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者偏差:一個與每個人密切相關卻被忽視的事實,必須了解

2020-12-13 騰訊網

倖存者偏差:是一種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邏輯謬誤

這個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著名經濟學家亞伯拉罕瓦爾德一直在美軍統計部門工作,有一次軍方要求他看看飛機上的彈孔統計數據,在飛機上哪個部位加強比較合適,數據顯示,引擎上平均每平方英尺有1.1個彈孔,機身有1.73個彈孔,油料系統1.5個彈孔,其他部位1.8個彈孔。大部分人肯定認為在彈孔多的地方加強硬度比較合適,請繼續往下看,答案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

飛機各部位的中彈概率應該是一樣的,可是為什麼引擎上會很少。原來,引擎上的彈孔已經隨著墜毀的飛機落到地上,軍方統計的只是返航的飛機,那些遭遇不幸的飛機被忽視掉了。因此,飛機上最應該加強裝甲的地方應該是彈孔少,甚至沒有彈孔的地方,這就是統計學上著名的倖存者偏差理論。

人們往往過分關注目前的人和物,以及倖存的經歷,及顯著信息,而忽視掉了不在事件之內,或者無法倖存的人或物。就是不顯著信息,甚至沉默信息,從而容易犯下錯誤。這個理論可以運用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育

讀書無用論,學歷不重要

很多著名企業家比如馬雲高考3次,比爾蓋茨19歲退學創辦微軟,等等,這樣的雞湯網絡上比比皆是,於是鼓吹學歷不重要,讀書無用論。曾經的我們,年輕氣盛,桀驁不遜,以為我們也能像他們一樣,不用學歷,也能笑傲江湖。未來很美好,隨隨便便登上福布斯。直到我了解了倖存者偏差,才知道現實大部分退學者都是以失敗告終,大部分沒有學歷的人都生活在人生的底層,沒有翻身之日,沒日沒夜工作,寄希望於下一代。這才是殘酷的現實。好好學習吧,不要白日做夢,想要不努力就登天。

職場

長相漂亮的人在職場上更容易獲得好的待遇

其實人們更加關注待遇的高低,待遇不高的美人早被排除觀察樣本之外了。

日常生活中我們如果能識破這些認知陷阱,就不會被那些毒雞湯帶跑偏。

網絡直播

這幾年很紅的網紅經濟,李佳琪,薇婭這些網絡紅人利用網絡直播平臺,一夜之間爆紅網絡,然後很多就覺得直播都很賺錢,殊不知,全國有一千多萬主播,真正被人認識的不到萬分之一,大部分默默無名的主播收入非常有限,甚至沒有收入。這才是殘酷的現實。認清現實吧,騷年

生活

你看到的不是你看到的

有一個很好的段子,我給你一顆糖,我給他兩顆糖,你責備我為什麼只給你一顆糖,但是你沒有看到他也曾經給過我兩顆糖,而你一顆都沒有給我。

有一個家庭裡有兩個兒子,都結婚了,那麼問題來了,一碗水怎麼端平,千年難題婆媳關係怎麼處理,難道還要上演三國演義。一天婆婆叫小媳婦洗碗,小媳婦不高興,都是媳婦,難道我就比別人低一等,為什麼不叫大媳婦洗碗。其實小媳婦不知道,她不在的時候都是大媳婦洗的碗,都是大媳婦承擔的家務活。而她一次都沒洗過。一碗水在每個人的眼裡都是端不平的,今天你有雞湯喝,明天他有鴨湯喝,可是沒人會記住我昨天喝過雞湯,只記得今天我沒有鴨湯喝。沒有人記得你做好的千百回,只記得你做錯的那一回。人生苦短,餘生漫漫,不要斤斤計較,自然家和萬事興。生活很美好。做人度量一定要大,這才是最高的情商。

倖存者偏差,與大家共勉,生活並不是在電視裡看到的表面光鮮,歲月靜好。生活是一地雞毛,大江奔流。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一將功成必定是萬骨枯,馬雲的身後其實倒下了無數家當年跟他同時做網際網路的企業。請你做好準備,迎接生活,事業。

