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專家李永忠新著:有些貪官是關在牛欄裡的貓

2021-02-08 搜狐網

  近日,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原副院長李永忠推出《論制度反腐》新著。作為最早提出並持續開展制度反腐研究的學者,李永忠有著30多年紀檢監察實務工作經驗,「20多年前在中央紀委研究室工作期間,開始了對制度反腐課題的研究,本書是這些年持續研究的成果積累。」

  觀海解局(微信ID:guanhaijieju)注意到,《論制度反腐》圍繞「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的制度反腐,提供了一些可供討論、參考、試用的辦法和思路,具有前瞻性和實踐性。作為黨員幹部參考讀本的《論制度反腐》一書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

  「十八大」以來163名高官落馬 權力過分集中是「總病根」

  觀海解局注意到,浙江省委黨校教授董瑛曾這樣形容李永忠,「改革開放以來,反腐敗研究雖然逐漸成為一門顯學,乃至現在成為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但是在以前的某些時候、某些場合,反腐敗研究即使在政策和法律給定的空間內並不能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因而,不喜歡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的永忠同志,有時顯得有點『另類』。」

  李永忠出身軍人家庭,17歲入伍,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即在軍隊從事紀檢工作。上世紀80年代初,他轉業到地方紀委工作,從縣紀委到中央紀委,紀檢生涯近40年。

  據董瑛透露,2013年,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曾在多人面前當面誇李永忠至今仍保持著軍人的銳氣和鬥志。

  在接受觀海解局(微信ID:guanhaijieju)採訪時,李永忠表示,「20多年前在中央紀委研究室工作期間,開始了對制度反腐課題的研究,本書是這些年持續研究的成果積累,也是多年來我系統論述制度反腐的第一本著作。」

  權力結構和選人用人體制,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硬骨頭」。觀海解局(微信ID:guanhaijieju)注意到,李永忠在書中直面這兩大敏感話題,進行了獨到的分析和闡述。

  書中談到,「十八大」以來三年多落馬的163名高官中,地方副省部級以上110人;軍隊副軍級以上53名(其中3名上將、6名中將、39名少將,還有5名大校)。163人中:包括副國級以上5人,本屆中央委員8人,候補委員12人,中央紀委委員2人。

  三年來,中央管理幹部被立案189人,移送司法機關80人,佔比42.3%,接近一半。三年來,本屆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中央紀委委員落馬22人,佔「兩委」委員總數5.5%,年均1.8%,而且幾乎都要進監獄,面臨重刑。

  十七屆政治局委員25人加書記處5人,減去既是政治局委員又是書記處成員3人,實為27人,已有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薄熙來、令計劃5人落馬,佔上屆中央領導成員總數的18.5%。除徐才厚已死,其餘均為無期徒刑。

  為什麼越是位高權重,越容易犯錯誤,越容易落馬,越容易受重處分?李永忠認為,鄧小平在1980年「8·18」講話——《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中,找到了「權力過分集中」這一「總病根」。

  泰安原書記自稱「沒人能監督」監督對某些人是「牛欄關貓」

  觀海解局注意到,李永忠在書中用多名貪腐官員落馬的案例,來論述制度反腐須構建科學的權力結構。

  原山東巨野縣委書記劉貞堅,在任期間,開賣官「夫妻店」,在44筆受賄當中,有41筆是為下屬謀取職務調整,共受賄700萬餘元,涉及到該縣縣級幹部7人、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10人——全縣18個鄉鎮中只有一名鄉鎮黨委書記未向劉貞堅行賄。

  書中稱,在劉貞堅大肆受賄期間,我們看不到該縣負責反貪的紀委和反貪局的影子。這是為什麼?該縣的紀委、反貪局去哪裡了呢?

  答案就是「一把手體制」下「同體監督」所帶來的惡果。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我們查處的腐敗分子中,方方面面的一把手比例不低。這說明,對一把手的監督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由於監督缺位、監督乏力,少數一把手習慣了凌駕於組織之上、凌駕於班子集體之上。

  李永忠在書中談到,省委書記是一把手,比省委書記小的也有「一把手」,比如市委書記、縣委書記乃至鄉鎮黨委書記。現行黨委領導體制,就權力構架而言,是「一把手體制」。

  山東省泰安市原市委書記胡建學就這樣說過:官做到我這一級,就沒有什麼監督的了。他說得如此大膽,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些地方和部門的實際情況。

  還有,江西省原副省長胡長清曾經打過一個比喻,能夠隨意離開工作崗位去縱情聲色,組織的管理和監督對他而言,如同是「牛欄關貓,進出自由」。

  「非常形象啊!關牛的地方,欄杆空隙那麼大,一隻貓在裡面,怎麼能不『進出自由』?胡長清肆無忌憚地受賄索賄,養情婦,嫖娼妓,他就是一隻『靈巧的貓』。」李永忠在書中說。

