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近,那麼遠——大陸學生讀臺灣

2021-02-17 兩岸青年

作者:

趙培鋒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年5月

作者介紹:

趙培峰,男,河南禹州人。曾先後就讀於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和北京聯合大學,2012年在臺灣建國科技大學交換學習,現為建國科技大學大陸校友會華中支會會長。

內容推薦:

《這麼近那麼遠--大陸學生讀臺灣》(作者趙培鋒)通過講述作者在遊學臺灣期間的種種見聞,例如 :自助餐的不同形式、「機車」一詞的多重意義、民間風俗「三月瘋媽祖」、誠品書店的經營理念、阿里 山其實不是山等,為讀者展現了一個生動而真實的臺灣。《這麼近那麼遠--大陸學生讀臺灣》不僅可以讓 讀者看到兩岸文化之間的差異所在,更能讓讀者感受到其實兩岸人民都是華夏子孫,都擁有同種同源的中華文化。

《老師讓我去「自首」》;《我該怎麼稱呼馬英九》;《偶遇馬英九的學弟卓伯源》;《副縣長楊仲是「大內高手」》;《「能屈能伸」的蕭大哥》;《歪打正著我們見到了陳科長》;《心繫天下的儒家學者許言初老師》;《三語教學「韓」老師》;《臺灣的華老師姓「中華」》;《我的建國科大輪椅同學》;《「Match」不是「匹配」》……《這麼近那麼遠--大陸學生讀臺灣》(作者趙培鋒)通過講述作者在遊學臺灣期間的種種見聞,例如:自助餐的不同形式、「機車」一詞的多重意義、民間風俗「三月瘋媽祖」、誠品書店的經營理念、阿里山其實不是山等,為讀者展現了一個生動而真實的臺灣。

目錄:

第一章 風情實錄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寶島

東海岸與西海岸的PK

建國科大的「三力」鼎天下

阿里山不是山

九把刀把彰化獻給了全世界

社頭有三寶:襪子、芭樂和董事長

彰化縣政府是個福利院

說說垃圾的那些美

東海大學是全臺環保的啟蒙陣地

社會規定吃飯要「AA」

可別拿自助餐不當「乾糧」

「機車」是個多義詞

八卦山上的「螢火蟲」

坐台鐵我經常坐過站

小姐非「小姐」,檳榔妹才是真「小姐」

餐館例假的日子

顧客亦是店小二

媽媽在我要求她繫上安全帶後下了我的車

我的臺灣同學吃飯很挑剔

地震、颱風成了臺灣給我們開玩笑的工具

「三月瘋媽祖」,全臺不夜城

真真假假的信仰

我在臺灣做義工

第二章 萬象人生

我說這些臺灣人

細節決定成敗的臺北人戴叔叔

我在賽德克部落的一天

黑蟲子就是DNA檢測器

公共場合的禁區

丟個東西還真難

臺灣人的「嗲」會傳染

菸酒不分家?錯!

汽車不鳴笛

彰化人都會畫地圖

法沒有情人有情

把妹可以,別被把

藍綠「鬧」臺灣

幻想和臺灣政客們的接觸

老師讓我去「自首」

我該怎麼稱呼馬英九

偶遇馬英九的學弟卓伯源

副縣長楊仲是「大內高手」

「能屈能伸」的蕭大哥

歪打正著我們見到了陳科長

心繫天下的儒家學者許言初老師

三語教學「韓」老師

臺灣的華老師姓「中華」

我的建國科大輪椅同學

「Match」不是「匹配」

臺大學生賣小吃

臺劇《天地有情》讓我糾結了好多年

在誠品的舞臺上演繹人生

我有一個單車環島夢

我被「真耶穌」嚇破了膽

莫那魯道的陵墓會「顯靈」

臺生說「今晚有鬼」

第三章 夜思故鄉

我願做雙向通行的「橋梁」

傳統文化需要傳承和保護

陸生憶臺灣

計算器幫助我們花臺幣

韓寒說臺灣

臺灣人看大陸

一個要來大陸學習的臺生的困惑

花蓮自行車老闆贊大陸

臺灣朋友給我的一封信

臺灣,我想對你說

外一章 我遊我學

臺灣的那些吃和玩

外二章 身邊瑣事

附錄1:臺灣和大陸常用詞對比

附錄2:兩岸歷史對比

後記

(以上數據轉愛載自http://product.dangdang.com/1262304605.html)

