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不僅給民眾的生活帶來巨大改變,也影響著民眾平日使用的語言。近期,各大英文詞典評選出年度詞彙,與疫情相關的詞彙均成為「年度熱詞」。
《劍橋詞典》選擇「隔離」成為其2020年度詞彙;《柯林斯詞典》宣布「封鎖」一詞成為其2020年度詞彙;《韋氏詞典》和Dictionary.com則第一次宣布了同一個年度詞彙:「大流行」;而《牛津英語詞典》則表示,2020年度詞彙實在選不出來,擴展數個「史無前例的年度詞彙」。除了各大詞典選出的年度詞彙,部分國家也評選出屬於本國的年度詞彙,毫無意外,都離不開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
各大詞典年度詞彙
《劍橋詞典》:隔離
《劍橋詞典》日前宣布,「隔離」成為其選出的2020年度詞彙。該詞典的編輯們說,「隔離」在今年的搜索量中排名第三,但如果去掉「你好」和「詞典」這類幾乎每年都出現的詞,「隔離」就躍居榜首。
根據《劍橋詞典》的統計,「隔離」一詞在3月18日至24日之間搜索量最大。由於新冠疫情,各國在當時開始實施限制措施。
《劍橋詞典》稱,在封鎖期間,「隔離」有了新的含義,因此也有了新的定義。
《劍橋詞典》中寫道,疫情期間的「隔離」指的是「禁止人們離家或自由旅行的一段時間,這樣人們就不會感染或傳播疾病」。
除了「隔離」,「大流行」和「封鎖」等其他新冠病毒相關詞彙也在《劍橋詞典》2020年度詞彙榜單中名列前茅。
此外,《劍橋詞典》還添加了幾個新詞,包括HyFlex,它是hybrid flexible的縮寫,用來描述一些學生遠程上課,而另一些學生則在校上課的教學方式。
「撞肘」也被添加到《劍橋詞典》中,這是一種可以讓人們保持社交距離的友好問候方式。
《劍橋詞典》在民意調查中詢問讀者,認為哪些詞今年應該被添加進詞典。
最常見的詞彙有quaranteen(封鎖措施下的青少年)、lockstalgia(對封鎖的懷念)和coronnial(新冠疫情期間出生的人)。
《劍橋詞典》出版經理溫達林·尼科爾斯說:「人們搜索的詞彙不僅能揭示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還能揭示與這些事件相關的、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
「冠狀病毒」和「新冠肺炎」都沒有出現在《劍橋詞典》搜索量年度榜單中。」
「我們認為,這表明人們認為自己對這種病毒非常清楚。」
「用戶們反而一直在搜索與新冠疫情的社會和經濟影響有關的詞彙,這不僅體現在『隔離』這個詞上,還體現在年度詞彙榜單的兩個『亞軍』:『封鎖』和『大流行』上。」
《柯林斯詞典》:封鎖
當地時間11月10日,英國《柯林斯詞典》公布了2020年度十大熱詞。其中,「lockdown」被選為年度詞彙,lockdown,表示對於旅行、社交以及進入公共場所等行為進行嚴格限制。2020年,根據柯林斯記錄,「封鎖」一詞的使用次數超過25萬次,而去年這項數據僅為4000次。
在其官方網站上,《柯林斯詞典》總結道:「封鎖」,這一新冠疫情期間全球各地政府為了防止疫情蔓延而採取的限制性措施,被提名為2020年度詞。而在今年的年度十大詞彙中,也有其他疫情相關的詞彙入選。
《柯林斯詞典》的語言內容顧問海倫·紐斯特德接受《衛報》採訪時表示:「語言反映我們所處的世界,2020年是被全球疫情主宰的一年。我們選擇『封鎖』作為今年的年度詞彙,因為它概括了數以十億的人類經歷著被限制的日常生活從而防控病毒蔓延的共同經歷。封鎖影響著我們的工作、學習、購物與社交的方式。這一詞彙或許可以概括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今年的情況。
如今許多國家還進入了第二輪封鎖,這不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年度詞彙,但這個詞或許概括了世界上大多數人的這一年。」
除了lockdown,十大年度詞彙還包括以下這些:
Coronavirus
冠狀病毒,導致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一類病毒,其中包括新冠肺炎病毒。
