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區稷下街道淄江社區位於臨淄城區東部,是一處建設中的純城市社區。轄區佔地2000畝,由11個生活小區組成,容納居民8000餘戶,25000餘人。社區現有直管黨員50名、在職黨員545名,曾經榮獲「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全省幹事創業好班子」「省級文明社區」等榮譽稱號。
2018年8月,罕見的暴雨襲擊了臨淄。淄江社區位於臨淄城區東部,積水成河,轄區幾萬群眾的生命財產受到了嚴重威脅。危急時刻,一個身影一次次出現在淄江社區174棟樓的342個單元裡,現場指揮調度人力物力布防,鞋子跑壞了也全然不知,她就是臨淄區稷下街道淄江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張葦。張葦1999年來到臨淄區稷下街道辦事處,擔任過稷下街道辦事處安監站副站長、婦聯主席、總工會主席、建設辦公室副主任等職,2013年12月至今擔任稷下街道淄江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可以說,張葦把青春都奉獻給了社區的群眾。
△張葦組織孩子們進行科普體驗。
主動作為 現場找茬
張葦說:「社區是與群眾連接最緊密的,是最能看到群眾需求的。」她把淄江社區的日常工作由被動變為主動,實施「現場找茬、天天議事」的工作方法,讓群眾在困難的時候「找得到人」「說得上話」「交得了心」。張葦帶領淄江社區,圍繞「把群眾放在心上、把心放在群眾上」的中心思想,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為孩子們開辦「快樂四點半課堂」,為弱勢群體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時時刻刻都在關注群眾的所需所想。
說到為孩子們開辦的「快樂四點半課堂」,張葦感觸頗深。在2016年初的一次入戶走訪時,她了解到有部分居民因工作時間與學校放學時間衝突,無法按時接孩子回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張葦多方協調,不久,社區純公益的「快樂四點半課堂」有序開展起來。社區裡的孩子們都特別期待放學後來到「快樂四點半課堂」,因為在這裡,通過參加手工、書畫、音樂戲曲、英語口語、科普體驗等課程和活動,孩子們學到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快樂四點半課堂」給了孩子們更多的陪伴和關愛,也解決了家長們的後顧之憂。社區居民都對張葦的這個創意讚不絕口,「快樂四點半課堂」也因此被評為第十三屆淄博鄰居節「十佳創意活動」獎。
張葦的創意還體現在「現場找茬、天天議事」工作方法上。今年6月,張葦通過「現場找茬」發現社區北1區的監控系統不完善,北5區的人臉識別系統損壞,為了保證社區居民的出行安全和生活便利,她馬上組織班子成員開會議事。經過與業主委員會協商、找廠家協調方案,很快就開始了施工改造。張葦獨創的這一工作方法,不但提高了社區的工作效率,更是設身處地解決了居民們的實際問題,贏得了居民的認可和稱讚。
在2020年那個特殊的春節,張葦放棄了與家人的團聚,每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堅守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由於淄江社區人口較多,防控任務特別重,張葦帶領社區黨員及5家「雙報到」黨組織共220名在職黨員,共同參與到防控點值守工作中去。對重點管理人員,她堅持主動上門聯繫,密切關注其身體狀況,防止突發狀況發生,還不定期走訪援助湖北醫護人員家屬,為他們帶去黨和政府的關懷。為做好居家隔離群眾生活的後勤保障,張葦組織黨員及志願者為居家隔離戶提供代辦幫辦服務,一包湯圓、幾斤小米、一盒降壓藥……只要居民有需求,志願者們都會以最快的速度把最好的服務送到家門口。累計參與社區志願服務的志願者達220餘人次,服務居家隔離居民459戶。
黨建引領 建設幸福淄江
張葦剛來到淄江社區時,這還是一個新建城市社區,一切都需要從頭開始。工作起來不怕困難、再硬的骨頭也敢啃的她,迅速理清工作思路,從問需於民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將各項工作逐步開展起來。
張葦帶領社區一班人馬,按照「實施黨建引領,建設幸福淄江」的發展理念,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打造了主動幹事、創業有為的好班子,摸索出了以社區黨總支為核心、多元共治、網格管理、活動凝心的「多管齊下」工作法。
在她帶領下的淄江社區黨總支,按照「班子建設好、黨員隊伍強」的工作思路,不斷提升自身戰鬥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強黨總支在社區建設中領導各類組織、主導各項工作、掌控各種資源的能力。
社區黨總支還著眼於社區治理體系建設,通過網格化服務、網絡化手段,實現社區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將小區劃分成20個網格,打造網絡化智能平臺,實現了發現問題無死角、傳輸問題無障礙、解決問題無時差、服務居民零距離的工作目標。
通過這一系列工作的開展,淄江社區逐步構建起以社區黨組織為基礎、社區網格為脈絡、社區黨員中心戶為支點的區域化黨建新格局,形成了轄區老年人得到妥善照料、未成年人得到關愛照顧、居民文化生活得到充分滿足的良好局面,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數。
推開家門 打開心門
在張葦看來,「無私忘我、為黨分憂、為群眾解難題」,是一名社區工作者的基本素養,而她也把這一信念,真真切切地落實到了社區的每一項工作中。幾年來,她帶領團隊數不清推開了多少居民家的門,與他們面對面、心貼心地交流,懷著為政府分憂、為社會解難、為居民服務的情感,深入了解居民需求和願望。對張葦來說,那一扇扇被推開的門背後,是一顆顆期待被關愛的心。
淄江社區是一處新建純城市社區,75歲以下生活能自理的老人比較多,做好這部分人群的服務尤為重要。經過多番考察評估建設,全省規模最大的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應運而生,可日接待老人400餘人次。社區裡的老人不再是年輕人的負擔,也不用每天獨自在家忍受孤獨,每個走進照料中心的老人都能在這裡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對個別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張葦積極協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醫養結合,56張床位完全能夠滿足這部分老人的需求。自此,轄區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
在社區工作中,解決小區居民與物業、居民與居民之間發生的糾紛,也是張葦經常需要面對的。每次一有問題發生,不論大事小情,她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在現場,挨家挨戶上門了解情況,協調組織處理。多年來,她調解了數以千計的民事糾紛,換來了千家萬戶的安寧和社區的和諧,贏得了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賴。
有困難找社區、找張葦,已經成了淄江社區居民們的習慣。張葦說,她將繼續奮鬥在為群眾排憂解難的第一線,讓群眾們每一天都在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上闊步向前。
(文/圖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通訊員 董瑋 記者 任靈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