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有一種失敗叫「倖存者偏差」!

2020-12-13 騰訊網

文/三飯

最近正在找工作,跑了好幾家面試都沒有得到滿意的offer,好幾次都是騙過去面試然後工作內容安排的都是銷售類的工作,我很是憤懣地與朋友訴苦,朋友卻告訴我說,其實銷售也很不錯啊,我身邊好幾個同學都月入過萬了。

很多人似乎都會覺得,做銷售很賺錢,那些買房子買保險的提成不要太好,但是我也見過那些一個月沒有業績每個月只拿死工資的失敗者,每個月收入2兩三千的人比比皆是,那些所謂的月入過萬也只不過是「倖存者偏差」而已。

倖存者偏差可以溯源至二戰時期,當時沃德教授受到軍方的要求進行對飛機的改良,於是研究了那些從空戰倖存的轟炸機,飛機上的彈孔主要集中在機身中央、兩側的機翼和尾翼部分。此時軍方覺得要著重加固那些倖存的飛機的損傷嚴重的部分就好了,但是沃德認為,此時統計的樣本只包含了平安返回的轟炸機,所以,彈孔少的原因並非真的不會中彈,而是一旦中彈,其安全返航的概率就微乎其微。於是應該加固的是彈孔少的部位。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叫做「倖存者偏差」了,也可以通俗的講,死人不會說話。

其實生活中很多人都犯了這個錯誤,好多人都說,我上次去那個老中醫裡把我頸椎病看好了;那幾個老闆小學沒念完就自己做生意了;大學沒啥用賈伯斯、比爾蓋茨都沒上過大學;那個遊戲主播用的那款手機,玩遊戲賊溜了;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以一種角度去評判一個性質是否成功是否太過於片面了。

倖存者偏差其實就是存在一個邏輯謬誤,他們只看到了已經經過篩選得出的結論,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所以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就好像去看老中醫,沒有治好的人他們也不會宣揚自己治不好的事吧!有多少企業大佬名校出身,而又有多少小學沒畢業的在工地搬磚呢?那些用著同一部手機的人遊戲水平就在那,始終還是個鉑金水平的比比皆是。

真的沒必要,以少數說多數!

這兩年來,101系選秀層出不同,看著那些在娛樂圈裡混個餑餑香的,多少少年少女心動了,但是試問這兩年來,出了多少個蔡徐坤、楊超越、虞書欣呢?我粗略的算了一下,兩年間,兩大視頻平臺出了三季選秀,每次都從大概1000個人裡選100個左右,那600個人了最後成團的且在大眾面前火了的也不過那麼幾個,剩下的幾千個人的努力看不到,失敗也看不到。

那些人只看到了成功者的光輝,卻看不到那些失敗者的經驗。

當網際網路流行了起來,人們似乎都很樂意去窺探成功者的經驗,似乎,看幾本成功學、看幾場成功大佬的演講自己也可以化身馬雲、馬化騰,為此樂此不疲。

在我看來,真正要窺探成功,除了要學習成功者的品質,還要總結失敗者的經驗,我們要知道,成功是偶然的,而失敗是必然的,一個人的成功是諸多因素的累加效果,如果今天還有第二個馬雲,你覺得,還會成功嗎?而如果今天再出現一個我,再去找工作,我還是失敗的,因為我還是那個不願妥協的我!

所以啊,有的人窮盡一生,想要去找尋所謂成功的秘訣,卻發現只不過一場竹籃打水一場空,生活告訴我,失敗是最好的老師!

加油吧!少年!