BLM
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縮寫),指反對種族暴力和壓迫的運動。
Key worker
關鍵崗位員工,對於社會運行起至關重要作用的人員,比如教師、警察、醫護工作者等。
Furlough
強制休假,暫時解僱員工,通常發生在當前工作不需要太多人的情況下。
Self-isolate
自我隔離,一個人在確診或疑似患傳染性疾病時將自己隔離起來。
Social distancing
社交距離,自己與他人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從而防止傳染疾病。
Megxit
「梅退」,指哈裡王子和梅根於2020年1月宣布放棄王室職責的事件。
TikToker
抖音愛好者,經常分享或出現在抖音視頻裡的人。
Mukbang
吃播,拍攝大量進食的視頻或直播用於娛樂大眾。
《韋氏詞典》和Dictionary.com:「大流行」
在新詞層出不窮的2020年,卻有一個詞同時被《韋氏詞典》和Dictionary.com(詞典網)選為年度詞彙,這個詞就是pandemic(大流行)。
11月30日,兩家美國詞典公司宣布了同一個年度詞彙「大流行」,這還是有史以來首次。
牛津語言表示,2020年的挑戰是「給詞典編纂者帶來了一種新的即時性和緊迫性;詞典編纂者幾乎是實時監測和分析語言數據的突然變化和新詞陡增的頻率」。報告稱,因為新冠疫情造成了語言的巨大變化,「2020年不能用一個年度詞彙來概括」。《韋氏詞典》和Dictionary.com不同意這一觀點,不過二者也都指出了其他相關詞彙的巨大變化。
《韋氏詞典》的特邀編輯皮特·索科洛夫斯基說,「『大流行』(當選年度詞彙)很可能並沒有讓人大吃一驚。」
「重大新聞報導往往含有與『大流行』相關的術語,在這種情況下,『大流行』不只是一個術語,而是具有更普遍的意義。它很可能會成為將來我們指代這段時期的詞語。」
Dictionary.com的高級調研編輯約翰·凱利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在3月11日宣布新冠肺炎暴發成為全球衛生緊急事件後,對「大流行」一詞的搜索量在當天暴增超13500%。他說,「搜索量漲幅很高,但更能說明問題的是該詞在全年都保持著極高的搜索量。」
凱利指出,自那以後的每一個月,對「大流行」的搜索量漲幅都超過了1000%。半年來,該詞在Dictionary.com上的搜索量一直排在前10%。
索科洛夫斯基稱,在《韋氏詞典》的網站上,「大流行」一詞在3月11日的搜索量漲幅比去年同期高出了115806%。
索科洛夫斯基指出,pandemic(大流行)一詞的詞根源於拉丁語和希臘語,是pan(全部)和demos(人或人口)的組合。他補充道,demos還是democracy(民主)一詞的詞根。
英語中的「大流行」一詞要追溯到17世紀中期,當時被廣泛使用的意思是「普遍的」,在中世紀大瘟疫後特指17世紀60年代醫學文本中的疾病。
凱利指出,疫情期間「氣溶膠」「接觸者追蹤」「社交隔離」和「群體免疫」等詞以及「救命的各種複雜的治療藥物」「檢測」和「疫苗」等詞彙的搜索量都出現了增長。
《牛津英語詞典》:首次推出「年度詞彙表」
由於2020年發生了太多震撼事件,為此,牛津詞典在公布其2020年年度詞彙時,不再用單一的一個詞彙來進行概括。在其新公布的年度詞彙中,「叢林大火」(bushfires)「新冠肺炎」(Covid-19)「在家工作」(WFH)以及「封鎖」(lockdown)等詞紛紛「上榜」。
報導稱,選出的這些詞彙是為了反映2020年的「精神、情緒或關注點」。牛津大學出版社表示,他們使用「基於證據的數據」來探究今年的語言發展,「隨著這一年政治動蕩和社會緊張局勢的發展,英語迅速發展,我們看到新詞彙和具有新意義的歷史詞彙不斷湧現」。例如,「冠狀病毒」(coronavirus)一詞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此前「主要由科學家和醫學專家使用」。但到了今年4月,它已成為「英語中使用最頻繁的名詞之一,甚至超過了『時間』(time)這一詞語」。到5月,「冠狀病毒」的使用頻率已被「新冠肺炎」(Covid-19)超越。
