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言偃
來源:精讀(ID:Jingdu999)
1
最近在看大熱劇《隱秘的角落》,裡面的演員都很讓人驚喜。
除了幾個小演員和爬山的秦昊,劇中飾演朱朝陽父親的演員張頌文,也成為很多人討論的焦點。
雖然張頌文不是主角,戲份也不多,但每場表演都讓人印象深刻。
《隱秘的角落》後,張頌文的演技上了熱搜,他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與此同時,他年前的一次採訪也上了熱搜。
訪談中,張頌文曾直言自卑:
「中國大部分40多歲的人應該擁有一套房產,而我屬於那種40歲都沒有一套房子的人。」
不買房的理由也很簡單,沒有錢。
說實話,剛看到這個採訪我是蠻震驚的,因為我們往日看到的新聞都是,某某明星,拍一部戲賺上千萬,接個廣告又賺幾百萬。
這種認知,讓人很難相信,這樣一個演技精湛,入行20年的老戲骨,居然迄今買不起一套房。
張頌文是廣東韶關人,24歲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由此入行。
除了拍戲,他還做過導演、場記、統籌、編劇、剪輯,甚至當過電影學院的助教。
張頌文拍過的戲也不少,他是《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中的開發區唐主任。
他是劇版《唐人街探案》裡的警察汶宋。
他曾在電影《精武風雲》中,和舒淇搭檔拍戲。
雖然張頌文從不曾爆紅過,但他已經在演藝圈摸爬滾打了近20年,有不少作品。
按道理來講,他應該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何至於買不上一套房。
可張頌文卻表示,他的身份很光鮮,但收入的確不高。
「我們是這樣,有戲拍就有收入,沒有戲拍,對不起,一年沒有收入。」
「回顧自己拍戲生涯20年,其中有10年的收入非常低,每筆錢都要精打細算,否則就要過上沒錢吃飯的日子。」
前段時間,因為買房的事上了熱搜,張頌文老師還特意發了一條微博回應。
「以為可以今年再努力些,能在老家買套房子,目前看來好像還是不行。」
莫名看得有些心酸。
更讓我驚訝的是,張頌文的情況不是個例。
他曾表示,全國99.5%的演員跟他的情況一樣,只有0.5%的演員才算得上衣食無憂。
「90%的片酬,都給了0.5%的人。剩下的10%,被99.5%的人小心翼翼地分配。」
二八法則,在演藝圈體現得淋漓盡致。
2
去年底,DT財經針對內地、港澳臺共計9481名演員的演藝生涯資料,進行了一些分析。
數據顯示,有65%的人在2019年整年裡,沒有任何作品播出,其中更有超過6成演員空窗期在2年以上。
有一部作品播出的演員,佔比20%。
而能有5部及以上作品播出,頻繁曝光的演員,佔比只有不到1%。
絕大部分演員,其實都處於無戲可演的狀態。
看到這組數據,我想到了一個詞:倖存者偏差。
這個詞,源於二戰時期的一起彈孔分布研究事件。
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
但統計學家瓦爾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意即:飛機的引擎。
因為飛機各部位被擊中的概率均等,但是引擎上的彈孔卻比其餘部位少,這說明那些被擊中引擎的飛機,根本沒有機會返航。
事實證明,瓦爾德是正確的。
倖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生活中,因為成功者的能見度,壓倒性地高過失敗者,所以人們總會系統性地高估獲得成功的希望。
就像張頌文曾說:
「這個行業特別不健康,但是對不起,好像沒有人關注我們這99.5的人。就拼命逮住那0.5%的人,不停地說他們代表了整個行業。」
作為圈外人,我們只關注了在那些行程繁忙,收入逆天的明星,於是想當然地以為演藝圈的人必然高薪。
卻沒看到,在那後面,還有無數收入低,工作少的普通藝人。
倖存者偏差,讓我們的關注點停留在金字塔頂的成功者身上,卻忽略了成千上萬留在塔底的「失敗者」。
