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涵蓋萬千,從人們的日常生活接觸事物中產生和發展出了很多種文化,花鳥蟲魚,琴棋書畫包羅萬象,豐富多彩,在歷史長流中綿延不斷,歷久彌新。其中花卉在古代也十分受推崇,比較著名和受歡迎的花種主要有梅花、蘭花、桂花、牡丹和蓮花,這些花因花期、花香和花形被人們賦予不同的感情色彩,代表了各種人格魅力,常出現在各種文藝作品中。
幽谷芷蘭不以無人而不香,梅花不畏嚴寒愈冷愈香,蕭瑟清秋丹桂飄香,大氣牡丹國色天香,炎夏酷暑十裡荷香,這些都是享有盛譽的花卉。古人從大自然中的各種花卉探索人生奧秘和真諦,以花卉抒發自己的情懷。其中荷花在古往今來的詩詞繪畫宗教等領域最常見,它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超凡脫俗之風範,被封建社會中各階層、各領域中的人們廣泛運用。
一、荷花的生長極其功用概述
1、荷花的最早起源說
荷花又名蓮花、芙蕖、澤芝、出水芙蓉等,水培花卉,是印度和越南的國花,在很多國家有栽培,我國也是其中之一。《辭源》對荷花的形容是「花色豔麗,因此被用來形容人的美貌」,據傳荷花的歷史比恐龍久遠,是名副其實老壽星,考古學家在柴達木盆地發現的荷花化石,距今至少有一千萬年的歷史。在地球上龐大的恐龍,曾是地球的主宰早已滅絕,而荷花卻穿越上億年,歷經無數次的自然災害和變遷而留存至今,荷花頑強的生命力實在令人心服口服。
古人栽培荷花也已有六千多年歷史,種類主要分為觀賞荷花、子用荷花和藕用荷花,藕用荷花主要是白色荷花,另外荷花藕是荷花的根莖,多孔,可食用。烹飪好的蓮藕有的脆、有的軟,古人認為蓮藕營養豐富,能治療心煩,夏天天熱容易讓人煩躁,此時古人多會食用蓮藕來清熱解暑。
2、荷花的實用性和史書記載
除了蓮藕,荷花其他部位也可食用,古人在做糕點、麵食時,也會用鮮荷葉或晾曬乾的荷葉浸泡水之後用來做墊子,再放上食物,所做食物就會荷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還有就是蓮子,古代中醫早就了解到據《本草綱目》記載,蓮子芯性味苦、寒、無毒,適合夏季食用。
《大明一練志》記載,蓮子芯具有清心除煩、養心健腦等作用。《神農本草經》所載的蓮子,性味甘平,具有補中益氣、養神的功效。古代醫書《日華子本草》中也記載荷花具有鎮心,益色駐顏的功效。可以說荷花渾身是寶,它的壽命之長,功用之齊全是任何花卉無法與之相提並論的。
隨著歷史發展荷花被大量栽培,人們開始關注於它,並由荷花衍生出很多形象比喻,產生了很多形容荷花的詞語,比如形容女子步態輕盈的步步生蓮,形容女子美貌的柳腰蓮臉,還有形容人妙語連珠,說話很有文採的口吐蓮花。據考證,最早對荷花進行記錄的是《楚辭》,其中多稱荷花為芙蓉,比如「臨曲池些,芙蓉始發」、「集芙蓉以為裳」等等。古代在吳國還專門制定每年的6月24日為荷花日,又名觀蓮節,可見當時帝王和國人對荷花的喜愛。
二、荷花文化的形成至興旺
1、荷花的發現和廣泛的運用
在新石器時代,由於農耕技術的出現和發展,人們對荷花也有了越來越多的認識,人們生活離不開水源,所以大都居住在湖畔、河岸和山泉水源附近,而這些地方也是野生荷花的生長地帶,人們與荷花朝夕相處,對荷花的生長等有了很多認識。到了公元前十一世紀起,野生荷花被人們在田野、湖泊、水池中栽培。據《周書》記載,當時人們已經不僅是觀賞還開始了食用,到了春秋時期,人們開始對荷花各部位取名,並對荷花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荷花因其觀賞和食用等價值被人們廣泛熟知,也因其鮮豔的花色和亭亭玉立的風姿而深入人心。
戰國時期,由於戰亂不斷,人們生活艱辛,更不用提文化、藝術和經濟等的發展了,直到秦朝統一,荷花文化才開始出現在農業、經濟、文化和藝術等領域。漢朝時期,農業開始極速發展,荷花栽培也在發展,到了魏晉南北朝,荷花由原先的單瓣荷花逐漸發展為重瓣、千瓣荷花,也即並蒂荷花,此後古人便有了用「並蒂蓮」來形容夫妻恩愛和睦,感情深厚。
