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四合院白立新老師:見證生命奇蹟,追求心靈圓滿

2020-12-23 知行合一陽明教育

7月29日,「未來之星」身障人士學習會,在江蘇宜興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如期舉辦。致良知四合院創始人白立新老師,發表了兩小時主題演講:《見證生命奇蹟,追求心靈圓滿》。演講分為四個部分:一、發現人生的真相;二、明確人生的價值;三、確立人生的戰略;四、實現人生的重生。四合院頭條今日全文奉上——每個人都是圓滿心靈的追求者!

第一部分:發現人生的真相

人生的煩惱從何而來?

事業的成功從何而來?

為什麼人與人的生命質量存在這麼大的差別?

有的人無心去體驗人生的美妙,生命的陽光會帶給他們短暫的幸福,而他們大多時候感受到的是命運的艱辛。更有甚者,生命對他們來說只是沉重的枷鎖,往往被無盡的困惑、煩惱、痛苦或絕望所籠罩,無法解脫,總是感到幸福的時光稍縱即逝,從而產生了人生苦短之感。

有的人總是以愉悅的心情享受生活、享受工作、享受與人為善的樂趣,內心深處感受到世間萬物都是那麼美好,總是真誠地感謝命運,感恩你我。

許多人說,人與人生命質量的差別,源於生活條件的差別,健康的、富裕的、家境好的,生活質量自然就好。但生活質量好,生命質量就一定高嗎?

人生是一成不變的嗎?起點好就一切都好,起點不好就永遠不好嗎?內因與外因如何相互作用?到底哪些因素在主宰著生命的潮起潮落?

通過這張圖可以看到,圖底下是一個淺淺的地平線,上面各種高低起伏的不同的線段,大體上可以代表人生的起點。

人生底色,與生俱來,先天條件,天差地別。有人生於豪門且天生麗質;有人家境貧寒且天生缺憾;有人胸無大志且抱怨不停;有人志存高遠且一諾千金……

人與人之間,千差萬別,然而生命並非一成不變。每天做減法,沒有享不完的福,所謂先甜後苦苦黃連;每天做加法,沒有受不盡的苦,所謂先苦後甜甜似蜜。

每個人都想做加法,可為什麼不容易做到?人生的本質和規律到底是什麼?

首先要明確兩個基本概念:命、心。

生於怎樣的家庭、擁有怎樣的先天條件,似有天意,非人力所為,稱之為命。然而,起心動念間,念念積福累德,日積月累,則必至吉祥,這即是心的妙用。人生的起點,稱之為命;每天能夠做加減法的,是心。因為每天都加減法,生命因而呈現出不同的狀況。

命好心也好:起點好,每天都做加法,富貴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起點好,但每天做減法,富貴天天少。

命不好心好:起點不好,但每天做加法,沒有吃不完的苦,富貴早晚到。

命心都不好:學習不能少。

所謂學習,就是通過學習聖賢的教誨,一起通達人生的真相,明白和體證人生的重大秘密和重大真理這兩個最重要的真相。

人生重大的秘密是什麼?人生重大的真理又是什麼?

人生底色,與生俱來,先天條件,天差地別。但這並非人生真相,因為人生並非一成不變。根據聖賢的教誨,在千變萬化之中,有一樣東西不變,若能抓住那個不變的東西,就能主宰自己的命運。不變的,到底是什麼呢?

還是一條淺淺的地平線,上面是高低起伏、顏色不同的線段,代表著每個人生命的起點。然而,淺淺的地平線會變成一片汪洋大海,原本高低錯落、起伏的那些線段仍然存在,但相對於大海而言,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

這就是聖賢的教誨,就是難以置信的人生真相暨重大秘密:你心中擁有類似整個大地的寶藏,你心中擁有類似整個天空的寶藏,你心中擁有類似整個大海的寶藏!

與生命真正的本質相比,所看到的生命所呈現出的千差萬別不過是大海之上的一個氣泡,不過是虛空中的一粒微塵之別。

心中擁有寶藏,才是生命真正的本質。中華聖賢,實修實證,通達無礙,絕無虛言。勿疑聖賢之言。要改變命運,要讓自己的命運煥然一新,第一個條件就是相信。信,為道源功德母。信,才有機會追隨聖賢,連結聖賢所呈現的能量。

第一個真相:每個人心中都擁有無盡寶藏

一切生命,幾無差別,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擁有無盡寶藏。不管生於怎樣的家庭,以怎樣的身體狀況、心靈狀況來到這個世界,不管其中的差別多麼巨大、多麼不可思議,但本質上,所有生命幾乎沒有差別,因為每個人都擁有無盡的寶藏。接下來,用七句話呈現聖賢對這一「人生難以置信的重大秘密」的揭示。

1.打個比方,屋前屋後的瓜果梨桃可能不盡如意,然而這並不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聖賢所揭示的人生重大秘密,你有萬畝良田可以開發。

