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朱健
12月12日,廣州市羊城暖蓉公益基金會正式成立,重點對神經類疾病進行專項救助。成立當天,基金會率先推出帕金森病援助、面肌痙攣和三叉神經痛援助救助項目,符合救助條件的患者,最高可獲8萬元救助金。
廣州市羊城暖蓉公益基金會成立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瞿紅鷹表示,近年來,省二醫不斷探索與社會慈善機構合作開展公益救助,搭建慈善組織與貧困患者間的橋梁,多渠道發力、專業化救助。「此次成立的廣州市羊城暖蓉公益基金會,正是由省二醫神經外科主任張勇作為發起人,在社會愛心企業和個人的捐資下成立的公益慈善機構。」
面肌痙攣半輩子 神經內科手術巧解困
今年46歲的劉阿姨(化名)一直遭受面肌痙攣的折磨。23年前左眼經常跳動,後來發作越發頻繁並伴隨著嘴角抽動。她試過中藥、針灸、按摩、理療等方法,並沒多大效果。由於抽搐不斷加重,有時一天幾十上百次,「面部猙獰」的她無奈從東莞辭工回了貴州老家。
劉阿姨偶然得知省二醫手術治療面肌痙攣的成功案例較多,於是,她找到了該院神經外科主任張勇。據悉,張勇主任已成功完成面肌痙攣手術1500多例。
專家認真評估了劉阿姨面肌痙攣發生的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完善相關檢查,最終確定採用微血管減壓手術方案。兩個小時手術後,劉阿姨的面部沒再抽搐,恢復正常的生活,這讓她心懷感激。
據劉勇主任介紹,面肌痙攣是一種常見的腦功能性疾病,發病率為千分之二,多在中年以後發病,且以女性較為多見,常表現為異常眼瞼及面部頻繁的痙攣樣抽搐,導致眼瞼閉合、嚴重者出現功能性失明。面肌痙攣會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特別是教師、律師、演員、營銷人員等。長期病態的面容讓他們不願與人交往,導致情緒低落,對生活失去信心。
「雖然這種疾病診斷簡單,手術治癒率也達到98%以上,但仍有部分邊遠貧窮地區患者,因為經濟拮据只能隱忍病痛折磨。」為了給他們做點什麼,張勇主任攜手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籌集資金,力求幫助家庭貧困、經濟拮据的弱勢群體完成必要的神經疾病規範治療,羊城暖蓉公益基金會就此誕生。
面向全國首推兩個援助項目 每人最高可獲救助8萬元
據記者了解,羊城暖蓉公益基金面向全國率先推出兩個公益慈善援助項目——「杏林漫步」帕金森病慈善援助項目、「關愛暖蓉」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慈善援助項目。
對符合救助條件的患者,「杏林漫步」帕金森病慈善援助項目每例資助3-8萬元,「關愛暖蓉」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慈善援助項目每例資助0.5-2萬元。
提到公益基金以「暖蓉」為名稱,張勇主任告訴記者,帕金森患者是面具臉容,三叉神經痛患者是痛苦面容,面肌痙攣患者是不對稱面容,這些疾病都奪走了患者的笑容,「容」通「蓉」,希望藉此基金會帶給更多患者及其家庭溫暖的笑容。
愛心企業現場捐助
張勇主任還指出,「基金會還將加強腦功能疾病知識科普宣傳,資助神經領域醫務人員的教育培訓、學術交流和國內外合作,幫扶基層及縣級醫療機構開展醫務人員培訓和專科建設、新技術研究推廣等工作。」
在慈善救助方面,記者了解到,省二醫先後與多家公益組織聯合推出了疾病救治公益項目,其中涵蓋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大病重病,以及脊柱側彎、兒童風溼病、胸廓畸形等常見病。近三年來,該院聯合社會力量,「線上+線下」多渠道發力,為困難住院患者籌措愛心捐款超過2478萬元。
TIPS :廣州市羊城暖蓉公益基金會首批捐助項目
一、 「杏林漫步」帕金森病慈善援助項目
資助對象:全國各地區經濟困難家庭中,重症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性疾病成人患者(70歲以下)。
病種包括: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扭轉痙攣、梅傑症候群等肌張力障礙疾病,適合腦深部電刺激手術(腦起搏器)治療的患者。
幫扶標準:對於符合救助條件的患者,經專科醫務人員和社工評估通過,每例資助3-8萬元。
二.「關愛暖蓉」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慈善援助項目
資助對象:全國各地區經濟困難家庭中,確診為重症的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成人(75歲以下),適合微創手術的患者。
幫扶標準:對於符合救助條件的患者,經專科醫務人員和社工評估通過,每例資助0.5-2萬元。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鄭宗敏
審籤|呂航
實習生|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