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雞出土的青銅器精品亮相國博, 143件青銅器解讀商周秦漢
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遴選了143件「青銅之鄉」——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精品,其時代涵蓋商周秦漢等中國青銅時代的主要時期。一件件重器穿越時空隧道,將解鎖歷史秘密的秘匙傳送至今,其中既有家國大事,也有生活場景。
-
磚窯廠挖出戰國酒壺犧尊 主人是誰至今成迷
在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齊國歷史博物館,就有一件獨特的盛酒器——— 戰國時期金銀錯鑲嵌銅犧尊。在齊國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王新良眼裡,這件早已被眾多專家定為國寶級文物的犧尊美不勝收。它不僅見證了兩千多年前齊國的繁盛,其偶然而曲折的發掘故事,也給這件國寶蒙上了神秘的面紗。 何為犧尊?
-
411件海昏侯墓文物首博開箱 下周三開始展出 參觀需提前預約
下周三起,411組件文物將在首博展出,同時還將揭開這座恢宏墓葬真正主人身份。 首都博物館昨日發布消息:由於文物極為珍貴,該展覽將採取預約參觀制,前期以團隊為主,散客每天只有1000個參觀名額;3月19日起展覽只接受個人預約,每天開放預約名額5000人。一旦參觀需求量大,博物館可能會臨時加開夜場。
-
大英圖書館珍寶要來滬 15日起在上圖免費展出
原標題:大英圖書館珍寶要來滬了!15日起在上圖免費展出 去年,上海博物館的「大英百物展」最長排隊時間6小時,明天,大英又要來上海了,這回是大英圖書館,從2018年3月15日至4月15日,「文苑英華——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將在上海圖書館免費展出。 逢免費,必排隊。
-
見證中國流失文物回歸傳奇,湖南「皿方罍」來滬展出
由湖南省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酌彼金罍——皿方罍與湖南出土青銅器精粹」展於11月18日正式開幕。本次展覽是湖南省博物館以2014年「皿方罍」回歸這一重大文化事件為契機而舉辦的,共精選了包括皿方罍在內的11件湖南出土著名青銅器珍品。這也是皿方罍回歸後首次走出湖南展出。
-
「鬼谷子下山圖罐」等元青花瓷在上博展出
「鬼谷子下山圖罐」等元青花瓷在上博展出 原標題 [「鬼谷子下山圖罐」等元青花瓷在上博展出]
-
冰冷的青銅器成了彩色王國
長江商報消息 「俄羅斯兒童眼中的青銅器展」本報訊(記者謝方 通訊員孫夏 艾昕)「長翅膀的鹿——俄羅斯兒童眼中的中國青銅器展」昨日在湖北省博物館開展,展出的170幅俄羅斯兒童畫的中國青銅器,充滿童趣和想像力。
-
去上博青銅器館逛動物園才是正經事
這次去本來沒有什麼特別的主題,不過由於最近著迷於研究動物紋飾,進去之後自然被一張張神秘的獸臉所吸引,所以這篇我們乾脆來聊聊上博青銅器上的動物們。 上博對於我來說,大概兩三個星期就會去一次,有時候是突然想到了什麼,跑過去驗證驗證,有時候就是在人民廣場附近無聊了,跑進去打發打發時間。不過每次看都會有點不同的體會和收穫,或者啟發了一些什麼新的靈感。
-
智慧顯示展覽 延至明年4月登場
解封在即,許多今年上半年延期舉辦的科技展覽,開始積極部署重新規劃展出檔期,為參展的廠商和產業做出最好的安排。年度重量級展會智慧顯示展覽會Touch Taiwan與智慧製造與監控識別展Smart+主辦單位臺灣顯示器產業聯合總會、臺灣TFT LCD產業協會、臺灣平面顯示器材料與元件產業協會、臺灣電子設備協會、國際信息顯示學會臺灣總會、展昭公司共同考量市場需求趨勢,經過審慎的評估,最新決議將原訂今年8月26日展出的兩大展會調整至2021年4月21日至23日在臺北南港展覽館二館四樓舉辦
-
「打撈」 川博鮮為人知的鎮館之寶
它們涉及青銅器、石刻、書畫等門類,其中絕大部分藏於庫房從未公開展出。今年10月底,1400餘件一級文物的信息整理將全部結束。隨著更豐富、更權威的資料匯集,這批並不適合經常展出的鎮館之寶,未來有望通過高科技手段,讓公眾得以「觸摸」。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到來前夕,記者提前為讀者打探。
