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6 2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你的頭顱已經打開了。感覺還好嗎?」「很好。」「放心,目前手術很成功,你動一下手。」「謝謝醫生(同醫生握手)……」
近日,在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手術室,醫生在開顱手術過程中把病人「叫醒」,邊交流邊切除腦部腫瘤。
這樣的場景,讓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議,這種學名叫「術中喚醒」的技術,是首次成功用於珠海的腦外科臨床。這也標誌著我市的神經外科手術走上一個新高度。
腦中長腫瘤靠近運動中樞31歲的張先生(化名)是廣西人,在珠海一家公司擔任保安。今年8月中旬開始,他感覺左邊手腳無力,以為是工作勞累,但隨後的幾天中,不適的症狀漸漸加重,並且頭部也感到隱隱作痛。感覺到無法堅持工作後,他來到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就診。
接診的腦外科副主任醫師汪永強,在詢問病情、經相關檢查後,最終診斷:張先生右腦額頂葉有一個4cm大小、已出血的惡性腫瘤。腫瘤壓迫周邊運動功能區,導致他手腳無力、頭痛。
在「兩難」中尋求新方法一聽說是腫瘤,張先生嚇癱了,面對患者焦急的眼神,醫師一邊安慰、鼓勵他,一邊思索治療方案。
這是一個難題。由於大腦結構功能複雜,如切除腫瘤,可能傷及周邊組織,影響患者運動、感覺功能,導致術後症狀不但不緩解,反而惡化甚至偏癱。而如果不手術,腫瘤就會繼續生長,浸潤破壞周邊功能區,最終導致運動功能喪失,甚至危及生命。「能不能既精準切除腫瘤,又不傷及周邊功能區腦組織?」為此,醫院組織多科室會診。
經評估,最終醫生團隊決定採取一種新的手術方案——「術中喚醒」手術。
一般手術,患者都是在麻醉後「沉睡」,直至手術結束。而術中喚醒手術,通過特殊技術讓病人在手術中被喚醒,配合醫生通過神經電生理技術來確定重要功能區和腫瘤位置,進而保護其他腦組織。
「簡單說,如果患者一下子動不了,就說明碰到了運動功能,手術時跟患者交流,讓他張嘴、動手腳,就可以避免傷及無辜。」汪永強醫生說。
經過充分溝通,患者和家屬最終同意這一方案。
難上加難的手術在腦袋裡動刀子,本身難度就很高,而中途還要讓患者醒來,更是難上加難,這就要求手術醫生必須穩、準、快,縮短手術時間,減輕病人痛苦。同時,麻醉醫生要將麻醉藥量、濃度及時間,掌握得恰到好處,才能讓病人在「全麻狀態—清醒狀態—無意識狀態」順利過渡。
否則,可能會出現患者「喚不醒」,或醒來後狂躁、亂動,輕則生命體徵波動,重則多系統功能紊亂,發生腦灌注突破,大出血危及生命的情況。
一邊手術一邊交流術中清醒30分鐘9月4日,經過充分討論、準備,張先生在麻醉狀態下被推上了手術臺。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龍飛、副主任醫師何川以及麻醉科團隊,一起開展手術。
首先,在麻醉狀態下,醫生為其開顱。之後,在嚴密監護之下,患者逐漸清醒,逐步配合醫生作動作……
「刺激這個部位的時候,他無法動作。」醫生們根據張先生的表現,逐漸標記出感覺、運動等功能區,並規劃出手術「路徑」。之後,醫生團隊加大麻醉藥物劑量,張先生再次進入全麻狀態。數小時後,大腦裡的腫瘤被成功切除。
術後運動功能無損傷手術後,張先生的症狀解除,運動功能無損傷。目前,張先生康復良好,很快將能出院。
主刀的副主任醫師何川介紹,神經外科喚醒麻醉下切除腦功能區膠質瘤手術成功的關鍵是監測和保護,這種手術能減少永久性神經功能損傷,提高患者術後生存質量,增強患者後續治療的信心。
來源:觀海融媒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