今年入選《牛津英語詞典》的年度詞彙包括「暫時休假」「叢林火災」「居家辦公」「封鎖」「登月」(英國政府給大規模新冠測試項目取的名字),以及「新冠肺炎」、「模糊日」和「新冠白痴」(指新冠疫情中過度囤貨或到處走動散播病毒的人)等新造詞彙。
《牛津英語詞典》稱,每年的年度詞彙評選反映了前一年的「社會風氣、情緒或關注點」,但今年的語言變化無法用一個詞來概括。牛津詞典負責人格拉斯沃表示:「這既前所未有,又有點諷刺——在一個讓我們無言以對的年份裡,2020年充滿了不同於以往的新詞。」
牛津大學出版社表示,他們使用了「基於證據的數據」來探究2020年的語言發展。
該出版社稱,「這一年,受政治動蕩及社會緊張局勢等影響,英語在迅速發展,我們看到了新詞彙不斷湧現,也看到了許多歷史詞彙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延伸閱讀
一些國家的關鍵詞
日本:「三密」
日本每年年末會舉行「新語流行語大賞」。當地時間12月1日,2020年日本新語流行語大獎揭曉,排在第一位的流行詞是「三密」,意思是密閉空間、密集場所和密切接觸。、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厚生勞動省提出倡議,讓人們避免「三密」,以「新的生活方式」進行社交、工作等。另外,其他一些與新冠疫情有關的詞語也入選了本年度的流行詞。比如,日本政府為刺激經濟、鼓勵外出旅遊和就餐而在秋季實施的補貼政策「Go To Campaign」。
「在線XX」也躋身前十大流行詞,「XX」可以指代會議、體檢、聚會等活動。受到疫情影響,人們為了避免「三密」,都將這些活動轉到線上進行,這也顯示了新冠肺炎對於人們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變。
而由於人們居家的時間變長了,風靡全球的電子遊戲《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以及熱門韓劇《愛的迫降》也榜上有名。
德國:「大流行」
當地時間11月30日,德國語言協會宣布了「2020年度詞彙」,「新冠病毒大流行」一詞「眾望所歸」,成為最熱門年度詞彙的不二選擇。
德國語言協會稱,年度詞彙是德國社會熱點的反映,今年德國人的生活遭新冠疫情重創,「新冠病毒大流行」是一整年裡人們最關注的話題之一,而排名第二到第十的年度德語詞彙也幾乎全與新冠疫情有關。
德國語言協會在一份聲明中說:「作為今年的年度詞彙,『新冠病毒大流行』不僅是在總理(默克爾)和許多專家看來二戰後最嚴重的危機,還帶來了很多變體詞。」
「在年度詞彙的清單上,十之八九與新冠病毒直接相關,這一事實再好不過地反映出新冠病毒大流行對2020年的標記程度之高。」聲明稱。
報導稱,在候選的年度詞彙中,絕大多數是與大流行有關的其他一些表達方式,例如「封鎖」「距離」「衛生」「口罩」等。
澳大利亞:「iso」
澳大利亞國家詞典中心將「iso」(isolation「隔離」的縮寫)命名為年度詞彙。
《澳大利亞國家詞典》主編洛格森表示,今年澳大利亞使用的大部分新詞都與大流行有關。而「iso」是澳大利亞對全球疫情的特別詮釋,這場疫情已經改變了全世界的語言。她表示:「我們發現這個詞和其他很多詞可以搭在一起使用。比如我們說『iso烘焙』,之後有『iso公斤』,最後得到了『iso腰圍』。其他的衍生詞還有很多,它在語言學上是相當多產的一個詞。」
洛格森博士表示,對於詞典編纂者來說,2020年是多產的一年,他們向該中心的大流行語言資料庫添加了數百個術語。「我們發現,與其他英語國家相比,『iso』在澳大利亞非常突出,尤其是單獨使用時。它也符合澳大利亞英語的縮寫習慣。」此外,她還補充道,「在新興的『大流行詞彙』中,有兩種趨勢很明顯,一是語言的醫學化;二是一些新詞彙被創造出來,表示一些社會影響,有些是俚語,有些是玩笑術語或標籤。」
10~11版資料來源:新華網、中新網、人民網、環球網、央視新聞、中國日報網、參考消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