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兒子的3條「老經驗」,別再相信了,孩子都教成啥了

2020-11-03 豆寶麻麻

隨著時代進步,「重男輕女」的糟粕思想已經漸漸被拋棄了,取而代之的是」生男生女都是寶」。還有些家庭,反而更喜歡乖巧聽話的女兒。因為中國男女婚嫁問題,還有人戲稱兒子是「建設銀行」,女兒是「招商銀行」,雖然只是玩笑,也可見現在的大部分家長對於孩子的性別的認識已經發生了改變。

不可否認,人們生兒生女的觀念有了很大的改善,也緩解性別比例差距大的壓力,但隨之而來的也有不少問題,今天要說的就是一句老話「窮養兒子富養女」。

很多人理解成,女兒養起來就要精細一點,男孩就可以隨便一點,糙一點,甚至把現在普遍存在的「男弱女強」的現象歸因是養育兒子的時候太過用心,這樣的想法當然是錯誤的。

由此引發了一些教育兒子的錯誤行為,其實反而不利於男孩成才:

一、 男孩子就要堅強,可以隨意批評。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孩子的心理都是非常脆弱敏感的。了解過育兒知識的家長就會知道,不正確的批評方式不僅不利於幫助孩子改正錯誤,而且很容易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傷害孩子尚且稚嫩的心靈,從而影響孩子的成長。

如果家長因為自己的孩子是個兒子,覺得男孩子就應該結實一點,不顧場合或者孩子的情感,在外人面前或者沒有了解事情的全貌就隨意批評孩子,導致孩子自尊心受傷,或者感到委屈。

這樣並沒有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只是屈服於父母的威嚴,可能會使孩子長大後自卑不自信,或者產生逆反父母的行為,甚至無法建立正確的三觀。

二、 棍棒底下出孝子,男孩子可以動手打。

家長們面對小公主的時候通常都會心軟,但是面對整天上躥下跳的小子,確實會比較暴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雖然適當的讓孩子體會到疼痛確實能夠讓孩子記憶深刻,以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但體罰孩子仍然是一種不值得提倡的行為。

而男孩子們確實會比較倔強,如果爸爸媽媽下手的時候沒有注意輕重,很容易給孩子的身體留下不可彌補的損傷。

另一方面,暴怒之下的棍棒教育常常比言語批評更會激發孩子的逆反情緒,這種暴力也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利的薰陶,影響親子關係的同時,還可能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暴力的種子,影響孩子今後的成長和與他人的相處。

因此,如果需要適當的體罰輔助教育,父母一定要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在怒火之下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三、 男孩子就應該堅強,不能掉眼淚。

這也算是很多人的共同認知,不過這種認知本來就是錯誤的。很多時候,大部分人覺得理所應當的事情並不就是正確的事情,尤其在養育孩子的事情上,希望家長們可以堅守自己的信念,不要輕易受外界的影響。

流淚其實是人類正常的生理反應,在情緒過於激烈,導致身體隨情緒做出了一定生理反應的時候,流淚有益於抒發情緒,使心理和身體儘量快速地平復下來。

如果只是為了所謂的面子和尊嚴,強迫孩子把不良情緒積壓在心裡,孩子的內心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壓抑,隨著孩子的長大,反而不會正確發洩自己的情緒,如果有一天突然爆發,後果將不堪設想。

