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與未來 對話赤水河源頭發現者譚智勇|赤水河源...

2020-12-25 澎湃新聞

本文原標題:《過往與未來 對話赤水河源頭發現者譚智勇|赤水河源密碼(四)》

赤水河源密碼(四)

河問:過往與未來

對話赤水河源頭發現者譚智勇

昭通日報:譚老師,你好!很高興在赤水河流域的千年古鎮土城見到你,有一個話題與20多年前的一次活動有關。我們知道,這一次活動確認了赤水河源頭所在地。我們想知道,您怎麼想到要組織「千裡赤水河行」考察活動?

譚智勇:我是貴州省習水縣人,在赤水河邊長大,在我童年的意識裡,感覺赤水河像慈祥的母親養育著我們。在我十一二歲的時候,拜望過一些長徵期間受傷留下來的老紅軍,聽他們講紅軍四渡赤水的故事,讓我感受到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精神力量。後來,我高中畢業上山下鄉當知青,就開始關注和研究赤水河。那個時候,有關赤水河的資料是很少的,我很難從資料裡了解赤水河,也不能通過行走的方式感知赤水河。但我有一個強烈的願望,總有一天一定要去研究、探索千裡赤水河。後來,我到赤水縣誌辦工作,開始接觸大量的歷史資料,讓我有了機會和時間來實現這種願望。

序,2014年9月9號,譚智勇與赤水河源頭老鄉在一起

在赤水縣縣誌辦工作期間,我讀到了清代道光年間陳熙晉所著的《直隸仁懷廳志》,這對我影響很大,這部方志應該是較全面記載赤水河的史籍,裡面有大量關於赤水河的文章、詩詞,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的文化寶藏。我今天能夠研究赤水河,很大程度上受益於這部書。但我也注意到,書中沒有明確記載赤水河源頭的準確位置在哪裡。那時候沒有網際網路,信息來源很大程度依賴於書籍,因為工作性質,我還是收集了一定數量的有關赤水河的資料。

1985年,我受聘到習水酒廠工作,一同與廠長陳星國研究和制定習水酒廠的戰略發展以及品牌拓展工作。我很快想起陳熙晉的一首詩:「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灘上瘴煙開;漢家蒟醬知何物,賺得唐蒙習部來。」這是歷史上記載習酒最重要的一首詩,從品牌營銷的角度講,習酒文化品位的宣傳必須將「蒟醬」和「唐蒙」植入進去,他們都與赤水河有關。從這個角度深入下去,赤水河源頭到底在哪裡的想法又開始進入我的思考。我想,時機成熟,一定要去尋找赤水河源頭,一定要給赤水河一個準確的定義,因為它不是一條普通的河。

千裡赤水河考察

後來,經過對赤水河的全域綜合考察,我獲得了大量關於赤水河的資料,也對赤水河有了更直觀、更感性、更深刻的認知。我給了赤水河一個定義:英雄河,美酒河,美景河。

為什麼說它是英雄河?遵義會議後的四渡赤水戰役發生在赤水河,毛澤東主席率領三萬紅軍成功跳出了幾十萬敵人的圍追堵截,徹底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圍殲紅軍於滇、黔、川邊境的計劃,最後贏得了勝利,寫下了以少勝多的得意之筆;赤水河的山山水水,灑下了紅軍的鮮血,留下了紅軍的足跡,更留下了紅軍的精神,這是我們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精神力量源泉。所以說,赤水河是一條英雄的河。為什麼說它是美酒河?以茅臺、郎酒、習酒為代表的醬香型白酒就分布在赤水河兩岸,今天已經被定義為中國醬香型白酒核心區,茅臺鎮的茅臺酒、二郎鎮兩岸的郎酒和習酒、土城鎮的宋窖等眾多佳釀構成了世界獨一無二的酒河,所以說,赤水河是美酒河。1999年,我在仁懷市長的任上,請我國著名書法家邵華澤題寫了「美酒河」三個字,刻在赤水河上遊吳公巖的石壁上,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漢字摩崖石刻,向全世界宣布,赤水河是一條出好酒的河。那麼,為什麼說它又是美景河呢?赤水河是長江上遊的一級支流,流域內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如雞鳴三省、扎西會議會址、四渡赤水渡口等紅色旅遊資源,還有鎮雄古芒部、大方百裡杜鵑花、敘永雪山關和丹山、古藺黃荊老林以及習水三岔河、千年土城,赤水楠竹、桫欏、丹霞地貌、大瀑布群,合江筆架山等人文旅遊資源,所以說,赤水河是一條美景河。

