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李,工作非常的勤懇認真,能力也是很出眾。最近聽說小李被辭退了,現在總是為了生活發愁,為此對他的遭遇感到很疑惑。按理說像小李這樣有能力的人,不應該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才是。
通過了解他的情況後明白了這其中的原因,原來啊,是小李在情緒管理上面出了岔子。
一、「因為沒有管住情緒,生活變得一團糟」
雖然小李工作能力很值得認同,做事也非常的認真。但是,他的認真卻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得做自己認可的事情,一旦有他覺得反感或者是不想做的事情,他就會選擇迴避,甚至是不聞不問。有時候他就這麼幹等著,把事情擱在一旁,等著一個「有緣人」來接手他的任務。
而有一次,到了沒法挽救的地步,他的情緒就上來了。他首先會對一起負責這個項目的同事發牢騷,說他辦事效率低下,導致他工作沒完成挨了批。也正是因為這樣,小李憑藉著自己過人的能力,把自己的責任都推得一乾二淨。同事也就這麼活生生的被小李逼走了。
自從同事被小李逼走之後,小李的問題就來了,因為平常是兩個人一起做的工作,這下子全都給小李包了。基於小李出色的工作能力,在組長面前也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組長就沒有往他這裡增派人手。也正是從這時候開始,小李在工作上非常的不順心。
後來,小李不僅每天都接到了很多自己不願幹的事情,還特別的花時間,這讓他的耐心一下子遭遇了滑坡式下跌。過了幾個星期,他也是繃不住情緒了。經常向同事抱怨,還經常說組長針對他,到處說著抹黑組長的話。
因為這件事情,他也跟組長結怨了。起初組長沒打算和他計較,但是自從小李觸碰到了組長的利益時,就再也坐不住了。通過組長一些暗箱操作,小李最終遭到了開除。
不僅如此,小李惡劣的工作態度還被散播了出去,這讓他在找下家的路上越來越難走。很多公司都聽聞了他的「事跡」,對他望而卻步。這讓後來的小李非常後悔,但是事已至此,他只能咬咬牙,默默的接受這變得越來越糟的生活。
身處職場,我們就要明白,不要在別人面前暴露太多不好的情緒,這樣只會讓自己接下來的路更難走。在職場中學會情緒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門功課。
二、在職場中,情緒管理是一門必修課
在心理學上,情緒是一種內部的主觀體驗,但在情緒發生時,又總是伴隨著某種外部表現。簡單點說,就是可以觀察到的某些行為特徵。而這些與情緒有關的表現也多種多樣,有語言,有動作,也有表情。
不難看出,情緒也可以簡單理解為外部環境刺激所帶來的表現。因此,一個人的情緒如何,看的就是這個人對一件事情有什麼樣表現,是否懂得情緒管理,也就在這裡體現出來了。
這要是放在職場,更要注重它的重要性。要知道,在職場中,能力與人品固然重要。但是,對一個人在職場中的發展來說。情緒,是間接在決定著一個人將來能走多遠的保障。
因為在職場上,人們更多的是看重與人相處的能力。畢竟,誰也不願意跟一個時而開心、時而憤怒的不穩定炸彈人一起工作吧!
拿破崙說:「我發現,凡是一個情緒比較浮躁的人,都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成功人士,基本上都比較理智。所以,我認為一個人要獲得成功,首先就要控制自己浮躁的情緒。」
在職場中,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讓自己真正站穩腳跟。下面是一些情緒管理的小建議,希望會有所幫助。
三、做好這3點,成為一個情緒自由的人
1、利用情緒ABC法則,讓壞情緒離得遠遠地
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在《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一書中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當你感覺情緒快要失控時,不妨想一下,除了發脾氣外,是否還有其他選擇呢?其實,不良情緒是在讓我們放棄選擇權,想要讓情緒穩定下來,有時候只要換個思維就足夠了!
那麼,具體該怎樣做呢?
首先,承諾自己確實是有情緒的,但同時也要明白:事件A並不是導致情緒C的原因,而是因為錯誤的思維方式B所致。比如,在上面的案例中,小李之所以容易生氣,並不是因為真的因為事情多,而是因為某些事情他不認可、不想去做。
其次,多角度思考。仔細想想,讓人憤怒的思維方式B到底是如何產生的?是自己的主觀臆斷還是自己對事情認識還不夠了解。並且,跳出當前的思維框架想一想,如果自己由此而產生情緒,結果到底是對事情有利還是有弊,會利於解決問題嗎?
