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80年代初蔣經國拒絕統一的最大王牌

2020-12-16 環球軍事

核心提示:蔣經國最大的王牌並不是美國,而是發達的、被國際社會稱之為「亞洲四小龍」的臺灣經濟。他認為可以此同大陸中共比輸贏。

本文摘自《晚年蔣經國:透視臺灣當代歷史》,作者:李松林,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何應欽退臺後曾閉門反省,遠離權力中心。此際,蔣經國把「光復大陸」的重任交與他,他的確有受寵若驚之感。同年11月12日,由何應欽主持「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發起的萬民參加升旗典禮。11月18日,何應欽又主持了該盟常委會第一次會議,討論該盟的組織與編制。翌年2月4日,何應欽在該盟研究工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致辭稱: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運動』,是一個長期持續性的政治運動,大陸一日未『光復』,此一運動絕不中止,為達成此一任務,最重要的,是要集中智慧,積極從事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學術理論的研究與行動作為的具體策劃」,更要「不斷地設計出因時因地制宜的多元化的工作方法,使『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運動的種子,在海內外,在大陸地區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何應欽將軍九五紀事長編》第1603頁。

2月7日,何應欽向大陸發表廣播,號召大陸「響應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運動」。《何應欽將軍九五紀事長編》第1604頁。

3月23日,何應欽在主持該盟推行委員會常委會臨時會議上稱:

「應欽今年已經94歲,本來不願再擔負如此的重任,但因各位的鼎力襄助,更蒙當局的殷殷囑託,乃勉強應命。既然接受任務,便要負責認真,推行大同盟的工作,以不負各界付託之重。今後要擺脫其他一切瑣事,全力推行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運動』,不達目的,絕不中止。」《何應欽將軍九五紀事長編》第1609頁。

為加強「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號召力,何應欽還抱病仿照《打倒列強》歌,撰寫了「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歌」的歌詞:

「三民主義,平等自由,耕者有其田,政治民主,民生均富,制度最進步。」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中華民族,團結奮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中華民族,永享自由。」《何應欽將軍九五紀事長編》第1610頁。

何應欽對歌詞加以說明:全部歌詞以四字句為主,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六句,表達三民主義的優越性和它的成就。以「平等自由」一句綜括民族主義的要旨,以「政治民主」一句綜括民權主義的要旨,以「耕者有其田」和「民生均富」兩句,綜括民生主義的要旨,然後用蔣介石的「制度最進步」一句,將前半部分作一結束。歌詞後半部分,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中華民族,團結奮鬥」四句,強烈地表達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的理想與任務,並且警醒「國人」,要爭取統一的勝利,必須團結奮鬥。最後四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中華民族,永享自由」,是顯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最終目的。

3月29日,何應欽在一次茶會上宣稱:「應欽……以94歲的老兵,仍然擔負起為『國家』統一而戰鬥的重任,自信在中外古今歷史上……我還算是第一人。」《何應欽將軍九五紀事長編》第1611頁。可惜,何應欽未能達成他的「宏願」,就一命歸西了。

國民黨十二大根據蔣經國在開幕詞中定下的基調,通過了「貫徹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案」。會後,蔣經國多次宣稱:絕不與中共談判、接觸,不與大陸實行「三通」,「不論人家如何批評,這一基本立場不能改變」。

上述事實表明:從1979年元旦《告臺灣同胞書》發表至1981年國民黨十二大召開,蔣經國與臺灣當局並未從臺灣實際環境出發,為其政治前途開創一條新路,而是堅持了一條「絕不談判、絕不接觸、絕不妥協」的「反共拒和」路線。

蔣經國為何死死抱住過去的僵硬立場不放呢?透視蔣經國的內心世界,他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臺灣有美國的支持。儘管臺美已經「斷交」,但美國又通過了「與臺灣關係法」,繼續支持臺灣當局與大陸對抗。當然,蔣經國最大的王牌並不是美國,而是發達的、被國際社會稱之為「亞洲四小龍」的臺灣經濟。他認為可以此同大陸中共比輸贏。再者,蔣經國的歷史包袱太重,現實顧慮太多。關於此點,是指蔣經國錯誤地吸取歷史教訓,不相信中共第三次國共合作的主張,他一直把中共和談誠意看作是「統戰陰謀」。