《兩岸青年》書評:

隨著兩岸大陸交換生每年赴臺人數不斷增加,有不少同學們都將自己在臺灣交換經驗寫作成書在臺灣和大陸出版,從2010年政大交換生陳爾東同學第一本開使至今也已餘十餘本相類似的書了。性質大部分都是以自己初到臺灣到一整個學期結束的心得為主,但是每本書都是一本經典,因為透過許多同學們書寫屬於自己得臺灣日記,讓沒到過臺灣的大陸同學可以深刻體驗到臺灣的各種好與多元的想法,讓臺灣人認識到原來臺灣還是那麼美麗還真的是做寶島,自己怎麼都還不到呢!

本書的作者來自河南,遠赴到彰化的建國科技大學交換,在短短的一學期裡深度的將臺灣仔細的品讀介紹了一次,最難能可貴的是讓小編第一次了解到垃圾分類的典故,這樣臺灣人已引為傲的制度還是由本書作者親自到了彰化縣環保局和東海大學深度調研分享在書中,不只讓所有的大陸讀者了解到臺灣的一些好的東西給大陸,也期盼未來大陸慢慢也可以將落實垃圾分類制度。本書另一個最特別是第一本非來自臺北學校的交換生或學位生所寫的書,全書從彰化出發來看臺灣,彰化縣位於臺灣中部,是一座臺灣的農業大縣同時也是華裔球星林書豪家人的出生地,或許就是因為這樣從彰化出發,讓許多大陸的讀者可以真正認識臺北以外,原來臺灣還是有許多縣市是那麼美麗的。

小編在品讀本書後,自己慢慢的想自過去一年整整在重新認識臺灣之旅時,有真正再去認識彰化嗎?有再去過書中介紹的美景和碰見那臺灣美麗的人嗎?或許等小編再次重回臺灣時應該用心去把那美麗的彰化走透透,重新認識彰化的歷史和文化,因為小編媽媽家人都來自美麗的彰化,期待本書讓讀者們認識不一樣和更細緻的臺灣啊!

