拍,對不起,一年沒有收入。」

「回顧自己拍戲生涯20年,其中有10年的收入非常低,每筆錢都要精打細算,否則就要過上沒錢吃飯的日子。」

前段時間,因為買房的事上了熱搜,張頌文老師還特意發了一條微博回應。

「以為可以今年再努力些,能在老家買套房子,目前看來好像還是不行。」

莫名看得有些心酸。

更讓我驚訝的是,張頌文的情況不是個例。

他曾表示,全國99.5%的演員跟他的情況一樣,只有0.5%的演員才算得上衣食無憂。

「90%的片酬,都給了0.5%的人。剩下的10%,被99.5%的人小心翼翼地分配。」

二八法則,在演藝圈體現得淋漓盡致。

2

去年底,DT財經針對內地、港澳臺共計9481名演員的演藝生涯資料,進行了一些分析。

數據顯示,有65%的人在2019年整年裡,沒有任何作品播出,其中更有超過6成演員空窗期在2年以上。

有一部作品播出的演員,佔比20%。

而能有5部及以上作品播出,頻繁曝光的演員,佔比只有不到1%。

絕大部分演員,其實都處於無戲可演的狀態。

看到這組數據,我想到了一個詞:倖存者偏差。

這個詞,源於二戰時期的一起彈孔分布研究事件。

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

但統計學家瓦爾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意即:飛機的引擎。

因為飛機各部位被擊中的概率均等,但是引擎上的彈孔卻比其餘部位少,這說明那些被擊中引擎的飛機,根本沒有機會返航。

事實證明,瓦爾德是正確的。

倖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生活中,因為成功者的能見度,壓倒性地高過失敗者,所以人們總會系統性地高估獲得成功的希望。

就像張頌文曾說:

「這個行業特別不健康,但是對不起,好像沒有人關注我們這99.5的人。就拼命逮住那0.5%的人,不停地說他們代表了整個行業。」

作為圈外人,我們只關注了在那些行程繁忙,收入逆天的明星,於是想當然地以為演藝圈的人必然高薪。

卻沒看到,在那後面,還有無數收入低,工作少的普通藝人。

倖存者偏差,讓我們的關注點停留在金字塔頂的成功者身上,卻忽略了成千上萬留在塔底的「失敗者」。

3

去年,有個朋友突然說要轉行去做自媒體,拍短視頻。

我很驚訝,因為朋友工作體面,收入穩定,雖然發不了大財,但職業前景挺好的。

後來才聽說,是因為他看到一個大學同學在家拍視頻,搞直播,幾年下來,積累了百萬粉絲,買了幾套房。

於是朋友感覺這就是一個風口,一定要抓住。

他看了很多網紅的成功經驗,發現很多原本默默無聞的人,靠著網絡火了,於是更心動了。

朋友很快辭職去拍視頻,可事情卻不像他想得那樣順利。

半年時間,他為了學做視頻,報了班,找了人,花費了很多金錢和精力。

迄今為止,他已經發了幾十個自認為製作精良的作品,但卻沒有激起一點水花。

粉絲還沒破千,收益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如今,後悔不已的朋友又開始投遞簡歷,預備重新進入老行業。

朋友的情況,其實就是一種最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只看到身邊有人成功,就大大高估了事件成功的概率,不結合自己的情況就做了選擇,最後誤入歧途。

事實上,成功是難以複製的,因為其中有大量的偶然因素和運氣成分。

中國青年報公布的一份調研顯示:

月收入500元以下的網絡主播,佔33.1%;月收入500~1000元的網絡主播,佔14.6%;月收入1000~2000元的網絡主播,佔15.9%;月收入2000~5000元的網絡主播,佔18.0%;月收入5000元~1萬元的網絡主播,少於10%;月收入1萬以上的網絡主播,也少於10%。

日常,我們最常看到的是,某某主播一場直播又帶貨了幾百萬,某某人一年又賺了幾個億。

明明收入1萬以下的主播佔比超過了90%,但這樣的關鍵信息卻鮮為人知。

但這些被忽略的信息,往往是最致命的。

比如,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觀點:「讀書無用」、「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當你面臨的重大人生選擇、工作決策時,如果被類似的倖存者偏差誤導,後果不堪設想。

4

2條建議,送給不想被倖存者偏差誤導的你。

①培養概率思維

貝葉斯推理是預測的有效工具,其基本思路是,在主觀判斷的基礎上,先估計先驗概率,再根據觀察的新信息不斷修正。

例如,如果有人遊說你做直銷,可以先估計成功先驗概率,假設直銷成功概率20%,失敗80%,畢竟多數人不賺錢。

然後,再根據新事實修正,例如,自己從事銷售多年,有客戶資源,那麼後驗概率可能變成30%。

或者如果比較靦腆,沒經驗也沒客戶,後驗概率可能變成10%。據此再決策。

出現倖存者偏差,通常是忽視先驗概率,也不懂得運用貝葉斯推理,預測偏差較大。

反過來說,掌握貝葉斯推理,也就不容易陷入倖存者偏差。

②注重向失敗者學習

一位電影大佬說:「像布拉德·皮特這麼帥的人,我出門到洛杉磯街頭隨便就能找到二十個。」

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也說:「如果你把成功歸為一組並尋找使它們相似的東西,那麼唯一真正的答案就是運氣。」

