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增收紅利持續釋放 中等收入群體將擴圍

2020-12-24 瀟湘晨報

題:持續釋放增收紅利 技能勞動者、農民工等迎新利好

多改革舉措加碼 中等收入群體將擴圍

過去一年,我國經受住了疫情「大考」,經濟穩步復甦的同時,居民增收紅利持續釋放。近段時間,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政策信號密集釋放。記者了解到,從中央到地方,以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為牽引,一攬子「擴中」政策措施將加快落地,促進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加大對重點群體支持力度、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等紅利可期。

居民增收紅利持續釋放

「以前,出門在外,說到十八洞村都抬不起頭,現在當地老百姓都自豪地說自己來自十八洞村。」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村委會代表龍吉隆介紹,與2013年相比,十八洞村人均收入差不多翻了十多倍。「現在鄉村旅遊紅紅火火,十八洞村已成旅遊目的地和網紅打卡地,今年接待遊客預計超過100萬人次。」

這只是一個縮影。回望即將過去的2020年,全國上下攻堅克難,以強大定力逐步克服疫情影響,經濟穩步復甦的同時,人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3.9%,名義增速比上半年回升1.5個百分點。其中,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3486元,增長3.6%,比上半年加快1.1個百分點,拉動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0個百分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陳光金指出,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比2010年增長96.6%、80.1%、104.1%。目前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已經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農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收縮。2020年前三季度城鄉居民收入之比為2.67:1,2019年同期是2.75:1,兩個年度的同期差距相比收縮了0.08倍。」陳光金說。

這背後離不開增收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圍繞農民群體,不少地方紛紛出臺增收方案,重慶市出臺《關於深挖潛力促進農民多渠道持續增收的具體措施》,提出讓農民鼓起錢袋子的22條增收措施;江西省出臺《關於促進農村居民穩定增收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提高農民工資性收入、提高農民經營性收入、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提高農民轉移性收入。

「擴中」政策有望密集落地

近段時間,圍繞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政策信號仍在密集釋放。

「十四五」規劃建議勾勒了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施工圖,包括完善工資制度,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等。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推動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包括技術工人的待遇,激發人才活力,不斷釋放經濟增長的內需動力。與此同時,要促進2億技能勞動者成為中等收入群體。

地方也在加快部署。比如,北京市委改革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胡雪峰介紹,2019年北京中等收入群體大約佔常住人口的55.8%。下一步還將持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從具體舉措看,包括以產業結構調整帶動中等收入群體擴大;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研究制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穩定增長行動計劃,改善收入分配結構,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等;提升勞動者人力資本水平;加大對重點群體的支持力度;加大對中等收入群體的保障力度。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楊修娜看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有必要圍繞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積極推進位度改革和政策創新。未來在「擴中」的政策設計中,要針對不同中等收入群體面臨的不同問題,制定差異化的「擴中」策略。

「要進一步落實針對中低收入群體的減稅降負政策、就業創業支持政策、技能提升政策以及居民增收措施。還要完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障等各種社會保障制度。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必須從源頭上提高教育質量、增加中高端就業比重、調整產業結構等。」楊修娜說。

技術工人等將成「擴中」主力軍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收入分配改革不斷深入以及「擴中」政策措施加速落地,中等收入群體將加速擴圍,農民工、技術工人等將成為「擴中」主力軍。

「按照國家統計局現行標準,中等收入群體已經達到4億人。『十四五』期間,希望能夠通過一系列改進收入分配的措施,再增加2億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培林表示,每年的畢業生加起來有近千萬人,還有工人群體裡的技術工人,再加上專業化農民,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將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在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方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透露,將鼓勵企業在職工收入分配中把技能作為一個要素加以體現,無論是基本工資定級還是津貼補貼、績效獎勵等。「下一步,要不斷完善措施,鼓勵企業完善職工收入分配機制,促進企業收入分配積極向一線職工傾斜。」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擴中」的關鍵是瞄準中等收入群體的潛在來源。他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低收入群體變成中等收入群體。這些人包括農民工、小微企業從業人員和個體經營者、低工資就業者、農村多種經營者、鄉鎮企業工人等。特別是城鎮中的農民工,他們的數量已佔到城鎮就業人員的1/3左右,最有潛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要積極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強政策扶持,促使其就業保持穩定、職業不斷升級、技能不斷提高,享受到與城鎮職工相同的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努力幫助他們進入中等收入群體。」李實說。

