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西這個村的黃金百香果正逐漸成為村民的「致富果」
揭西縣金和鎮金新村地處普寧和揭西交界處,原本是一個種植水稻、香蕉、玉米等農作物為主的純農鄉村,近幾年來,村裡部分年輕農民引進黃金百香果種植,如今,百香果正逐漸成為村民的「致富果」。黃金百香果場負責人 林海濤:網商非常多,他們會找到這裡來,果實大規模成熟的時候,福建等地的收購商會來到這裡收購。百香果又叫雞蛋果,因為具有番石榴、芒果、香蕉等多種水果的香氣而被譽為百香果。而黃金百香果,又是百香果中的上等品種。
-
長樂溪湄村種植新品水果帶動村民增收
鄭海官(右)、李彬採摘百香果。記者 餘少林 攝福州日報記者 餘少林 見習記者 馮雪珠以「美麗長樂大行動」為契機,地處深山的溪湄村發揮生態優勢,種植百香果新品種帶動村民增收。成片百香果散發的濃濃香氣,瀰漫在整個山坳間。「果子有些已經黃了,要請村民來採摘了。」穿梭於百香果園中,鄭海官對著不遠處的李彬大聲說。
-
廣西凌雲:黃金百香果香飄小山村 甜了群眾「致富心」
六作村那巴屯300畝連片黃金百香果。陸文軍 攝百香果基地負責人介紹百香果情況。陸文軍 攝供電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查看百香果用電情況。陸文軍 攝廣西新聞網凌雲9月30日訊(通訊員 陸文軍)「產業發展到家門,就業顧家兩不誤,果園豐收樂開懷,脫貧致富奔小康……」走進廣西百色凌雲縣朝裡瑤族鄉六作村,只見公路邊300畝連片黃金百香果長勢良好,果農們穿梭在地裡,一邊唱著山歌,一邊採摘一個個飽滿的百香果,10多名婦女手腳麻利地將一箱箱新鮮百香果裝車,收穫的喜悅洋溢在臉上。
-
「甜蜜果」成就村民小康夢
唱好山歌念海經,村民提前解溫飽……」這首象環民謠,是福建寧德市福安市賽岐鎮象環村葡萄產業發展的真實寫照。象環村現有人口620多戶共3200多人,葡萄種植面積2350畝,是福建閩東葡萄大面積種植的發源地。
-
邵陽綏寧:小小藍莓果 喜成村民「脫貧致富果」
村民揮舞鋤頭平整土地。紅網時刻12月9日訊(通訊員 宋三龍 唐芳豔)2019年來,綏寧縣寨市苗族侗族鄉採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形式,投入資金150萬元,流轉村民土地近200畝發展藍莓產業,帶動貧困戶165戶500餘人,幫助村民實現租金、佣金雙收入,讓藍莓成為當地村民的「脫貧致富果」。
-
渝北:產業扶貧精準施策 村民增收"細水長流"
借力農村集體經濟 貧困戶增收細水長流 「今天村裡分紅了,每股可以分到200元,生活的幸福感真是越來越高了。」渝北區洛磧鎮沙灣村建卡貧困戶李光珍拿著剛分到的錢高興地說:「真是沒有想到,村集體經濟發展好了,我們也跟著受益。」 當天一大早,沙灣村村辦公室裡,村民們排起了長龍,每個人臉上都笑開了花。
-
林安泰:帶領村民脫貧增收的紀檢老兵
雲上恩施報導(鹹豐通聯記者 譚明和 通訊員 宋海燕)葫蘆壩村是鹹豐縣黃金洞鄉的一個偏遠鄉村,也曾是全縣66個重點貧困村之一。20年前,林安泰曾在黃金洞鄉擔任武裝部長,所以對該村的情況了如指掌。 自從進駐葫蘆壩村後,林安泰就把家安在了村委會二樓的一間辦公室裡,一門心思謀劃如何帶領村民脫貧增收。 他一方面和駐村尖刀班一道,分析研究村情,精準施策,把全村1239畝田地種植、家中養殖、人員結構逐一摸清,制定出菸葉、核桃、中藥材種植和中蜂、山羊、湖羊養殖等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
-
旬陽中學一高二學生校內墜樓身亡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王順 記者 王佳)8月18日上午,安康市旬陽中學高二男生蘇某從學校園宿舍東側樓墜下身亡。經法醫現場鑑定,蘇某系高空墜落致顱腦損傷死亡。當地公安機關偵查確定蘇某系跳樓自殺,排除他殺。
-
南充市煙山村:甜橙進入豐收季 村民收穫「致富果」
四川新聞網消息(楊巧玲 文/圖)作為「中國甜橙之鄉」,柑橘一直是南充市高坪區農民脫貧增收的支柱產業。近年來,高坪區青居鎮煙山村依託優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引進發展柑橘種植產業,帶動村民喜獲「致富果」。 眼下正是奈維林娜甜橙採摘的旺季。
-
焉耆縣:房前屋後「小果園」結出群眾「增收果」