轉載請註明《兩岸青年》微信公眾平臺,謝謝。

========兩岸青年========

投稿郵箱:497748393@qq.com

投稿內容:關於你和臺灣、大陸的所有,字數不限

具體詳情可點擊底部的「閱讀原文」直達徵稿頁面。

相關焦點

  • 大陸遊客去臺灣旅遊直言:臺灣的生活和大陸生活相差這麼遠?
    那麼人們在滿足物質上的追求後,就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越來越多的人也都會在空閒的時候選擇出去旅遊,來放鬆自己的心情。現在旅遊也成了人們非常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因為在旅遊的過程中,除了看當地的一些美景,還能感受不一樣的風俗習慣,開闊自己的眼界,讓自己增長許多的知識,想想也都是非常愜意的事情。大陸遊客去臺灣旅遊直言:臺灣的生活和大陸相差這麼遠?
  • 大陸很近,美國太遠,臺灣看清現實了嗎?
    事實上,與空域相關的法律、政治、軍事概念本屬繁雜,一般民眾根本無法清楚掌握,最多也只了解臺灣海峽中間似有一條心理上的「海峽中線」。不過,9月21日,臺外事部門在回復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的「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時表示,臺灣與大陸之間以海峽相隔,多年來兩岸對「中線」的默契,成為避免軍事衝突、維持和平穩定的現狀象徵。換言之,臺灣方面其實也心知肚明,所謂的「海峽中線」實際上是「無中線」。
  • 大陸學生在臺灣:大陸學生的臺灣夢(圖)
    椰林新人  隨著陸生元年的結束,如今,第二屆陸生已經入學一個多月了,雖然入學率比第一年有所升高,但限定的招生名額2000人依然遠未達到。  北京人常誠(化名),是剛到臺灣的第二代陸生。本科就讀於上海復旦大學心理系,曾在考研中失利,最終在臺灣大學實現了自己的哲學夢。
  • 大陸學生臺灣緣─陸生的臺灣成長記憶
    出版社:麗文文化事業出版出版日期:2013年6月,高雄市內容介紹:本書是繼2012年《大陸學生臺灣夢》之後,楊景堯老師再次透過徵稿的方式,向55位大陸學生進行徵稿集結成冊,55位同學55個不同的故事,有已經在臺讀書近兩年的學位生、一年級的新生及來臺交流一學期的交換生
  • 那麼遠又這麼近,3天2夜在金門,看見另一種臺灣
    我這次住在 金門 城,雖不至於太遠,但離金城鎮也有近5公裡的路程,離部分景點更有20公裡之遠,騎著電動車雖然很方便,但夜晚騎在路上還是相當瘮人,本就人少的小島,大部分的道路上難見車輛和行人,每個鎮之間相連的道路更是人煙罕見。春節期間,鄉間小路仿佛被夜色侵蝕,沿途的商店均消失在黑夜裡,唯有路燈照亮馬路,寂寥得令人害怕。
  • 書推 | 大陸學生臺灣緣─陸生的臺灣成長記憶
    本書是繼2012年《大陸學生臺灣夢》之後,楊景堯老師再次透過徵稿的方式,向55位大陸學生進行徵稿集結成冊,55位同學55個不同的故事,有已經在臺讀書近兩年的學位生、一年級的新生及來臺交流一學期的交換生,每位大陸同學來臺的身分也越趨多元,因此每位同學的故事都是值得讀者一讀再讀,用心慢慢體會這群大陸同學在臺灣的生活與體悟,就猶如楊老師在本書序言中提到的,所謂「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見面不相逢」
  • 臺媒稱臺灣學生青睞大陸名校 大陸今年對臺招生標準降低
    今年大陸高校首次將對臺招生標準降到學測均標,臺灣《中國時報》獨家整理了各校臺灣學生錄取名單。  據臺灣《中國時報》8月6日報導,此次二、三線城市以及不那麼有名的大陸高校,臺灣學生都肯去,且錄取的學科五花八門,包括獸醫、民航、海事等冷門科系。
  • 臺灣之行 那麼近那麼遠
    By Raymond Zhou ( China Daily )查看譯文上個月我和一群專業的攝影師一起去了臺灣,這是我第一次去臺灣。比起那些旅遊景點,這些攝影師更感興趣的是寶島上的人。這也給我了一種感覺,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 拉近心靈距離 教育部放寬臺灣學生報讀大陸高校
    據媒體報導,最近國家教育部放寬臺灣高中畢業生報讀大陸高校的學測成績。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這是今年以來大陸方面出臺便利臺胞的又一舉措,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不少臺灣年輕一代到大陸參訪後,才發現被島內部分政客蒙蔽了。
  • 臺灣學生拼湊"中國模樣":雖不中,不遠矣
    11月27日,臺灣《中時電子報》刊載文章,來自臺北市的青年學生鍾如採分享了他與大陸之間血脈聯結的故事,講述了他數次行走祖國大陸飽覽山河、收穫友誼的經歷,並用這樣的經歷嘗試去拼湊出想像中的「中國模樣」。他自己說,這種拼湊的希望「雖不中,不遠矣」。