相關焦點

  • 蔣經國:從"漢賊不兩立"到"統一中國"
    一方面,1972年到1988年把臺灣整個基礎建設提高到歷史上空前地位;另一方面,蔣經國也從事政治建設,解除戒嚴、開放組黨與開啟兩岸交往的大門。  從「漢賊不兩立」到「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在臺北去世,繼而臺灣正式進入「蔣經國時代」。
  • 七八十年代 蔣經國推動臺灣產業升級
    《龍的傳說-臺灣經濟故事總宣傳》第四集從七零年代到八零年代之間,無論在政治或經濟上,臺灣都面臨了許多挑戰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就是執政團隊的舵手,在兩次能源危機之後,知道臺灣那個地方沒有任何天然的物質,所以要靠自力更生,可以說是捲起袖子全新全力來推動,他下令執行臺灣的國際機場,高速公路等十大基礎建設,為未來產業升級,奠下良好的基礎。
  • 廖承志致蔣經國公開信的幕後故事
    自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中國共產黨逐漸調整了對臺方針政策,由過去偏重強調武力解放臺灣改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並大力倡導加強兩岸人民往來
  • 蔣經國開放報禁黨禁拒絕特務抓人要求
    許倬雲表示,這個獎是屬於蔣經國基金會的:「如果要頒獎給我,要說明這是因為許倬雲主持基金會在美國的事務而得獎。」早在上世紀60年代,許倬雲就多次和蔣經國面談,這段因緣促使二十年來許倬雲樂於為蔣經國基金會服務。談到臺灣的政治人物時,許倬雲說:「臺灣人民評價幾個『總統』:蔣經國八十多分,蔣介石六十分,李登輝四十分,陳水扁二十分。」
  • 蔣經國的家庭相冊
    1950年代的蔣經國夫婦。蔣經國來臺時是39歲,蔣芳良32歲。早期的臺灣,孩童打赤腳上學,物質條件極差,民風卻極為純樸。蔣經國夫婦毫無貴族氣質,與一般百姓無異。‍‍1950年代初,蔣經國最小的兒子蔣孝勇有著混血兒的漂亮臉蛋,笑起來十分可愛。‍‍
  • 蔣經國強力推動「十大建設」 認為是對臺灣貢獻最大的人
    蔣經國強力推動「十大建設」 認為是對臺灣貢獻最大的人 最近十年在臺灣任何一個有關「誰對臺灣貢獻最大」的民意調查裡,蔣經國始終穩居首位。1960年代,臺灣經濟穩定累積成長,在有力的政治與社會條件中,技術官僚得以發揮最大的才幹,加上國際資本和技術幾次轉移,臺灣成為有效率的接納者。到了1960年代末期,赤貧人口大幅降低,許多臺灣大學生畢業後就往美國跑,人民的生活已達小康的水平,唱歌、跳舞、打保齡球的娛樂活動如雨後春筍。
  • 1927年的蔣經國:加入共產黨,高呼打倒蔣介石
    隨後,在江西省政協第十屆四次會議上,民革江西省委上交提案,建議開發「蔣經國在贛南」活動舊址:「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蔣經國實施『贛南新政』,在當地留下美譽。蔣經國舊居、中華兒童新村等地,理應打造成一條精品旅遊路線。」 4月6日,蔣經國的故鄉寧波舉行了一場莊重的捐贈儀式。
  • 揭秘蔣經國與章亞若近十年的婚外情(圖)
    文章摘自《蔣經國與蔣緯國》青年時代的蔣經國蔣經國生死戀人章亞若本章敘述的是蔣經國在贛南時與章亞若發生的婚外情……由章懋李到章亞若1987年秋季的一天,在臺北市大直官邸年屆77歲的蔣經國,因疾病纏身高燒不斷昏睡在病榻上,很多人守候在這個現任臺灣「總統」面前,為他的健康擔心、憂慮。突然,昏睡中的蔣經國嘴裡發出一串含糊不清的聲音,服侍在他身邊的人立即收氣屏息,俯耳靜聽,好不容易才聽清了他是在反覆叫著一個人的名字——亞若。蔣經國昏睡中的無意流露,把他在贛南那段盪氣迴腸的風流韻事——與章亞若的婚外戀情,又展現在人們面前。
  • 《小丑》2019電影故事背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
    《小丑》2019電影故事背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  9月18日,在金獅獎大放異彩的影片《小丑》發布全新IMAX海報。由傑昆·菲尼克斯扮演的小丑穿著紅色西裝在城市街頭洋洋自得,背景中一輛被點燃起火的汽車照亮整個夜晚。在8月底威尼斯短暫亮相後,10月4日,全球觀眾將會一睹這部電影的風採。
  • 80年代小學語文名家短篇揭秘——老水牛爺爺
    峻青,生於1922年,山東省海陽市人,18歲投身革命,曾擔任隨軍記者、昌濰地區武工隊小隊長等,4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長期的革命鬥爭實踐為他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也形成了強烈的創作衝動。他回憶了同故鄉山東老區人民戰鬥的崢嶸歲月,描寫了戰爭年代中那些所熟悉更難忘的英雄人物,相繼發表了多篇革命鬥爭題材小說。