經過5面的精心養護,今年,邢茂儒家果園林的176顆果樹都已經掛果,每棵樹的產量平均在20公斤左右,部分長勢較好的蘋果樹產量最高達到了50公斤,預計每畝地的產量在600公斤,總產量達到5000公斤以上。邢茂儒說:「經過5年的努力,終於見到了果實了。前幾年都是零零星星的,今年是正兒八經掛果了,一部分果子已經被訂掉了,銷售出去了。」
-
湖北長陽:木瓜成脫貧路上「黃金果」
木瓜成為長陽縣脫貧路上的「黃金果」黃善君攝多年來,長陽縣利用退耕還林項目發展木瓜面積超過了10萬畝,實現了「春季木瓜花帶動鄉村遊、秋季鮮果木瓜銷售增收、木瓜『品牌化』深加工,讓產業引領土家山寨脫貧致富、走出石漠化區域產業新路」的多重效益。2000年國家啟動首輪退耕還林項目,長陽利用退耕還林工程機遇,以建設第一木瓜品牌為主線與助力精準脫貧相連接,著力「藥用皺皮木瓜」產業建設。
-
奉節永樂鎮:洋芋坨變身「黃金塊塊」 帶群眾致富增收
重慶市奉節縣永樂鎮長凼村村民鄭廷青一邊晾曬乾洋芋塊兒,一邊笑著說。7月24日,筆者走進永樂鎮長凼村,村民們都忙著在自家院前晾曬乾洋芋塊兒。在陽光的照射下,這些厚薄均勻的幹洋芋塊兒呈現出一片喜人的金色,當地人更視它作「黃金塊塊」。
-
「脫貧攻堅」大安:特色黃菇娘,致富「黃金果」
近年來,大安市積極推進黃菇娘種植產業,將其產銷與農民增收、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截至目前,全市黃菇娘種植面積約3萬畝,特色黃菇娘成為農民致富的「黃金果」。黃菇娘給南崗子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據村書記馬軍峰介紹:「2016年以前村裡人均收入只有4000多,2019年人均收入達到11450元,所有貧困戶已於2018年末全部脫貧。」
-
上黨區東呈村:彩椒種植助農增收
上黨區東呈村:彩椒種植助農增收近日,在長治上黨區東呈村聯豐農業發展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內,筆者看到村民們正在忙碌地採摘成熟的彩椒,一個個紅色、黃色的大彩椒倒掛在秧苗上,「我們種植的彩椒是從山東壽光引進的,它不僅果型美、顏色鮮豔、肉厚甜脆,營養價值還很高,關鍵是好養活,不愁賣。現在合作社先期種植了兩個大棚的彩椒,一個棚能產15000多斤彩椒,一斤能賣1.5元左右,下一步還計劃增加四個大棚來種植彩椒。」聯豐農業發展合作社負責人張衛華告訴記者。
-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20-12-25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旬陽毛絨玩具新社區工廠建設如火如荼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擴大就業增收和扶持貧困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及重點群體就業,今年來旬陽積極培育和發展以毛絨玩具文創產業為主的新社區工廠建設,旬陽縣人社局不斷壓實責任,探索服務模式,推進全縣毛絨玩具新社區工廠建設如火如荼開展。直面問題,找癥結開「藥方」促提升。
-
農車鎮:正河村修建產業路助力村民增收
今年來,省信訪局扶貧工作隊為該村修好了產業路後,不少村民前來挖野生山竹銷售,自願回鄉創業,方便村民運輸經濟作物,助力增收。村民採挖山竹據了解,正河村山水資源豐富,該村漫山遍野生長著野生山竹,是農民增收的天然資源。以前,苦於交通不便,村民背著山竹要走很遠,12月21號,記者走在正河村,隨處可見村民採挖山竹,一捆捆的放在路邊上等待大車前來運輸。
-
肥西銘傳鄉:小瓜蔞變身脫貧致富「黃金果」
「作為土生土長的銘傳人,我總想幹點什麼來帶領家鄉的父老鄉親共同脫貧致富,瓜蔞的市場需求量比較大,利潤也十分可觀,是個能促增收的好產品。今年汛情對瓜蔞的產量有一定的影響,但瓜蔞的品質不錯,市場的反應較好,該農場預計可產瓜蔞子6噸,年純利潤可達20餘萬元,能帶動包括7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內的30餘戶農戶就業增收,每戶可年增收近2萬元,小小瓜蔞成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黃金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