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錯題,越提醒越粗心!真正根源可能就在這8個字上!

2020-12-13 名校家長

作者:小學生學習,學習哥

上周六開家長會的時候,班主任把孩子們的作業掛在牆上進行展示。

作業本上那些被老師圈出來地方,紅紅的一片觸目驚心,就像手術臺上千瘡百孔的病人一樣。

仔細一看,很多都是因為錯字、漏字等等這種小毛病被老師圈出來的,這些錯誤有的時候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我今天和同學一起去動物園看了小能貓。媽媽一般在上班的地方吃牛飯。

還有各種數學題漏寫符號、小數點、計量單位的,英語作業也是單詞拼錯等等這些問題。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小,馬虎也不是多大問題,以後長大了就會專心點。

一些孩子也不將馬虎當回事,還會振振有詞地說:這些問題我都會,只是太馬虎了。

其實下次考試他們還是這樣,還會因為馬虎而扣分,這種情況只會延續到中考、高考。

現在馬虎形成習慣,將來長大後也依舊會馬虎。

一個對小事馬虎的人,對大事也根本嚴肅不起來。

其實想要讓孩子改掉這個壞毛病很簡單,但是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孩子馬虎的原因有哪些。

1.對知識點掌握不牢固,概念混亂不清

有的孩子對知識點掌握不牢固,沒有將內容牢記在心。平時寫作業遇見不會的、不確定的題目就會翻書去看。而等到考試的時候,因為時間緊張,很容易越著急越想不出來。

在考試的時候太緊張而想不起來「天街小雨潤如酥」,只能大概記住一個差不多的句子,最後就寫成了「天下小雨潤如酥」。

以為是馬虎,其實還是對知識點掌握不牢固,緊張之際就得出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

2.注意力不集中,寫題的時候不專心

很多學生在寫題的時候很容易跑神,比如正在寫數學應用題的時候,很容易看到「果汁」而想到自己放學後也要去買果汁。因此在答題的時候不專心,後面的答案都是應付了事、亂寫一氣。

3.沒有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不會檢查

當孩子考試時,經常用「想當然」的態度去看題目,覺得自己都會做所以就「跳讀」,在沒有認真審題的情況下進行答題。

每次上學之前,家長都會檢查孩子有沒有忘帶什麼,養成孩子凡事喜歡依賴父母,不會主動檢查。寫完作業都有家長、老師來檢查,就算出錯也是接著訂正。等到考試的時候,沒有人檢查的情況下,自己也不知道檢查,沒能發現錯誤。

粗心並不是小毛病,它會成為伴隨人一生的大問題。處於小學階段的孩子心智很不成熟,並沒有意識到粗心的嚴重性,因此這個問題家長要格外重視,幫助孩子改掉這個毛病。

有的家長會說,平時我也提醒孩子耐心點、細心地、認真點,考完試記得檢查,怎麼就一點效果都沒有啊?

當家長的提醒並沒有產生效果,就要考慮一下是不是要換種方式了。

環境

班主任說有幾個孩子在考試的時候,常常會東張西望,抓耳撓腮,仿佛屁股下面坐的是一盆仙人球。

我旁邊的壯壯媽也被點到名字了,她衝著老師訕訕一笑,不好意思地對老師說下次一定讓孩子注意。

說完話又接著擺弄自己的手機,我瞟了一眼,微信對話框裡都是「打麻將」「等會兒就到」的字樣。

壯壯媽和我都是一個小區的,她在小區是出了名的愛熱鬧,喜歡拉人去她家裡打麻將。

她在家裡呼啦呼啦的搓麻將聲是很影響孩子學習的,本來小學的孩子都很容易分心,家長還在家弄出這種大動靜,孩子怎麼能集中注意力學習呢?分心也是必然的事啊!

因此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尤其是各位媽媽,不要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一會兒問問孩子餓不餓,一會兒又給孩子倒杯水......這樣孩子寫題的思路會被打斷,也很容易讓孩子養成分心的毛病。

重複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寫錯字,但是卻很少見誰把自己的名字寫錯,為什麼呢?

