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茂興: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兼顧法益保護與人權保障

2021-01-09 澎湃新聞
黃茂興: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兼顧法益保護與人權保障

2020-05-27 2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茂興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兼顧法益保護與人權保障

「我關注到,今年3月,福建省檢察院印發《關於刑事案件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若干實務問題的意見(試行)》,並發布了首批4件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典型案例。」近日,全國人大代表、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茂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孫某等三人非法佔用農用地案是該批典型案例中的一起。福州市鼓樓區檢察院依法主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加強對犯罪嫌疑人教育引導,促使其認罪悔罪、積極採取措施補植復綠、恢復生態環境。最終,該院依法決定不起訴。

「該案如果一訴了之,不僅受損的生態無法得到及時有效修復,也不利於犯罪嫌疑人認罪悔罪。」黃茂興代表認為,積極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值得點讚的。「以人為本是我國政治制度中一直都在貫徹的核心價值理念。刑事訴訟參與人都是制度所要保護的對象,既包括被害人,也包括被追訴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體現。」

2019年12月31日,福建省檢察院召開檢察機關「依法正確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新聞發布會。據發布會介紹,2019年,福建省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理刑事案件26013件32903人,分別佔同期審結刑事案件的50.27%、46.23%,當事人服判率92.20%。

在黃茂興代表看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兼顧了法益保護與人權保障。「從法益保護角度來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有利於減少訴訟中的對抗,提高訴訟效率。對犯罪最有力的約束不僅僅有刑罰的嚴酷性,刑罰的及時性與確定性也很關鍵。從人權保障角度來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提升了刑罰及時性,對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保障來說也是大有裨益的。」(檢察日報 史兆琨)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張建偉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價值功能
    立法建構、司法機關運用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也有其政治效果考量,這就是消除訴訟對抗折射的社會對抗,保障庭審活動順利進行,讓司法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從而保障最好的政治效果的實現,與整個社會和諧化的努力形成一種合力。從文化效果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應和了我國和合文化的特質。在中國,「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和」可謂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價值之一。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體現了我國刑罰寬宥、人道的精神,有利於充分發揮...
    通知明確指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全面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的重要舉措,是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舉措。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確立的一項重要制度,是保障我國刑事司法穩健運行的有效手段,能夠自上而下促進我國刑事司法領域的結構性變化,是建立寬容和緩、繁簡分流的刑事司法制度的有益舉措。
  • 【認罪認罰】大咖說!8位專家研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作為主辦方之一,卞建林表達了更多期待,希望研討會以推進治理現代化的目標為基本指引,重點圍繞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價值功能、檢察機關的主導責任、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權益保障以及量刑建議等具體議題展開深入探討,為進一步貫徹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建言獻策。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如何進一步貫徹落實?
    作為主辦方之一,卞建林表達了更多期待,希望研討會以推進治理現代化的目標為基本指引,重點圍繞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價值功能、檢察機關的主導責任、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權益保障以及量刑建議等具體議題展開深入探討,為進一步貫徹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建言獻策。
  • ...認罪認罰工作「雲模式」 落實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雲南...
    「今年1月至6月,全省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理案件,總體上保持了最高檢提出的70%適用率,我省適用工作呈現出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7月23日,雲南省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沈曙昆在全省認罪認罰工作推進會上表示。
  • 發揮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作用是司法機關共同的責任
    從全國法院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全面實施以來,總體運行平穩有序,在依法懲治犯罪、加強人權司法保護、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推進案件繁簡分流、促進公平正義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相信這次研討會一定能夠在加強理論研究,深化思想認識,指導司法實踐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全面實施近兩年,成效如何?
    怎樣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4日至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與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舉辦了「國家治理現代化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討會」,與會人員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為推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實施,最高人民檢察院要求各級檢察機關切實承擔起主導責任,加大制度適用力度,還提出了深入推進量刑建議工作「精準化、規範化、智能化」目標。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如何保障犯罪嫌疑人自願性權利