2.這個世界並不完美,但你可以勇敢地追求人生圓滿,因為你心中擁有無盡寶藏,擁有大海、天空、大地一樣的無盡寶藏。

3.無盡寶藏,從未遠離,只是沒有呈現出來,但並非沒有,只是被各種不明和貪慾所遮蔽。

4. 只要去除不明和貪慾,至少增長一百倍的格局境界、一百倍的能量智慧,這只是心中無盡寶藏的一點點。

5.人與人生命質量的差別,本質上是心靈寶藏開發程度的差別、是心靈品質的差別。心上的成就才是真正的成就,心上的圓滿才是真正的圓滿,心上的缺憾才是真正的缺憾。

6.只要建設心靈品質從而開發心靈寶藏,每個人的生命質量都可以若干倍地提升。如此難以置信,卻又如此真實不虛。

過去數年間,幾千、上萬、數十萬企業家、民眾,踐行聖賢教誨,讓自己的生命躍升到一個新的層面,大家集體印證著每個人心中都擁有無盡寶藏,只需把寶藏開發出來,生命質量就可以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7.這一人生真相,讓每個人的生命,如此充滿希望。

進一步,用一個蘋果樹的例子,展現如何開發心中的無盡寶藏。

1.一棵蘋果樹一旦長成,所結蘋果的好壞、大小、多少等收成基本就定了,此時,在花果上花費再多的努力,都是收效甚微的。一棵樹基本長成時,大體上就定形了,有的樹長的高大豐碩,有的樹長的沒那麼舒展,但一旦長成,就很難改變。所以在花果上花費努力,收效甚微。

2.若在枝葉樹幹上下功夫,如修剪枝葉、向樹幹噴灑肥料,就能有更多更好更大的果實收成。雖然這棵樹長得不夠高大健碩,但卻可以通過向樹幹噴灑肥料,蘋果就會結得更多更好。

3.若在樹根上下功夫,如對樹根培植灌溉,自然就會根深葉茂,必定是果實纍纍。但一棵蘋果樹不可能結出多棵樹的果實,蘋果再好再多,收成仍然是有局限的。培植灌溉樹根,根深葉茂,自然有碩果纍纍的果實。然而,一棵蘋果樹不可能結出多棵樹的果實,蘋果數量再多,終歸還是有限。

4.事實上,要收穫豐盛的、廣大的蘋果果實的收成,取決於在田地、種子、雨露、陽光、耕耘等方面下功夫。此前不知道在這些方面下功夫。如今,在現有的土地,或者開墾更多的土地,乃至廣袤的土地上,選擇基因更好的種子,種植更多的蘋果樹,提供更豐富的雨露,給予更充足的陽光,進行更科學的耕耘等,就能有豐盛的、廣大的蘋果果實的收成。

原本,我們認為生命就是一棵蘋果樹,先天種在哪裡、基因如何,就決定了這棵蘋果樹果實的收成和命運,如此,生命就被捆在了一棵蘋果樹上。今天,明白聖賢的教誨——每個人心中都擁有萬畝良田,因而每個人都可以超越自己生命的蘋果樹,開墾萬畝良田,提供更多的陽光、雨露,進行更科學的培植、灌溉。因而不僅僅讓與生俱來的這棵蘋果樹碩果纍纍,還可以在萬畝良田上擁有一片蘋果森林、桃樹森林、杏樹森林等等的鳥語花香。

下面這句話,既是對上面的總結,也是對人生真相的另一種表達:原本希望擁有一棵碩果纍纍的蘋果樹,如今卻擁有了整個森林的希望!

人生的第二個真相 行為作用與反作用

人生的第二個真相「行為作用與反作用」,也即「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種植幸福的因,收穫幸福的果;播種苦難的因,收穫苦難的果。

世間萬象在一般人眼裡紛繁複雜甚至一片混沌。一般人眼裡,這個世界存在很多難以理解之處,有許多不公平之事。但在聖賢眼中卻是秩序井然乃至於一片清淨。因為無論世界怎麼變,變化的規律不變,事事物物的變化始終遵循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的真理運行著。

「變化的規律」不變,就像春夏秋冬,就是天地的規律,不管天氣如何反常,不管如何狂風驟雨,春夏秋冬、日月星辰、二十四節氣、晝夜交替的規律始終不變,人生也同樣有著這樣的規律,就是「行為作用與反作用」,這也是是人生第二個真相(也稱之為人生重大真理)——事事物物的變化始終遵循「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的規律運行著。

根據「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的真理,有些付出是有形的,有些付出是無形的;有些收穫是有形的,有些收穫是無形的。但無論曾經經歷過什麼、擁有過什麼,在生命長河中都只是一朵浪花、一個序曲。但因為走進聖賢思想的殿堂,每個人都可以讓自己的生命掀開新的一頁:上天關上一扇門,是為了打開一扇窗。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對於君子,每一件事,都可以是好事。沒有誰是無辜的,沒有誰是冤枉的;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有其緣由和道理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剛剛好,既不多,也不少。

有些種子是有形的,有些種子是無形的;有些果實是有形的,有些果實是無形的。如果僅僅是看到有形的種子和果實,生命就被緊緊的纏縛了。而是要以更寬廣的視角,理解人生的本質、真諦,體味、體證生命當中源於心靈品質無形的力量。

