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男剩女、空巢青年,現在的年輕人怎麼了?

2020-10-03 琅琊說


上篇: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信任的時期,這是一個懷疑的時期;

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

01

剩男剩女

2019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其中單身男性比女性多3000萬。超過7700萬的成年人是獨居狀態,預計2020年會突破8000萬人。

剩男是鑑於「剩女」一詞產生後而跟著出現的,指那些年齡在30歲以上還未結婚、單身的男性。調查顯示我國剩男人數超過6000萬。剩男往往學歷低,收入低,主要分布在農村和鄉鎮。

剩女是指年齡超過27歲以上還未結婚、單身的女性,調查顯示我國剩女人數超過5000萬,調查顯示剩女通常學歷高,收入高,越是大城市,剩女數量越多。

北京剩女已經突破80萬人,創世界之最,除北京外,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廈門、成都、重慶等一二線城市都有很多。

空巢青年

空巢青年,又稱獨居青年,指的是與父母及親人分居、單身且獨自居住生活的的年輕人。一個人上下班、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逛街、一個人旅行……

2019年我國獨居青年有7700萬,主要分布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成都、杭州、武漢、南京等一二線城市,其中主要是25-35歲的85後90後年輕人。近幾年獨居青年人數不斷增加,社會學家預測2020年會突破8000萬人,2021將突破9000萬人。

調查顯示,在一二線城市接近80%的90後有過獨居經歷,平均獨居時長2.2年。近70%獨居90後表示有飼養寵物,其中狗和貓是最受他們歡迎的寵物,其次是魚類、兔子和倉鼠,他們飼養寵物的原動力主要是獲得情感寄託和對小動物的喜愛。另外大多數獨居青年喜歡養一些花草植物。

空巢青年往往遠離故鄉、親人,獨居生活,缺乏感情寄託,缺少家庭生活,居住條件差,獨自在城市奮鬥打拼,而大城市的繁華和生存壓力讓他們顯得更加孤獨。

02

只生一個好

1980年我國開始提倡獨生子女,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1982年將計劃生育定為基本國策。2011年各地全面實施雙獨二孩政策,2013年實施單獨二孩政策,2015年10月實施全面二孩政策。

從1982年到2015年三十多年的時間,全國各地誕生了數量龐大的獨生子女群體,據統計獨生子女人數超過1.8億,這在中外歷史上都是第一次出現這種現象,對於社會也會帶來很多新的變化。

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由於父母工作忙,從小就經常一個人吃飯、寫作業,一個人玩、看電視、玩遊戲…時間長了就習慣獨自生活,往往獨立能力比較強,進入社會後也喜歡獨來獨往。

城市化

中國的城市化率,在1982年是20%,1990年是25%,2000年是36%,2011年是51%,首次超過50%。2019年首次超過60%,一些東部沿海城市的人口城鎮化率更是超過80%,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城市化還處於較低水平,經過四十多年發展,城市化率提高了40%以上,其中前20年,城市化率提高了16%,後20年,城市化率提高了25%,由此可見,2000年以後中國的城市化速度越來越快,特別是部分東部沿海城市。

城市化的背後是超過五億的人口轉移,2000年後城鎮人口平均每年增加2000萬人。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從三四小城市轉移到一二線城市,從中西部地區轉移到東南沿海地區。由於虹吸效應,越來越多的人口被吸到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城市群。

行動網路

由於4G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中國網民數量超過9億,大多數分布在城市地區。網民中20歲至29歲、30歲至39歲佔比分別為21.5%、20.8%,總數約4億,高於其他年齡群體。

20歲至39歲,剛好對應80後和90後群體,他們大多從十幾歲開始接觸網絡,對網絡的依賴程度比較高。

中國網民的人均每周上網時長為30.8個小時,平均每天超過4個小時。其中20歲到40歲的年輕群體,上網時間更多。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網民上網時長有明顯增長。

網絡已經成了現代人的生活必須品,年輕人通過社交軟體和家人朋友同事保持聯絡,認識新的朋友,娛樂方式也是以手機遊戲電影視頻為主,只要有手機,即使獨自一人也會有很多樂趣。

03

只是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了

數以億計的80後90後年輕人,離開家鄉和親人,獨自一人到陌生的大城市打拼,大城市不僅有摩天大廈、紅燈綠酒、紙醉金迷,還有高房價、996、715、白加黑、夜總會......