    當前認罪認罰從寬制 度在各地法院改革實踐中遇到許多新的難題, 在目前無明確相關 法律規定下,需要對認罪認罰制度實施研究討論。認罪認罰從寬 制度是對被追訴人認罪基礎案件從寬處罰機制, 制度的確立對加 快案件繁簡分流,促進公正運作司法環境具有積極意義。此外, 被追訴人從寬處罰可以達到刑罰教育的目的。
  • 最高法高憬宏\胡云騰\卞建林等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作為主辦方之一,卞建林表達了更多期待,希望研討會以推進治理現代化的目標為基本指引,重點圍繞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價值功能、檢察機關的主導責任、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權益保障以及量刑建議等具體議題展開深入探討,為進一步貫徹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建言獻策。
  • 國家治理現代化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討會側記
    為什麼要實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利好」有哪些?如何進一步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這場由最高人民檢察院與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聯合舉辦的研討會,吸引著司法實務界與法學理論界人士的目光。
  • 我市出臺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暫行規定
    日前從市人民檢察院獲悉,我市五部門出臺《關於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已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由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國家安全局、市司法局聯合出臺的《暫行規定》共計九章五十四條,對認罪認罰從寬如何把握做出明確規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被害人在刑事訴訟中的權利加以保障,規定了司法機關辦理認罪認罰案件的規範程序,明確了社會調查的委託主體、提出刑事抗訴的具體情形等。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可適用所有刑事案件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修改後刑事訴訟法確立的一項重要制度,它通過對認罪認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給予程序上從簡或者實體上從寬的處理,實現有效懲治犯罪、強化人權司法保障、提升訴訟效率等目的。  在24日最高檢新聞發布會上,兩高三部共同發布了指導意見全文。
  • 福清市檢察院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獲點讚
    福清市檢察院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突出成效,獲得福州市政協委員何華龍特別點讚。問:2018年10月26日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正式確立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作為政協委員,你如何看待這項制度?何華龍:我認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就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種制度體現。
  • 景德鎮市法檢兩院召開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聯席會議
    2020年8月6日,市中級法院和市檢察院召開了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聯席會議,就全市法檢兩院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溝通協調。市中級法院院長鄧建輝、市檢察院檢察長劉鴻斌及「兩院」有關院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基層院「兩長」參加會議。
  • 聚共識謀實策,推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行穩致遠
    這場對談,源於我國刑事訴訟法對於「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立法明確,也為探究我國目前的刑事訴訟結構、制度、程序及其背後承載的法律價值和社會功能提供了一種三維視角。一年來,面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所涉熱點難點問題,這種「凝聚法治最大公約數、匯眾智謀務實之策」的有益探討仍在不斷持續。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自願性保障程序研究
    摘要: 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自願性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成立的前提。認罪認罰所達成的認罪合意,不同於私法上的意思自治,形成的是一種公法關係。其發起的程序、表達的內容、協商的範圍均由法定。
  • 8位專家研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作為主辦方之一,卞建林表達了更多期待,希望研討會以推進治理現代化的目標為基本指引,重點圍繞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價值功能、檢察機關的主導責任、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權益保障以及量刑建議等具體議題展開深入探討,為進一步貫徹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建言獻策。
  • 大咖說 | 8位專家研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作為主辦方之一,卞建林表達了更多期待,希望研討會以推進治理現代化的目標為基本指引,重點圍繞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價值功能、檢察機關的主導責任、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權益保障以及量刑建議等具體議題展開深入探討,為進一步貫徹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建言獻策。
  • 【認罪認罰從寬】最高法: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
    試點「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試點案件數量、比例穩步上升,相關制度機制不斷完善,在及時有效懲治犯罪、加強人權司法保障、促進公平正義、優化司法資源配置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一、關於制度定位和基本內涵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對自願如實認罪、真誠悔罪認罰的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從寬處理的法律制度,是實體規範和程序保障一體構建的綜合性法律制度。從制度定位講,是對坦白從寬刑事政策的制度化和深化發展。
  • 聚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刑訊逼供減少 一些問題待解
    他也認為,自2018年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以來,成效明顯,提高了訴訟效率包括定罪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但在實踐過程中也存在控辯不平衡、檢法不協調的兩重矛盾。  澎湃新聞注意到,20多年前,龍宗智就曾發表文章提出我國應當實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