開發心靈寶藏,去掉心靈寶藏上的不明和汙垢,就會看到閃閃發光的自己,就會看到,生命擁有如此寬闊的舞臺在等待著自己。

透徹明白每個人心中擁有無盡的寶藏與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的兩個人生重大真相,每個人的生命都可以煥然一新。透徹明了聖賢所教誨的兩個人生真相,就能讀懂人生,就能通達人生的苦辣酸甜。從此,就能遠離痛苦和煩惱,並且成就幸福自在乃至圓滿覺悟的人生。這就是聖賢對我們的教誨。

第二部分:明確人生的價值

E=mc2,是愛因斯坦提出的著名方程式。大道至簡,一個如此簡單的方程式,揭示了這個宇宙中相當深奧的秘密。他有一句名言:「上帝不會擲骰子。」

這個世界並非偶然,在常人看起來的偶然,其背後都存在必然,若干必然的碰撞,才有所謂的偶然。而在聖賢眼中,所有的一切都遵循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的規律在運行著,這個世界如此清明。

提出「顛覆性創新」的著名商業思想家,哈佛商學院的克裡斯坦森教授,雖然對全球商界產生過重要的影響,也為許多企業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但是當他反思自己的人生時,卻說了這樣一句話:「上帝衡量我這一生的標準,不是我幫別人賺了多少錢,而是我幫助了多少人變成更好的人。」

幾年前,克裡斯坦森教授被診斷出癌症,在哈佛商學院的最後一堂課上,他在演講中提出了以下三個問題:如何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如何確保家庭成為持久的幸福源泉?如何確保不進監獄?(克裡斯坦森在牛津大學羅茲學者班的32個同學中,就有2個進了監獄。)

這兩位外國學者的思想,大體可以給人這樣的感悟:生命的循環是可以翻轉的,生命的價值是可以重新定義的。

每個人都需要明確自己的人生價值。

兩年前,四合院的核心志願們,專程去了一趟河南省蘭考縣,參觀焦裕祿書記紀念館。站在焦裕祿書記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感慨萬千。焦裕祿書記的書房中有一把藤椅,藤椅的右側被頂出了一個洞——因為焦裕祿書記有肝病,所以會用一個杯子頂在右腹肝的位置,暫時緩解疼痛,以讓自己正常工作。他調去蘭考工作時並沒有帶上家人,經常是睡在長凳上,和群眾一起戰風雨、鬥嚴寒。

焦裕祿書記在蘭考其實只工作了475天的時間,他的生命隨之因為肝癌而結束。然而在短短475天的時間,他不僅帶領百姓治沙、治旱、治澇,解決了困擾民眾多年的問題,更主要的是,他所留下的精神財富,至今仍然激勵著我們。

參觀完焦裕祿書記紀念館後,一句話突然冒出:生命就該這樣度過!四合院請人把這幾個字工工整整地寫了出來,掛在辦公室裡,作為四合院的一種信仰和信念。

在焦裕祿書記紀念館,還有一首詩——《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魂飛萬裡,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一九九〇·七·十五

這首詩是黨中央領導人所作。雖然焦裕祿書記的生活質量對照現在的標準,與絕大多數人都沒法比,但黨中央領導人讚揚他是我們永遠的楷模。在那個艱苦奮鬥的時代,焦裕祿書記所展現的鬥志、風採、意志,和那份英雄精神深深觸動著當代人,並讓人們深深地感慨:人與人生命的質量,可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別。

另一位一直激勵著後人的英雄——雷鋒同志,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產。不過,只有先遵循聖賢教誨,建設了自己的心靈品質,才能真正地讀懂英雄,並展現生命原本就該擁有的真正光彩:

我們不一定有機會成為焦裕祿,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時代的雷鋒,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雷鋒從未吃虧,也不可能吃虧。

事實上,沒有人吃虧,上天不會讓任何人吃虧。當然,上天也不會讓任何人佔到便宜,所有的一切都是剛剛好。上天既不會多給我們一分,也不會欠我們一毫。

生命中的每一步,都是我們自己走過來的。人生的未來,也是靠我們一步一步地走過去。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為自己、為家族、為社區、為社會積福累德的機會。能夠有機會利益到更多人,是我們的榮幸和榮耀。每個人的心中都擁有無盡寶藏,其中就包含著這份豪邁和英雄意氣。

財富會提升存在感,但唯有利益了他人、贏得了他人的尊重,才會實質性地提升成就感。

頭上三尺有神明;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所以,像焦裕祿書記和雷鋒同志那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生命才會充分地燃燒,生命價值才可以被無限地大。這也正是《道德經》中所言的康莊大道——「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陽明先生有這樣一段原文:

「今人為子孫計,或至謀人之業,奪人之產。日夜營營,無所不至。昔人謂為子孫作馬牛,然身沒未寒,而業已屬之他人。仇家群起而報復,子孫反受其殃。是殆為子孫作蛇蠍也。籲,可不戒哉!」

