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杜月笙根基,為何解放前非去香港?三個原因,讓他不得不走

2020-12-20 騰訊網

民國時期的上海灘,誰是最會辦事的人?非青幫大佬杜月笙莫屬,「刀切豆腐兩面光」,便是杜月笙一向的辦事準則,而杜月笙的另一個辦事原則便是「不要錦上添花,要雪中送炭。」,憑藉這兩條處事原則,杜月笙在黑白兩道混得風生水起。

1949年4月,解放戰爭已經進行到尾期,中原地區基本解放,東北全境解放,華北地區除大同、太原,及綏遠西部外,也全部獲得解放,「劃江而治」被提上議程。

便在這緊要關頭,蔣介石卻抽空單獨接見了杜月笙,原因很簡單,希望杜月笙能為自己效力,而中共方面,也對杜月笙拋出了橄欖枝,希望杜月笙能夠留在上海,結果,杜月笙權衡再三,既沒有跟隨蔣介石前往臺灣,也沒有留在上海,而是去了香港。

蔣介石敗亡指日可待,杜月笙不願跟他去臺灣,情有可原,可杜月笙的勢力,基本都在上海,為何不接受中共招攬,而要放棄苦熬多年的基業,跑到香港苟延殘喘呢?原因有三,最後一點無解。

原因一:上海已無他生存土壤

杜月笙幫派出生,這個大家都知道,杜月笙之所以能呼風喚雨,他的黑幫小弟作用不可忽視,抗日戰爭勝利,租界便被取代,上海治安,不再需要他們這些幫派來「維持」,蔣介石便開始冷淡杜月笙,選上海市長,沒選上,選上海參議員,也沒選上。

黑幫,說白了就是社會毒瘤,新中國成立後,會允許杜月笙黑惡勢力生存?當然不可能,盡然沒有生存突然,那杜月笙留下幹什麼?

原因二:杜月笙價值已經沒有了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不久,上海淪陷,杜月笙不願做漢奸,便遠走香港,直到1945年,杜月笙才回到上海,8年時間,足以物是人非,重回上海後的杜月笙,雖然很快重整旗鼓,但這次重整旗鼓,借了老蔣多少勢?杜月笙心知肚明。

老蔣敗退臺灣,自己還能在上海灘一言九鼎?根本不可能,與其留在上海吃癟,倒不如提前離開,能看清自己的處境,不得不說,杜月笙很明智。

原因三:血債

杜月笙朋友眾多,與我黨也有千絲萬縷聯繫,抗日期間,杜月笙參加上海各界抗敵後援會,也曾為新四軍提供過軍用物資,但杜月笙也曾對革命人士痛下殺手,比如,「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杜月笙便站在蔣介石一方,誘殺汪壽華,逮捕革命者,被他手下抓捕和殺害的革命者數以千計,這筆血債,無法化解。

而且,解放戰爭前期,依舊追隨老蔣,幹了些什麼事,他心裡也很清楚,哪裡還敢留在上海?