原因在於重複。從小到大,我們把自己的名字寫到試卷上、本子上、書上、簡歷上、各種亂七八糟的資料上。每個人幾乎寫了幾萬遍自己的名字,因此形成肌肉記憶,絕對不會出錯。

家長要監督孩子,讓他把每一個應該背會的公式、詩句都能背到滾瓜爛熟的地步。

你一說「橫看成嶺側成峰」,孩子能立馬反應出「遠近高低各不同」,並能將這些句子一字不錯地寫下來。達到這種效果,我相信考試的時候孩子就不會出錯了。

對於孩子寫錯的字詞,家長可以監督孩子把這些錯字多寫幾遍,記錄在錯題本上。

但是處於小學階段的孩子,在整理錯題本時往往會重視形式而忽略內容。

將錯題用不同顏色的筆重點標註,本子上密密麻麻、花花綠綠的一片,咋一看孩子好像很用心。但是把這些問題讓他在做一遍,還是會出現同樣的錯誤。

因此隔一段時間,家長就要提醒孩子,把這些錯的地方重新寫一遍。要真正把錯題「訂正在心裡」,而不是紙上。

方法

開家長會的時候,班主任介紹了一種讓孩子減少馬虎的方法——記錄錯誤

製作一張大表格,標註上日期,將表格掛在孩子經常能看到的地方。如果孩子寫完作業後,被家長或者老師發現幾處錯誤,就在表格上打幾個×。

時間久了,他就會看見表格上全是因為馬虎而打的×。孩子就會覺得愧疚、很不好意思,為了不再因為馬虎而失分,為了讓表格上的×少一點,他就會自己主動去多檢查幾遍,養成主動檢查的習慣。

態度

很多孩子不把自己的馬虎當回事,覺得自己雖然考了80分,但是實際上也是考了90分。家長聽了孩子的話,也覺得孩子實際考了90分。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根本不覺得馬虎是一個大問題。

家長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態度,用自己的言行向孩子證明:馬虎是一件嚴重的事。

不能只將「耐心、細心」這種話對孩子說一遍,要真正將這些話落實在行動上。

不能這邊告訴孩子「要仔細審題」,那邊就朋友說「這麼認真幹什麼,隨便弄弄就行了」。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告訴孩子做事要認真。

家長的言行不一,會讓孩子覺得「馬馬虎虎無所謂,六十分萬歲」,因此想要讓孩子養成細心地習慣,也請各位家長平時也不要丟三落四,一定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相關焦點