相關焦點

  • 有一種窮人思維,叫「倖存者偏差」!(深度好文)
    有一種窮人思維非常可怕,也很可悲,它讓無數人前僕後繼,也坑害了無數人,這種窮人思維,就叫「倖存者偏差」!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原因在哪?就在於人們更關注那些高學歷卻很落魄和低學歷又很成功的人,不經意間忽略了更多高學歷成功人士和低學歷沒有成功的人,這就是一種倖存者偏差。以前的股票,現在的知識付費、網上直播、自媒體,都有人賺了錢,看到這些賺錢的,一群人衝進去想要分一杯羹,認為他成功了,那自己就也行,這同樣是一種倖存者偏差。
  • 什麼叫倖存者偏差?
    但我們大多數人會忽略,其中失敗的1023人,於是照著成功者的經驗去做,最終大概率成為了1023個失敗者中的一員。當我們看全局才會知道,倖存下來的的人提供的經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一部分「真相」而已。這就叫倖存者偏差。
  • 有一種讀書無用論,叫做「倖存者偏差」
    在農村裡,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言論:說不讀書的,很多人最後都當上了老闆;而努力讀書的,最後都去給那些沒讀過書的老闆打工。因此,不讀書想要成功,並不是大家所想像中的那麼容易,你所見到,所聽到那些不讀書也能成功的,只不過是一種「倖存者偏差」現象。
  • 「拍戲20年,買不起一套房」:有一種窮人思維,叫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生活中,因為成功者的能見度,壓倒性地高過失敗者,所以人們總會系統性地高估獲得成功的希望。
  • 騙子密碼:倖存者偏差
    只是他們不知道這些數據並不代表真相,這些貌似真實的案例後面,是一個統計學魔鬼在玩魔術,這個魔鬼的名字叫「倖存者偏差」。正是這個魔鬼,一直為騙子塗脂抹粉,保駕護航。它是很多「大師」們的生存密碼。01你越認真,離真相越遠倖存者偏差又叫「倖存者謬誤」,反駁的是一種常見邏輯謬誤,即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之後的結果,忽略關鍵信息。這涉及到數學的一個分支,也是統計學中的概念:越是認真觀察眼前的真相,你離真相越遠。
  • 開車的「倖存者偏差」
    這就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因為他沒有統計到其他人吃了同樣的偏方是否也能治好同樣的病?也許其他患有同樣病症的人吃了同一種偏差都死了,他們無法開口。而只有一個人活了下來,那就是病患A,於是就只有一個聲音在宣揚:「某偏方可以治好某種病」。【 讓死人說話 】想要解決「倖存者偏差」其實很簡單,方法就是讓死人說話。具體如何統計呢?
  • 機械行業中常見的倖存者偏差問題
    一直以來,我非常小心翼翼地處理倖存者偏差的問題,我很難用言語去描述像這類問題對我們的技術學習、職業發展有什麼幫助,但是在我的認知裡我把這部分的學習放在比技術學習更高的層面,因為這是一種認知和思維習慣,無論在生活學習工作任何時候都能發揮價值,防止我走彎路。
  • 91思維模型:倖存者偏差
    輟學創業到底對成功有沒有關係呢?我們只看到了輟學創業的成功人士,卻沒有看到大部分輟學創業後的失敗者,成功的光環效應讓我們認為他們說什麼都是對的。社會大眾和媒體對失敗者的冷落讓他們成為沉默的大多數。這種通過篩選的簡單的枚舉歸納得出的結論,顯然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這種邏輯謬誤在統計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業術語叫做「倖存者偏差」。
  • 股市中的倖存者偏差
    來源:雪球倖存者偏差,指的是當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於倖存者時(因為死人不會說話),此資訊可能會存在與實際情況不同的偏差。倖存者偏差,是由優勝劣汰之後自然選擇出的一個道理:死人不會說話。人們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 倖存者偏差:一個與每個人密切相關卻被忽視的事實,必須了解
    倖存者偏差:是一種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邏輯謬誤 因此,飛機上最應該加強裝甲的地方應該是彈孔少,甚至沒有彈孔的地方,這就是統計學上著名的倖存者偏差理論。 人們往往過分關注目前的人和物,以及倖存的經歷,及顯著信息,而忽視掉了不在事件之內,或者無法倖存的人或物。就是不顯著信息,甚至沉默信息,從而容易犯下錯誤。這個理論可以運用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倖存者偏差,看不到的真相最致命
