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中,要特別注重對思維方式與方法的刻意訓練。不管學習任何科目,它對我們都大有幫助。
只有不斷優化思維方式,才可能獲得高質量思考路徑以及結果。今天分享關於系統性思維的思考。
大問題
在系統性思維中,我們需要了解一個重要概念,即「大問題」,思考並解決這些「大問題」,意味著我們可以從系統性思維的角度去提出問題以及解題。
比如,生活到底是什麼?它僅僅是一個特別複雜的某種包含碳的化學結構麼?還是更微妙的東西?
再比如,我們的大腦是如何產生感覺、思想、目的、意識這些難以形容的品質的?
這些都是令人感興趣的大問題,它們可能會引起思考者很長時間的思考。
比起普通問題,大問題都有共同點,它們更具有挑戰性,甚至有些是元問題,也就是關於問題的問題。
解答這些大問題的過程猶如踏上一段充滿洞察力的迷人的思考旅程。
當我們面對這些大問題的時候,我們也會發現它們既具有多樣性,但有時又明顯缺乏任何共同之處,其實,這正是系統現象的根本特徵。
對於這類具有系統現象特徵的問題,我們的大致思路可以這樣:
什麼是相似或相同?它存在嗎?還是我們想像出來的? 當我們發現它們明顯不同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模型概念
在系統性思維中,每一個模型最終都體現出該模型的表達。使用模式,就是用我們已經理解的東西來理解我們未理解的東西。
所以,在理解系統性思維的過程中,第二個關鍵點就是它引用模型的概念,並用模型作為一種比較的手段。
在系統性思維中,模型可以幫助我們更迅速達成理解並擴展理解。可以說,模型是一種有效的手段,也像是我們理解過程中的交通工具。
從整體上來講,系統本身其實就是一種模型。事實上,系統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模型,我們可以將其與某些特定的模型進行適當的比較。甚至,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被當做系統來看待。
當我們把一些東西比作一個系統,而不是其他的。而論據是基於多方面的想法、研究和結果的理解。
在系統性思維中,模型將成為我們擴展理解的載體,它必須具備形式與功能,並具有實用性。
因此,通過有形式,有功能,也有實用性的模型,我們可以使用這樣的典範模型來解決之前所提出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