今天的人為了自己的子孫,甚至到了去陰謀篡奪別人產業的地步。但人的屍骨未寒,所爭奪來的產業已經歸屬了他人。仇家報復,子孫遭殃,這樣的人就像毒蠍一樣害了自己的兒孫啊。

讓子女不勞而獲,是對他們最大的傷害。指引子女走進聖賢的殿堂,讓他們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事業和價值,才是真正對子女好。

《道德經》第81章講:「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聖人不積攢財富,給別人越多,自己收穫越多。因為人生的重大真理,也是世間的運行規律,就是行為作用與反作用。每一個起心動念,上天都會錄音錄像,並且長期保存於天地間。

如果想的都是利益他人,自己身邊建立起來的就是一個強大的正能量場,並源源不斷地產生出美好的果實。付出越多,收穫越多,這是超越叢林法則,在更高層面上的人類智慧。

《道德經》還有另外一段話,12和13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為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為了自己的眼耳鼻舌能更舒服一點兒,有時會忍不住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但當太在意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時,就會「寵辱若驚」。之所以心生煩惱,與他人和世界產生那麼多的衝突,本質是因為太看重自己的小我。

「死而不亡者壽。」真正能夠流芳百世、恩澤後世的,是一個人思想的光輝和偉岸的人格。生命可以具有無與倫比的價值,在今天現有的基礎上增加十倍百倍乃至千萬倍,因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擁有無盡寶藏。

生命價值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價值:掃除心中汙垢,擁有清朗人生。

不好的念頭是遮蔽心靈寶藏的罪魁禍首。之所以大多數人都很難像焦裕祿書記和雷鋒同志一樣,呈現一份舒展、純粹、莊嚴的生命氣象,是因為心中的汙垢太多。

第二層價值:建設幸福家庭,成為他人榜樣。

修身、齊家,然後治國、利天下。

第三層價值:點燃他人的心燈,引領更多人心靈成長。

這是三個層面的生命價值,但未必是人生成長的三個步驟。事實上,每個人都可以直接抵達第三個層面——當心中的大我被喚醒,當生命直接與民眾連結時,在利益他人的過程中,就可以超越家庭的繁瑣,以及各種缺憾和困擾,第一、二個層面的價值也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從而擁有幸福自在乃至圓滿覺悟的人生——這就是「心-道-德-事」四部曲的奧秘。

第三部分:確立人生的戰略

有這樣一個童話故事:蜉蝣、螞蚱、青蛙、老虎、大雁,這五種動物,因為所處的層面不同,生命的長度不同,因而格局和境界也不同,對於春夏秋冬的理解就不同,整個生命所呈現的景象自然完全不同。(擴展閱讀:蜉蝣、螞蚱、青蛙、老虎、大雁的故事)

所以莊子說:「夏蟲不可以語冰。」因為夏天的小蟲見不到冬天的寒冰。同樣,如果宇宙、人生「春夏秋冬」的規律是五百年一次循環,對於只有百八十年生命的人類來說,一生也不過經歷了一個季節而已——只能度過幾個月的時光,如何能通達人生的真相?

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提升心靈品質。當然,蜉蝣就是蜉蝣,很難變成螞蚱和青蛙,但人可以。通過明心淨心,可以沿著這樣的臺階不斷提升格局和境界:士人-能人-君子-賢人-聖人——

士人之心,腳踏實地,忠於職責;

能人之心,德才兼備,志存高遠;

君子之心,厚德載物,自強不息;

賢人之心,自利利他,胸懷天下;

聖人之心,無我利他,化育天下。

陽明先生龍場悟道時講:「聖人之道,吾性自足。」聖人的心,聖人的道,聖人的德,以及聖人的事業,這些在我們心中都有。我們只需要把這份無盡的心靈寶藏,按照聖賢的教誨開發出來。

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條件天差地別,這些固然是生命的前提,然而卻不是生命的本質,每個人都有機會展現自己與眾不同的生命光輝。

《王陽明全集》中有這樣一篇文章:《諭泰和楊茂》。楊茂是一位聾啞人,陽明先生與他通過紙上的文字來交流。

—陽明先生問:「你口不能言是非,你耳不能聽是非,你心還能知是非否?」

—楊茂答:「知是非」

—先生言:「如此,你口雖不如人,你耳雖不如人,你心還與人一般。」

—楊茂「首肯拱謝」。

—先生又言:「大凡人只是此心。此心若能存天理,是個聖賢的心;口雖不能言,耳雖不能聽,也是個不能言不能聽的聖賢。心若不存天理,是個禽獸的心;口雖能言,耳雖能聽,也只是個能言能聽的禽獸。」

(心才是身的主宰。如果這顆心能與天理相應,就是聖賢之心,即便不能言、不能聽,也不愧為聖賢。反之,一個人能言能聽,卻違背天理,也只是個禽獸。所以,一個人如何定義,其實取決於他的心靈品質。)