相關焦點

  • 倖存者偏差:被忽視的大多數,才最致命
    明明跟著成功的人,卻還是不能成功?這就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這個概念,是從戰爭中的一個故事來的。在二戰期間,空軍是每個國家最重要的戰鬥力之一,為了減少戰鬥機的損耗,各國都派了大量的專家來研究如何保護戰鬥機,在保證戰鬥力的同時還能減少戰損率。
  • 被忽視的倖存者偏差,沉默的大多數!
    軍方統計的只是返航的飛機,那些中彈看似密集的位置,都是並不致命的傷害,那些墜毀的飛機很不幸的都被忽視掉了。這是非常著名的倖存者偏差,人們往往因為過分關注目前的人或者物以及倖存的經歷,而忽略了不在視界之內或者無法倖存的人或物,容易在不知不覺地忽略掉真正致命的威脅,會犯下一些錯誤。
  • 91思維模型:倖存者偏差
    這種通過篩選的簡單的枚舉歸納得出的結論,顯然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這種邏輯謬誤在統計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業術語叫做「倖存者偏差」。一、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那些具體的統計數據則會被忽視。這就是個案的生動鮮活性效應。這種啟發式思維是導致倖存者偏差的主要原因。
  • 醫療服務質量評價中的「倖存者偏差」分析
    如身邊熟悉或間接熟悉的人,以親身經歷向你講述在某一不知名的醫療機構、「陌生」的醫生處,通過服用某藥物、採取某種治療手段治癒了某種疾病,而且是真名真姓,真人真事,甚至不是一、兩個人,而是一個小群體。這些事例很容易讓受眾相信藥物或治療手段的確切療效。其實,這種評價的結論是偏頗的,無科學的統計學結果支撐,是一種倖存者偏差的集中表現,容易讓人誤解真實的效用和質量。2.相信結論。
  • 倖存者偏差
    記得某年某省的高考題作文材料是「倖存者偏差」的故事。這則故事很有哲理,儘管仍然有一定局限性。
  • 巧用「倖存者偏差」,讓我們的生活更舒心
    」倖存者偏差「雖然是經典的統計學案例,但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也常常與統計學打交道,尤其是講「偏差」這種心理學範疇的概念,跟我們每個人的決策判斷又息息相關,其實也屬於心理學範疇,興趣猶濃,今天跟大家分享這個有趣的故事,以及我在生活中的一些使用心得——你會發現其實我們都是生活中使用科學原理的能手。
  • 騙子密碼:倖存者偏差
    01你越認真,離真相越遠倖存者偏差又叫「倖存者謬誤」,反駁的是一種常見邏輯謬誤,即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之後的結果,忽略關鍵信息。這涉及到數學的一個分支,也是統計學中的概念:越是認真觀察眼前的真相,你離真相越遠。
  • 投資應警惕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最經典的例子是關於二戰的一個故事,盟軍的飛機在空戰中損失嚴重,統計了倖存飛機的各部位中彈密度後,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而統計學家沃德提出了相反的意見,他認為應該對機身上彈孔少的部位加強防護,理由是機身各部位中彈概率是一樣的,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僅統計能回來的飛機的特徵,就是倖存者偏差。
  • 倖存者偏差,看不到的真相最致命
    每個人都不要低估疫情的風險,不要因為「倖存者偏差」,讓取之不易的勝利又付諸東流。那什麼是「倖存者偏差」?3戰爭論中的「倖存者偏差」2020年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年份,更危險的是還有很多人根本不在乎戰爭。以上案例距離我們很遙遠,講一個發生在身邊的事實。上班族在高峰期坐地鐵,體驗到的是前胸貼後背的擁擠,感受到的是城市人太多了。
  • 全國卷作文倖存者偏差典故,歷史真實性有多大?
    不過,我總有一個感覺——倖存者偏差理論本身沒錯,有關這個理論的典故或者說歷史很有可能涉嫌以訛傳訛,歷史的真實性經不起追問。先上全國卷的真題吧!沃德教授的基本出發點基於三個事實是:其一,統計的樣本只是平安返回的戰機;其二,被多次擊中機翼的飛機,似乎還是能夠安全返航;其三,而在機身機尾的位置,很少發現彈孔的原因並非真的不會中彈,而是一旦中彈,其安全返航的機率極小,即返回的飛機是倖存者,僅僅依靠倖存者做出判斷是不科學的,那些被忽視了的非倖存者——即為國捐軀的英雄才是關鍵,他們根本沒有回來,他們沒有回來的原因就是英美軍隊應該加強的地方。
  • 91思維模型:倖存者偏差一你看到的可能都是假的
