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 蔣經國推動臺灣產業升級

2020-12-25 鳳凰衛視

《龍的傳說-臺灣經濟故事總宣傳》

第四集

從七零年代到八零年代之間,無論在政治或經濟上,臺灣都面臨了許多挑戰,尤其歷經兩次能源危機,更是臺灣社會轉型的關鍵。

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就是執政團隊的舵手,在兩次能源危機之後,知道臺灣那個地方沒有任何天然的物質,所以要靠自力更生,可以說是捲起袖子全新全力來推動,他下令執行臺灣的國際機場,高速公路等十大基礎建設,為未來產業升級,奠下良好的基礎。

上圖為蔣經國

同時蔣經國也深切了解,臺灣不能永遠依賴傳統產業,於是他聘請海外科技專家協助,而有了產業升級。

另一個更大幅度的躍升,就是臺灣的半導體產業。20世紀80年代以來,臺灣經濟中發展最成功、也最具有轉型象徵意義的兩項高科技支柱產業分別是以個人電腦為基礎的資訊產業和以晶圓代工為基礎的半導體產業,近年來,資訊產業發展速度放慢,半導體產業的迅猛發展勢頭和巨大市場潛力取代了資訊產業的原有地位,成為臺灣目前最核心的高科技產業。

半導體業也稱IC產業,主要產品是集成電路(IC),其製造流程大體是;晶圓-設計-光罩-晶片-封裝-測試-出貨。臺灣半導體業根據製造流程的不同環節,形成嚴密而完整的分工,其中作為半導體原料的晶圓的生產被視為該產業的核心技術,臺灣的"晶圓雙雄"已在該領域取得較領先地位。但是您知道嗎,這個產業的誕生,居然是在一個早餐店裡做成的決定!

相關閱讀:

