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各論概述—罪名、法定刑

2021-01-09 囍了了

罪名即犯罪的名稱,罪名所體現出來的是對犯罪本質特徵的科學概括。

在概括刑法分則條文的罪狀確定罪名的時候,一定要反映該種犯罪的本質特徵,使人們從罪名上就能了解該種犯罪的法律意義。

罪名的使用要規範,一定要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的關於罪名規定中的名稱。

選擇罪名和單一罪名:

選擇罪名是指同一刑法分則條款規定的某種具體犯罪的罪狀中包含了行為方式與行為對象的多種結合形式,而這種結合形式都可以為單獨罪名的情況。

單一罪名是指所包含的犯罪構成的具體內容單一,只能反映一個犯罪行為,不能分解拆開使用的罪名。

四、法定刑

法定刑即刑法分則刑條文對具體犯罪所規定的量刑標準,包括刑罰種類(即刑種)和刑罰幅度(刑度)。

法定刑的種類:絕對確定的法定刑、絕對不確定的法定刑、相對確定的法定刑

根據法定刑中的刑種和刑罰幅度的確定程度分類 :

1、絕對確定的法定刑是指在刑法分則條文中對某種犯罪規定單一的刑種與固定的刑罰幅度的法定刑,如《刑法》第121條劫持航空器「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航空器操守嚴重破壞的,處死刑」,即屬於絕地確定的法定刑。

2、絕對不確定的法定刑是在法律條文中指籠統的規定對某種犯罪應予懲處,卻不規定具體的刑種和刑罰幅度。

3、相對確定的法定刑是指在刑法分則條文中對某種犯罪規定一定的刑種和刑罰幅度的法定刑。

我國刑法分則條文所規定的法定刑基本屬於相對確定的法定刑,這種法定刑的好處是法官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裁量輕重適當的刑罰,有利於實現刑罰的統一和刑罰的個別化。

相對確定的法定刑的具體規定方式

1、明確規定法定刑的最高限度,其最低限度依照刑法總則對該種法定刑的規定;

2、明確規定法定刑的最低限度,其最高限度依照刑法總則對該種法定刑的規定;

3、明確規定一種刑罰的最低限度和最高限度;

4、明確規定兩種以上的法定刑,包括兩種以上的主刑和兩種以上的附加刑,同時還規定主刑和附加刑的量刑幅度。這種法定刑的規定方式稱為選擇法定刑。

援引法定刑,即刑法分則條文規定,對其所規定的犯罪援引其他條文或同條的另一款的法定刑處罰。

宣告刑的概念及其法定刑的關係

宣告刑是指國家審判機關對具體犯罪人依法判處並宣告應當實際執行的刑罰。

法定刑是宣告刑的基本依據,宣告刑是法定刑的實際運用。

如果說法定刑是針對某種特定的犯罪而做的規定,帶有一定的普遍性的話,那麼宣告刑則是針對某一種具體犯罪案件所做的判決,帶有一定的特殊性。從這個意義上說,法定刑與宣告刑是刑罰的普遍性規定和具體運用的關係。

