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課堂:天工開物——看人類如何玩轉潮汐現象

2021-02-18 凌克學院


培養孩子面向未來、學會學習的能力,是每個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應有的追求。

——題記

 

(人機互動,天人合一)

 

4月27日,第九屆GMIC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大會以「天工開悟,科技復興」為主題,彰顯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藉助網際網路技術進行科技創新,天工開物,是未來社會發展的趨勢。

 

認識大自然的客觀規律,藉助大自然的力量,開發和創造我們的物質財富,從而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是《天工開物》一書告訴我們的道理。這次通識課,我們將一起來認識大自然中的「潮汐現象」,以及人類是如何藉助這一現象背後的原理進行創造和創新的。

 

每年農曆八月十八,都會有成千上萬的遊客趕到浙江海寧觀潮,正因為「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句詩正是蘇軾對錢塘江大潮的讚嘆。那為什麼會有這種潮起潮落的現象?這種起落潮現象背後又有何原理?

(錢塘江觀潮)


2017年4月26日,中國首艘國產原裝航空母艦正式下水,這是令中國人驕傲自豪的一天。對於如此重要的一件事情,為什麼會選擇這一天下水呢?它是不是也和潮汐現象有關?

(第一艘國產原裝航母下水)


浙江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是我國最大的潮汐能電站。它的建造就是運用了潮汐能發電的原理,是現代天工開物最好的體現之一。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創造和發明運用了潮汐現象原理呢?你還能舉出其他「天工開物」的例子嗎?

(浙江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景圖)


本周五晚7點半,空空老師通識課堂繼續前行,和我們一起來認識大自然的神奇,探索潮汐現象的原理和應用。快快加入吧!


2017年通識課程包·第十講

天工開物

探索潮汐現象及其原理

認識潮汐現象的相關知識和原理,以及潮汐現象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培養孩子認識和探索自然規律的興趣,善於利用規律和借力來創造和改善生活的能力,是本節課的主要目的。

2017.5.5(周五晚)19:30

·航母與潮汐現象

·潮汐現象介紹和解釋

·潮汐現象科學實驗

·課程回顧與總結

   ··· ···

空空老師

零克學院通識課堂教研總監

·單節課購買:38元/節,掃描下方二維碼可直接購買

 ·購買課程包:580元/年包,20次不同主題 a.請添加客服葛老師微信諮詢購買,備註:通識年包  b.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購買

