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能聽懂,但是為什麼不會做題呢?教數學20年,3招搞定

2020-09-16 美好的事影子數學

孩子上課能聽懂

但是為什麼不會做題呢?


很多人給孩子的建議是:多做題、多練習,

這真的是一句非常正確的廢話,

聽起來好像有道理,

但,其實並沒什麼用!


毛老師數學教了20年,怎麼學好數學的講座全國巡講了幾百場,我從兩個方面為大家解讀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同時,給你一套最有效的訓練方法,只要照做就有效果

第1, 考試特點源於教材但遠高於教材

我們考試制度的特點是源於教材但遠高於教材,這句話一定要理解,是什麼意思?學校平時考試的內容確實是課本上的那些知識,但就是比課本要難一些

你知道考試這麼做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嗎?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是義務教育的範疇,具有一定的掃盲性質,而考試是選拔性質的,其目標就是要讓學生拉開差距,找到最好的學生,

通過這個方式為祖國未來選拔優秀的人才,所以說,基礎教育和高考的目的是完全不一樣的。

第2, 知識和解題能力之間有巨大鴻溝

記住知識點和擁有解題能力之間還差最後的一公裡,學習,其實是分兩個層面的,學和習,&34;,就是一個輸入的過程,只要把課本上的那些最基本的理論方法技巧,背到心裡頭就行,&34;卻是一個把記住的知識再應用的過程。

我舉兩個案例,相信你一定能明白:

第一個例子:一元一次方程,我相信,只要上過初中的人都知道一元一次方程的怎麼解,但是我出一道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題大家可能不會解;給一個方程,會解方程,這就叫知道知識點,而通過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列出方程就是解題能力,這兩者之間是有本質差別,有著巨大的鴻溝!

第二個例子:一個剛學遊泳的人,把遊泳的所有的動作技巧背得再滾瓜爛熟,把它扔到水池子裡,依然會被淹死,為什麼?,因為你背會那些遊泳的技巧,是&34;,是知識點的記憶,而去遊泳池裡,真正的去遊,這個叫&34;;這個叫解題能力,這兩者之間是有本質的差別。


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給你一套最有效的訓練方法,只要照做就有一定有效果!

一定要看完!

方法一,做簡單題的走題訓練


這裡要強調一下:

1 題目要簡單、要有量;

2 ②要追求速度、準確度;

3 ③要全部口算、不能動筆。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給孩子找題,可以私信找我

比如學完一小節課程以後,尋找100道簡單題目,分成兩組,每組50題,按照上面的要求完成。


簡單題的走題訓練是至關重要的,它是整個數學的基礎。類似於籃球運動中的體能訓練和力量訓練。當一個籃球運動員沒有很好的體能和力量,就算精通各種各樣的戰術,依然不能贏球。


為什麼強調孩子要在短時間內做大量的訓練?因為任何一個領域的專家幾乎都是通過這樣的方法來訓練的,這種方法叫做&34;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要想成為刀功特別好的廚師,有兩種訓練的方法。第一種是每天切十個土豆切一千天,總共切一萬個土豆。第二種是每天切五百個土豆,二十天也是切一萬個土豆。但是哪種方法可以讓他成為大廚?顯然是第二種。這也是為什麼我母親做了五十年飯沒有成為大廚,而我的小外甥在某個廚藝培訓班只訓練了三個月,就成為大廚的原因。

當你精通了如何&34;以後,你就會驚奇的發現&34;、&34;都會得心應手,這個就是廚師界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同樣當孩子們具備了良好的基礎時,家長們天天期盼的觸類旁通和舉一反三才會真正的變成現實,否則那都是別人家孩子的故事。


這種訓練方式也更容易讓孩子們建立成就感。但是這個事的難度在於這些題目的選擇,要簡單但又不能過於簡單,題目要有量但是又不能有太大的量,所以需要選題老師的基本功特別的過硬。

如果你需要這樣的試題,可以私信找我!

