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以前孩子懂個屁!」很多父母還是不信,3歲前對孩子多重要

2020-12-15 福果媽媽

文丨福果媽媽

樊登讀書的創始人樊登曾經講過一個故事。

他和一個計程車司機聊天,對方就跟他說,他的孩子有多叛逆,多不好管,如何如何。

樊登就對他說,「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三歲以前。」

計程車司機就笑了:「三歲以前他懂個屁!」

樊登看出來,對方是在「根深蒂固」的嘲笑他,認為孩子三歲以前什麼都聽不懂,你跟他講道理有什麼用?

經常看育兒文章的父母應該都知道,三歲以前是有個非常重要的階段,但是,還有很多人從來沒有接觸過現代的育兒觀,仍然用想當然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教育。

實際上,在那個孩子與其他孩子之間看起來沒有絲毫差異的時候,他們的差距已經逐漸拉開了。

在孩子蹣跚學步的時候,在孩子聽父母講話的時候,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有衝突的時候,父母的言行舉止,就已經為孩子的性格行為刻畫出了一套基本的模板。

我曾經有一次聽一個同事講了一句話,高興了好幾天,而且現在想起來都還忍不住的開心。

那次和同事一起吃飯,她剛剛回了一趟老家,見到了家裡一些親戚朋友的孩子,和我家孩子差不多大。

她還沒結婚,而且有機會見到我家孩子,她很喜歡我們家的兩小隻。

那次她就說,「平時和你家孩子相處習慣了不覺得,這次回去發現老家同齡的小朋友,跟你家孩子差得確實挺遠的。」

我畢竟是個育兒師,加上孩子爸對孩子的教育也非常用心,看來我們的付出不算白費。而且我對自己的要求一向是不能耕了別人家的地,荒了自己家的田,所以聽到她這樣誇我兒子,還是挺高興的。

我繼續問,哪裡看出來的。她表示說不上來,但就是一種整體的感覺。

《父母的語言》這本書中說,不同家庭當中,對於孩子在三歲以前所聽到的詞彙量的差距,可以達到3000萬字之多。

如果每個人都能意識到,父母的語言,對孩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它可以改變孩子的整個素質,那麼大家就都能掌握這比巨大的財富。

著名教授曾仕強老師曾經在講座中提到一個故事。

有個5歲的小朋友,有一次跟爸爸說出這樣的話:「爸爸我做錯了事情,我把玩具摔壞了,我一定有錯,可是我不知道我錯在哪裡,你能不能告訴我?」

曾仕強老師聽到一個小孩子這樣講話,很好奇的看了孩子幾眼,問孩子的爸爸說,「你是怎麼做的,把孩子教得這麼成功。一般小孩子玩具壞了,會哭鬧,可是你的孩子可以說出這麼成熟的話來。」

這位爸爸就說,「這是我們無意中教出來的」。

原來,他們夫妻兩個在一起的時候,雙方個性都很強,經常吵架。有了孩子之後,兩個人就約定說,我們不能再吵架了,這樣對孩子不好。

我們知道,孕婦在懷孕時期,如果媽媽一直在生氣,那麼對孩子的胎教不好,孩子出生後容易煩躁敏感,他知道這一點,所以就跟老婆說,我們最好不要吵架,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平和。

然後兩個人就想到了這個辦法,兩個人要吵架的時候,就趕快對對方說:「我一定有錯,但是我的錯在哪裡,我沒有發現,你來告訴我。」

後來就發現,這個辦法非常好,每次這句話一出口,原本很難溝通的矛盾就能夠溝通了,而且本來脾氣不好的兩個人突然脾氣變好了,一個人說我有錯,另一個人會說,其實你的錯不如我的錯多……

而就是這樣一種習慣,延續下來,孩子耳濡目染,也學到了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這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在孩子面前說的每句話,其實都是一個綜合範本,裡面不僅有詞彙量,還有一個人的自我認識,交流技巧,處事方式,他是一種綜合影響。

所以我總是告訴自己,育兒育己,父母先行,育兒即是育己,育兒先去育己。

就像董卿說的那樣,一開始當媽媽,會很迷茫,不知道如何面對孩子的成長。後來才發現,其實很簡單,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要首先成為一個那樣的人,父母努力的去做更好的自己,那麼孩子也會成為更好的他自己。