不得不說,前往香港這個決定,杜月笙又做對了,因為上海解放不久,參與殺害汪壽華的馬祥生和葉焯山二人,便被槍決。

相關焦點

  • 杜月笙有個妹妹自小送人,為何以後找不到了,原因有三點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杜月笙是上海浦東高橋鎮人,生於1888年,杜月笙本來的名字是杜月生,他出生在鬼節。從杜月笙質樸的本名來看,其家庭本身便非常普通,屬於萬千黎民百姓中的普通一員。杜月笙的父親名叫杜文清,是一個老實本分的商人,在高橋鎮經營著一家小小的米店,算是能勉強維持生計。
  • 杜月笙晚年不跟隨蔣介石,因為關係差被當「夜壺」?其實另有原因
    1951年,杜月笙病逝於香港。當年風光霽月,如今慘澹收場,甚至於臨走前連個「收容」之地都沒有。 有人說杜月笙不去臺灣,是因為他和蔣介石關係差。其實, 二人並沒有什麼私人恩怨,不去臺灣另有原因,而他最想去的上海,也因為多年前的一件錯事而「有家不能回」。
  • 杜月笙找人算命,算命先生寫了14個字,杜月笙見到竟一病不起而靈驗
    回看20世紀的上海,遠比現在亂,黑幫白道的人全都湧現出來,成為20世紀出名的人物,當時黑幫盛行,尤其是上海灘的青幫,跟斧頭幫這兩個幫派很是著名,而這些人也形成了鼎立的圈子 古有桃園三結義,現有上海灘三大亨,青幫杜月笙,斧頭幫張嘯林,還有黃金榮,三人在20世紀的影響力可不是虛設的,隨著世道的變遷
  • 舊上海「三大亨」的結局:杜月笙客死香江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是舉國皆知的舊上海「三大亨」,隨著世道變遷,「三大亨」終於走向了窮途末路。槍下斃命的張嘯林1937年10月下旬,戰局惡化,蔣介石度勢不敵,準備放棄上海。為防「三大亨」被日偽利用,蔣電告杜月笙,要杜與黃金榮、張嘯林離滬南去香港。
  • 杜月笙遺言死後回故鄉入土 為何死後骨灰被人帶到臺灣安葬?
    時人不認識上海市長的很多,沒有聽說「黃金榮」這三個字的卻少之又少。然而,10年過去,風雲突變。一個從鄉下來到上海灘,礙於生計不得不混跡水果攤的的小混混,竟然取代了黃金榮,成為上海灘的頭號老大。此人叫杜月笙。在上海灘三個流氓大亨中,杜月笙最年輕,但他卻最會處事。杜月笙在上海灘結交的圈子極廣。
  • 杜月笙遺囑:喪事從簡,但棺材要花大錢買好的,原因令人淚目
    杜月笙原本是個水果店的學徒,進了青幫之後,靠著自己的能力嶄露頭角,最終成了上海地區的大亨。1929年,杜月笙當上了公董局華董,這是華人在法租界中,地位最高的職務。後來,杜月笙還創辦銀行,進軍金融領域又賺了一大筆錢,在上海地區有了更大的影響力。
  • 1949年,為何杜月笙既不去臺灣,也不留在大陸,而是舉家遷向香港?
    但是,杜月笙既沒有去臺灣,也沒有留在大陸,而是於1949年4月,舉家遷往香港。香港位於國共兩黨的中間地帶,不屬於兩方的管轄範圍,是一個進退自如的好地方。 一直以來,這成了杜月笙的心頭大患,成為他不肯留在大陸的主要原因之一,當毛澤東挽留他時,他考慮再三,一想到自己黃賭毒的經歷和誘殺共產黨領導人汪壽華等人的事,就不寒而慄,他害怕會被反攻倒算
  • 杜月笙為何不去臺灣?其實是因為一張「紅帖子」,它跟蔣介石有關
    杜月笙此人相信大家都很了解了,「上海皇帝」、「青幫大佬」,種種稱號無一不表現出他當時的身份煊赫。他在上海縱橫馳騁二十餘年,將整個上海灘的地下勢力都牢牢控制在他手中。而根本原因是杜月笙非常會做人,無論是軍界還是政界的的人關係都很好,他懂得怎麼去處理這種關係並藉以己用。
  • 杜月笙生前不願去臺灣,但他死後逃脫不了宿命安葬在臺灣
    1949年3月,蔣介石將杜月笙請到南京,告訴他:「上海看來是難以守住的了,杜先生應有所準備,必要時攜家小去臺灣,協助黨國共圖復興大業。」杜月笙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只是模稜兩可地回答:「我是準備放棄上海以後的退步了。」
  • 縱橫上海灘24年,杜月笙回到上海發現變了天地,只能自嘲「夜壺」
    縱橫上海灘24年,杜月笙回到上海發現變了天地,只能自嘲「夜壺」從1925年杜月笙創辦三鑫公司,到1949年離開上海去香港,杜月笙可以說是在上海灘縱橫馳騁了24年。在上海灘立足很困難,但是杜月笙一步一步做到上海灘三大亨中說話分量最重的那個,完全是憑藉他的個人能力。抗戰期間,杜月笙為了阻擋日軍,主動沉船堵江抗戰時期,上海淪陷之後,日本海軍沿著長江奔著南京襲來。
  • 杜月笙之女杜美霞病逝 杜月笙總共有幾個子女