—楊茂「扣胸指天」(以示自己願意存天理)。

—先生繼續說:「你如今於父母,但盡你心的孝;於兄長,但盡你心的敬;於鄉黨鄰裡、宗族親戚,但盡你心的謙和恭順。見人怠慢,不要嗔怪;見人財利,不要貪圖。但在裡面行你那是的心,莫行你那非的心。縱使外面人說你是,也不須聽;說你不是,也不須聽。」

(陽明先生教導楊茂,不管外在環境如何變化,只需要隨時主宰的自己的心,主導起心動念。)

—楊茂「首肯拜謝」。

—陽明先生又講:「你口不能言是非,省了多少閒是非;你耳不能聽是非,省了多少閒是非。凡說是非,便生是非,生煩惱;聽是非,便添是非,添煩惱。你口不能說,你耳不能聽,省了多少閒是非,省了多少閒煩惱,你比別人到快活自在了許多。」

—楊茂「扣胸指天躃地」(感恩陽明先生對他的教誨)。

—先生最後說:「我如今教你但終日行你的心,不消口裡說;但終日聽你的心,不消耳裡聽。」(在心上下功夫,口不能言就不用說,耳不能聽就不用聽,只需用自己的心。)

管理好自己的心、建設好自己的心,生命就能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但是,如何建設心靈,讓生命煥然一新?根據「心-道-德-事」四部曲,中華文化的精髓,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德是事的根源,厚德才能載物。所以,歸根到底,有怎樣的心就有怎樣的事。

【心】

心是身之主宰,心體現在起心動念上,起心動念決定了語言、意識、身行,語言、意識、身行決定了事,所有事匯集起來就是人生。人生的重大秘密是心中擁有無盡寶藏。例如陽明先生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孟子曰:「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生重大真理是行為作用與反作用。例如老子曰:「反者道之動。」

【道】

道是人的格局和境界。每個人都擁有道,只不過道的層面不同,因而展現出來的格局和境界就不同。道是心的呈現,心靈品質的高低,決定道的高低。道可實修實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德】

德是心的一切妙用,是道的體現。德包括仁愛、智慧、胸懷、愛國、感恩、奉獻、清靜、平等、能量、和諧、嚴厲、誠信、恭敬、懺悔、敬業、勇氣、慚愧、溫和、勤儉等等。擁有寬厚的德,就能成就廣大的事。

【事】

事是人生事事物物方方面面的結果和狀況。德的厚薄決定了事的優劣高低大小。事包括功名、財富、家庭、朋友、職業等等。

所以,「心-道-德-事」四部曲為我們揭示的是:心是人生事事物物的源泉之源泉。有怎樣的心,就有怎樣的人生和事業。

因此,陽明先生的龍場悟道,都可以通過建設心靈品質而可學而至,更何況幸福自在的人生!每個人不管先天條件如何,都有機會擁有幸福自在的人生。同樣的,每個人的生命也都可能陷進無限的煩惱與痛苦之中,無論起點如何。

建設心靈品質從而開發心靈寶藏主宰行為作用。為此,我們需要明心和淨心的兩個功夫。明心、淨心功夫有五個要點:

【明心】明白和體證人生兩個真相:

1.人生重大秘密:心中擁有無盡寶藏。

2.人生重大真理:行為作用與反作用。

【淨心】:

1.隨時觀照自己的念頭是起心動念的基礎。

2.深刻反省不好的念頭是淨化心靈的關鍵。

3.主動引導自己產生更好的念頭是淨化心靈的根本。

大道至簡。生命煥然一新,需要且只需要這五個要點。明白人生的真相,就能遠離生命負循環的漩渦,讓生命在更廣闊的天空中舒展。

接下來,用關於一粒種子的五個問題,來總結第三部分:

第一個問題:一粒種子,何以長成參天大樹且碩果纍纍?

答案是這顆種子藉助土壤陽光雨露,連結了天地的能量。天地通過陽光雨露土壤,把能量賦予給它,所以一粒種子長成參天大樹且碩果纍纍,展現的是天地的能量。

第二個問題:一個人,如何成就幸福自在乃至圓滿覺悟的人生?

答案是連結千萬人的能量,形成一個龐大的能量場。如此才有可能成就值得父母、子孫驕傲、自豪的事業。就像一粒種子,一個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天生有一些缺憾,所能成就的事業就非常有限。因而,只有連結千萬人的能量,才能成就更廣大的事業。

第三個問題:如何連結他人的能量?

答案是唯有利益他人,才能連結他人。

第四個問題:如何利益他人?

答案是踐行聖賢思想,成就他人建設心靈品質。許多人生活在昏暗之中,不明白人生的真相,因而生命中充滿煩惱、困惑、焦慮。自己首先切實踐行聖賢思想,以生命喚醒生命,才能夠引領他人走向光明。

第五個問題:如何最大化地利益他人?