2018年11月20日,譚智勇接受記者採訪,在作品《千裡赤水河行》寫下「仁者懷天下」。

要探尋赤水河的源頭,就要有時間、精力和條件去做,想去做不等於就能做得成,但我一直在尋找機會,要去完成這個宏願。

我在任習水酒廠黨委副書記、副廠長期間,陳星國廠長同我把習水酒廠定位為十裡習酒城,我既是整個戰略的設計者又是實施者,我規劃了習水酒廠發展戰略的外延,如何把習水酒廠的影響推向全國。所以,我在習水酒廠任職期間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是「習酒獻西藏」,把習酒送到西藏,促進了民族團結、擴大了習酒的影響,當時是一件影響很大的事情。第二就是舉辦「赤水河之聲音樂節」,這個舉動是當時我們習水縣文聯副主席佘顯錄提出來的,他需要我們廠贊助一些錢。他定的是赤水河下遊的5個縣來舉行,我一聽覺得規模太小,代表不了整個赤水河。我說,要辦的話,我們習水酒廠承辦,把赤水河兩岸三省13個縣市全部整合進來,成為赤水河最重要的文化節日。我們立即達成共識,13個縣市各辦一屆赤水河之聲音樂節,一年舉辦一次,輪流舉行,原則上由政府主導、企業贊助。通過舉辦赤水河之聲音樂節,推出赤水河流域的音樂作品和歌唱家,把赤水河唱響到全國,同時也把習酒的影響擴展到全國。我記得雲南省鎮雄縣舉辦的是第三屆赤水河之聲音樂節。赤水河沿岸的縣市都舉辦過,通過這樣的方式,成功地把雲南、貴州和四川三省連接起來了,也就把赤水河兩岸的經濟文化聯繫起來了。

1992年,機會終於來了,為了進一步擴大習水酒廠的影響,由我創意、策劃,習水酒廠出資,我們決定搞一個千裡赤水河之行的考察,揭開赤水河的神秘面紗。考察目的有兩個,一是探尋赤水河的源頭,二是宣傳、保護、開發赤水河。1992年3月,我們就開始籌劃和實施,以習水酒廠為主體,邀請了貴州電視臺記者和習水電視臺記者、廣播電臺播音員、攝影愛好者等,計劃考察結束後出一本書和一本畫冊,製作一部類似《話說長江》的專題片,名字就叫《赤水河》。

就在習水酒廠為了擴大發展規模戰略的前提下,了解赤水河、宣傳赤水河、保護赤水河、開發赤水河,成了我們這次千裡行的口號和宗旨,從而來喚起大家對赤水河的重視和保護。這就是「千裡赤水河之行」的背景。因為考察團沒有專業的水文學家、地質專家,所以我們主要從源頭開始研究人文歷史,探索一些未知的以文化為主題的神秘赤水河,把它們推向全國。千裡赤水河之行是一個壯舉,而對於我個人,則是一次追尋。從源頭追尋到入江口,才能了解赤水河,也才能知道怎麼去保護它。

昭通日報:史籍裡記載的赤水河源頭眾說紛紜,通過考察,確認了赤水河源頭在雲南省鎮雄縣長槽村滮水巖,這一結果產生了什麼影響?