方法二,熟題的走題訓練


要求學生把自己做過的題目按照信心度標記為ABC,A表示最容易是一定會的。B表示也能做對,但是感覺題目有點麻煩。C是那種一看就覺得太麻煩,完全沒有信心的。


我們要求孩子把A和B再看一遍,只講思路不寫過程。C要求是工整的,寫在本子上,要求和標準答案要做到一模一樣。當有差異的時候,自己分析哪個更好。


孩子做不出題或步驟寫得有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在想的環節出了問題。數學畢竟是個腦力勞動,之所以讓孩子們做熟題,是因為這些題他們都還有一些印象,讀題也會更快一些,同時這些題目老師也都講解過,也更容易做出來。溫故而知新其實就是這個道理,這個步驟很重要,也是下一步的基礎。

方法三,一定要歸納總結

歸納總結共分四步:

第一步,題型總結;

第二步,這些題型所對應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的總結;

第三步,這些方法和技巧裡面的易錯點總結;

第四步,要深刻的理解解題方法背後的原理,而不是死記硬背。


重點說一下後兩步,第三步易錯點的總結,還是用切土豆絲的案例。切土豆什麼時候最容易切到手?這就是切土豆中的易錯點。如何避免切手?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既快又切不到手?切到什麼時候應該變換刀法呢?這就是如何避免錯誤的方法總結。


順便說一下土豆最好切的那一部分,就是我第一點所講的基礎訓練。如果你連最好切的部分你都切不好,都切不快,都把手給切了,這等於在電視劇中都是活不到第二集的人物。


第四步非常重要,因為這是未來的考試方向。就是要對那些解題方法要追原理。


例如去年上海高考題就出得特別好,是一道實驗題,往年考試都是考實驗步驟,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孩子們把一二三都背得滾瓜爛熟。但是今年考題變了,考的是為什麼要用這樣的順序來進行實驗?這一考出來大家全蒙了。


我相信這種題目在未來的考試中也會越來越多,這也是我們經常所說的那種活題。只有真正懂得了原理,才會根本不怕這種題目。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相通的,我們要從中去尋找規律,去提升我們的學習技能。