相關焦點

  • 「3歲以前孩子懂個屁!」很多父母還是不信,3歲前對孩子多重要
    他和一個計程車司機聊天,對方就跟他說,他的孩子有多叛逆,多不好管,如何如何。樊登就對他說,「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三歲以前。」計程車司機就笑了:「三歲以前他懂個屁!」樊登看出來,對方是在「根深蒂固」的嘲笑他,認為孩子三歲以前什麼都聽不懂,你跟他講道理有什麼用?經常看育兒文章的父母應該都知道,三歲以前是有個非常重要的階段,但是,還有很多人從來沒有接觸過現代的育兒觀,仍然用想當然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教育。
  • 「3歲的小孩兒懂個屁!」很多父母還是不信,3歲前對孩子多重要
    他有次和一位計程車司機聊天,對方向他抱怨自己的孩子叛逆、不好管……當時樊登對他說:「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三歲以前。」計程車司機直接笑了,說:「三歲的小孩兒懂個屁!」其實不光是這位司機,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想法,認為孩子應該大了再教、懂事了再教。
  • 「3歲前的小孩懂個屁」,0-3歲是寶寶成長關鍵階段,爸媽要知道
    有一次浩浩媽媽和丈夫吵架,還在在一旁玩耍,雖然浩浩沒有說話,但是他的行為表現顯然有了異樣,對此浩浩爸爸嘗試停止爭吵,並說:"再這樣吵下去,給孩子看到不好",然而浩浩媽媽直接反駁"3歲以前的小孩懂個屁",浩浩聽了以後,直接上前用猙獰的小手阻止他們的爭吵。
  • 3歲小孩懂個屁!你還把這句話掛嘴邊嗎?了解這些你就不這樣說了
    科學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始於孕期,在孩子3個月到6個月的時候,差不多完成60%的腦發育水平,而在寶寶6個月到3歲大約會完成90%的腦部發育;3~6歲的時候腦發育會基本接近成人水平;也就是說,到這個時候,腦發育基本截止,以後會發育地很慢很慢。
  • 3歲前的營養,對孩子很重要,父母如何給寶寶補充是關鍵
    相信很多的父母,尤其是新手父母,對孩子的營養補充是非常陌生的,雖然說大家都想給孩子最好的營養。對於孩子的成長發育來說,三歲之前的營養補充最為關鍵,直接奠定了孩子一生智力的發展,孩子自從一歲開始,大腦便開始發育,如果把孩子十七歲時的智力設定為100,4歲時的智力為50,等到孩子八歲的時候,智力就為80了。
  • 孩子3歲前有多重要?這篇文章,帶你了解不可見的「3歲差距」
    我們每個人在看到自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差距的時候,基本都是在孩子讀書之後。這個時候家長們都會感慨:同樣是培養孩子,同樣的家庭條件學習環境,差距為什麼這麼大呢。家長們誤以為孩子在讀書以後才出現的差距,實際上在不可見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只是家長「不知道而已」。孩子3歲以前,每個孩子都非常的可愛活潑,看起來孩子之間沒有什麼差距。
  • 3歲的孩子懂個啥?別小看這前3年,孩子懂得比你想像的還要多
    很多人都認為3歲的孩子不懂事,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現在的孩子很聰明,甚至可以說孩子小時候是最聰明的一個階段,但是很多父母卻沒有重視孩子3歲前的教育。 有不少父母認為3歲的孩子能懂個啥?你教他東西,他也學不會,其實3歲的孩子懂得事情還真不少。
  • 孩子的很多壞習慣,都源於3歲前的「缺失」
    01 3歲前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的3歲之前,孩子處於飛速成長的階段從牙牙學語到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在3歲之前,孩子還沒有獨立的思維能力,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還沒有完全的認知,這個階段的孩子身心都還處於了解世界的階段。
  • 孩子3歲前,這3個「習慣」父母要儘早培養,娃長大後更容易成大器
    父母們在面對孩子時,總是抱著很大的期望和盼望,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長為世界上最優秀的人,能受到世界上最多的喜愛。 父母們也會將自己最大的愛投注在孩子身上,尤其是在孩子3歲之前。父母們覺得3歲前的孩子是正值得寵愛的時期,所以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十分寵溺,捨不得讓他們受到一丁點兒傷害。
  • 孩子6歲前,父母多帶他去這3個地方,孩子長大後想不優秀都難
    導讀:孩子6歲前,父母多帶他去這3個地方,孩子長大後想不優秀都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6歲前,父母多帶他去這3個地方,孩子長大後想不優秀都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3歲前缺失3樣東西,長大後容易養成壞習慣,父母要重視