男孩女孩都是自家的小寶貝,實在不該區別對待。都需要父母精心養育,悉心教導,才能成人成才。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兒子得窮養?
    作為一個零經驗的奶爸,更多要聽取長輩們的意見,畢竟他們有足夠多經驗。在這些經驗裡,出現最多的是兒子一定要窮養。男孩一定要窮養嗎?一直在思考著這個問題。在與兒子相處幾個月之後,我意識到,窮富養這一說法太過於片面,決定孩子成長的因素完全在於父母的認知。不刻意規劃,讓孩子自由發展,不香嗎?
  • 男孩別再窮養,想讓孩子有出息,家長要培養孩子這3個品質
    老一輩的人常說「窮養兒子富養女」,但很多家長都誤解了其中的含義,有些二胎家庭為了體現窮養兒子零花錢也不給,需要就得自己做家務來掙,有活就讓兒子幹,女兒倒是真正做到了富養,什麼也不幹,兩個孩子有了矛盾也是不管原因都是兒子的錯,真正把「窮養兒子富養女」做的淋漓盡致。可是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可取嗎?
  • 打腫臉充胖子,家長「窮養」與「富養」孩子,再掩飾也藏不住
    有句老話說「窮養兒子,富養女」,現在這種觀念已經沒有那麼嚴重了,每個家庭都有不同教育方式,家長的教育方式,時時刻刻都在影響孩子成長。家長根據家庭狀況,選擇孩子的教育方式,出現「窮養」與「富養」兩種不同的形式,但這兩種教育方式卻是截然不同。
  • 家裡有錢沒錢,兒子3個方面不能「窮養」,大了才會感恩父母
    但事實上,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不管是窮養還是富養,都應該有一定的界限和範圍。特別是在養兒子上,不管家裡條件再不好、再沒錢,也不能忽視了這些方面的教養。所以,即使家裡再窮,孩子都應該有自己的衣服,哪怕洗得發白,但只要是乾乾淨淨、屬於兒子自己的衣服,兒子都會很感激父母。
  • 窮養孩子是騙局?別讓錯誤的教育方式毀掉孩子的一生
    文/阿凱媽媽窮養孩子的理念曾經一度盛行,尤其是有男孩的家庭,窮養似乎成了唯一正確的標準。然而事實上,窮養孩子的弊大於利,對孩子的負面傷害不容忽視。相關研究證明:童年的貧窮將會給人的一生留下深刻的烙印,讓孩子無法在以後的人生中獲得真正的快樂。
  • 不管家裡有錢沒錢,男孩這三個地方別「窮養」,將來兒子會感激你
    「窮養兒,富養女」這個育兒觀已經成為很多家長的育兒真理,你若是說兒子別窮養,他可能會拿出李嘉誠兒子來反駁你。但世事無絕對,尤其是教育孩子可沒有什麼「鐵律」。很多男人成年以後,表現得斤斤計較、過分節儉、缺乏自信、經不起誘惑等等問題,可能就是因為被窮養了。
  • 孩子該富養還是窮養?
    富養就是父母將對生活的希望與豐盛等光明的一面傳遞給孩子;窮養則是把父母對待生活的沉重和內心的匱乏感傳遞給孩子!所以富養與窮養本質上與貧富無關,而與父母對待金錢的態度有關,與父母內心對匱乏感的自我覺察有關。愛孩子就愛他本來的模樣,不要以愛之名來轉嫁自己的匱乏痛苦;真正的愛是祝福和給予,讓孩子成為單純快樂的孩子!而前提是,作為父母,能否放下執著,快樂生活。
  • 家裡有男孩的不要一味窮養,這3個方面「富養」,長大後能成才
    雖然現在是新時代社會了,但日常生活中總有人會效仿老傳統老觀念,特別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國內的新晉爸媽都認為「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不要對男孩的哭聲過度「窮養」‍‍據調查發現:多數父母在對待兒子和女兒哭聲的做法差別甚大,認為兒子就應該窮養。
  • 寶媽千萬別在這兩個方面「窮養」兒子!否則會埋下禍根
    其實,在這2個方面,不管家裡裡有錢沒錢,還是不要「窮養」男孩子的比較好,這樣男孩子未來才會成長成為更優秀的人。給男孩在「愛」上面這件事情上別「窮養」其實近些年來,網上一些「偏心女兒」的事情一直都被大家調侃,但是對於身在其中的男孩,其實真的會笑出來嗎?家長們會說,男孩子不能太嬌氣,要從小鍛鍊他有「男子氣概」不能性格軟弱、沒有擔當。於是就對男孩子採用近乎「軍事化」的管理方式。
  • 王豔兒子被「富養」,郭晶晶兒子被「窮養」,兩娃差距有點大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話:"窮養兒富養女",關於窮養富養的問題,父母們也一直在爭論。其實,不管是窮養還是富養,適合孩子的養育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盲目窮養或富養,反而可能會毀了孩子。 比如下面要說的兩位豪門媽媽,一位"富養"兒子,一位"窮養"兒子,如今兩娃的差距有點大。
  • 俗語說:「窮養兒子富養女」,到底啥意思?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
    俗語說:「窮養兒子富養女」,到底啥意思?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說起俗語,其中家長裡短的生活智慧,可不是三兩句話就能數清。這些話雖然有的帶有封建時代的糟粕,但是有的卻是經過了歲月的沉澱和檢驗,仍然稱得上是金科玉律的人生哲理。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其中一句俗語。
  • 養兩個兒子的父母是啥心態,前者想訂娃娃親,後者想老死不相往來