    在隨後的幾年之中他憑藉自己聰明才智一步一步發展壯大,最終成為了與黃金榮、張嘯林平起平坐的三大佬之一。在舊上海,杜月笙可是叱詫風雲的人物。上海解放前夕,蔣介石單獨召見杜月笙希望他能和自己一同前往臺灣,而共產黨也通過黃炎培等會見杜月笙勸他留在上海。但他自己判斷雖然抗日有功但擁蔣20餘年,不敢不走。杜月笙最後決定既不前往臺灣也不留在上海,而是選擇前往自由港香港。
  • 杜月笙痛哭不已,苦口婆心兩次,等來的卻是自己大義滅親
    都知道舊上海的三個厲害人物,一個黃金榮,一個杜月笙,一個張嘯林,這三個人可以說是當時上海可以呼風喚雨的人物,但是在抗戰來臨之際,這三個人卻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去走,而且各不相同,下場也就是在他們做出選擇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的。
  • 張嘯林、杜月笙60大壽,蔣介石各送四個大字,為何張喜杜憂?
    按照杜月笙的說法,蔣介石就當他們是夜壺,用完之後就趕緊藏了起來。在老蔣的理想狀態之下,這三個白相人出身的莽夫,可以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但他沒有想到杜月笙會在短時間內經營得如此成功,不僅已經跨過黃金榮成為了青幫第一頭目,還在商界、政界、文壇有了強勢的人脈基礎。同樣覺得杜月笙是個威脅的,還有張嘯林。
  • 杜月笙的8個兒子,只有他最窩囊,想不開吞藥自殺,原因有點荒唐
    上海一直都是一個名流城市,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為此奔赴。在民國時期的杜月笙也是如此,初入上海時就是一個小混混,做過水果攤幫工,練得一手絕妙雕果功夫,儘管如此,生活依然拘謹。無奈之下離開水果攤的杜月笙,輾轉進入了當時上海最大的黑幫青幫,在黑幫中摸爬滾打成就了自己的一生。
  • 本是小混混,卻成了杜月笙最怕的人,他死後杜月笙竟開窗跳樓
    大家都知道,杜月笙有「三百年幫會第一人」和「上帝」之稱,他是上海灘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青幫大佬。杜月笙,出生於現在的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橋鎮附近的一戶貧窮人家,4歲之前,母親和父親就相繼去世了,他成為了一個孤兒,幸虧有好心的繼母和舅父的撫養,他才得以長大。
  • 上海灘風雲人物杜月笙,喪事從簡,為何棺材卻要花大錢買好的?
    做人要吃三碗面,一是情面,二是體面,三是場面,這是三碗難吃的面,可是為了朋友,再難吃都要吃。 ——杜月笙剛聽到這個名字,一瞬間覺得這個人一定是如此的溫文爾雅,應是民國時期的翩翩公子吧。在1937年11月遷到了香港,並且利用他的幫派關係,開始了救亡的工作。他雖然是個青頭幫的人,但是他做出來的事卻都是讓人佩服,完全錚錚鐵骨的男子漢,更何況還是一個特別愛國的人。
  • 杜月笙最後一年,幾位高人算準他的死期,他的反應讓親朋感慨萬千
    在香港時,他為杜月笙望氣,起先也說杜月笙的喘疾短時期內並無大礙,然而說了這樣的話之後,趙神仙便飄然去了澳門,然後給杜月笙的一位老朋友寫了一封信。在信中趙神仙說,他實際上業已見到杜月笙的魂魄逸出體外,在距地尺許的半空中飄飄蕩蕩,這便是三魂悠悠,七魄無依的險象。
  • 黃金榮為什麼沒去臺灣或香港,而是留在上海掃大街?
    潘漢年分析稱,在過去帝國列強以及後來的蔣介石都是他的靠山,他的手下在上海也沒少做壞事,但在攻打上海之前他沒有撤離,說明對我們沒有抱有敵意。黃金榮現在又退居二線,只要他約束好手下,就不會給上海帶來危害。劉少奇讓潘漢年捎話給陳毅,對黃金榮先觀察一段時期再說。 黃金榮為什麼沒去臺灣或香港?這是很多人的疑問。
  • 杜月笙臨死前燒掉所有欠條,家人不捨得,他怒吼:這是救你們的命
    眾所周知,杜月笙是上海有名的鴉片大王,據說杜月笙一年販賣鴉片的淨收入就可以抵上民國政府的三分之一年收入! 晚清時期,鴉片走私已使得很多國人受害。杜月笙並非不知道鴉片的毒害,但只要是能夠來錢快的生意,他也是不會拒絕的,整個上海灘的鴉片生意都讓他壟斷了。但奇怪的是,這個唯利是圖的商人,為了賺錢不折手段,實在算不上什麼好人,卻在家國大義面前鐵骨錚錚。
  • 蔣經國抓了杜月笙兒子,杜月笙一語驚人,蔣經國乖乖放人
    把大量的民間財富,搜刮到了國民黨政府的名下,用金圓券紙幣,來交換市民和大亨們手中的黃金,不值錢的金圓券給民眾,貶值不貶值他不管;值錢的黃金他拿走,然後繼續購買物資打內戰,激起上海上層階級不滿。可好景不長,他打老虎就打到了杜月笙三子杜維屏的身上。在事情初起的時候,杜月笙還裝著不太在乎的樣子,對人說:死了杜維,我還有七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