譚智勇:史籍裡的赤水河的源頭有三處,雲南省鎮雄縣、貴州省畢節市、四川省敘永縣。我們先把四川省敘永縣擺在一邊,因為源頭應該在海拔較高的地方,也因為考察線路設計的關係。所以,我們第一站到了畢節市(現在的七星關區)進行源頭探尋。

千年宋窖

經過實地勘察,我們否定了赤水河源頭在畢節市境內。綜合歷史文獻記載,和我們的初步判斷,赤水河源頭應該在鎮雄縣境內。有史資載,赤水河源出鎮雄縣境內果珠鄉魚洞河,但魚洞河的上遊在哪裡?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每天要搜集大量資料,走訪很多人。每到一個地方,要去幾個部門,到縣誌辦查閱地方志,到地名辦熟悉當地地名名稱,到農業局查看農業規劃,到黨史辦收集紅軍資料。然後,我們再進行實地探訪。記得我們去雞鳴三省,用了整整一天,那個山路非常難走,考察團的電視主持楊麗暈倒了,是兩個熱心的村民輪換著背她爬完了山路。

確定赤水河源頭是考察活動最重要的工作,我們在鎮雄縣的考察工作很細緻,也得到鎮雄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確立源頭時,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要科學準確地確定源頭,而不能隨便找個地方,說這裡是赤水河源頭,這是不負責任的,經不起科學的檢驗。時任鎮雄縣常務副縣長張懋華、副縣長尹發富和鍾在明同我們一起考察和研究,縣直有關部門和鄉鎮從各方面給我們提供資料,參與到確定源頭的認證中,當我提出赤水河的源頭應確定在板橋鎮長槽村滮水巖時,各方面認為是準確的、科學的。1992年4月15日,考察團在赤水河源頭「滮水巖」立了石志碑,我同鎮雄縣副縣長尹發富共同宣布赤水河源頭的確立。我一直追尋的夢想在這裡得到實現,我們把帶來的習酒和習水大曲從源頭倒入水中,那種心情是無法言表的,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紀念的日子,當時太激動了,那個場景至今歷歷在目。源頭立碑回到鎮雄縣城,時任縣委書記的文德華款待我們。席間,我向他匯報了整過確立源頭的經過。他感慨地說:源頭在雲南,由你們貴州人、習酒人來確定,這種精神讓我敬佩。他還說,源頭由外人來科學論證,比我們自己說要好,畢竟確定了源頭在鎮雄。

譚智勇:赤水河的源頭認定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它為莫衷一是的赤水河源頭之說畫上句號,同時也把滇、黔、川三省連接為一條經濟大通道。我們知道,赤水河承載著很多世界之最,最輝煌的戰例四渡赤水,最美的酒茅臺,最美的自然景觀,最具人文歷史的古鎮,這些資源的整合和開發將是赤水河兩岸人們的福音。

時任鎮雄縣副縣長尹發富同譚智勇團長

我們將考察資料交給鎮雄縣,並將考察結果向貴州省人民政府報告,《貴州日報》用兩天兩個整版刊登了千裡赤水河行的文章,這都是非常罕見的。我們同時向國家測繪局匯報,國家層面上也認可了我們對赤水河源頭的認定。2004年,鎮雄縣政府向雲南省委、省政府申報把板橋鎮更名為赤水源鎮,滮水巖這個默默無聞小地方便成為世界矚目的地標。

昭通日報:如你所說,20多年前的赤水河上遊,生態環境不是很理想。

譚智勇:是的,考察看到了。

那個時候,赤水河沿岸從茅臺鎮往下的酒廠非常多,但大家對上遊均是一無所知。赤水河上遊因為區位邊遠,交通落後、信息不暢等原因,貴州省的酒廠和四川省的酒廠與雲南省幾乎沒有什麼聯繫。對赤水河上遊情況一無所知,在赤水河中、下遊長大的我們有一個印象,赤水河的渾水期很長,一般從端午節開始,一直要到秋天才會清澈。我們知道這與上遊水土流失有關,但水土流失到什麼程度,得去上遊調查了解。我想,在尋找赤水河源頭的過程中,會得到答案。