答案是藉助聖賢思想的指引,於暗夜中點燃千萬人心中的那一盞燈。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盞燈等待點燃,先點燃自己心中的那一盞燈,再去點燃他人心中的那一盞燈。連結千萬人的能量,就能成就一番利益千萬人的事業。心與心的連結可以通過起心動念來建立,從而搭建起一個看不見的能量場,如此才有機會實質性地利益到他人,並且擁有真正的成功。

真正的成功是以健全的心靈品質,依道而行,達成目標,同時擁有幸福自在乃至圓滿覺悟的人生。每個人的先天條件可能存在著很大差別,乃至有一些缺憾,可那不是真正成功的必要前提,健全的心靈品質才是。

每個人的心中都擁有萬畝良田,只要深深確信行為作用與反作用,心靈寶藏就可以得以開發,格局境界也不斷提升,同時利益越來越多的人,收穫成功人生。

第四部分:實現人生的重生

生命無法重來,但人生卻可以重新開始!

中華文化為我們打開廣闊的天空,網際網路為我們插上隱形的翅膀。

聖賢所揭示的人生真相讓我們明了每個人心中都擁有無盡的寶藏,只要打開心靈寶藏,就打開了人生的天空,就有更廣闊的舞臺呈現在面前。網際網路延展了我們的雙手、雙腳、雙耳、雙眼,使我們可以超越時空,去從事前輩做不到的事業,這相當於為每個人插上了隱形的翅膀。

建設心靈品質,提升格局境界,因而提升仁愛、智慧、胸懷、能量,如此,就能實現超越,就能實現生命的煥然一新!

1.打開自己,進而打開家庭的心結。

每個家庭都難免存在一些分歧、矛盾,甚至裂痕,如今,通過成千上萬人的實踐,我們知道,家庭是可以建設的,裂痕是可以修復的,破鏡都是可以重圓的,只需要打開自己心上的枷鎖。

2.打開自己,進而打開親朋好友的心扉。

網際網路時代,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創業者,可以在家裡工作。只要自己願意,就可以連結親朋好友,為親朋好友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為親朋好友提供走向光明的一條路經。如此,在成就他人的過程中,就會收穫回饋給自己的美好和幸福。

3.打開自己,進而打開事業的天花板。

每個人都可以打開自己事業的天花板,當事業遇到瓶頸時,就是自己格局和境界到了瓶頸。打開格局和境界,只需要明心和淨心五個要點。

4.打開自己,進而打開生命的邊界。

陽明先生講「知晝夜即知生死」。對於每個人而言,已經生活了一萬、兩萬天,知道夜幕來臨可以睡覺,知道第二天太陽會照常升起,自己也會醒來,這就超越了晝夜。

每個人手中的牌不同,有的人手中是一把好牌,有的人手中卻是一把普普通通甚至不大好的牌,這是自己無法決定、卻又必須面對的現實。然而每個人卻都可以通過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打好自己這副牌。

不明白人生的兩個真相,對於人生、社會的看法,就會有許多「錯知錯見」,比如,看不起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恭維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一切生命生而平等,不管一個人的地位高還是低,都擁有一樣的心靈寶藏,無非是心靈寶藏開發的多一點或少一點,但卻絲毫不會減損心中的寶藏。領會聖賢的教誨,通過明心淨心的功夫,去除心中的錯知錯見,掃除心中的惡思惡念,心靈寶藏當中那些優良的品質即會呈現出來。

回想生命當中,一定有許多閃光的時刻。那些讓自己為之自豪的時刻,是因為自己展現了一份擔當和無畏、無我和無私,是因為當他人最需要幫助時,自己伸出雙手幫到他突破了障礙、超越了困境,這就是每個人心中原本就有的那些優良品質。現在,這些優良品質不僅僅可以被喚醒,還可以若干倍地放大。

去除心中的錯知錯見,掃除心中的惡思惡念,就可以徹底修復與這個世界的關係。這個世界並不完美,但我們卻可以勇敢地追求心靈的圓滿。北京四合院全體志願者,願意為你效犬馬之勞,無怨無倦!

作為四合院志願者,我們與各位一樣,如此平凡,卻又如此幸運!

我們深深深深地感恩這個時代!因為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才有機會追隨領袖,參與到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因為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才有機會追隨聖賢,走向光明,開發心中萬畝良田。

我們真誠期待,也確信無疑你的生命可以煥然一新。這是聖賢對所有人的教誨乃至承諾,只需要跟隨聖賢,踐行聖賢的思想,每個人的生命都可以實現翻轉。

從渴望愛到付出愛。我們可以十倍、百倍、千倍、萬倍地愛這個世界,用幾乎無盡的機會去表達和奉獻這份愛。

從被人關懷到關懷他人。心中擁有無盡的寶藏,包含無上的仁愛、無量的智慧、無限的胸懷和無盡的能量。喚醒它們,不管是誰,不管今天處於什麼狀況和境地,都有機會關愛他人,幫助他人打開心結、點燃心燈。

每個人都可以從生命奇蹟的創造者,變成生命奇蹟的見證者。見證其他人與我們一樣去創造生命的奇蹟,讓自己生命的價值成千上萬倍增長,這不就是生命的奇蹟嗎?「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先天優勢,更何況還有無盡的心靈寶藏!