3
去年,有個朋友突然說要轉行去做自媒體,拍短視頻。
我很驚訝,因為朋友工作體面,收入穩定,雖然發不了大財,但職業前景挺好的。
後來才聽說,是因為他看到一個大學同學在家拍視頻,搞直播,幾年下來,積累了百萬粉絲,買了幾套房。
於是朋友感覺這就是一個風口,一定要抓住。
他看了很多網紅的成功經驗,發現很多原本默默無聞的人,靠著網絡火了,於是更心動了。
朋友很快辭職去拍視頻,可事情卻不像他想得那樣順利。
半年時間,他為了學做視頻,報了班,找了人,花費了很多金錢和精力。
迄今為止,他已經發了幾十個自認為製作精良的作品,但卻沒有激起一點水花。
粉絲還沒破千,收益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如今,後悔不已的朋友又開始投遞簡歷,預備重新進入老行業。
朋友的情況,其實就是一種最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只看到身邊有人成功,就大大高估了事件成功的概率,不結合自己的情況就做了選擇,最後誤入歧途。
事實上,成功是難以複製的,因為其中有大量的偶然因素和運氣成分。
中國青年報公布的一份調研顯示:
月收入500元以下的網絡主播,佔33.1%;月收入500~1000元的網絡主播,佔14.6%;月收入1000~2000元的網絡主播,佔15.9%;月收入2000~5000元的網絡主播,佔18.0%;月收入5000元~1萬元的網絡主播,少於10%;月收入1萬以上的網絡主播,也少於10%。
日常,我們最常看到的是,某某主播一場直播又帶貨了幾百萬,某某人一年又賺了幾個億。
明明收入1萬以下的主播佔比超過了90%,但這樣的關鍵信息卻鮮為人知。
但這些被忽略的信息,往往是最致命的。
比如,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觀點:「讀書無用」、「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當你面臨的重大人生選擇、工作決策時,如果被類似的倖存者偏差誤導,後果不堪設想。
4
2條建議,送給不想被倖存者偏差誤導的你。
①培養概率思維
貝葉斯推理是預測的有效工具,其基本思路是,在主觀判斷的基礎上,先估計先驗概率,再根據觀察的新信息不斷修正。
例如,如果有人遊說你做直銷,可以先估計成功先驗概率,假設直銷成功概率20%,失敗80%,畢竟多數人不賺錢。
然後,再根據新事實修正,例如,自己從事銷售多年,有客戶資源,那麼後驗概率可能變成30%。
或者如果比較靦腆,沒經驗也沒客戶,後驗概率可能變成10%。據此再決策。
出現倖存者偏差,通常是忽視先驗概率,也不懂得運用貝葉斯推理,預測偏差較大。
反過來說,掌握貝葉斯推理,也就不容易陷入倖存者偏差。
②注重向失敗者學習
一位電影大佬說:「像布拉德·皮特這麼帥的人,我出門到洛杉磯街頭隨便就能找到二十個。」
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也說:「如果你把成功歸為一組並尋找使它們相似的東西,那麼唯一真正的答案就是運氣。」
所以啊,那些所謂的成功學,真的沒有多少參考價值。
這世上,和薇婭一樣拼命,一樣敬業的人很多,但最終冒出頭的,比例極小。
比起研究那些成功者的經驗,更有研究價值的是,失敗者如何失敗。
就像馬雲曾經說過,他創業10年以來最大的心得是,永遠去思考別人是怎麼失敗的。
總而言之,應對倖存者偏差,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就像老話曾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減少對倖存者的「偏信」,才能打開眼界,跳出誤區。
點個在看,別被「成功」衝昏頭。
-End-
作者:言偃,精讀主創,個人微信公眾號:言偃(ID: wyl_yanyan )。本文首發於精讀微信公號(ID:jingdu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