譚智勇:千裡赤水行考察結束後,我多方呼籲:把赤水河的保護與開發正式列入國家長江流域發展規劃和開發計劃,打破地域界限,建立河域經濟發展體系,把赤水河當做一個獨立的經濟區來保護和開發。首先要保護,其次才是開發。以旅遊、航運、電力三條主線貫穿全河,形成上遊生態保護區、中遊名酒發展區及下遊輕工業開發區三個區域。

赤水河之行考察通過媒體報導後,在全國,特別是滇、黔、川三省引起強烈的反響。大家都覺得保護赤水河源頭非常重要,早些年,就形成了赤水河流域省、市、縣三級政協主席聯席會議制度。幾年前,貴州出臺了第一部省級跨越區域的流域保護條例《貴州省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最近又實行了「河長制」,這一系列措施讓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土城全貌

昭通日報:那次活動我們派出記者去現場採訪了,當地農民非常感動。如果把赤水河源頭作為一個地標來打造,希望譚老師你能給出一些建議。

譚智勇:我認為,赤水河站在世界的角度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標,一個滇、黔、川三省共同仰望的精神家園。它承載著中國革命最輝煌的歷史——四渡赤水;它連接著以世界名酒茅臺為主的中國白酒核心區,它同樣也是世界的;它擁有幾千年燦爛的歷史文化以及未被發現的自然景觀。赤水河源頭是千裡赤水河的龍頭,更顯重要,因此,我有以下兩點建議供參考:

與鎮雄縣領導在茶葉坪共同探討

今日推薦

文圖/昭通日報記者汪舒

編審/李仁安 校對/李曉溪 編輯/馬杏

投稿/822996965@qq.com

@微昭通域內鐵粉群建設中,歡迎添加管理員微信號(wzhaotong),添加好友請備註縣區市名稱+姓名+聯繫電話(如:水富市張小珏180XXXX0201),無完整備註不予驗證通過,感謝支持,謝謝配合!