    隨著二胎政策的深入人心,兩個孩子的家庭成了標配,要麼是一兒一女,湊成了一個好,要麼是兩個女兒,貼心小棉襖,要麼就是倆兒子了,有人說倆兒子是二胎組合的最低配,可能沒多少人反駁吧?養兩個兒子累心,將來壓力也不小,要我說,兩個兒子不發愁,發愁的是父母是以何種心態養兩個兒子,這才是我們有女兒家庭最關心的呢。
  • 「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是啥意思?父母與子女間該如何相處?
    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特別是當我們生活條件好了之後,我們總是會希望家裡的老人家能夠多去享受一下,畢竟年輕的時候為了我們,他們吃了那麼多的苦,我們總想回報他們。這一份孝心是彌足珍貴的,但是對於老人所提出的要求,我們也一定要加以分辨。因為中國有句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這是啥意思呢?父母與子女間,平時又該如何相處?讓我們先說一個故事。
  • 家有兒子的父母,這3個地方「富養」,兒子長大後將會感激你
    養兒子就要「窮養」嗎?再窮這3個地方也要「富養」,父母要明白。老張就是一個採取「窮養兒」方式的家長,老張認為的「窮養」,就是要儘可能的讓兒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嬌慣兒子,自己的錯誤自己扛,不連累他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好男兒。
  • 姐姐買了五身衣服,弟弟啥都沒有,難道真是「富養閨女窮養兒」?
    文|文兒近年來,有一個培育孩子的論調就是「富養閨女窮養兒」。這個說法在家長群裡流傳甚廣,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誰也說不準。那究竟是否應該這樣,只能說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了。其中之一就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就信奉富養女兒的道理,雖說阿玉是老大,可爸爸卻對閨女疼愛有加,幹什麼都依著她,就連考試成績再差,也從不呵斥阿玉一句;而對阿勝卻非常嚴格,雖說是兒子,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應該更受寵,可爸爸卻是心偏在姐姐身上,兩人若是有了衝突,爸爸總是中間和稀泥,要不就是向著姐姐說話。
  • 「養不起為什麼要生我?」兒子的話讓爸媽反思:窮就不能生孩子?
    老張聽了兒子的話,也許是戳到痛處了,一個巴掌打到了兒子臉上:「你個兔崽子,我們生你養你還有錯了?」兒子摔門而去,看著兒子的背影,老張和妻子都沉默了:沒錢,就不能生孩子嗎?「沒錢究竟能不能生孩子」,這個問題不止老張夫婦思考過,還有很多人也為此糾結:生了孩子就要養,如今養孩子的成本是真的高,自己都捉襟見肘,哪有餘錢養孩子呢?但是,又確實想要一個孩子,於是生也不是,不生也不是,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
  • 「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三年老母雞咋就不受待見
    如今,農民環境變了,原來村子裡家家戶戶的雞基本都是散養,村裡的雞群到處亂跑,草叢中,樹蔭下,菜園邊,水渠邊,還有就是曬場上,每當農民開始收割莊稼放到曬場上曬乾時,那就是雞群的加餐時,農民趕都趕不跑,這個時候的雞吃得飽,每天下一個蛋,真是不錯。
  • 「媽媽,我不買」:窮養孩子要有度,別讓「假窮」變成「心窮」
    窮養孩子,一直是我國一種養育文化,其宗旨就是避免孩子形成奢靡浪費的習慣。讓孩子擁有樸素的優秀品德。但是現在家長對於「窮養孩子」,這一詞彙貌似有很大的誤解。但是現在家長們貌似都把窮養演變成另一種方式:一直給孩子灌輸一種家裡很窮的狀態,對孩子哭窮,一味的拒絕孩子在物質上的需求。
  • 被「窮養」大的孩子,往往逃不掉以下結局,尤其是女孩子
    之前,父母們有關於「窮養」和「富養」的教育方式,爭論不休。然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終大概誰也說服不了誰。不過,身邊很多過來人都告訴我:時代不同了,能「富養」孩子,就千萬別「窮養」孩子。身邊很多過來人都說,小時候父母厲行「窮養」,不僅要求自己凡事節儉,甚至對自己的日常開銷也很苛刻。比如,衣服穿得破的不能再破時才給買,本子正面用了反面用,鉛筆也是用的捏不住了才給買新的……這樣「窮養」大的孩子,長大後消費觀普遍落後,他們買東西只關心價格,不懂享受生活,尤其是女孩子。像我一個朋友,小時候父母對她「窮養」,覺得女孩子沒必要花大把的錢打扮自己。
  • 不管家裡是否有錢,在這幾方面都別窮養孩子,孩子長大容易沒出息
    父母愛節儉,這本是好事,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管家裡再窮,在這幾方面都是不能「窮養」孩子的,有些傷害一旦發生,往往就很難再彌補了。,別忙著「窮養」,聽聽孩子的心聲,順了孩子意,很不起眼的一件小事,就可以讓很多事為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