希望我的這些經驗可以幫到大家,

毛老師願與大家一起做一件美好的事。

相關焦點

  • 孩子上課明明很認真聽講,為什麼課下就不會做題呢?
    這個時候佳佳也是抓耳撓腮的在想這道題的做法,還自言自語的說道"我明明做了怎麼還不會呢?真的是我笨嗎?"通過這個故事很多家長都會有這個疑問,為什麼看著孩子在課堂上都能做出來的題,一回家就不會了呢?其實原因還是在孩子的身上。
  • 上課聽懂了,做題老不會,高中生如何快速提分?
    ,感覺沒有絲毫頭緒,做題的時候老不會。其實這種現象非常普遍,筆者以前上高中的時候,也經常有這樣的感覺,我明明在課堂上已經聽懂了,並且覺得自己非常認真,並沒有遺漏什麼知識點,但是做題的時候卻犯了難。那怎麼才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呢?如何解決上課能聽懂,做題老不會的「毛病」?
  • 物理,上課能聽懂,做題就不會,什麼原因?該怎麼辦?
    課程剛結束,手機響起:「周老師,我們家孩子課上狀態如何?能聽懂嗎?」 被問的次數多了,我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這絕對是個系統問題,一兩句話回答太草率了。這樣既讓家長和孩子心中有數,也讓我節約了很多時間。 首先說,聽不聽得懂,這根本不是個問題。我的在線面授課堂上,我不可能讓孩子走神,或者是故意聽不懂。如果是這樣,孩子不只是在浪費家長的金錢,還是對我工作的極大褻瀆。只要排除這兩點,如果孩子還真沒聽懂,那就一定是老師方法的問題,必須得改。
  • 初中數學丨上課感覺能聽懂,為什麼一考試就蒙圈了?這是最好的答案
    的感覺呢?對於基礎不好的同學來說,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聽課好不容易聽懂了,一做題發現自己都不會,一到考卷上的題目就不會了,大家都來說說吧~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A說:聽懂課不難,難的是做題啊。一做題就死啦~信心都沒了。B說:我現在就在痛苦的做題當中,鬱悶。真難真難真的難!
  • 上課聽懂了,做題就蒙圈,是什麼拖住了思維的後腿?
    明明上課都聽懂了,可是一輪到自己做題就蒙圈。這是困擾很多學生的問題,甚至讓人懷疑自己的智商。 但是換了一條街道呢,沒有旁人提醒的情況下,你未必就能應對自如。究其原因,還是你沒有掌握根本的規律,動作不熟練,思維跟不上環境的變化,才會心裡沒底,手忙腳亂。 用開車的例子來比喻學習再恰當不過了。
  • 孩子做題馬虎?不會舉一反三?數學大神程老師說這些都不是問題!
    關注樂學一百 第一時間為您送達中小學教育 | 家庭教育 | 學習資料 | 免費課程孩子上了初中數學後,數學成績一直提不上去怎麼辦?老師上課能聽懂,自己做題卻做不出來,不會舉一反三是為什麼?孩子不會做筆記,錯題不會整理怎麼辦?抓不住重點,考試還是錯!錯!錯!
  • 數學課能聽懂,一做題就懵圈!90%的家長不知道原因在哪裡
    對於基礎不好的同學來說,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聽課好不容易聽懂了,一做題發現自己都不會,一到考卷上的題目就不會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A說:聽懂課不難,難的是做題啊。一做題就死啦~信心都沒了。B說:我現在就在痛苦的做題當中,鬱悶。真難真難真的難!
  • 高一數學聽得懂卻不會做題?問題到底在哪裡?
    最接到這樣的一個求助:高一數學聽得懂卻不會做題,怎麼回事?作為多年資深的學習能力指導師:我非常肯定的說聽了,懂了,未必真正的懂,因為孩子沒有辦法遷移運用,那麼只能說沒有真的懂,也沒有學會。高中數學很多人覺得很難,因為比較抽象,高中數學,是能力的培養,培養較強的分析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需要學生把概念、定義、定理、性質等理解透徹。孩子為啥感覺聽懂了卻不會做題呢?老師課堂講的是什麼?
  • 高中生上課一聽就懂,一做題就不會,主要是這3點原因
    80%高中生都存在這樣的情況:上課聽老師講,也能聽懂,就是一做題就錯。 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到底該怎麼樣解決呢?今天學長就帶領大家尋找答案!
  • 那數學課睡覺的孩子,21天後能完全聽懂課了,作業正確率85%
    既然擁有」堅持「這樣一項寶貴的品質,還有什麼可擔憂的呢? 我看好這孩子的潛力! 我還發現了他另一項優勢:記憶力好。充分利用他的優勢,我讓他把一些關鍵的數字背出來,看到數字就很敏感,這樣大大提高了他的做題速度,增強了他的信心。
  • 林老師教學筆記:聽懂了但不會做題,從懂到會的方法