從心靈圓滿的追求者成為心靈圓滿的引領者。不僅可以實現自己的心靈圓滿,還能夠以自己的生命喚醒他人的生命,引領更多人走進聖賢思想的殿堂。

最後,我們以致良知四合院為此次學習會所創作的一首歌詞,來作為分享的結尾——《你是我的奇蹟》。(這首歌將在2019雁棲湖企業家論壇上完成呈現。)

帶你來到這個世界

媽媽愛你勝過自己

你是我的驕傲

在這不完美生命裡

你創造著生命奇蹟

送你踏上人生旅程

媽媽盼你超越自己

你是我的驕傲

在這不完美人生裡

你體悟著人生真諦

讚美生命奇蹟的創造者

致敬心靈圓滿的追求者

祝你成為新時代貢獻者

邁向民族復興

願你成為新生命見證者

奔向星辰大海

深深深深地祝福各位,以及各位的母親!謝謝!

「未來之星身障人士學習會」精彩瞬間:

相關焦點

  • 「致良知四合院」助力中國企業家新長徵
    本次學習會由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簡稱「致良知四合院」)主辦,上海致良知學習小組以及蘇州致良知學習小組承辦,學習會希望通過學習陽明心學思想智慧造福企業、造福社會,為企業家提供經營管理的思想理論。 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是一個以企業家為主體、王陽明心學為核心的學習型組織, 2014年由創始人白立新博士與50多位企業家共同創辦。
  • 「致良知四合院」的財務明細 都去哪兒了?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致良知四合院」的財務明細,都去哪兒了?來源:新金融頭條「致良知四合院」遭媒體曝光被指「精神傳銷」後,引發大量企業員工對其培訓模式的質疑。而據《華夏時報》記者調查發現,「致良知四合院」的財務收支或存在造假嫌疑。
  • 神秘「致良知四合院」被曝光精神控制學員,晶澳太陽能董事長靳保芳...
    在北京靠近東北五環的東風公園內,有座別致的四合院,它的名字叫「致良知四合院」。這裡號稱的是一個以企業家為主體、王陽明心學為核心的「學習型」組織,其官網介紹為「以致良知為切入點,以中華文化為源泉,以四部曲為精髓,以心靈建設為宗旨,以企業家為主體,以家庭建設為平臺的公益文化促進機構。」
  • 關於近期陽明心學與致良知四合院曝光事件的一些思考
    近日致良知四合院被推倒風口浪尖,自媒體及官方媒體紛紛發聲。致良知四合院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助力民族復興,反遭網絡浪潮聲討。作為陽明心學的「愛好者」,一些個人的看法與大家分享。致良知四合院中提倡不說一句善意的謊言,同時也反對「妄議聖賢」。以下個人觀點,讀者吸收有用的,讀者摒棄錯誤的。
  • 致良知四合院親授自省小妙招
    致良知四合院結合「心-道-德-事」四部曲,精煉的將反省凝結為四部曲和九步驟,指引大家在反省中不走岔路,各層次全方位去改進自己,貫徹深刻反省的本質。反省四部曲:事上反省事是人生方方面面的結果和狀況。心靈品質的高低決定了心的層面的高低,進而決定了人生中的事事物物方方面面。心靈反省具有痛徹心扉的效果,因為在心上的反省就是去體證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當對行為作用與反作用有了非常真切的體會後,一個人就會明白:原來過往生命中的種種種種,都是自作自受;過往自己種種不好的行為作用,都是在染汙甚至戕害自己的生命;過往那麼多年,因為不明白行為作用與反作用,把自己的生命活小了、浪費了,活得真是太委屈了!
  • 致良知四合院:關於《道德經》第45章的對話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nè]。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道德經》第四十五章四合院老師與達實智能董事長劉磅共同探討學習了《道德經》第45章的感悟。他們的生命體驗和人生實踐,或許會幫助我們更好體悟老子思想。
  • 致良知四合院:如果愛,如何愛?兩個判斷、八個要點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 關於家庭的兩個判斷 1.家庭可能並不完美,但我們可以勇敢地追求生命的圓滿 一個人的基因、血脈和面容都是由父母給予。作為個體,無法選擇自己的身體,也不能期待外部世界沒有缺憾,但我們卻可以決定對待世界的態度:這個世界並不圓滿,但我們可以勇敢地追求圓滿。 感恩父母,感恩世界,改變自己對世界的態度,世界就會煥發出新的光彩。
  • 致良知四合院:不再較勁,生命終於得以舒展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尹兆晶,一位32歲優秀女性,目前在一家很有品質的文化機構工作,她性格開朗明快,做事乾淨利落。然而,此前的她,卻是十分擰巴,經常跟人較勁。她為什麼較勁?在跟誰在較勁?她從哪天開始不再較勁了?
  • 徐少春:管理的本質是激發人心中的良知
    2018年8月15日,國際哲學團體聯合會(FISP)及北京大學主辦的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在北京舉辦,作為本屆世哲會的重要議題和特邀會議,「中國商業哲學論壇」第一次出現在世界哲學大會的舞臺上,北大副校長王博、美國夏威夷大學教授安樂哲,中國著名企業文化與戰略專家陳春花,致良知四合院創始人白立新,正和島創始人劉東華等眾多管理學者和重量級企業家齊聚北京
  • 二十年代整個社會應學會珍惜和累積共識――也談致良知四合院