所以啊,那些所謂的成功學,真的沒有多少參考價值。

這世上,和薇婭一樣拼命,一樣敬業的人很多,但最終冒出頭的,比例極小。

比起研究那些成功者的經驗,更有研究價值的是,失敗者如何失敗。

就像馬雲曾經說過,他創業10年以來最大的心得是,永遠去思考別人是怎麼失敗的。

總而言之,應對倖存者偏差,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就像老話曾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減少對倖存者的「偏信」,才能打開眼界,跳出誤區。

點個在看,別被「成功」衝昏頭。

-End-

作者:言偃,精讀主創,個人微信公眾號:言偃(ID: wyl_yanyan )。本文首發於精讀微信公號(ID:jingdu999)。

相關焦點

  • 有一種窮人思維,叫「倖存者偏差」!(深度好文)
    有一種窮人思維非常可怕,也很可悲,它讓無數人前僕後繼,也坑害了無數人,這種窮人思維,就叫「倖存者偏差」!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原因在哪?像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還有很多,但無一例外,共同點就是人們更多關注的是那些存活下來的、成功的、功成名就的人物,只有少數人能保持頭腦冷靜,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倖存者偏差」現象,也是一種典型的窮人思維。「倖存者偏差」這個概念最早來源於二戰時期一個飛機防護的案例。
  • 91思維模型:倖存者偏差
    一、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通過只統計來自倖存者的數據,只能看到經過特定的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沉默的數據)。倖存者偏差一詞的出現,要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則故事說起。
  • 有一種讀書無用論,叫做「倖存者偏差」
    像這種讀書無用論,就是典型的陷入了「倖存者偏差」的思維當中了。雖然有些個別人,沒有讀過多少年的書,卻因各種機緣巧合與努力下,走向了成功。但是更多的人,卻努力了一輩子,仍然難以成功。因此,不讀書想要成功,並不是大家所想像中的那麼容易,你所見到,所聽到那些不讀書也能成功的,只不過是一種「倖存者偏差」現象。
  • 91思維模型:倖存者偏差一你看到的可能都是假的
    倖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例如:保健品公司,某某大師,某某理財公司等,利用信息不對稱,故意隱瞞對自己不利的消息,讓消費者產生倖存者偏差,進而做出非理性決策。四、如何規避倖存者偏差?規避倖存者偏差有兩個方法,一個是概率思維,一個是對照組實驗。
  • 什麼叫倖存者偏差?
    這就叫倖存者偏差。我們在求職和工作中,經常會碰到諸多問題。通常會去求助成功的「過來人」問問他們,例如,讀書拿大學文憑到底有沒有用?怎麼樣才能找到月薪過萬的工作?怎麼樣在職場中快速升遷?等等問題。上述成功者給出的答案都對,但都是倖存者偏差。都只是一部分真相。這就跟我們小學語文課本裡面的一篇文章《小馬過河》一樣,我們問別人得到的成功經驗答案永遠是片面的,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
  • 騙子密碼:倖存者偏差
    只是他們不知道這些數據並不代表真相,這些貌似真實的案例後面,是一個統計學魔鬼在玩魔術,這個魔鬼的名字叫「倖存者偏差」。正是這個魔鬼,一直為騙子塗脂抹粉,保駕護航。它是很多「大師」們的生存密碼。01你越認真,離真相越遠倖存者偏差又叫「倖存者謬誤」,反駁的是一種常見邏輯謬誤,即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之後的結果,忽略關鍵信息。這涉及到數學的一個分支,也是統計學中的概念:越是認真觀察眼前的真相,你離真相越遠。
  •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有一種失敗叫「倖存者偏差」!
    很多人似乎都會覺得,做銷售很賺錢,那些買房子買保險的提成不要太好,但是我也見過那些一個月沒有業績每個月只拿死工資的失敗者,每個月收入2兩三千的人比比皆是,那些所謂的月入過萬也只不過是「倖存者偏差」而已。
  • 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之間的七個認知偏差
    不過我並是要說富人們的做事方式,而是針對性的探討富人和窮人之間到底在思維方式上存在的哪一些差異,簡單點的說法,在面對同一件事物的時候,為什麼雙方在思維和行為上會產生偏差,而導致這一個偏差的本質原因又是什麼?通過整理,我總結了七個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之間的認知偏差,一起來看看吧。
  • 倖存者偏差,看不到的真相最致命
    於是西塞羅就說那你把那些沒有活著的人叫回來,我問問他們有沒有拜過神。因此,西塞羅也就成了第一個提出「倖存者偏差」的人。因為只有活著的人才可以說話,死人是開不了口的,每當活著的人回來之後說:「因為我是拜過神的,所以我就活下來了。」
  • 投資應警惕倖存者偏差