  • 臺灣最優秀的學生都要來大陸了!
    「最優秀的學生都要去大陸了!」臺灣媒體近日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不久前,臺灣公布了學測(相當於大陸的高考)成績,人們隨即發現,大陸高校一夜之間成了大熱門,申請去大陸高校就讀的臺灣學生人數比去年增加了好幾倍,且申請者多為頂標(相當於大陸過重點線)成績,競爭相當激烈。忽如一夜東風來臺南是傳統的「綠色大本營」。
  • 國臺辦:今年近6800人次臺灣學生報考大陸高校
    與此同時,民進黨當局對兩岸交流的阻撓限制和對臺灣民眾的威脅恐嚇更是變本加厲。在這種情況下,許多臺灣學生堅持報考大陸高校的升學選擇,大陸各相關高校努力為臺灣學生報考創造良好條件。據了解,今年共有近6800人次臺灣學生報考大陸高校,錄取工作目前還沒有完全結束。在這裡,我們歡迎他們來大陸實現學業追求和人生夢想。
  • 大陸高校對臺灣免試招生正式啟動.臺灣高校如何招大陸學生呢?
    2月24日,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兩岸關係雖面臨一些障礙,但無論兩岸關係形勢如何變化,大陸有關方面都將一如既往地為臺灣學生來大陸學習深造提供便利和服務。大陸高校免試招收臺灣學生始於2010年。自2010年起,臺灣高中畢業生可憑學測成績申請入讀大陸高校。
  • 國臺辦:今年共有近6800人次臺灣學生報考大陸高校
    中新網9月16日電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6日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共有近6800人次臺灣學生報考大陸高校,有暫時不能返校的臺灣學生,學校將採取在線學習、在線輔導等措施保障他們的學業。但今年大陸學生赴臺就讀遇到了重重困難,對於現在仍在臺灣學習的大陸學生,支持他們通過適當方式維護自身應有的權益。資料圖:臺灣學生在大陸實習。中新社發 陳淑華 攝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目前大陸高校已經陸續開學,請您介紹今年大陸高校招收臺生以及臺生返校報導的有關情況。大陸高校為臺生學習和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目前大陸學生赴臺就讀情況如何?
  • 大陸學生有望到臺灣上大學
    據臺灣媒體的報導,日前,臺灣教育主管部門計劃從2009年開始,招收大陸學生赴臺就讀大專院校,並開放承認部分大陸學歷。按照規劃,臺灣各大學每年招收大陸學生的名額總數約為2000人。那麼,臺灣當局為什麼在這個時候開放大陸學生赴臺就讀?大陸學生到臺灣上大學有哪些規定?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學生對大陸的好奇
    臺灣《旺報》19日刊載了到臺灣求學的交換生張曼玲的文章,作者從接觸到的臺灣學生看到,他們對大陸充滿著好奇,有的同學甚至對大陸電視劇和綜藝節目達到了痴迷的程度。  文章摘編如下:  臺灣從外表上看,臺灣學生蠻「潮」的。女生大部分帶著精緻的妝容上課,甚至有同學將頭髮染成紫色,學生穿衣風格是日、韓、歐美風兼有。
  • 臺灣學生青睞大陸名校:不局限北上廣 奔赴二三線
    據臺灣《中國時報》8月6日報導,此次二、三線城市以及不那麼有名的大陸高校,臺灣學生都肯去,且錄取的學科五花八門,包括獸醫、民航、海事等冷門科系。報導稱,過去大陸高校很少公布臺灣學生錄取名單,一年頂多一兩所,但今年臺媒搜集到24家榜單,雖非全部,但可發現臺灣學生選擇大陸高校的省市、等級、學科已大幅「放開」,以下是四大看點:地域:以往臺灣學生報讀大陸高校多以北上廣、江蘇、福建為主,近五年華中的湖北武漢也逐漸熱門;但今年臺灣學生報名更踴躍,北到遼寧、吉林,南到海南,西到四川
  • 臺專家:大陸太近 美國太遠 北京到臺灣的鐵路都快通了
    臺專家:大陸太近 美國太遠 北京到臺灣的鐵路都快通了
  • 會有更多的臺灣學生去大陸讀書
    但是當時遭到綠色政治勢力的反對,陸生來臺只能小規模處理,大多數陸生是交換學生,最多只能在臺灣讀兩個學期,攻讀學位的陸生比較少。    數年前兩岸關係和緩友善,大陸學生來臺就學的頗為踴躍,許多臺灣大專院校的國際排名不低、師資與教學環境具競爭力,理論實務並重,陸生在此就讀,獲益不少。臺灣各大學的學風、教學模式與對岸不同,大陸學生的學習態度認真,探索力強,這項交流經驗對兩岸都十分珍貴。
  • 臺灣淡江大學大陸學生:臺灣不僅僅只有小清新
    中新網4月14日電臺灣《旺報》今日刊載了由在臺就讀的大陸學生撰寫的文章,文中描述了她在臺灣學習生活的所見所聞。  文章摘編如下:  去年九月,飛機還未降落,我便將腦袋湊在小窗口上向下望個不停,看著一個又一個密密麻麻的小點,不斷幻想下方是何方景象。飛機終於著陸,那一刻我有些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