    三家分別是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北京致良知公益基金會、北京懷柔致良知四合院公益文化促進中心。「致良知四合院」是其註冊商標。北京人喜歡簡縮,叫著叫著就簡稱為「四合院」了。從「爭議」一文對其的批評烈度和語氣來看,一定是在該單位有過任職或共事的,不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爭議」對「四合院」的指謫大多是有偏於事實的。有關這個,我們在下面的文字裡會有一句沒有一句地聊著。
  • 致良知四合院:你也曾經是個孩子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有這樣一間神秘的教室:如果你是孩子,它可能就是你的渴望;如果你已成年,它可能就是你曾經的幻想。這間教室,就是56號教室。這是一間誕生奇蹟的教室。為了便於每一位關心孩子成長的父母和教育同行都能有所啟發,他還把自己對教育的思考及教育方式寫成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第56號教室,到底有什麼奇蹟?奇蹟一十二歲的孩子,懂得忠於自己的原則,知道「品格」的重要性。
  • 文化自信要發揮傳統文化的正能量——也談「致良知四合院」
    近期網絡不明就裡地傳出「致良知四合院」的一些莫名其妙的言論,疑似既無事實根據,也無自圓其說的理由。在網絡上混久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有人在玩弄些個操弄手法搞事。從最善意的角度來說這是博人眼球,或者是「四合院」不小心踩到誰的腳了;如果再往前走一點,不排除就有抹黑企業致人於窘境之嫌了。
  • 「致良知四合院」女人的哲學
    女人是生命的源泉。關於生命本源的探尋,是為哲學。如何實現心靈成長,如何永葆青春姿態,如何擁有舒展人生?簡而言之,女人的哲學是什麼?在剛剛過去的「3·8」婦女節,方子老師藉助自己人生的體驗講述了「女人的哲學」,其中包含如下四個要點。
  • 致良知四合院未來之星學習會:2019雁棲湖企業家論壇遠程學習班
    在距離學習會開始僅有3天之時,周杰得到四合院老師的通知,可以在浙大舉辦青少年班的遠程學習會。刻不容緩,她立即著手所有籌備工作——招生、布置教室、安排其他事宜。時間短、任務重,一切迫在眉睫,之前的經驗完全用不上。
  • 攀枝花市圖書館與致良知四合院聯合舉辦讀書會活動
    2020年8月16日下午,攀枝花市圖書館與致良知四合院在市圖書館多功能報告廳聯合舉辦  本次活動以觀看視頻和主題討論分享的方式進行,在一首激情澎湃的大合唱《祖國頌》後,大家共同觀看了《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新時代去奮鬥》 《窯洞裡的讀書人》等視頻,在鄧惠老師的引領下,大家對「我為什麼而活著,我該怎樣成為父母的驕傲」等主題展熱烈地討論討論和交流,最後孩子們和家長一起完成了立志填寫和分享。
  • 致良知四合院:「人老了,還能幹啥?古稀之年,又有了新奔頭!」
    原創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來自專輯一百個真實故事「外公,爸爸媽媽又吵架啦!」「哥,咱家老弟的抑鬱你再想想辦法啊!」走在田壟上,看看滿田野玉米的長勢,望著鬱鬱蔥蔥的大自然,他不禁久久遙望:村支書該去再催催了,村裡鄉親生命品質的提升還需要他來掌舵;自己的那群老同學要再次滲透了,每個同學都需晚年圓滿;家族中孩子們要借百日課程再推進,讓更多的孩子們,懂得以「愛國教子」的境界與格局,來陪伴孫子輩們的生命的建構……天光明亮,晨風吹拂;長空浩蕩,
  • 致良知四合院:號角只是剛剛吹響!高考結束,家長鬚知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 高考大戰序幕剛剛落下。 填報志願時,要引導孩子將個人理想追求與國家的民族復興大業相連如此,孩子的人生路會越走越亮堂,生命的能量會被不斷激發。 無論選擇復讀還是上不理想的大學,關鍵是引領孩子真正提升心靈品質。走入中華文化殿堂,就是給了孩子打開成功人生的一把金鑰匙。
  • 致良知四合院: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視頻來源:人民日報「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衷心預祝天問1號取得圓滿成功!祝願偉大祖國繁榮興盛!
  • 致良知四合院:「小而高」個體工商戶學習會,9.13在潤澤園開啟
    原創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收錄於話題#潤澤園學習會十六大亮點2個本文字數:2416字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今年的餐飲行業非常艱難四部曲潤澤園(前身是致良知四合院)舉辦本次學習會,正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也是其自成立以來一直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又一次行動彰顯。作為一個科技教育公司,四部曲潤澤園旨在弘揚中華文化,幫助更多人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提升格局與境界,從而推動社會進步。個體工商戶雖然是小店,但也可以踐行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