    這種通過篩選的簡單的枚舉歸納得出的結論,顯然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這種邏輯謬誤在統計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業術語叫做「倖存者偏差」。那些具體的統計數據則會被忽視。這就是個案的生動鮮活性效應。這種啟發式思維是導致倖存者偏差的主要原因。
  • 倖存者偏差和烏合之眾
    柏拉圖告訴我們,我們看到的世界可能只是一個影子。事物是客觀存在的,每個人經驗不同,詮釋也不相同。一旦離開了詮釋,事實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每個人又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感知理解詮釋著這個世界,又看到了什麼?
  • 有一種窮人思維,叫「倖存者偏差」!(深度好文)
    有一種窮人思維非常可怕,也很可悲,它讓無數人前僕後繼,也坑害了無數人,這種窮人思維,就叫「倖存者偏差」!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原因在哪?就在於人們更關注那些高學歷卻很落魄和低學歷又很成功的人,不經意間忽略了更多高學歷成功人士和低學歷沒有成功的人,這就是一種倖存者偏差。以前的股票,現在的知識付費、網上直播、自媒體,都有人賺了錢,看到這些賺錢的,一群人衝進去想要分一杯羹,認為他成功了,那自己就也行,這同樣是一種倖存者偏差。
  • 倖存者偏差你真的理解了嗎?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指的是在做統計分析時,我們只專注於那些成功的例子,從而得出以偏概全的錯誤結論。簡單來講,成功的例子往往只屬於少數,如果我們只看成功的倖存者,而忽略那些大部分的「失敗者」,那麼就會得出很多不符合常理的荒唐結論。我們先來看下倖存者偏差的故事來源。二戰期間,為了加強戰鬥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
  • 開車的「倖存者偏差」
    【 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的其實是在統計概率分布時一個典型的錯誤。錯誤在於對統計過程中對於基數的錯誤估計。如果上面這兩句話你看起來很難理解,那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A吃了一個偏方治好了某種病,於是說這個偏方可以治好這種病。
  • 股市中的倖存者偏差
    來源:雪球倖存者偏差,指的是當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於倖存者時(因為死人不會說話),此資訊可能會存在與實際情況不同的偏差。倖存者偏差,是由優勝劣汰之後自然選擇出的一個道理:死人不會說話。人們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 深度科普:倖存者偏差到底是怎樣的存在?還記得章魚保羅嗎?
    「倖存者偏差」的歷史「倖存者偏差」來源於二戰中一個著名的故事: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空軍是最重要的兵種之一,盟軍的戰機在多次空戰中損失嚴重,無數次被納粹炮火擊落,盟軍總部秘密邀請了一些物理學家、數學家以及統計學家組成了一個小組,專門研究「如何減少空軍被擊落概率」的問題。
  • 倖存者偏差的背後,沒有主見的人往往只會盲從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簡單的說,就是人們所了解到的信息,僅來自於倖存者。於是,我們就習慣追著厲害的人跑,甚至不惜一切代價跟著他們學習,幻想著有一天也能夠成為和他們一樣厲害的人。但結果往往卻以失敗告終。02 知識付費的世界裡,每個人更容易被所謂的倖存者偏差給誤導了
  • 「倖存者偏差」的大坑了解一下
    別信這種幻覺既然母語國家的人那麼能「糾錯」,我們何不對自己好一點,別那麼「處女座」,追求表述的精準和優雅了呢?如果這樣想,我們就陷入了一個叫做「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的邏輯誤區。
  • 六度空間理論和倖存者偏差 !
    於是感慨之餘 ,發了一條朋友圈 :六度空間理論:一個數學領域的猜想 ,名為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 理論指出 ,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 ,也就是說 ,最多通過五個中間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見圖所示 。這就是六度分割理論 ,也叫小世界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