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中一些深入人心的小技巧只是為了增加課堂的活躍度而設計的,而過於注重新課改下的遊戲教學要求,就會忽略遊戲設計服務於教學目標的初衷。我對外研版小學四年級英語《I helped Mum》進行模擬講課時,探究並發揮遊戲教學的價值,使教學策略更加合理,學生邊玩邊學,課堂教學效率大為提高。
完善教學設計。《I helped Mum》一課的教學難點在於「掌握動詞過去式的標誌後綴-ed」,主要的情感目標在於「讓學生學會關心和體貼他人,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在家裡幫助父母分擔家務」。教學環節主要分為4個部分,即呈現、練習、鞏固、運用。新課導入方面,我通過多媒體演示做家務的照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每一張圖片情境用英語詞組進行標註,幫學生建立英語詞彙庫,進行單詞多次操練,啟發學生這堂課的內容與什麼話題相關。設計遊戲環節,請一名學生對他昨天做過的事情進行簡單描述,再請一名學生進行複述。這樣的遊戲環節能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擴大詞彙量,而且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有話可說。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有部分學生不能準確地應用過去式,對此,教師不能急於追求較好的教學效果,而要及時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並且循序漸進,幫助學生了解單詞的「ed」形式。
創設教學情境。英語學習中,創設英語教學情境是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教學內容的途徑之一。在模擬講課中,單調的英語單詞、語法的傳授枯燥無味,學生對其應用無法掌握。「領讀單詞、解釋漢語的意思、讀句子、同桌互讀」這種模式千篇一律,對學生很難產生吸引力。學英語最好的辦法是擁有英語環境,即課堂上構建英語情境,幫助學生融入英語教學氛圍;在較短時間內,讓學生進行情境對話。這樣一來,學生對這一節課文蘊含的知識掌握得更快。比如,在相關課題情境對話時,我會引入一些比較日常的對話,如「你最近在做什麼」「你最近喜歡讀哪一本書」等。這樣有模有樣的英語對話,能夠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品味英語的運用感覺。
遊戲設計應新穎。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教師除了了解學生本人的情況外,還要把握住學生在這個階段的天性。這是因為,課堂上保持活躍性更能優化學生的學習狀態,尤其是隨著遊戲教學在英語課堂中的融入,學生懷著好奇、新穎的感覺更容易接受知識的灌輸。教師應明白,小學生對複雜東西的接受度不高,只有在熟知規則之後才有把握加入。所以教師在遊戲設計環節不要制定一些深奧的遊戲規則,做到簡單明了即可。
(作者單位:德州學院2018級英語教育專業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