    西塞羅的朋友回答說,因為拜過神出海的人都活著回來了。於是西塞羅就說那你把那些沒有活著的人叫回來,我問問他們有沒有拜過神。因此,西塞羅也就成了第一個提出「倖存者偏差」的人。這說明偏信「倖存者偏差」只會導致更多的不幸,只有看到「倖存者偏差」背後的邏輯錯誤,才有可能阻止更多不幸的發生。
  • 醫療服務質量評價中的「倖存者偏差」分析
    一、什麼叫倖存者偏差第二次世界大站期間,英美聯軍與與德國防空兵展開的攻防對戰中,德國的防空兵讓英美聯軍的飛機損失慘重。為了改變這一局勢,英美聯軍邀請飛機專家對執行任務歸來的飛機進行了檢查,結果發現所有返航飛機的機腹部位都有彈痕,機翼卻完整如初,決定強化戰鬥機機腹的抗擊打能力和防禦強度。
  • 倖存者偏差:被忽視的大多數,才最致命
    明明跟著成功的人,卻還是不能成功?這就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這個概念,是從戰爭中的一個故事來的。在二戰期間,空軍是每個國家最重要的戰鬥力之一,為了減少戰鬥機的損耗,各國都派了大量的專家來研究如何保護戰鬥機,在保證戰鬥力的同時還能減少戰損率。
  • 什麼叫「倖存者偏差」?你看到的,只代表你能夠看到的
    什麼叫「倖存者偏差」?你看到的,只能代表你能夠看到的「倖存者偏差」是一個非常經典的邏輯謬誤,也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如果直接解釋這個詞的含義,可能大家會覺得比較抽象,無法很好地去理解。可是卻有另一位科學家提出了疑問:彈痕比較少的機身部分,會不會是因為……大多數機身中彈的飛機,都已經在戰鬥中墜毀了,所以我們無法看到呢?這就是倖存者偏差的一個典型的故事。換句話說,人們看到的,可能代表的只是人們能夠看到的,同樣還有更多人們看不到的東西。
  • 被忽視的倖存者偏差,沉默的大多數!
    這是非常著名的倖存者偏差,人們往往因為過分關注目前的人或者物以及倖存的經歷,而忽略了不在視界之內或者無法倖存的人或物,容易在不知不覺地忽略掉真正致命的威脅,會犯下一些錯誤。我們看到的無數的勵志書,看到成功者的驚險刺激的自傳人生,看他們如何絕處逢生。
  • 這3種倖存者偏差,你應該知道
    其實並不是,只是那些沒讀多少書的人,更容易被我們看到,我們更喜歡看到這樣「勵志」或「逆襲」的故事。同樣那些讀了很多書,但是混得不好的人,他們也更容易出現在我們視野。我們總是喜歡看到這樣反差很大的人和事。拋開這些個例,要知道,讀了很多書的人比沒讀多少的人,普遍是要好點。
  • 心理學:倖存者偏差,你最應該防止掉進去的人性誤區
    很多倖存者偏差問題,是非常隱蔽,危害性也相當大的。-1-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又被稱為「生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意思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 成功學有用嗎?倖存者偏差,一個活著就要明白的事!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倖存者偏差最早是在2000多年前的古羅馬被一名叫做西塞羅的政治家提出的。倖存者偏差的核心論點是成功者的單方面特徵不具有現實說服力。於是軍隊內部的人員就根據彈孔的分布進行了討論,有部分軍官就認為「我們應該在彈孔多的A處增加護甲。」軍隊裡面有一個統計學家名字叫沃爾德,他認為:「我們不應該在彈孔多的地方增加護甲,而應該考慮這些彈孔少的地方。」
  • 投資應警惕倖存者偏差
    來源:中歐基金倖存者偏差是指僅看到篩選後的結果,以偏概全,從有偏向的子集中得出面向全集的結論。比如,人們看到很多藝人收入豐厚,得出演藝圈收入很高的結論,卻忽略了大部分演員可能就是跑跑龍套、賺個辛苦錢;看到許多沒考上大學的人當了老闆,就認為學歷不重要,卻不知道高學歷人群中的成功比例遠高於低學歷人群。
  • 六度空間理論和倖存者偏差 !
    於是感慨之餘 ,發了一條朋友圈 :六度空間理論:一個數學領域的猜想 ,名為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 理論指出 ,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 ,也就是說 ,最多通過五個中間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見圖所示 。這就是六度分割理論 ,也叫小世界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