荷花在西漢開始廣泛傳播栽種,並在北方也開始栽種,這就使北方人了解了荷花,並在此基礎上出現了種荷技藝的記載,如《齊民要術》記載了種藕法和種蓮子法,可見當時人們對荷花的生長已經有很深的了解,這為荷花文化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另外在西漢時期,漢樂府歌辭十分盛行,荷花因此也被編入歌詞,形成了採蓮歌謠,比如《湖邊採蓮婦》、《採蓮曲》等等。歌舞者通常手拿荷花載歌載舞,充滿了祥和、幸福的氛圍。由此可見荷花之所以被喜愛和運用在於荷花的用途、美麗和魅力。
2、君子和清廉的象徵
隋唐以後,由於荷花技藝的不斷提高和完善,荷花相關的詩詞歌賦、繪畫雕塑等更加多姿多彩,荷花也開始成為名貴的養生保健珍品。並且靠著明豔大氣的外觀出現在私家園林,比如秦漢時期的宜春苑,在隋朝更改為芙蓉園,還有南宋時期的曲苑風荷。唐貞觀之治後,荷花越發被大範圍運用,比如在瓷器、銅鏡、紡織品、金銀器物上都能看到荷花的影子。明清時期的木版年畫中多採用荷花圖案,來寓意「蓮年有餘」、「蓮貴子」,此時人們已經把荷花作為吉祥物,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的無限憧憬。
荷花也以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姿態得到官員和文人墨客的推崇,這時,人們已經不在外觀和用途上對荷花進行評價,而更多賦予了精神思想。比如宋朝周敦頤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就是荷花由外在到精神層面的升華。從此很多清官會以荷花為精神寄託來表達自己的為官清廉,比如白居易不僅十分喜歡荷花,還自己栽種了一片荷花,他為官也如荷花般清廉自律、淡泊名利,他還在任職時隨身攜帶荷花,以此來自勉。由此,在古代君子和清廉思想的影響下,荷花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三、荷花與宗教文化
荷花之所以興盛另一方面也和古時候的宗教信仰息息相關,比如道教和佛教。在道教中的八仙之一「何仙姑」手中就拿著荷花,而佛教的佛祖和觀世音菩薩等也端坐蓮臺。至於佛教傳入中國的時期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在荷花興盛的南北朝時期,有人認為秦朝時期,也有人認為是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以後傳入,但又有傳說是東漢明帝夜夢佛祖,才會派人去天竺求取真經。佛在各種雕塑和畫像等藝術作品中有一個特點就是無論端坐還是站立底部一定是以荷花做託,就連菩薩坐騎也是腳踩荷花。
佛教和道教一樣都會塑造形象在寺廟或道觀中,由於古代人們多數受到上層階級的壓迫和剝削,又受到戰爭、災害、疾病和窮苦等交織影響,生活很不容易,道教和佛教所宣傳的神佛神通廣大,能救苦救難,很符合人們的祈福心理,因此古代道觀和寺廟會香火不斷,而佛教在古代逐漸超越道教地位,更受帝王和達官貴人的青睞,這也影響了普通百姓的信仰。
在南朝就有四百八十寺之說,可見當時佛教在民間已經有極大的影響。佛教中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剛降生人間就走了七步,每走一步腳底都有荷花座,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佛教的尊貴也表現在他受到歷朝歷代帝王、皇親國戚和達官貴人們的歡迎和青睞。隨著人們熟悉和了解佛教,為了能脫離苦海,善男信女紛紛燒香拜佛,以求能出五濁惡世,生於蓮花遍布的佛國淨土。因此隨著佛教的盛行,荷花出現在各種與佛教有關的各種方面,比如佛經、佛寺、佛堂等等,因此荷花也被上至帝王下至普通百姓所熟知、推崇和喜愛。
四、結語
如果說蘭花是花中君子,那麼可以說荷花就是花中聖賢。滾滾紅塵猶如淤泥,聖賢能超越凡塵,自得一家,猶如荷花出淤泥綻放光華。或許渾身是寶成為荷花被廣泛栽培的原因,也因此在古代影響深遠。再加上各種文化的點綴,荷花已經成為人們寄託美好的象徵。如果有機會大面積種植花卉,我會首選荷花,或許我也已經被荷花吸引而深深愛上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