-零克學院--

中國專業的兒童在線通識教育品牌

我們都是小小博物學家,

我們始終保持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長按二維碼 關注【零克學院】

相關焦點

  • 《天工開物》:一部造物文化的「大歷史」
    按照歷史記載,《天工開物》成書於明末,與它同時期的還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以及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但與後兩者不同,《天工開物》最初的聲譽卻來自於海外,尤其是受到日本和歐洲學術界的推崇。據目前不完全統計,《天工開物》一書在全世界已有十多個版本發行,其中外國的居多,這種現象在中國古代典籍的發行中並不多見。 為何會出現如此現象呢?
  • 備戰小論文:《天工開物》
    我在這裡所做的,便是將《天工開物》重新歸置到它原本所處的各種關聯之中。(在我看來)宋應星對於「天工」和「開物」這兩個語彙的使用,意在將自己的文字納入更大的關聯當中,而非簡單地記錄工藝過程。他相信,通過描寫這十八個遴選出來的工藝領域,人們可以從中學到重要的宇宙規制(「天理」),了解這些規制能讓世界進入「治」的狀態中。
  • 酒說現場:以「天工開物」為引,看茅臺醇2020怎樣收官和開新局?
    酒說第978篇現場報導  12月23日,首屆「覓知己,籌將來」茅臺醇天工開物節暨2020茅臺醇品牌年度盛典在茅臺集團會議中心和茅臺國際大酒店隆重舉行。  此外,技開公司和茅臺醇作為茅臺集團第四個舉辦年度經銷商會的子公司和子品牌,年度盛典以「覓知己,籌將來」為主題並特別命名為「天工開物節」——酒是造物主的「天工」,也是人類的「開物」,在諸多環節和氛圍營造上,大膽創新年會形式,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良好效果。
  • 為什麼說《天工開物》是百科全書,它到底記載了哪些厲害的東西?
    這時候需要各種技術來支撐產業的發展,但對於前人留下來的技術太過零散,分散的太大,不能全面推廣,它需要一本百科全書般的書刊做全面推廣,於是宋應星收集,開拓,整理,添加等製作出《天工開物》。它的出現,給當時的資本主義打了一劑強心劑,造就了一批沿海巨商,他們充分利用這些技術,發展起來。
  • 薛鳳:研究中國古代科技史,就不能不提宋應星和他的《天工開物》
    觀察者網就德國漢學研究近況,以及中國科技史尤其是《天工開物》的歷史地位問題等等,採訪了薛鳳女士(Dagmar Schfer)。】(採訪 觀察者網/ 武守哲)觀察者網:薛鳳女士您好,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採訪您。
  • 一場與眾不同的天工開物節 茅臺醇傳遞什麼營銷新信號?
    ▲茅臺集團老領導季克良、趙書躍、呂雲懷等誦讀《茅臺醇天工開物節序》。  「天工開物,因愛而醇」,這次盛典的全新文化創意契合了茅臺集團對於子公司提升品牌的要求。▲「覓知己,籌將來」首屆茅臺醇天工開物節暨2020茅臺醇品牌年度盛典現場。
  • 明代時期《天工開物》,為你講述那時候的磚瓦工藝
    原標題:明代時期《天工開物》,為你講述那時候的磚瓦工藝
  • 通識課變「水課」 大學課堂如何消滅「水課」?
    新學期,記者探訪部分高校課堂,發現與選課時熱火朝天的景象相比,不少學生「費盡心力」才搶來的通識課堂上,卻是一片死氣沉沉。選而不修的尷尬從何而來?本由學生自主選擇、旨在激發其個性志趣的通識課堂,怎就和「水課」畫上了等號?擠去這本不該存在的水分,又該從何下手?
  • 屬於未來10年的天工開物:生物技術
    張浩千,青年科學家、生物技術創業者,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青花汾酒首席贊助的《2020 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上發表了「合成生物學——屬於未來十年的天工開物」的演講。以下是演講實錄。大家好!《天工開物》是明代宋應星寫的一本有關水利、手工業、農業等的書籍,它是中國從中古時期到近代造物科技的全記錄。著名的科技史研究者李約瑟把它譽為「中國古代的第一奇書」。
  • 「天工開物」2019全國工藝美術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邀請展
    「天工開物」2019全國工藝美術 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邀請展>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2月15日 展覽地點:奉賢博物館B棟二樓臨展廳 展覽票價:免費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注重造物文化,傳統工藝凝聚了先賢的智慧、工匠的精神,不僅為中華文明的演進創造了燦爛的篇章,也在傳播和交流中對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