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吃飯睡覺,很少有空閒的時間,甚至半夜還要回復老闆和領導的微信,持續處於高壓工作和高成本生活,身體幾乎被榨乾。

年輕人想要更多自由的時間和空間,想要一個人獨處,想要逃離這一切,做自己喜歡的事。

即使是留在家鄉的年輕人,也受到城市化和網絡化衝擊,家鄉也不再是過去的樣子,他們不再像父母祖輩一樣活著,他們更希望自己控制人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剩男剩女也好,空巢青年也罷,都是時代的產物,每個人都被時代的浪潮裹挾著向前,或主動或被動,我們都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除了少數幸運的弄潮兒,大多數人只是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了。

相關焦點

  • 古代的剩男剩女怎麼稱呼?
    到年紀還不肯結婚,呆在家裡讓父母著急的,大約就是剩男剩女了,現代有很多詞稱呼他們,什麼單身狗、齊天大「剩」、必「剩」客等等,透著那麼些個調皮和調侃,那麼,古時候是不是也這麼調皮,對剩男剩女都會怎麼稱呼呢。
  • 「剩男剩女」英語怎麼說
    近日,《中國日報》有關"剩男剩女"的報導,將"剩男剩女"翻譯成leftover women and men,帶有明顯的貶義,那"剩男剩女"到底該怎麼說呢
  • 社會學家解疑釋惑:三大原因導致"剩男剩女"多
    社會學家解讀剩男剩女緣何多   6月27日,由本報(信息日報)組織的萬人相親大會,入場相親的人數近萬人。  儘管如此,社會學專家王明美認為,當今社會出現如此多的「剩男剩女」是正常的,這說明了社會在進步,人們在追求自己的婚姻愛情時更為慎重、更為理性。  三大原因導致「剩男剩女」多  江西省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分析,大齡青年擇偶難的問題,折射出我們這個轉型社會的矛盾。
  • 空巢青年:「空巢」是自嘲也是無奈,晚上九十點鐘最孤獨
    「空巢青年」與「蟻族」「蝸居」等名詞的出現一樣,伴隨著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和人口遷移而生,是城市化進程中的必然現象。其中,忍受寂寞是「空巢青年」難以言說的艱辛,居住條件差和缺乏情感寄託是他們面臨的主要困境。此外,大城市的人才流動性強,落戶和買房的難度大,搬家、跳槽頻繁,也讓這些年輕人難以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
  • 剩男剩女數量增多,不是因為「眼光挑剔」,而是這三個問題
    現在的男生女生好像都不太想談戀愛了,他們總是間接性想找對象,持續性喜好單身,也就因此產生了一些新的名詞「大齡剩男、大齡剩女」。從數據分析來看,在城市中剩女的比例遠大於剩男,城市越大越差距明顯,而農村則是剩男的比例大於剩女。平時我們可以仔細觀察一下身邊的情況,在城市裡的剩女基本條件中上,學歷偏高,而在農村裡的剩男條件中下,學歷一般。
  • 剩男剩女福音:J-FIND ME溝溝手環解決相親難
    自從2014年11月11日舉行發布會並開放預售以來,J-FINDME溝溝手環就獲得了眾多青年男女的廣泛關注。溝溝手環橫空出世,告別單身身份現代社會中,隨著女性平均受教育水平提高及城市房價高企等社會因素共同作用,青年男女大齡未婚問題日益突出。剩男剩女的婚姻大事不僅困擾自己,也讓家長著急。科技造福人類,隨著J-FINDME溝溝手環的橫空出世,剩男剩女相親難題將得到有效解決。