    孩子自己在上課的時候說懂了,明白了,但是課後自己做題的時候仍然不會,成績始終在中等,不上也不下,這是一位家長的問題。聽懂了明白了,不等於會。看別人做飯能懂,但不一定會,看別人開車也能懂,但自己並不意味著能開車,看別人有用,可簡單了,但自己下水的時候總得喝上那麼幾口。
  • 別再用錯誤方法教孩子數學了,試試這種解題方法,孩子做題快又對
    「2+3這麼簡單的數學題,你也要掰手指嗎?」「你有3顆糖,我有2顆糖,你比我多幾顆,怎麼會用加法呢?」孩子學加減法時,你是不是也遇到過和他「有理說不清」的情況?明明很簡單的題目,可他就是理解不了,不是算錯答案,就是把減法題列成加法算式,好像我們講解了半天,他一個字也沒聽進去。
  • 老師不教,父母不會,孩子卻受用一生的數學思維怎麼培養?
    孩子現在怕數學,躲避數學,那麼抽象的數學思維更無從談起,而且學校老師也不教這個呀,他們只教如何做題,如何得答案,如何得分。」是呀,這種老師不教,父母不會,對孩子又至關重要的數學思維,到底怎麼培養啊?,就是因為,一個學期所學的概念很少,需解決的問題類型也較少,老師上課+作業基本能覆蓋,孩子都見過,且都能模仿,也無需創造。
  • 上課感覺能聽懂,回家就忘,原因在哪裡?
    ,甚至還有人心梗住院,這是為什麼呢?教孩子認數字、加減法,孩子貌似懂了,可總有一些現象表明,孩子並沒有懂。比如:3+5=8會,5+3=8就不會了?孩子都上小學了,還需要掰手指?你給孩子出加減法題,孩子就是不想做?是孩子太笨?當然不是!是因為孩子沒有掌握學習的方法導致的。那麼,要想學好數學,有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呢?
  • 高中生上課聽得懂,一做題就不會?那是因為沒有做好這四點
    學生從初中到了高中以後,會出現一個巨大的分化,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會出現課堂上老師講課能夠聽得懂,但是一下課就忘了,或者課下一做題就不會的現象。按理說老師講課都能夠聽得懂,就應該會做題才對,甚至出現少部分這樣聽得懂,不會做題的同學也能夠理解,但是大面積出現這樣的同學就不正常了。
  • 孩子做題粗心背後真正的原因,就落在這些經常被忽略的細節裡
    很多做題馬虎的孩子在平時寫功課的時候就是隨隨便便,雖然在寫作業,但寫作業並不是他的目標,而是寫完後的iPad或者是其他他想要玩的事情。所以他就用很敷衍的態度去寫作業,這樣的態度怎麼能不粗心呢?對不對?所以結果就是,雖然寫完了數學作業,但正確率很低,品質很差。日積月累,孩子就會養成粗心的習慣。
  • 「數學皇帝」丘成桐:數學成績好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
    對此世界著名青年數學家、浙江大學數學中心執行主任劉克峰教授都稱他為「數學皇帝」,要說數學水平當今社會還真沒有幾個人能和他比肩,當然丘成桐教授除了自身數學能力驚人之外,其教學能力更是非常強大,培養出來的孩子90%都去了世界著名的學校,但是在教育他人的過程,丘成桐教授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那就是他所教的學生裡,數學成績好都會孩子幾乎都有著3個特徵。
  • 上課聽得懂,課後會做題,為什麼考試還是會出錯?
    ,但是到了考場上,總是不是這邊錯就是那邊錯,甚至試捲髮下來的瞬間就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發出「這題我會!」 1.真的聽懂了? 上課的時候感覺老師說的內容自己都懂,但是是不是真的懂,恐怕需要進一步考證。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這樣一個概念,上課的時候我們是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的,被動地去接收知識點和解題思路。
  • 數學,不是聽懂了就算學會了
    牛頓說:「如果說我能看得更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個意思就是說,牛頓的知識是在前人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才獲得的。我們無法從未知的領域開始學習。那麼,我們能不能通過前面熟悉的題型來解決現在不熟悉的題型呢?
  • 數學成績背後的秘密:聽懂了,為什麼數學學不好?因為沒有解碼!
    經常聽到一些同學抱怨:老師上課講的我都聽懂了,也學會了,為什麼我的數學成績還是不理想?一到考試大腦一片空白,老師所講過的內容,好像一下子什麼都想不起來了,更別說沉著應對,超常發揮,考出好成績了!數學考試——你考得怎麼樣?這就是現在普遍的學習現象——假懂,真不會!那麼,產生這種學習現象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