殘局中的"星星之火":臺灣戰後的和平土改

蔣經國初露頭角之時 國民黨敗象已呈

鳳凰專報:臺積董座張忠謀看淡半導體景氣

未雨綢繆——七八十年代臺灣經濟的轉型

《鳳凰大視野》節目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

首播時間:6月20日(周五)20:02-20:35

重播時間:6月21日(周六)09:00-09:35

相關焦點

  • 蔣經國強力推動「十大建設」 認為是對臺灣貢獻最大的人
    蔣經國強力推動「十大建設」 認為是對臺灣貢獻最大的人 最近十年在臺灣任何一個有關「誰對臺灣貢獻最大」的民意調查裡,蔣經國始終穩居首位。1960年代,臺灣經濟穩定累積成長,在有力的政治與社會條件中,技術官僚得以發揮最大的才幹,加上國際資本和技術幾次轉移,臺灣成為有效率的接納者。到了1960年代末期,赤貧人口大幅降低,許多臺灣大學生畢業後就往美國跑,人民的生活已達小康的水平,唱歌、跳舞、打保齡球的娛樂活動如雨後春筍。
  • 王鐵群:蔣經國與臺灣政治轉型
    會議決定調整政策,包括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實行地方自治法制化、推動黨務革新等。臺港輿論界一致認為「國民黨以今春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作為契機,也下了求變的決心」。毫無疑問,這些「新政」的實施,必會推動國民黨向現代民主政黨轉型。不解、懷疑、阻力的存在是必然的。
  • 臺澎金馬屹立不搖,專家稱「蔣經國角色不應被完全抹殺」
    臺灣「國史館」昨舉辦威權鬆動研討會,胡佛檔案館東亞部主任林孝庭表示,若沒有蔣經國在生命最後階段奮力打開新局,後續無論誰繼承,都將難以達到民主化進程的目標。今天台澎金馬得以繼續屹立不搖,蔣經國的角色不應被完全抹殺。
  • 臺灣經濟往事與迷途
    但是,臺灣立法委擔心,政府出資可能「化公為私」,後患無窮。孫運璿多方奔走,積極與立法委溝通,最後該案以剛超過50%的票數勉強通過。受石油危機及滯脹危機的衝擊,美國與日本正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淘汰舊產能,扶植信息產業。臺灣經濟雖然在五六十年代增速依然不低,但多依賴於遷臺資源紅利及美援投資,幾無具有國際競爭力、高技術含量產業。
  • 《世紀》專稿|蔣經國為何解散臺灣對大陸的「反統戰」組織
    此為「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承接此一任務的由來(請參閱《覽盡滄桑八十年——楚崧秋先生訪問記錄》第138~139頁,臺北「國史館」出版)。由楚崧秋親口道來的這段「固國小組」成立到結束的內幕來看,蔣經國本人對大陸和平統戰攻勢的戒慎恐懼是事出有因。
  • 讓我們來看一下蔣經國與章亞若之間的愛情故事吧
    當時,蔣經國也在贛州擔任專員,他一眼就看上了漂亮有才的章亞若。後來,章亞若調給蔣經國當秘書,蔣經國找到機會向章亞若告白,章亞若考慮到兩人的社會地位相差懸殊,就拒絕了蔣經國。但是,蔣經國並沒有放棄,經過不懈的努力,章亞若同意了蔣經國的求愛,兩人走到了一起。
  • 文史 I 蔣經國臺灣打虎記
    江南案重創軍情系統,嚴重影響臺灣外在形象。而十信案動搖國民黨統治基礎,為斷絕貪腐與金權政治結合,及挽回臺灣形象,蔣趁解決這兩案之機,已審慎思考臺灣未來發展,解除戒嚴,緩和兩岸關係,均與此有關。蔣經國說:「企畫書放在這裡,我們改天再談。」 沒隔幾天,蔣經國召見李國鼎,拿出一堆檢舉李的黑資料,要他解釋清楚。李國鼎答覆說,為臺灣我是圖利人民,為商人解決問題,難道不是增進就業圖利人民嗎?這句話對身兼經合會主委的蔣經國而言,無疑是當頭棒喝。
  • 七八十年代的國營飯店 這才叫貨真價實
    七八十年代的國營飯店 這才叫貨真價實
  • 蔣經國的家庭相冊
    1950年代的蔣經國夫婦。蔣經國來臺時是39歲,蔣芳良32歲。早期的臺灣,孩童打赤腳上學,物質條件極差,民風卻極為純樸。蔣經國夫婦毫無貴族氣質,與一般百姓無異。‍‍蔣經國過世後,他逐漸淡出臺灣政經圈,移民加拿大,期間他曾前往大陸,蔣經國晚年健康狀況下滑時,蔣孝勇有如總統秘書一般,許多事情由他代勞。1996年蔣孝勇因食道癌過世,終年48歲。‍‍
  • 一代名伶顧正秋:讓蔣經國大動幹戈的女子
    在海峽的那端,有一位名伶,她的名字叫顧正秋,現今已是八十多歲的老人。    她的人生與戲曲合為一體,無法分出是戲內或戲外,戲曲中的忠孝節義算是對她最好的註腳。她是用心在演出,也是用心去體會人生,可以說一生都活在舞臺上。
  • 七八十年代的女港星有多美,用「驚為天人」形容不算過分
