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個硬核爸爸火了。
湖南一個爸爸要求兒子每天必須在戶外玩2小時,不到2小時不準做作業!
暑假他沒有給兒子報任何補習班,而是學習了各種戶外運動:皮划艇、滑雪、野外生存……
這個爸爸說,比起學習成績,孩子的身體健康更重要,而且增加戶外活動時間,也可以保護孩子的視力。
米粒媽突然想到閨蜜之前提過去年帶孩子去做視力檢查,結果當時才3歲半的孩子被診斷是先天性散光150。
兒童眼科醫生當下就立刻建(要)議(求)閨蜜要讓孩子每天至少有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不管是在家附近走走、或去小公園溜滑梯、或去附近學校操場跑步、踢球都好。
醫生當場就說了,比起吃胡蘿蔔、枸杞,把孩子趕出室內才是保護眼睛最好的方法。
於是,生平信奉「能躺著就不坐著、能坐著就不站著,能站著就絕不走」的閨蜜,一改周末假日睡懶覺的習慣。
為了她家的小公舉的視力,除了學校的extra mural,立刻給加報了球類課程,增加孩子的戶外運動時間,周日也開始帶孩子走出都(商)市(場)。
米粒媽那陣子看閨蜜的朋友圈,要不是照片無誤,簡直覺得她被盜號了。
要求孩子每天要有2小時的戶外活動,有那麼神奇嗎?
1、戶外活動能有效預防近視的發生。
我國有超過90%的孩子有近視的問題,而兒童眼科醫生表示,最有效的預防近視方法,就是每天至少要有2個小時在戶外活動。
不管是運動、遊戲、散步,甚至是野餐都行,而且不一定要在大太陽下,包括在樹蔭下、走廊下活動,都能預防近視。
戶外活動對孩子視力起到的保護作用,遠遠超過遠距離用眼以及限制電腦或電視的使用時間。
世界衛生組織去年發布的世界視力報告裡指出,一樣玩手機、一樣看電視,可是美國孩子近視的機率只有中國孩子的1/7,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比起中國,美國的孩子花更多的時間在戶外。
戶外活動到底對視力能產生什麼樣的幫助?
戶外活動時,天然光線會進入眼球,促進視網膜分泌多巴胺,能抑制眼球的眼軸變長機制,從而降低或避免近視的產生。
加拿大眼科醫學會的研究指出,每天多花76分鐘戶外活動,可以降低50%近視的機率。
簡單的說,就是一句話,孩子在戶外活動的時間越久,近視的機率越低。
2、戶外活動不只對眼睛好,對大腦發育也好
大腦中負責情緒控制和解決問題的前額葉,在戶外活動的時候活化的狀況最好。
戶外活動能夠刺激兒童大腦中血流量,幫助建立更複雜的腦神經網絡,能提高未來資訊處理、思考記憶、與知識學習速度。
也就是說,戶外活動能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米粒爸就很注重米粒的戶外活動,有時確實很難做到讓米粒在戶外玩2個小時,所以米粒爸周末都帶著我們全家去戶外活動。
米粒媽自己的觀察是,除了戶外活動能讓孩子變聰明,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3、戶外活動能大幅提高免疫力
戶外活動可以提高免疫力這點應該不讓人意外,可是米粒媽這邊要說一個很有趣的例子:
不管是流感還是許多呼吸道疾病,都是冬天比較嚴重,在夏天就比較少,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流感病毒和許多呼吸道病毒一樣,在天冷乾燥的環境存活比較久;除此之外,冬天跟夏天還有一個最大不同,就是日照時間。
維生素D和免疫力有直接的關係,而日曬可以活化維生素D,所以日曬也能增強免疫力。
說了這麼多戶外活動的好處,米粒媽給大家推薦幾個有趣的戶外活動:
露營這個在國外火了很久的戶外活動,最近幾年開始在國內流行,朋友圈裡只要有人PO了去露營的照片,那些照片怎麼看怎麼有溫度、有故事。
米粒媽的一位大學同學,這兩年瘋狂迷戀上露營,朋友圈裡是滿滿的屬於全家的幸福:
瞅瞅這家人在露營地整出來的早餐,是不是比餐廳的還美