    最明顯的就是孩子身上的一些壞習慣,其實都是由於三歲前父母的教育不當造成的。所以,3歲之前的孩子往往最需要父母的陪伴,不管是孩子睡著還是醒著,只要能夠看得見家長,孩子才會覺得安全。3歲前的孩子什麼都不懂,所以即便孩子沒規矩也任由孩子,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 記憶力發展黃金期是2-4歲,3個方法讓孩子超群,5歲前培養還不晚
    "最重要的是,人的潛意識和5歲以前的活動是密切相關的,所以,5歲以前的孩子也不能忽視他們的教育和鍛鍊。這段時期不論是孩子生理方面的增長還是大腦的發育都是最為迅速的。比如身高的增長最快便是2到4歲,這段時間的孩子可以說是一天一個樣,每天都在變化。神經系統的發育完善也出現在5歲左右。通過這些分析,可以看出孩子的成長關鍵時期,也就是記憶的關鍵時期。
  • 楊冪女兒3歲說英語、黃磊女兒7歲寫英文劇本!
    其實,真要踏踏實實、從頭補習的話,還是可以一步步提上來的,但這個漫長又痛苦的過程,不但讓家長心焦,對孩子的承受能力也是考驗。你想想看,本來都上初一的大孩子了,還得整天跟「小屁孩兒們」學一樣的東西,對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不小的打擊。
  • 孩子3歲以前,父母絕對要注意孩子這三點問題,這樣才能省心
    對於3歲前的孩子來說,睡眠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身體發育明顯,孩子的腦力發展也是特別迅速的,雖然人的智力70%靠遺傳,然而必須經歷後天培養後,才能看出大腦的法語。。在寶寶3歲之前,父母要多注意這三個方面,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長大了,會更省心。
  • 三歲多的孩子比兩歲多的還令人抓狂?溺愛還是管教?3點可行
    在《媽媽去哪兒》中,梅婷三歲多的女兒快快不肯收拾玩具,惹得梅婷生氣,當場就威脅孩子:「媽媽現在就把這個玩具扔垃圾桶了,要是你還不收拾,我就扔掉第二個!」結果快快更加激動了,拿起手中的玩具就猛砸家具。但他們開始有更強的自我意識,更加的積極捍衛「自我」,他們開始了從三歲的友善過渡到了三歲半以後的對著幹的狀態,尤其是針對媽媽。這就是《你的3歲孩子》一書中所描述的3歲半以後叛逆期孩子的行為特點,那麼3歲多孩子的叛逆期行為有什麼特點,背後的具體原因又是什麼,被折騰得頭疼不已的父母又該怎麼處理呢?
  • 三歲多的孩子比兩歲多的還令人抓狂?溺愛還是管教?3點可行
    在《媽媽去哪兒》中,梅婷三歲多的女兒快快不肯收拾玩具,惹得梅婷生氣,當場就威脅孩子:「媽媽現在就把這個玩具扔垃圾桶了,要是你還不收拾,我就扔掉第二個!」結果快快更加激動了,拿起手中的玩具就猛砸家具。這就是《你的3歲孩子》一書中所描述的3歲半以後叛逆期孩子的行為特點,那麼3歲多孩子的叛逆期行為有什麼特點,背後的具體原因又是什麼,被折騰得頭疼不已的父母又該怎麼處理呢?
  • 3歲前這樣養育孩子,3歲後省心100倍!父母:早點看到該多好
    三歲是孩子重要的一個分界線,三歲前的孩子一般來說都在父母的身邊長大,三歲後的孩子進入幼兒園,進入幼兒園後會養成很多好習慣,所以三歲前和三歲後所面臨的環境是存在極大的差異的,而孩子在面對新的環境的時候,成長也是非常迅速的。
  • 3歲的孩子懂個啥?別小看這前3年,孩子懂得的事情還真不少
    很多人都認為3歲的孩子不懂事,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現在的孩子很聰明,甚至可以說孩子小時候是最聰明的一個階段,但是很多父母卻沒有重視孩子3歲前的教育。有不少父母認為3歲的孩子能懂個啥?你教他東西,他也學不會,其實3歲的孩子懂得事情還真不少。3歲的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孩子3歲的時候已經會模仿爸爸媽媽的行為舉止,而且很容易抓到精髓。之所以孩子能模仿的如此成功,其實是因為很多孩子從有了自我意識開始,就已經不自覺地會進入一個模仿階段。
  • 教育3歲前的孩子,父母做好這3點就足夠了!
    儘管很多人都是初為父母,但是從知道自己要做爸爸媽媽開始,很多家長就開始思考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希望不要錯過孩子重要的教育節點,讓孩子不落後於同齡人,甚至提前趕超起跑線,那麼,對於3歲前孩子的教育,家長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 7歲前,3個關鍵期決定孩子一生,優秀父母最好不能錯過
    對於子女的教育,父母的有效期總是有限的。父母的早期教育,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無論是從性格,還是個性亦或是心理素質的成長。對孩子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7歲前,3個關鍵期決定孩子一生,優秀父母千萬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