  • 潮汐現象是怎麼一回事?
    平時一家人很難得才能出來一次,所以爸爸媽媽決定帶東東去看他一直想看的大海。不過東東這個「小科學家」心裡早就打好小算盤了,他是要來「考察」的。考察什麼呢?原來東東最近的科學課有了一個新的主題,老師希望讓同學分成小組,每一個小組要仔細掌握一種自然現象的成因,並給全班同學做報告。這對東東來說本不該是件難事,畢竟他掌握了許多許多知識,但這次,他想做點不一樣的。
  • 2016夢幻西遊嘉年華活動:天工開物識靈慧
    天工開物識靈慧活動時間2016年12月6日12:00至2017年1月3日12:00的每天10:00至24:00活動背景三界歷來不乏聰慧之人,奇思妙想延續古今。值此嘉年盛世,一位遊學古人來到三界,以古人之智啟示今人,希望古人的智慧和文明能世代相傳,大唐嘉年盛世福澤綿延。
  • 龍聯「天工開物——一花一世界」課程活動來啦!
    ——陶行知每一個孩子對大自然都有天然的好奇與熱愛,為了更好地認識豐富多彩的大自然, 提高社區青少年對大自然植物的認識,11月22日下午2:30,由龍聯社區黨委、龍聯社區居委會、龍聯社區工作站主辦的「天工開物——一花一世界」課程活動在龍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多功能活動室展開了第一次課。
  • 李亦園:知識分子、通識教育與人類前途
    我們推廣了十多年的通識教育。通識教育課程雖涵蓋了許多方面,但最缺乏的是對我們自己、對整個人類的理解關懷。用寬廣的立場去看全人類,不是只看臺灣,只看中國大陸,只看遠東,而是放眼全世界。不僅僅是有形的世界,而是整個人類的存在與文化。很少有這樣的課程,但卻極其必要。通識教育,是要培養學生成為全人。那麼全人就應該了解自己,知道科學,也了解整個人類。
  • 【通識反思】梁美儀|如何建立贏得學生尊重的通識教育
    通過對學生的調研之後,我們對通識教育應該怎麼建設更加明確。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在123總學分中佔21學分。大學通識包括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四範圍課程。理想的通識教育課程應該有三部分:擴闊視野,培養能力;挑戰能力,建立社群;總結經驗、自省求進。
  • 手機拍攝如何玩轉課堂教學?
    隨著資訊時代的不斷發展,智慧型手機不僅是通訊工具, 也是人們必備的生活用品,同時也為課堂教學帶來了創新理念和教學新途徑。傳統課堂教學比較沉悶,往往難以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經常出現學生「人在課堂心在外」的現象。如何將手機與教學融合起來,讓學生快樂地學、主動地學呢?以下有三個小妙招,可以幫助老師讓課堂「活」起來!
  • 鄭州這座城市的交通有很明顯的潮汐現象
    鄭州這座城市的交通有很明顯的潮汐現象,作為從東往西的上班族來說,可以說是幸福感滿滿,不過周一總是例外,今天更是路上走了一個半小時,於是就想深扒一下為什麼鄭州周一的早高峰如此猛烈?鄭州這座城市交通的潮汐現象大概很好解釋,那就是東邊居住的人少,辦公區較多,而西邊辦公區少,而居住的人多,於是上班尖峰時段,從東向西,下班尖峰時段,從西向東都是相對比較好走的路段,反之則不行(不知道這個解釋對不對,只是自我感覺是這樣)但是周一的早高峰就明顯和其他時間段不同了,作為需要從東向西走的交通者,看了看農業快速路、隴海高架和北環快速路
  • 《天工開物》裡面講,原來寫對聯的墨是這麼做出來的!
    《天工開物》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松樹脂如果有一點點沒流乾淨,那它燒出煙製造的墨,最終在書寫的時候會有殘渣化不開的問題。要流掉松樹脂的方法是,在樹幹根部鑿一個小孔洞,點燈緩慢的燒,這樣樹脂就會緩慢地從孔洞流出了。
  • 跳脫專業科普課的通識之道
    近年來,通識教育逐步成為大部分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頭戲。通識課程成為大學課堂,尤其是低年級課程體系中的「香餑餑」。但有相當一批以「通識課」為名目開設的,其實不過是科普化、簡約化的專業課應在被改造提升之列。因為它們達不到通識教育的目的。
  • 通識教育:啟蒙主義情懷需要本土化
    以下為部分實錄:通識教育需要挖掘人類文明共性昝濤(北京大學):我感覺大家理解的通識教育好像還是西方來的。尤其搞西學的人,多多少少有點啟蒙的情懷在,要立志能夠教育出什麼樣的人來。這個定位很厲害,我一直沒有把自己提高到這個高度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