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家長來說,給寶寶選對零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據我們前期的調查,發現很多家長給孩子選零食都沒有明確計劃,只是看著好看,吃起來好吃,就給孩子買買買!
要知道有很多家長連食物的標籤都讀不懂,盲目的去買一些零食,可能會給孩子的身體埋下定時炸彈。拒絕垃圾食品,讓孩子能吃上健康的「零食」。
好了,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如何讀懂標籤為孩子選對零食。
新聞背景
我國《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於6月15日起實施。該團標將兒童按照年齡分為兩個階段:3至6歲為學齡前兒童,6至12歲為學齡兒童。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生長特徵,確定不同的重點營養素需求。
針對兒童健康飲食,參考《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指南》,提出少添加糖、鹽、油的規定,並要求規定氯化鈉、蔗糖、脂肪的限值。
在包裝設計安全性上,該團標要求兒童零食的包裝除符合相關國家標準外,包裝結構的設計還需充分考慮兒童的安全性,在兒童使用過程中不應對其產生傷害,如割傷、誤食等風險。
目前我國兒童零食市場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既有專為兒童研發的高端零食,也有高鈉高脂肪的不健康零食,甚至是三無產品的「辣條」類零食。在零食品類方面,多為糖果、餅乾、膨化等大眾零食,與成人零食沒有明顯的區別,產品定義較為模糊。
看順序:
食品配料應按製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過 2%的配料可以不按遞減順序排列。產品生產過程中所出現的所有食品原材料(包括主料、調味劑、食品添加劑)都必須在配料表中體現,順序以從量大到量小的遞減方式依次寫明,指導消費者購買。如果蔗糖、食用油排名很靠前的,那基本可以判斷這是高糖、高脂的零食,不利於寶寶的味覺發育不說,更會導致齲齒、肥胖的發生。
看配料表的長短:
偏長的配料表一般會含有更多的調味料或添加劑,由於添加劑多是以化學名稱直接命名,其字符長度偏長,便拉長了整個配料表的長度。
看配料表的內容:
看配料表中是否含有反式脂肪成分(人造奶油、人造黃油、植脂末、植物奶油、氫化植物油、代可可脂),看食品營養成分表中鈉含量,NVR超過30%的儘量不選。看食品營養成分表中三大營養素佔比,熱量過高或脂肪含量過高不選。
1、注意吃零食的時間。零食最好安排在兩餐之間,如上午10點左右,下午3點半左右,以避免餐間的飢餓,切勿飯前和臨睡前吃零食。
2、選擇適合寶寶年齡、營養價值較高的零食,如新鮮水果(蘋果、香蕉、桃子、葡萄等)、可以生吃的蔬菜(胡蘿蔔、黃瓜、聖女果等)、堅果(腰果、花生、核桃、開心果等)、牛奶等,含乳飲料蛋白質含量較低,添加劑較多,建議大家不要選擇。
3、生長發育期的兒童,為避免生長過程中營養不足,可選鬆軟的麵包、蛋糕、脆餅乾及水果作為孩子午後的加餐。
4、糖果類零食是純熱量食品,巧克力雖然含有一些蛋白質和脂肪,但主要是提供熱能,這類食品營養價值不高。另外甜食是造成齲齒的原因之一,因此兒童不宜經常吃糖果類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