    『導語:七八十年代的女港星有多美,用驚為天人形容不算過分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是影視業發展勢頭最猛的時期,那個時代的沒有PS技術,很多流傳下來的老照片,將女港星的美貌刻錄其中。林青霞林青霞出生於1954年,因此成名較早,於臺灣出生,但在香港發展。她的長相偏中性,出演的角色也是亦正亦邪,其中最為經典的是青霞飲酒,讓人無法忘懷,這種照片也是被網友們奉為經典之作。王祖賢王祖賢出生於1967年於臺灣臺北,因為個子高挑的緣故,常與身形高大的男演員配戲。
  •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5個職業被稱為金飯碗工作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剛經歷改革開放,各行各業百廢待興,市場也就像是春天的花朵一般逐漸綻放,一股股思潮在沿海城市逐漸盛行,下海創業經商被逐漸允許,所謂的金飯碗工作也不同過去那麼單一,變得多樣,在國家相繼成立了銀行體系和證券體系之後,金飯碗工作更是多了不少。
  • 廖承志致蔣經國公開信的幕後故事
    自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中國共產黨逐漸調整了對臺方針政策,由過去偏重強調武力解放臺灣改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並大力倡導加強兩岸人民往來
  • 七八十年代的油印鉛印小報
    七八十年代的油印鉛印小報 2020-09-07 14: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揭秘80年代初蔣經國拒絕統一的最大王牌
    核心提示:蔣經國最大的王牌並不是美國,而是發達的、被國際社會稱之為「亞洲四小龍」的臺灣經濟。他認為可以此同大陸中共比輸贏。本文摘自《晚年蔣經國:透視臺灣當代歷史》,作者:李松林,出版社:九州出版社何應欽退臺後曾閉門反省,遠離權力中心。此際,蔣經國把「光復大陸」的重任交與他,他的確有受寵若驚之感。
  • 《世紀》專稿|1980年代臺灣「保守派」與「開明派」之爭
    吳建國先生是臺灣資深高科技和高等職業教育專家,與國民黨多位高層人士私交甚篤,撰寫的《破局——解密蔣經國晚年被迫開放的內幕》一書即將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世紀》雜誌特邀請其撰寫臺灣政壇風雲系列文章,解讀不為人知的臺灣政壇秘聞真相。本期刊發《1980年代臺灣「保守派」與「開明派」的鬥爭》。
  • 這個清明節發生了什麼事 讓蔣經國有苦難言 讓蔡英文們彈冠相慶
    二二八事件過去已久,六十年代,蔣介石父子又動用強權、重金收買的方式收服了第一代「臺獨」大佬廖文毅。看似政權穩固,現世安好。其實,蔣經國必須用化解經濟危機來緩和外交危機,臺灣必須轉型,用低廉的勞動力填補發達國家第一產業的空白,這就一定要依靠臺灣本土人士組成社會的中堅力量。但是,從沒有一種經濟力量對政治是沒有渴求的。
  • 蔣經國是怎樣降服毛人鳳的 蔣介石長子蔣經國的兒子都有誰
    毛人鳳原來是國民黨軍統的特務,之後成為保密局的局長,在五十年代初期是臺灣諜報特務系統的首領之一,但是後來掌管這方面工作的卻成了蔣經國。那蔣經國與毛人鳳之間發生了什麼呢?原來1950年的時候,臺灣情報系統有兩方面勢力,毛人鳳是其中一方的頭領。當時蔣介石想要整合管理情報和特務工作,就任命蔣經國負責。一方勢力很快就服從了這個「太子」,但是毛人鳳卻不認帳,甚至還挑釁他,所以蔣經國與毛人鳳之間必然會有交手。
  • 為什麼七八十年代,人身上會長蝨子,這些寄生蟲是怎麼來的?
    作為一個80年代尾巴上出生的農村人。我非常「有幸」長過蝨子。前幾天,我問我家姑娘,你知道什麼是蝨子嗎?她一臉茫然。在七八十年代,身上長蝨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知道還有沒有這樣的回憶,在外面瘋玩了一陣,被媽媽叫回家,按在懷裡,扯著頭髮,翻看蝨子。找到一個,就聽到頭頂「嗶嗶啵啵」的聲音。
  • 蔣經國逝世30年民眾懷念 蔡英文上任1年抗議不停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月16日訊 13日是前臺灣地區領導人蔣經國逝世30周年紀念日,國民黨舉辦紀念大會,6任黨主席共同出席,島內媒體也集中報導蔣經國執政時解嚴、開放黨禁報禁及老兵回鄉探親等政績,感念他的卓越貢獻。同日,現任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也以一件事吸引了媒體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