相關焦點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追尋紅色足跡 探尋赤水河為什麼這麼紅?
    如今,已是鮐背之年的張世鯤仍堅持每年回太平鎮,走一走石梯老街,看一看中國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回憶紅軍當年在太平鎮的點點滴滴……堅韌不拔的老區人民赤水河,中國長江上遊支流,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黃而得名。因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的故事,流域內盛產美酒,享有「英雄河」「美酒河」之譽。
  • 魅力貴州赤水河,好玩好看好吃好喝,你還在等什麼
    赤水河全長五百公裡左右,流經雲南、貴州、四川三省邊緣交會地。因每年雨季時節,赤水河兩岸的紅色土壤被衝到河裡,水色變紅而得名。赤水河從上遊的雲南鎮雄縣赤水河源起,一路而下,奔襲千裡,在四川省合江縣匯入長江。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47) | 赤水行記之:四渡赤水!
    出黔入川,必須經過赤水河。如果按照河流的流向,到了赤水,離瀘州距長江已經很近了,但根據採訪的安排,我們是先完成畢節、遵義的採訪,再轉戰四川。去太平古渡,我們還得從赤水河的下遊往回走,等於又走了一次元厚和土城,再渡過赤水。這種路線,有點當年紅軍二渡、四渡赤水的感覺。讓我最為高興的是,我們今天的採訪團成員全部集中,在太平渡口勝利會師。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7) | 赤水行記之:雞鳴三省!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7) | 赤水行記之:雞鳴三省!據當地的人說,威信一段叫倒流水,那裡才是之前的赤水河上遊。要不是1992年春天貴州習水縣16名人文學者的溯水尋源,找到了赤水河的真正源頭,或許,赤水河的長度不是523千米,而是436千米,千裡赤水河也難以成真。這次採訪,與其說我是探訪赤水河的流向,不如說我是被赤水河的紅色記憶所吸引。
  • 非法捕撈赤水河魚,合江兩人獲實體刑!
    案情介紹 2017年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漁以來,被告人胡勇、胡乃中長時間、多次駕駛電動木船,在全面禁止捕撈的赤水河流域先市段,以電擊方式非法捕撈魚類生物。2019年11月14日,胡勇、胡乃中以電擊方式在先市鎮水堤灘河段捕撈被現場查獲。
  • 貴州赤水河今年首次迎來赤紅色
    5月21日,兩張不同顏色的赤水河仁懷市茅臺鎮河段的圖片,在朋友圈中被「刷屏」——清澈和赤紅色的赤水河。兩張圖片,都是在仁懷市茅臺鎮跨赤水河大橋上拍攝的雨後景觀,為同一角度。前一張赤水河水清如藍的圖片,據稱是前一天拍攝的。後一張流淌赤紅色河水的圖片,是當天上午拍攝的。據了解,從中午開始,兩張圖片在朋友圈裡被反覆轉發。有網友開玩笑說,「兩張高清的圖片,經過一天轉發後,都開始有馬賽克了」。記者注意到,很多人在轉發這兩張圖片時,都對大自然的神奇變化表達了驚嘆。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省共護一江水——且看今日赤水河
    貴州省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深山飛瀑直掛,水汽瀰漫山林,崖壁上刻著紅色大字「赤水源」……近年來,位於赤水河的源頭的雲南省鎮雄縣赤水源鎮,到訪遊客絡繹不絕。貴州省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 紅軍「一渡赤水」的習水土城鎮原本屬於赤水
    土城鎮得益於長江流域之赤水河支流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藉助厚重的巴蜀文化的歷史傳承,加之航道、鹽運文化和長徵文化的濃墨重彩,讓這個黔北古鎮神秘而又輝煌。原本在歷史上,可以說除去三渡赤水的茅臺外,四渡赤水主要渡口和戰場基本都是在民國時期的赤水縣境內。
  • 探秘四渡赤水:毛澤東究竟神在哪裡?(圖)
    激戰幾小時後,「這時,彭總發現敵軍的兵力不是原先預計的4個團,而是3個旅9個團,火力很強,立刻建議軍委:'脫離此敵,轉向新的地區前進。'」(《楊尚昆回憶錄》,123頁,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9月)由於戰鬥激烈,敵軍「步步向土城鎮進逼,一直打到鎮東面白馬山軍委指揮部前沿」。(呂黎平:《戰土城首渡赤水》,載《黨史資料徵集情況》第6期)「當晚,毛澤東提議召集中央政治局幾個領導人開會。」
  • 別在赤水河紅軍大橋停車拍照了!以後有玻璃棧道、高空蹦極讓你玩