露營在國內目前還是比較小眾,可這些喜歡露營的朋友真的特別樂觀積極、還特別會生活。
露營認識的人,很容易就交成了朋友,之後呼朋引伴,全家人的周末活動從此由餐廳聚餐轉移到山裡、河邊,超級浪漫:
嫌露營麻煩的媽媽們,野餐也是另一個孩子很愛、畫風很美,還特別適合把周末跟坐月子一樣的孩子爸拖出門的全家親子戶外活動。
準備一張野餐墊、一張漂亮的桌布、野餐盒、食物(可以自己做好,也能買現成),再帶上飲料就能出發啦
瞅瞅米粒媽這位超會生活的閨蜜,幾個麵包、一點水果、奶酪,再帶上飲料,人家的野餐美得跟明信片似的、
閨蜜說,去野餐,食物可以不帶,但是野餐墊、一本書,或是桌遊不可少:
米粒媽再盜兩張孩子在國外上幼兒園閨蜜的照片,看看人家幼兒園的野餐,再簡單不過了,家長自己帶的picnic box,學校就準備一些爆玉米花跟chips。
發現了沒,人家孩子野餐,必帶的是自己心愛的填充娃娃,老師也準備了一竹籃的花,美學還真得從小、從細節培養起
米粒爸有位發小,他家兩閨女都因為早產,從小身體就比同齡的孩子差,在老大幼升小的時候,醫生建議周末的時候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徒步、登山都好。
剛開始,孩子走個1公裡就哇哇叫,經過一年每個周末的訓練,現在兩閨女,每個人都能走接近10公裡了
更重要的是,這兩閨女上次看醫生是去年的事!
這是米粒媽家最近周末比較常做的戶外活動,集娛樂跟運動於一身~
米粒媽最近醉心練球技,練習場裡還偶遇過讀者以及其他老母親,彼此交流一下」雞娃」或「被娃虐」的日常,都是如人飲水……
住我們隔壁小區有對雙胞胎男孩,爸爸媽媽上班太忙,從生下來就是爺爺奶奶全權接管。
他們經常帶孩子來我們小區玩,一來二去就熟悉了。
爺爺說,從倆個孫子剛會走路開始,他們就帶著孩子整天在戶外,除了極端惡劣的天氣,上午在附近的公園玩兒,到了下午回去遠一點兒的公園。
晚上就帶著他們在附近幾個小區遛彎,玩到晚上9點才回家。
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結果兩個孫子都遛出一副好體格,幾乎沒聽說他家孩子感冒發燒。
兩娃的媽總是很驕傲地說,孩子沒有挑食的毛病,吃飯時間從來不用人追著喂,晚上也是秒睡的天使寶寶。
孩子爺爺總說,娃如果常感冒、不好好吃飯、不乖乖睡覺、長不高……這些五花八門的問題,別上網查資料了,帶出門,一整天耗在公園玩,保證回到家什麼問題都沒了。
不得不說,這位爺爺理論接地氣又科學,而且完全符合哈佛醫學院的建議,想要孩子身心健康,走出戶外就行!
戶外活動對孩子的好處簡直太多了,別把「戶外活動」這件事想得太狹隘,只有打球、跑步、運動才算;其實,像露營、登山、徒步等也都特別適合周末活動。
像米粒這麼大的孩子,周末天氣只要不是太惡劣(比如重度霧靄),我們會帶他到體育場踢球。
男孩嘛,就需要這種激烈的運動,不過米粒還有其他的安排,比如擊劍啊,各種線下課程啊,所以戶外運動頂多佔半天時間。
米粒媽覺得,孩子在學齡前,甚至小學低年級,儘量多安排一些戶外活動時間。
比如米粒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幾乎每個雙休日都在外面。周六上午一般去附近的戶外運動場,下午公園溜起;周日會逛逛街,有時約朋友去戶外燒烤或者野餐。
讓孩子身體健康、思想飽滿,這才是最有價值的早期教育
作者簡介:@米粒媽愛分享(歡迎關注哦),美國海歸、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注於0-5歲寶貝的科學養育、英文和數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5-12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頻道)
想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