再者,換一個思維方式B來解決問題。事件A是不可改變的,情緒C是由思維方式B所決定的,那麼,核心的問題就在於思維方式B,有時候,只要改變一下思維方式B,問題也就解決了!比如,小李如果換個思維想一想,把他的不認可的任務當作是領導對他的考驗,或許情緒也就沒那麼不可控了!
走完這3步,基本上情緒就已經得到了控制,如果下次出現情緒化的事情,你就強迫自己按這3步進行調節,久而久之,情緒就會越來越穩定。
2、當你感覺情緒要爆炸時,停下來做冥想訓練
思想家帕拉瑪罕撒·尤伽南達在《內在和平》一書中指出:「沉靜,是我們接納所有生命體驗的一種理想狀態。要達到這種狀態,就必須經過冥想。通過冥想,一個人可以培養極為平靜的內心,壓力和緊張感都消失掉。」
當人們處於憤怒的情緒中,通常有4種做法:1.責備自己;2.責備他人;3.感受自我;4.體會他人。
大多數人之所以脾氣一點就著,本質上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責備了他人,認為所有的情緒都是對方造成的。而如果嘗試著感受自我和體會他人,很多時候,我們就不會再生氣了,甚至可能讓情緒迅速平靜下來。
冥想就是這樣一種讓你關注自我與體會他人的行為,當你覺得憤怒的時候,可以嘗試著用冥想來控制自我的情緒,也就是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關注在呼吸上,除了呼吸什麼也不要做,慢慢感受自身情緒變化,仔細思考到底是什麼惹自己生氣了,當人們找到了情緒爆發的根本原因後,情緒就會自動變。
一種有意思的現象是,很多人以為通過憤怒的方式把情緒發洩出來就能緩解情緒,但實際上,這樣只會讓事情更糟糕!因為對方感受到你的憤怒時,通常只有兩種反應:一是與你爭吵,讓你更加憤怒;二是不與你計較,讓彼此和距離越來越遠。
所以,只要通過冥想來感受到情緒的根本變化,才能找到引發情緒的根本原因,並徹底解決它們。
3、遠離情緒炸彈,避免「情緒傳染」
美國洛杉磯大學心理學教授加利·斯梅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將一個滿臉笑容與滿臉憂愁的人放在一起相處,結果不到半小時的時間,這個滿臉笑容也變得憂愁起來。
隨後,更多的心理學家做了類似的實驗,得出了一個結論:人們的情緒是像病毒一樣具備感染力的,它可以在人們毫不知情的情況相互傳染。
心理學教授加利·斯梅爾指出,情緒傳染的發生一般具有兩個條件:
1. 情緒病原體喜歡散布情緒。很多人在感覺難受時,會跟身邊的人情緒自身的痛苦,而傾聽的對象很可能就會被對方的情緒所感染,把自己的情緒也變得糟糕起來。
2. 情緒更容易由上往下傳染。如果在一段感情中,對方處於優勢地位,則更容易將情緒傳染給你。比如,對方是你的上司或者是你的父母,這種情況就特別容易被傳染情緒。
那麼,如何避免被別人的糟糕情緒所傳染呢?
1. 遠離情緒病原體。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一個人整天跟著愛生氣的人相處,是很難做到情緒穩定的。因此,在無法改變對方的情況下,最好用的方法就是離他遠一點。
2. 堅定自身信念。越是缺乏自我主見的人,越容易受他們情緒感染。因此,當你無法遠離情緒病原體時,就該如何增強自身的抵抗能力。我們可以在心裡舉辦一場小小的辯論會,看對方的情緒是否真的合理,避免被情緒病原體拖著走。
3. 積累積極情緒。抵抗消極情緒最好的方法,就是平時多積累積極情緒。你可以準備一個「開心手冊」,將平時開心的事情都記錄下來,當自己感覺憤怒時就打開看一看,這會讓你意識到事情並沒有那麼糟糕,並迅速讓憤怒的情緒冷靜下來。
在《一生的資本》一書中,作者奧裡森馬登寫道:「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無論情況多麼糟糕,你應該努力去支配你的環境,把自己從黑暗中拯救出來。」
深表認同。
我們不應該成為情緒的奴隸,而應該掌控情緒,只有這樣,才能活得更加舒適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