    別在赤水河紅軍大橋停車拍照了!又一條川黔大通道投入使用氣勢磅礴的大橋吸引了許多市民前來打卡一些違反交通安全的現象也隨之出現↓↓↓通車以後,很多過往車輛停靠在赤水河紅軍大橋的橋面應急車道上,市民下車後,或相互拍照、或眺望遠方,有人甚至在橋面上散起步來
  • 農民日報頭版聚焦貴州赤水河流域區域發展和生態保護
    漫步冬日的赤水河畔,只見兩岸依然青山如黛,秀色可餐。河水平緩而寧靜,只有在撞到礁石時,才會泛起層層漣漪。 「沒有赤水河,就沒咱茅臺酒。」近日,記者在茅臺集團採訪時,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王焱說。實際上,赤水河在茅臺、郎酒、瀘州老窖等眾多酒企的誕生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 長徵途中精彩的軍事戰略,四渡赤水出奇兵,紅軍的四渡赤水在何時
    大家一定都唱過這句經典的紅歌歌詞「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吧,四渡赤水可以說是紅軍長徵途中以少勝多的精彩軍事行動,是毛主席最精彩的軍事戰略。那麼,紅軍的四渡赤水都在哪裡渡過赤水河的呢?我們先來看看紅軍四渡赤水的背景。
  • 貴州省赤水河流域各地踐行「兩山...
    當年紅軍進行「四渡赤水」「烏蒙山迴旋戰」的英雄之地,正煥發出勃勃生機,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具體報導如下:一泓清水,兩岸青山。漫步冬日的赤水河畔,只見兩岸依然青山如黛,秀色可餐。河水平緩而寧靜,只有在撞到礁石時,才會泛起層層漣漪。
  • 這裡是貴州遵義赤水,秀美山川的原始秘境赤水
    赤水河蜿蜒流淌的赤水河是她的靈魂波濤洶湧的紅色河流賦予了赤水最波瀾壯闊的歷史四渡赤水出奇兵讓赤水名揚世界「丹霞第一瀑」赤水大瀑布只是赤水無數瀑布景觀之一>赤水竹海的盡頭赤水的深山老林這裡有更隱秘的赤水密林這裡是連當地很多赤水人都沒涉足的真正赤水無人區
  • 赤水河畔的千年古鎮,因四渡赤水而馳名,好多人卻沒有來過
    萬裡河山收眼底,一川赤水壯襟懷。四渡赤水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那段歷史不僅僅是在書本中,或者展現在銀幕。它更是長徵路上真實的寫照,是滔滔赤水河上永久的史詩。貴州遵義習水縣的土城古鎮,是一個因航運而興的古鎮,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土城。
  • 貴州土城和丙安鎮:著名的四渡赤水就發生在這裡
    自駕走赤水出來,去茅臺鎮或者遵義,一般都會考慮沿著赤水河,看看著名的四渡赤水戰場,這個距離不長,沿途比較有名的四洞溝,赤水瀑布,佛光巖景區,然後就是丙安鎮了。遵義方向去赤水玩的話就必須先過土城鎮,依照南方人眼光,赤水河不算太寬,河水也不是清澈見底的那種顏色,但是,水急彎多,因為上遊著名的大酒廠很多,加上紅色旅遊的緣故,應該說赤水河保護的還不錯。
  • 走近赤水河紅軍大橋
    點擊播放 GIF 0.0M當年紅軍用門板搭成浮橋,在這兒幾渡赤水,擺脫了蔣介石重兵的圍追堵截。為了紀念紅軍出奇兵渡赤水,鐵橋被命名為 「赤水河紅軍大橋」。夜郎古國難以想像的神話今天成為現實。在大橋通車之際,我們走近它,撫摸它,零距離目睹它。紅軍大橋依傍郎酒之鄉,俯瞰岔角險灘。(網圖)▲大橋高懸於赤水大峽谷的兩岸。
  • 四渡赤水 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四渡赤水紀念館工作人員鍾傑梅說,此時,中央紅軍只有3.7萬多人,敵我力量懸殊。    土城,位於赤水河中遊,曾是川鹽進入貴州的集散地。鍾傑梅介紹,1935年1月27日,中央縱隊進駐土城,隨後,紅三軍團、紅五軍團和幹部團與尾隨而來的四川軍閥郭勳祺部在土城的楓村壩、青槓坡一帶遭遇,雙方激戰後形成對峙局面。    29日凌晨,朱德發布了中央紅軍西渡赤水河的命令。
  • 200億打造茅溪鎮,四川醬酒異軍突起,赤水河的"左岸時代"將來臨?
    眾所周知,核心醬酒產區在赤水河,赤水河流經雲、貴、川三省的金沙、仁懷、赤水等6個縣,赤水河谷特有的生態環境,是酒麴、醬酒微生物的生長樂土,構建起了優質醬酒的釀造寶地。沿赤水河谷兩岸,雲集了上千家酒廠,佔據中國名酒榜單超過60%的份額。
  • 上遊帶你去旅行 | 習水土城 四渡赤水第一渡
    土城鎮位於貴州省習水縣城西赤水河中遊的東岸,系一依山沿河而建的狹長小鎮,水獅河從其東北面匯入赤水河,赤水河航道直通長江中下遊,習赤公路穿鎮而過,土(城)太(四川太平渡)公路交匯於此,自古即為水陸交通要津,土城因優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豐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