  • 班主任提醒:孩子做錯題,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這4點!
    如果簡單地把孩子應該會的題目做錯歸結於粗心,並不妥,因為這會掩蓋很多真相,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而沒有找到問題的實質,無法採取正確的措施進行彌補。 這要從錯題入手。我們不能只盯著錯誤,而要追溯思考過程。其實孩子學習過程中,大部分錯誤都不是偶發的,而是成批出現同類錯誤。在追溯思考過程中,會發現根源往往是簡單的概念沒有完全理解,或者乾脆是理解有誤。 2)怎樣追溯思考過程呢?
  • 班主任提醒:孩子做錯題,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這4點
    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粗心是做錯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另外,有的孩子喜歡對同一題給出多種算法的樂趣,這其實也可以幫忙檢查出一些錯誤。
  • 老師提醒:期中考試孩子做錯題,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這4點!
    孩子平時做題做錯了,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 「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今天的這篇文章,建議老師們給家長看看。
  • 期中來臨,老師提醒:孩子做錯題,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這4點!(轉給家長)
    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今天的這篇文章,建議家長看看。粗心是做錯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 考試時難題會做,越簡單越容易做錯!不是孩子粗心而是能力不夠
    粗心問題困擾了很多孩子,為啥一考試,難題會做,越簡單的題越做錯?真的是孩子粗心麼?其實不是!簡單題出錯是孩子的能力不夠。這不,朋友家娃上一年級,這次期中考試,錯了很多不該錯的題。難題出錯可以理解,可為啥那些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題卻做錯了,孩子自己也說:「不是不會,就是粗心了」。
  • 孩子做錯題,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這4點
    孩子平時做題做錯了,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粗心是做錯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誰都有粗心的時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層次的原因,表現在不同孩子身上,這些原因所佔的比例會有不一樣。
  • 孩子粗心是結果,不是根源
    孩子平時作業做錯了,當你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如果簡單的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很多真相,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今天的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 孩子考試太粗心?真正的原因是……6個習慣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比賽很快到了,他站在跳臺上很緊張,結果當然失誤了,離開賽場時他說:「唉,我疏忽了,主要是太緊張了。」 聽了這個故事,你會怎麼想?估計你會喊起來:他練得太少了!當然會失誤!甚至你會說,這個故事太荒謬了,運動員不會這樣的! 所以當家長問關於孩子粗心的問題,可以這樣說:沒有粗心這回事。
  • 老教師提醒:孩子做錯題,不是因為粗心,而是這5點!
    「你今天又有好幾題做錯了,這些都是簡單的、不應該出錯的題,你以後要注意」,媽媽把滿是鉛筆標註痕跡的作業遞給亮亮。亮亮正在鼓搗著新買的模型,頭也不抬地說:「知道了,粗心而已,我等會兒改就是了」。媽媽無奈地搖了搖頭,說:「你總以『粗心』作理由,可在媽媽看來,粗心正是因為你沒有上心」。會的題審錯了、簡單的題做錯了、寫對的題填塗錯了.每當遇到上述情況,孩子最常說的一句話便是「我又粗心了」。
  • 孩子做錯題,真是粗心惹的禍嗎?教師:粗心背後有4個原因
    孩子做錯了題,很多孩子甚至老師往往在分析孩子為啥出現這麼多錯誤的時候,大多數的題目錯誤最後歸結為粗心引起的,教師往往會說,「這題目我都講過,你為啥出錯呢?」,孩子會說,「沒注意某個知識點,其實自己都會,就是有點粗心!」。真是粗心導致錯題太多嗎?
  • ...班主任提醒:「平時都會,考試不對」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這4...
    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 「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今天的這篇文章,建議老師們給家長看看。 粗心是做錯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 孩子考不好不是因為粗心,而是「積懶成笨」(家長必讀)
    孩子平時做題做錯了,考試考差了,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本來會做的,一不小心做錯了」。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 「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
  • 孩子總是馬虎粗心做錯題,多半是大腦鍛鍊不夠,巧用3招改善
    同事家孩子今年八歲上小學二年級,在學習中很認真,但是經常做錯題,生字不是少寫了一筆,就是多寫了一筆。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粗心是學習態度不端正,其實不然,根據科學調查,孩子總是馬虎粗心錯題,多半是大腦鍛鍊不夠。
  • 孩子是如何一步步變粗心的?不了解心理動機,提醒多少遍都沒用
    孩子總是粗心,明明自己會的題目還總犯錯,這說明他心裡已經出現了「規避錯誤」的狀態。為什麼會規避呢?可能是一出現錯誤家長就會指責,反而強化了孩子的緊張心理,越擔心自己犯錯,越容易出現問題。這又造成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衝突,沒找到孩子粗心的正確歸因,只是批評無法解決問題,反倒讓孩子的陰影越來越大。粗心是一點點養成的習慣,可能最開始孩子只是無意識的粗心,到最後養成了習慣。
  • 班主任提醒:平時都會,考試不對,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積懶成笨」(再忙也要讀一讀)
    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後,孩子總說因為粗心丟分,家長也就信以為真。這樣一來,真正的問題就被掩蓋了。孩子自以為什麼都懂,沒有問題,下次注意一點就行了。可實際上,真正的問題卻被忽視了。多少孩子成績差,不是因為粗心,不是因為笨,而是因為「積懶成笨」。
  • 學會這六招可讓孩子徹底遠離粗心,上億家長都說很管用
    心理學專家提醒,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粗心現象,可以從這兩方面來找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孩子的學習任務越來越多,難度越來越大,其能力和狀態一時無法適應,對知識點把握不準。另一方面,是家長們越來越關注孩子的學習,關注的越多,發現的問題也就越多了。
  • 孩子粗心失分?做到這四點,成績大飛躍
    練習的「習」字,就是「鳥一遍一遍練習飛」的意思。有的家長認為能認得就行了,多寫幾遍就反感,認為是加重孩子負擔,殊不知恰恰是練習不夠,沒有真正掌握,要麼聽錯、要麼讀錯、要麼筆畫錯、要麼詞義錯,家長還以為是「題目是孩子會的呀,就是粗心」。
  • 考試從來就沒有粗心這回事,真正的原因在這裡!
    孩子考試做錯了,當你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如果簡單的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很多真相,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今天的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 【每日佳國際英語】孩子做題粗心老出錯?真正的原因在這裡!
    孩子平時做題做錯了,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今天的這篇文章,建議老師們給家長看看。
  • 孩子做題粗心背後真正的原因,就落在這些經常被忽略的細節裡
    看錯題意(例:6看成8, 小於看成大於,「從小到大」看成「從大到小」等)4. 平常會,考試就不會5. 教過了,還是錯6. 做完不檢查7. 漏字、漏行、沒看到(例:居然沒有看到背面還有題目)8.,你看孩子的考卷的時候,你說「來來來小寶,這題你錯了,你跟媽媽說一下,這道題目考的是什麼知識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