相關焦點

  • 簡論法定刑及量刑情節之依據
    首先,刑法分則對各個具體罪名所規定的最高刑至最低刑的整個刑罰幅度,不管有幾個檔次,都是該罪名的法定刑,它是為整個罪名設立的,因而是抽象的,不針對各個具體犯罪行為的(只有一個刑罰幅度的除外,下同)。這是罪名法定刑,也是廣義的法定刑。當我們籠統地講某一罪名的法定刑時即指此。它的功效表明某一罪名的整體刑罰幅度,反映立法者對這種犯罪總體的否定評價。
  • 論我國刑法中的減輕處罰
    所以,問題的關鍵轉變為我們在罪與刑對應的何種程度中解釋「法定刑以下」最為符合刑法罪責刑相適應的司法裁判原則。對此問題,學界存在「罪名說」、「罪行說」和「刑格說」三種不同的認識。  首先,「罪名說」認為應當以罪名為基礎來確定減輕處罰規則中的「法定刑」,無論某一罪名中有幾個量刑檔次,各量刑檔次所組成的整體乃為該罪名的法定刑。
  • 提高法定刑確保懲治汙染環境犯罪力度
    且不談我國環境汙染的嚴重現狀及人民群眾對懲治環境汙染行為日益高漲的期待,僅從刑法理論而言,筆者認為應當適當提高該罪的法定刑,以適應法律變化的需要,理由如下:     提高法定刑是該罪主觀罪過形式變化的需要。「重大環境汙染事故罪」一般認為是過失犯罪,而「汙染環境罪」,多數刑法學者認為其主觀方面為故意。
  • 試論準強姦罪及其在我國刑法上的完善
    各國刑法中都對其設立了較重的法定刑,以達到報應及預防此類犯罪的刑罰目的。由於強姦罪的構成要件比較複雜,因此,不同國家的刑事立法對其的規定並不一致,出現了不同的罪名,不同的犯罪構成及不同的刑罰幅度。我同現行刑法中並沒有設立準強姦罪的獨立罪名,本文就理論界爭議的準強姦問題進行探討,以求完善立法。  一、準強姦罪概述  各國對準強姦罪名的成立均有爭議。
  • 法定刑相同的牽連犯宜數罪併罰
    作者:蔣毅  牽連犯是指以實施某一犯罪為目的,而其犯罪方法行為或者結果行為又觸犯了其他罪名。按照刑法理論,牽連犯是裁判上的一罪,實行從一重罪處斷的原則,即對牽連犯應當採用吸收的原則,按照數行為所觸犯的罪名中最重的罪論處。
  • 對我國刑法罪名的理解和分析
    我國刑法分則中,只明確了十大類犯罪的罪名,對具體的某一種罪行為的罪名,在分則條文中沒有明確規定,至少從分則的條文中,無法直接從字面上看到某罪的罪名。這是立法技術上造成的一個問題,我國刑法分則的結構形式,一般都是由兩部分構成,前半部分是罪狀,後半部分是法定刑。所謂罪狀,就是對某一具體犯罪構成特徵的描述。由於描述的方式不同,罪狀可分為簡單罪狀、敘明罪狀、引證罪狀和空白罪狀(又稱參見罪狀)四種。
  • 淺談詐騙罪和招搖撞騙罪關係及法定刑設想
    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本案中涉案金額為五十五萬元,明顯屬於解釋中「數額特別巨大」,如果適用詐騙罪法定刑則突破了招搖撞騙罪十年有期徒刑的法定最高刑界限。
  • 罪刑法定原則與刑法解釋的糾纏與釐清
    總之,實質解釋論和形式解釋論均以罪刑法定原則作為解釋的標準,形式解釋論否定形式解釋可能導致刑法的教條主義,而實質解釋論也否定可能導致刑法的虛無主義。儘管爭論沒有達成一致,但是對於刑法解釋和罪刑法定原則的關係達成了一致,那就是罪刑法定原則是判斷刑法解釋合理與否的標準,刑法解釋必須符合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要求。
  • 萬國名師:06年刑法分則複習要論
    刑法分則複習要論袁登明 北京萬國學校  刑法分則所規定的具體罪行規範是對刑法總則所確定的基本原理和制度的落實和體現。在司法考試中,雖然說總則、分則同等重要,不可偏廢,但從分值或者說出題形式的角度來看,分則分值可能甚於總則。
  • 刑法論叢 | 蔡 鶴:數罪併罰制度制約下罪數的認定——從「本體論」到「功能論」的模式轉向
    法條和罪名不是一一對應的,有的同一法條數罪名,有的數法條一罪名,有的一法條描述罪狀而另一法條規定法定刑。用形式上的立法表述方式左右數罪的成立範圍,是極不妥當的。另外,當行為觸犯數法條而構成法條競合時,再將其認定為數罪,則大謬了。罪名標準說是對法規標準說的優化,也暗含犯罪構成標準。
  • 刑法的原則--罪刑法定原則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第五條: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刑事責任相適應。刑罰=法益侵害性+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刑罰應當與犯罪性質、犯罪情節、犯罪的人身危險性相適應。在考察不用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時,應當具體地、個別化地判斷,追求刑罰正義和刑罰個別化地有機統一。罪刑法定原則第三條: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內容較多,詳見下文。
  • 學習刑法,沒有刑法體系思維怎麼行?
    我國的刑法典由刑法總則和刑法分則構成,總則中對於犯罪和刑罰做了一般規定;分則則是對於具體罪名的犯罪構成要件及刑事責任。刑法總論刑法的體系很是嚴格,想要學好的話必須樹立刑法的體系思維,刑法總論可以簡單概述為罪—責—刑。