  • 空巢青年
    「空巢青年」這一概念觸動了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本質,因此成了當下社會關注的「社會問題」。這一概念帶有一種對沒固定居住地、沒伴侶、沒家庭生活的年輕人的不接納,甚至有一絲嘲諷,因此,筆者更願意用「獨居青年」來概括這類年輕人。對於獨居青年,大家都在擔心:一個年輕人,在陌生的城市,怎麼生存?可是,這樣的擔憂和焦慮只能被當前世界各地關於獨居者的調查數據遠遠地拋在腦後。
  • 《現代漢語詞典》新版收了「宅男宅女」 拒了「剩男剩女」
    但也有一些被年輕人慣常使用的熱門詞語,卻都拒之門外,比如「神馬」、「剩男」、「剩女」、「同志」等。   方言詞有「彩蛋」收入「狗仔隊」、「忽悠」   據商務印書館介紹,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辭書學會會長江藍生,擔任《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修訂主持人。
  • 剩女都是太優秀剩下的,剩男基本上都是矮矬窮,你認同這種說法嗎
    現在網絡上面有這麼一種說法,剩女都是太優秀了剩下的,而剩男基本上都是矮窮矬。我不知道這種說法是從哪流傳出來的?但是可以肯定的講,這是一種非常片面且偏執的說法。確實現在的剩男剩女越來越多了,尤其是在最近幾年,這個群體的增長速度呈現出了急劇上升的趨勢,這讓不少父母都操碎了心,甚至有的還把頭髮都給急白了。不過,這些男女被剩下的原因有很多種,並不完全都像題目中所言的剩女都是因為太優秀,剩男都是因為矮窮矬。
  • 網友發博建議「剩男」繳稅補貼「剩女」育兒費
    「剩男」繳稅補貼「剩女」?  「網友」徐曙光:兩會代表委員應該提建議幫助「剩女」  「剩鬥士」、「必剩客」、「鬥戰剩佛」、「齊天大剩」。「剩女」招誰惹誰了?被剩下,還要被調侃。  有人看不過去了,開始幫「剩女」想辦法。  網友徐曙光11日在博客發文,弱弱地問了一句:「『剩男』繳稅補貼『剩女』,你怎麼看?」  這位網友好似有些來頭,他在博客中自稱「美國華人」(弱弱地糾正一下,應該是美籍華人吧),並列舉兩大老總頭銜。  且不管其究竟何方神聖,先來看看他都為「剩女」們想了哪些辦法。
  • 今日話題 | 跨國婚姻困局的背後,是找不到出路的中國「剩男」
    現實情況是,「剩女」比「剩男」得到了更多關注。這並不奇怪,生活在現代化大都市、掌握先進的媒介工具、知識水平足夠高的「剩女」,在輿論場中能夠更順暢、流利地表達自己。而那些農村「剩男」則被擠壓到社會角落,成為了被遺忘的群體。
  • 古代是怎麼催婚的?除了繳納「單身稅」,當剩男剩女還要坐牢
    曾經有專家學者提出對現代社會的單身男女們收取所謂的「單身稅」,此言一出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廣大的小青年們無不義憤填膺,單身怎麼了?單身吃你家大米了?沒有遇到合適的之前為什麼就要這麼草率地把自己嫁出去(或者娶別人)耽誤自己一輩子呢!不過在古代想當剩男剩女條件就難多了,不但真得要繳納單身稅,而且單身太久了您還得要坐牢!
  • 收了"宅男宅女"沒收"剩男剩女"新版詞典如何篩新詞
    東方網7月17日消息:新收詞語3000多條,其中不乏「忽悠」、「山寨」、「宅男」、「宅女」等熱詞   同樣相當流行的「剩男」、「剩女」卻未見被收錄其中   新詞收錄標準主要有二:在流傳使用中是否已經穩定下來;是否使用面從網絡擴展到平面媒體,並被社會大多數人接受並使用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最近問世,新收詞語