-
東京國立博物館等今起開放,特別展覽尚需等待
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英國國家美術館館藏展」延長展出至2020年10月8日,但暫未公布開館時間。 讀賣新聞 圖東京藝術機構6月陸續開幕,部分展覽延期東京上野公園內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將於6月2日重開,並施行完全預約制。
-
速速約起!故宮養心殿珍貴文物在首博展出
(原標題:速速約起!故宮養心殿珍貴文物在首博展出)
-
無極齋分享:金相椎痕—百年金石學發展及青銅器傳拓精品展上篇
博涉而深究,視野開闊,頗有心得,樂藝會特開設專欄《無極遊》,陸續刊登各系列藏品,與各位同好分享。本篇是古歡齋主韓回之帶大家欣賞"金相椎痕——百年金石學發展及青銅器傳拓(全形拓)精品展".「青銅器全形拓舊拓」部分,將展出商周秦漢青銅器全形拓81件,原器若干,藏品時期全、內容全、拓工全、表現形式多樣。為展現青銅器全形拓的不同表現方式,如毛公鼎、大克鼎、大盂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等青銅重器,匯公私藏於一體,最大限度的展現青銅器傳拓全貌。
-
臺北故宮攜手臺北醫學大學啟動數位微型特展《故宮X北醫藝起玩》
華夏經緯網12月20日訊:據臺灣「旺報」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與臺北醫學大學攜手合作,即日起至25日於臺北醫學大學杏春樓1樓展出「故宮X北醫藝起玩」數字微型系列特展,喜迎師生利用課間的空檔時段,「藝」起到杏春樓一樓體驗、玩賞一系列臺北故宮文物。
-
英語教育學院:「博物館開箱」——透過陝歷博之青銅器,發現博物館...
西安外國語大學英語教育學院旬陽暑期支教隊興趣課堂「博物館開箱」之「透過陝歷博之青銅器,發現博物館之美」於今日圓滿結課。期間,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鑑賞了鼎、簋、盤等大類青銅器,老師也具體介紹了利簋、它盉、它盤、牛鼎等器具。
-
明年4月再來滬開唱挑戰四面臺 羅志祥「豹發」戰極限
羅志祥豹紋妝 晨報本版圖片帶著全新巡演「舞極限」,明年4月23日,「亞洲舞王」羅志祥將率超大舞群隊伍,以「四面臺」之姿炫動上海奔馳文化中心。臺北站挑戰三大極限在上一次歷時兩年半的「舞法舞天」全球巡演之後,2013年,羅志祥啟動了全新的「舞極限」世界巡迴演唱會,首站定於明年1月4日起從臺北小巨蛋出發。記者了解到,原定的2場計劃,因一票難求和歌迷呼籲,不得不增加到了4場,其中加開了1月6日的下午場,這也意味著,「小豬」必須面對一天兩場高消耗的體力考驗。
-
臺北花博今登場 煙火秀超壯觀
臺海網11月6日訊 臺北花博今天開幕,四大展區、十四個展館,共上演超過七千場藝文表演,花博夢想館的高科技、真相館3D動畫、爭豔館及寰宇庭園的布展,都是「花博必看」,錯過幾乎等於沒逛過花博。
-
觥籌交錯——青銅器中的酒器
觚字從角從瓜,可能最早是出於獸角和瓠瓜葫蘆之類,古人用它們來盛酒,以後移到青銅器裡去。 觚是一種圓筒直體的器皿,形狀較為簡單。觚發展到極盛時,口沿向外不可思議地鋪張伸展出去,成為誇張的侈口,而觚體則不可名狀地逐漸細瘦進去,形成了束腰,在側面劃成一道大大的弧線,簡直像一隻豎立著的大喇叭。
-
2013臺北燈節將於明年2月在花博公園舉辦
中國臺灣網10月24日消息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2013臺北燈節將於明年2月21日起至3月3日在花博圓山公園及美術公園舉辦,為蛇年新春預先醞釀燈節歡樂氣氛。幸福燈海則提前自明年2月6日起於中山北路1—3段亮燈,吸引觀光人潮。
-
國博展出酒務頭考古成果,這處被盜墓地揭示商代神秘家族蹤跡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一處山西晚商時期貴族大墓的出土文物,將在國家博物館集中展出。「河東之光——山西酒務頭考古成果展」10月25日下午起對公眾開放,展期兩個月。這是酒務頭遺址出土文物首次大規模展出,遴選170餘件組文物,與國家博物館藏的部分西吳壁遺址文物等一起,通過邊陲禮樂、尚酒時風、兵戎重地、裝飾駕乘四個主體單元,展示商代貴族生活與社會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