  • 蔣經國去世後鄧小平感慨:可惜,經國死得太早了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蔣經國深切感到,再也無法以任何理由禁錮民眾返鄉探親的願望。他命令時任國民黨中央秘書長的馬樹禮召集有關部門,研討開放赴大陸探親問題。馬樹禮最初的方案是讓赴大陸探親的人數儘可能少。蔣經國對此很不滿意,安排幕僚馬英九繼續研究可行性方案。李煥受命出任國民黨中央秘書長後,很快訂出了相關方案。
  • 80年代小學語文名家短篇揭秘——燕子
    【完】關注本號,即可閱讀更多80年代中小學語文名家短篇揭秘和旅遊景點探秘系列內容:《背影》《大森林的主人》《避雨》《火燒雲》《記金華的雙龍洞》《梅雨潭》《鳥的天堂》《黃河象》《楊家嶺的早晨》《狼牙山五壯士》《登鸛雀樓》歡迎轉發擴散和互動交流,後續將推出更多中小學語文揭秘系列相關文章,敬請留意。
  • 1978蔣經國繼任與 十大建設 (1)
    1978年,蔣經國就任了。臺灣人熟悉的那個畫面--每年蔣中正穿著軍裝,在 雙十節 閱兵時那挺拔的身姿和強有力的口音 軍民同胞們 變成蔣經國那親切的揮手以及謙虛的致意 親愛的父老、兄弟、姐妹們 不變的是那浙江口音,但敏感的人似乎從這句話裡聽到了些弦外之音--時代開始改變了。
  • 蔣經國抓了杜月笙兒子,杜月笙一語驚人,蔣經國乖乖放人
    蔣經國在國內,擔任了很多重要職務,1978年,蔣經國正式上臺。而蔣經國與杜月笙的一段糾葛,發生在1948年,當時上海經濟蕭條,底層人民生活十分困難。蔣經國在進行金融改革的同時宣布,禁止一些商販漲價,也不允許任何遊行和示威活動。
  • 80年代初,50元足夠學生一月的生活費?可能跟你想像的大不一樣
    我是60年代末出生的,80年代初在縣城初中就讀,直至高中畢業,就是八十年代中後期了。50元在80年代初期值多少錢呢?夠高中生一個月的生活費嗎?或者說,40多年前的50元值多少錢?讀個高中一月生活費夠嗎?
  • 讓我們來看一下蔣經國與章亞若之間的愛情故事吧
    當時,蔣經國也在贛州擔任專員,他一眼就看上了漂亮有才的章亞若。後來,章亞若調給蔣經國當秘書,蔣經國找到機會向章亞若告白,章亞若考慮到兩人的社會地位相差懸殊,就拒絕了蔣經國。但是,蔣經國並沒有放棄,經過不懈的努力,章亞若同意了蔣經國的求愛,兩人走到了一起。
  • 網民投票臺灣哪位領導人對統一貢獻最大?蔡英文「遙遙領先」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對於統一,哪位臺灣地區領導人貢獻最大?網民列出臺灣現任領導人蔡英文、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陳水扁、李登輝、蔣經國、其他等選項讓大家投票,蔡英文目前遙遙領先,蔣經國居次,李登輝暫居第3。為何投票給蔡英文?
  • 她拒絕蔣經國,反做他下屬的情人,無名分拋事業死後卻不得同葬
    其中便有大名鼎鼎的蔣家「太子」蔣經國。在一次機緣巧合下,讓蔣經國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的手下任顯群與顧正秋二人一見傾心,很快,顧正秋便拒絕了蔣而選擇與人在一起了。後來,任顯群為了能夠和顧光明正大的在一起,便向妻子提出了離婚的請求,但他的妻子卻拒絕了。由於妻子始終不同意結婚,於是任顯群便仗著當時的法律漏洞辭職與顧正秋秘密的結婚了。婚後,二人甜蜜不減,顧正秋繼續她的演藝事業,而任顯群則選擇到一家銀行去工作。生活看似已經回歸了平靜。然而一切也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 1988 蔣經國去世
    1988 蔣經國去世   髮禁解除的隔天,1月13日,蔣經國就去世了。  1988年的1月13日,這一天我印象特別深刻,因為當天是爸爸的生日。那天晚上,我們全家一起在電視機前面,收看華視播瓊瑤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海鷗飛處彩雲飛》,我娘搶著看臺視的《還君明珠》。在接近八點半後進廣告,廣告播到一半,電視上赫然出現蔣經國的遺像。全家一陣愕然,畫面也停在那裡,時間好像頓時停止了一樣。
  • 國民黨揭秘蔣經國是「黑貓中隊」負責人(圖)
    臺灣《聯合報》23日報導,國民黨將推出的特展,首度曝光的檔案照片證實一個半公開的秘密:蔣經國確實是黑貓中隊的實際負責人。創立裁撤 他全程參與前排坐的是蔣介石,後排右一與三是美軍將領,右二及四是蔣經國與陳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