  • 2020法律碩士刑法重點考點梳理
    刑法學依照刑法典的體例,大致可以分為總論和分論兩大部分,兩大部分各有特點。如 1 、總論總論是分為刑法論、犯罪論和刑罰論三大部分;其中:刑法論包括刑法定義、刑法的形式(刑法典、單行刑法、附屬刑法)、刑法的目的和任務、刑法的體系和解釋、刑法基本原則(罪刑法定、罪刑均衡、適用刑法平等)、刑法的適用範圍等(時間效力、空間效力)等,其中刑法原則中的罪刑法定和罪刑均衡原則是重中之重
  • 論《刑法修正案》(四)新增犯罪罪名的確定
    《刑法修正案》(四)除了對刑法已有的部分犯罪進行修訂之外,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增加了幾種犯罪。由於最高司法機關尚未確定其規範性的罪名,為了司法實踐的操作的統一和方便,有必要探討其罪名的確定問題。「非法僱用未成年人罪」這一罪名,與上述罪名相比,既能夠準確概括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條之一所規定罪狀的基本內容,又比較簡潔,因而較為恰當。
  • 罪刑法定原則視野下的刑法適用解釋
    [9] 自罪刑法定的啟蒙思想產生至今,罪刑法定作為刑法的基本原則已經被各國普遍接受。我國修改後的刑法第3條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正式確立了罪刑法定原則。「罪刑法定原則的普遍貫徹,使研究罪刑法定與刑法司法解釋的關係具有了普遍意義。罪刑法定原則框架下的刑法解釋實踐,也為研究二者關係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 新書推薦|張明楷著《外國刑法綱要》法律出版社第三版
    《刑法分則的解釋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1版、2011年第2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刑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版、2014年新版)、《詐騙罪與金融詐騙罪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刑法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1版、2010年第2版、2011年第3版)、《罪刑法定與刑法解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犯罪構成體系與構成要件要素》(
  • 刑法將迎來大力度修正:犯罪圈在擴大,死刑罪名在減少
    刑法修正案通過後,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司法實踐中如何去正確理解和適用法律,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另一方面,還應該加強刑事立法的科學性研究,深入研究刑法的犯罪化界限和刑法的定位、功能等。可以說,刑法學研究面臨法解釋論和立法論的雙重任務。
  • 刑法學人曹子丹
    1979年刑法的類推有嚴格的適用限制,我們國家在十幾年裡也只類推了100多件案件。因此,對於罪刑法定原則要全面、本質地看,不能因類推而否定了刑法的整個基本原則。有類推存在的罪刑法定是不完全、不徹底的,有人稱之為傾向罪刑法定,曹子丹教授認為這種提法是可以接受的。4. 類推不能萬歲。
  • 刑法基本原則的司法實踐與完善
    阮齊林教授提出,罪刑相適應原則,包含刑法適正、謙抑內容,先驗設定罪狀與法定刑相適應,是構成要件實質解釋論的根基,體現刑罰報應與預防刑罰的目的,是排除、減輕不法和責任的實質根基。二、刑法基本原則實踐貫徹中的不足從97刑法至今,在貫徹刑法基本原則方面,無論在觀念上,還是在實踐中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對司法公正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 重讀刑法基本原則一-罪刑法定原則
    >刑法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庫 現行刑法第三、四、五條確定了三大刑法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適用刑法平等原則、罪刑相稱原則。產生,洛克關於法律和自由關係的論斷、孟德斯鳩提出的三權分立理論為罪刑法定原則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和理論基礎。義大利刑法學家貝卡裡亞《論犯罪與刑罰》率先較為明確地闡述了罪刑法定原則的含義「只有法律才能為犯罪規定刑罰。只有代表根據社會契約而聯合起來的整個社會的立法者才擁有這一權威。任何司法官員(他是社會的一部分)都不能自命公正地對社會的另一成員科處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