  • 剩女自述:「和33歲相親男交往一個月,我明白了女人不嫁剩男的原因」
    她們有自己的追求,也有自己的擇偶標準,實在用不著剩男們來拯救剩女的人生。 不過,剩男們似乎不願接受這些,女人說得再多,也認為是陳腔亂調,他們盲目自信罷了。 剩女之所以能成為人們熱切討論的話題,說到底,就是這些剩男給推起來的,大多數剩男娶不起,只好去數落剩女,以此來維持可憐的自尊心。 不然,他們苛責剩女幹嘛?有這功夫還不如去多賺錢呢。
  • 中國式寂寞:2千萬"空巢青年"獨居靠購物精神慰藉
    他們是主動選擇獨居的年輕人,他們遠離家鄉,在大城市中打拼,還大都有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他們大多20歲至39歲,他們的同類人竟有2000萬人。調查顯示,空巢青年比普通青年感覺更孤獨,但是也有人認為,他們比普通人自由。另外,一份報告顯示,"空巢青年"除工作外,生活中更多的是在出租房裡上網、玩手機和一個人吃飯。他們更願意在美食、服飾、數碼產品等方面上花錢,追求高品質。
  • 和33歲相親男交往一個月,我得出女人不嫁剩男的原因,剩女都贊同
    她們有自己的追求,也有自己的擇偶標準,實在用不著剩男們來拯救剩女的人生。不過,剩男們似乎不願接受這些,女人說得再多,也認為是陳腔亂調,他們盲目自信罷了。剩女之所以能成為人們熱切討論的話題,說到底,就是這些剩男給推起來的,大多數剩男娶不起,只好去數落剩女,以此來維持可憐的自尊心。不然,他們苛責剩女幹嘛?有這功夫還不如去多賺錢呢。
  • 中國性學會主任:剩男剩女是性教育缺乏後果
    傳統社會性成熟的年齡比較遲,而婚配卻比現在早。而現代社會,由於職業技能的要求和開放的婚姻觀念,又延緩了結婚時間。上世紀90年代城市青年結婚年齡在24-26歲,現在30歲左右徘徊的大齡單身青年卻比比皆是。成都商報:您怎麼看待現在盛行的送孩子安全套的行為?陳一筠:安全套是生理上的防護,頂多減少女孩承擔直接身體後果的比率,但是心理方面的問題卻同時傷害著男女雙方。
  • 新版《現代漢語詞典》增3000新詞 "剩女""剩男"被拒收
    「現漢」第6版修訂主持人、中國辭書學會會長江藍生表示,收錄新詞需綜合考慮引導社會的使用和語言自身的規範等因素,並非「見新就收」,「比方說收了『宅男』、『宅女』,但是不收『剩男』、『剩女』,不夠尊重人,所以不收」。   新增詞彙記錄當代生活代表詞彙:閃婚、地溝油、潛規則據出版方介紹,一些新詞語真實地記錄了當代社會生活。
  • 重慶一大學食堂貼「吃完盤中餐,不做剩男剩女」標語走紅
    西南資訊(記者 樊富貴 攝影記者 張林)2020年12月18日,為啥世上剩男剩女那麼多?答案在這裡,你每天吃飯時,光碟了麼?若是沒有光碟剩菜剩飯多,你不當剩男剩女才怪!
  • 空巢青年:當空巢成為他們的選擇
    這次陷入「空巢」的人群,是這個社會正在不斷壯大的,成為社會支柱的在大城市奮鬥的青年人。目前,超過5800萬人在中國過著「一個人的生活」,其中,獨居青年(20~39歲)已達到2000萬。相對於之前的空巢群體而言,他們大多是主動選擇了空巢。目前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小天就是空巢青年之一。研究生畢業兩年,她已經獨自在遠離家鄉的帝都飄了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