【來源:經濟參考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持續釋放增收紅利多改革舉措加碼 中等收入群體將擴圍
    過去一年,我國經受住了疫情「大考」,經濟穩步復甦的同時,居民增收紅利持續釋放。近段時間,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政策信號密集釋放。《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從中央到地方,以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為牽引,一攬子「擴中」政策措施將加快落地,促進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加大對重點群體支持力度、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等紅利可期。   居民增收紅利持續釋放   「以前,出門在外,說到十八洞村都抬不起頭,現在當地老百姓都自豪地說自己來自十八洞村。」
  •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文件正在醞釀 增收、減負是關鍵詞
    國家發展改革委、人社部等多部委近期密集調研或召開座談會,研究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舉措。上證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相關文件正在醞釀。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公開信息,近日,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人社部、農業農村部等多部門聯合赴江蘇、上海、浙江開展實地調研,了解當前城鄉居民增收形勢,旨在提出更多促進城鄉居民增收的政策建議,深化研究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總體部署和重要舉措。  7月份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多次組織召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專題或專家座談會,研究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思路和舉措。
  • 北京將不斷發展壯大中等收入群體
    記者獲悉,根據《中共北京市委關於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北京將優化分配結構,發展壯大中等收入群體。據介紹,北京市對北京中等收入群體進行了初步研究。根據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2019年北京中等收入群體大約佔常住人口的55.8%。
  • 廣東省城鎮居民中等收入群體的生活狀況分析研究
    本文主要對中等收入群體的涵義和標準進行探討,分析廣東城鎮居民中等收入群體的生活狀況,並提出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一些建議,為廣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策提供參考。因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要想辦法讓中等收入群體成為未來社會的主流。從實證角度看,不同群體的收入佔社會總收入的比重與社會穩定有相關關係。一般而言,中等收入群體的比重越大,而低收入與高收入的比重越小,呈橄欖型的社會結構的社會就越穩定。讓更多的低收入者走入中等收入者的行列,使大多數居民家庭達到中等收入的生活水平,貧富差距的社會矛盾就能得到緩解,社會將更加和諧和穩定。
  • 願最拼的「中等收入群體」過得再好一些
    十九大報告將「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納入兩步走戰略。此前的五年來,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4%,超過經濟增速,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這是扎紮實實的成績。然而,《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為我們研讀這份成績單的同時,提供了一個更為人文的視角:果然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 2017年中國中等收入群體數量 中等收入標準計算
    作出「中國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判斷的依據是什麼?這個判斷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將起什麼作用?3億多人的中等收入人群是如何測算出來的?  目前,學界對中等收入群體有多種定義。因此,不同的劃分標準下,中國中等收入群體的人數也有所差異。
  • 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努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由於率先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決定性成就,2020年我國將成為全世界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GDP)將超過100萬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總體實現在2010年基礎上提高一倍,並在中國大地上第一次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在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
  • 月入2000工作最拼卻是中等收入群體?不!中等收入群體是這樣的!
    2019年1月25日,月入2000元-5000元的群體是中等收入群體的定義一下子刷爆了朋友圈,仿佛大家一瞬間都是在質疑這個定義,2000-5000元的怎麼就算是中等收入了?都不夠自己花還中等收入?2000元-5000元到底算不算中等收入?
  • 新名詞出爐:收入多高算得上是「中間群體」?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年度數據中,這樣解釋: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是指,將所有調查戶按人均收入水平從高到低順序排列,平均分為五個等份,處於最高20%的收入群體為高收入組,依此類推依次為中等偏上收入組、中等收入組、中等偏下收入組、低收入組。
  •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邁過中等收入陷阱
    使更多勞動者通過自身努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既是化解我國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讓人民更多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的有效途徑,更是面向未來按規律辦事、推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有力抓手。當前階段,我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按照預測,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將突破100萬億元大關,人均GDP可達1萬美元以上。
  • 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努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_學習時間_民主與法制網...
    由於率先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決定性成就,2020年我國將成為全世界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GDP)將超過100萬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總體實現在2010年基礎上提高一倍,並在中國大地上第一次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在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
  • 北京中等收入群體有多少人?北京如何建設「兩區」?權威回應
    問題一北京中等收入群體有多少人?大約佔常住人口的55.8%市委改革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胡雪峰表示,優化分配結構,發展壯大中等收入群體是北京《規劃建議》中提出的一項重要舉措。擴大北京中等收入群體,有利於提高城市發展活力,有利於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有利於挖掘居民消費潛能,有利於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有利於凝聚核心價值觀。
  • 「中等收入群體」與「中產階層」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是我國形成合理的利益結構、構築可持續發展的「橄欖型」社會結構的基礎,關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建設現代化強國目標的實現。黨的十九大報告將「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納入兩步走戰略,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宣布中國已經「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
  • 安徽公布2018民生工作要點:保證七大群體持續增收
    原標題:基層幹部等群體收入將持續增加 5月3日,省政府公布了 《2018年全省民生工作要點》。我省提出今年將購買5萬個公益性崗位,開發2萬個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崗位,保證七大群體持續增收,讓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以上。
  • 釋放三大紅利?產業五年規劃帶來就業增收
    據筆者了解的消息,下一個五年,我國的發展重心仍然在「三農」,未來五年,農村如何發展,現在也有了新的部署措施,下一個五年,農村、農業也會邁入現代化建設發展階段,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也會釋放出三大紅利,農民早知曉。
  • 黃大智:「中等收入群體」是什麼 擴大這個群體到底有什麼作用?
    其中指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對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十分重要。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決好發展質量效益、擴大人力資本、發揮企業家作用、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建設技能型勞動者隊伍等重大問題。要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逐步形成橄欖型收入分配格局。」
  •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中等收入群體擴大意味著什麼
    再次,中等收入群體的擴大將為經濟繁榮保駕護航。4億中等收入群體身上蘊藏著巨大的經濟能量,是市場內需擴大極其重要的推力,是購房買車、休閒旅遊、商品和服務消費的主力軍,是緩和經濟下行的消費動力,是持續經濟繁榮和高質量發展的有力保障。  第四,中等收入群體的擴大將為人口優化提供助力。
  • 北京中等收入群體有多少人?市委改革辦給出數據
    (原標題:北京中等收入群體有多少人?根據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2019年北京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大約是6萬元。如果將處於中位數的2/3至2倍,大約是4萬元-12萬元之間的人群劃為中等收入群體,2019年北京中等收入群體大約佔常住人口的55.8%。市委改革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胡雪峰說,優化分配結構、發展壯大中等收入群體也是本市《規劃建議》中提出的一項重要舉措。
  • 2016年至2019年 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5%
    ,2016年至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5%;城鄉差距逐步縮小,2019年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2.64,比2015年縮小了0.09;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由2010年的1億多人增加到2019年的4億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