    來源:中歐基金倖存者偏差是指僅看到篩選後的結果,以偏概全,從有偏向的子集中得出面向全集的結論。倖存者偏差最經典的例子是關於二戰的一個故事,盟軍的飛機在空戰中損失嚴重,統計了倖存飛機的各部位中彈密度後,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而統計學家沃德提出了相反的意見,他認為應該對機身上彈孔少的部位加強防護,理由是機身各部位中彈概率是一樣的,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僅統計能回來的飛機的特徵,就是倖存者偏差。
  • 醫療服務質量評價中的「倖存者偏差」分析
    一、什麼叫倖存者偏差第二次世界大站期間,英美聯軍與與德國防空兵展開的攻防對戰中,德國的防空兵讓英美聯軍的飛機損失慘重。為了改變這一局勢,英美聯軍邀請飛機專家對執行任務歸來的飛機進行了檢查,結果發現所有返航飛機的機腹部位都有彈痕,機翼卻完整如初,決定強化戰鬥機機腹的抗擊打能力和防禦強度。
  • 倖存者偏差
    記得某年某省的高考題作文材料是「倖存者偏差」的故事。這則故事很有哲理,儘管仍然有一定局限性。
  • 陽光房富人看不起窮人買不起,其實富人看裝修,窮人看預算
    總有人說陽光房有錢的人看不起,沒錢的人想搭一個也買不起,其實不是這麼回事。看很多別墅區的露臺、小院都有陽光房,富人看不起就不會搭建了,其實他們看不起的只是那些造型普通、質量又不過關的劣質陽光房罷了。而陽光房窮人真的買不起嗎?
  • 機械行業中常見的倖存者偏差問題
    這個故事被後人用一個詞語概括—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指的是當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於倖存者時,此資訊可能會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倖存者偏差,是由優勝劣汰之後自然選擇出的一個道理:未倖存者已無法發聲。人們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 什麼叫「倖存者偏差」?你看到的,只代表你能夠看到的
    什麼叫「倖存者偏差」?你看到的,只能代表你能夠看到的「倖存者偏差」是一個非常經典的邏輯謬誤,也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如果直接解釋這個詞的含義,可能大家會覺得比較抽象,無法很好地去理解。可是卻有另一位科學家提出了疑問:彈痕比較少的機身部分,會不會是因為……大多數機身中彈的飛機,都已經在戰鬥中墜毀了,所以我們無法看到呢?這就是倖存者偏差的一個典型的故事。換句話說,人們看到的,可能代表的只是人們能夠看到的,同樣還有更多人們看不到的東西。
  • 「每天懂一點趣味心理學」最明智的心理效應:倖存者偏差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或許世界格局可能會發生變化,也許今天談到的理論會晚若干年才會被提出。這個加固提議被一位叫沃德的統計學教授所否決,他指出這些百孔千瘡的轟炸機是從戰場上成功飛回來的「倖存者」。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嚴格意義說來,並不是心理學效應,而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謬誤」而不是「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 買不起800W學區房不可恥,可恥的是忽悠窮人辭職去環遊世界
    最近有篇文章很火,這篇文章叫《對不起,爸爸媽媽給不了你800W的學區房》。寫這篇文章的公眾號,是一個2W粉絲的小號,但到目前為止,這個號已通過這篇文章收穫了近一千萬的閱讀量,增粉近20W。看到這裡,相信許多人都會覺得這對夫妻的這些話很令人敬佩,但是我卻覺得,這些話根本就是雞湯,而且這雞湯裡,還摻雜有半斤雞屎。1、買不起800W學區房不可恥,可恥的,是忽悠窮人辭職去環遊世界。這對夫妻的文章,開頭一直用遺憾的口氣感嘆買不起學區房,但是你會發現,他們卻有大把的時間和金錢去環遊世界。
  • 倖存者偏差——這個世界遠比你想像得複雜
    生活報首席評論員靜偉在我看來,今年黑龍江考生作答的全國二卷高考作文題,出得非常有水平,既有思考深度,也很有現實意義,對於即將走入社會的00後考生來說,是一次非常必要的思維訓練。因為每一個人的思維模式,都會決定他的行為方式,而只有當你理解了倖存者偏差,才會知道這個世界要遠比自己想像得複雜,學會用這樣的思維模式去待人處事,你的人生和這個世界才不會變得更差。
  • 開車的「倖存者偏差」
    【 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的其實是在統計概率分布時一個典型的錯誤。錯誤在於對統計過程中對於基數的錯誤估計。如果上面這兩句話你看起來很難理解,那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A吃了一個偏方治好了某種病,於是說這個偏方可以治好這種病。
  • 【隨筆】倖存者偏差的幾個例子以及我們如何應對
    倖存者偏差是一種很常見的環境偏差,具體原理這裡不再贅述,參考之前的一篇文章:倖存者偏差,這裡只是例舉最近自己遇到的幾個例子,以及提供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法;例子 1:找工作的例子看到一篇文章:說下現在的職場大環境,看完之後,感覺公眾號作者還是迎合大眾的需求,面向大眾而寫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