  國企總經理耗資2000萬建「廈宮」「一把手」監管存真空地帶

  李永忠表示,權力失衡導致在一個地區、一個部門掌控最高權力的只有一個人,這就是第一把手。以前媒體報導程維高事件時,就出現了這樣的文字——「誰來監督省委書記」「這是一個很大的真空地帶」。

  一些地方和部門的黨組織對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的管理,出現了「黨小組不會管,黨支部不願管,機關黨委不敢管」的狀況。於是,一些缺乏管理走上犯錯誤道路的領導幹部,哀嘆道:生(提拔)有人(組織部)管,死(處分)有人(紀委)管,中間(如何保證權力謹慎安全運作)無人管。

  瀋陽市委原常委、常委副市長馬向東竟然在任上17次去澳門豪賭,黨的組織對他的約束管理如同「一張白紙」,無人問,無人管,無人反應,為人監督。瀋陽慕馬案中,一共被查處了17個「一把手」。

  湖北省天門市原市委書記張二江的生活作風,敗壞得令人咋舌。河北「第一秘」李真邊腐敗邊升官,直升飛機都嫌慢。河南的三任交通廳長,邊修路邊撈錢,「前僕後繼」搞腐敗。

  尤為突出的是,原瀋陽客運集團總經理、20世紀80年代揚名全國的「十大青年改革家」夏任凡,建了一座私人莊園。莊園佔地2078畝,耗資2000多萬,修建歷時三年,至案發時,僅完成「設計草圖」的一部分。但就是這「一部分」,也以其輝煌聞名全國,被稱為南有「紅樓」,北有「夏宮」。這座「廈宮」就是腐敗分子藐視監督的一個重要信號。

  客運集團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直言:「有些問題不可能一點沒有跡象,但我們當時只是想,反正不是我們的事,誰違紀犯法誰自己去擔。而且,咱想管人家也管不了呀!」

  由此可見,對「一把手」管理失控的現象,並非個別。

  黨內權力合理配置改革不斷深化制度反腐成為新常態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隨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不斷深入,黨內權力科學分解合理配置的改革和探索也在不斷深化。

  「制度反腐將是新常態。」李永忠說,制度的功能在於控制引導某一事物和人的行為按照一定軌道行使。中央提出「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後,各地湧現出不少制度反腐新經驗,有力推動了制度反腐的深入。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約和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路徑是制度治黨,目標是重構政治生態,努力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科學權力結構,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

  但是,也必須看到,不少制約黨內民主發展,影響黨內監督的深層次問題還沒有觸及。黨內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還有待進一步科學分解,合理配置,各地還必須加快這方面的探索和改革。

  李永忠在書中談到,自地方各級紀委重建以來,在查處的眾多腐敗案件中,基本上沒有同級紀委檢舉揭發同級黨委主要領導和黨委班子違紀違法行為的案例。對胡建學、許運鴻的違紀違法甚至犯罪,泰安市紀委和寧波市紀委,只能看在眼裡,悶在心裡。

  內民主

  「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目標明確靠黨內民主解決權力失衡

  對於經常出現的問題要從規律上找原因,反覆發生的問題要從制度上找原因。

  2014年1月,在中央紀委第三次全會上,習總書記明確了「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的反腐或政改目標;2015年1月,在中央紀委第五次全會上,習總書記作出了「制度治黨」、「重構政治生態」的戰略規劃。

  李永忠認為,制度反腐開始發軔。

  李永忠在書中說,我黨歷來注重黨內民主建設,黨的「十六大」報告特別強調「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必須「注重製度建設和創新」的重要論斷。制度建黨,制度反腐,其實質就是要通過制度建設,加強黨的肌體,發展黨的生命。

  而在中國共產黨內最早思考並認識到發展黨內民主,強化黨內監督重要性的是鄧小平同志,最早想到需要著手改革「議行合一」的黨委領導體制、以解決黨內權力失衡的,也是鄧小平同志。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黨曾不止一次地試圖科學分解黨內權力。

  實踐證明,沒有以制度為載體的民主,常流於形式;缺乏以制度為保障的監督,易走過場。《黨內監督條例》的修訂將對我們的制度建黨、制度反腐進程產生深遠影響。

  李永忠在書中寫到,隨著權力結構的改革和完善,將有利於發展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將有利於保證看得見的管得著,頂得住的站得住,幹得好的上得去;將有利於使權力成為一種負擔而防止其成為樂趣,這就是面對新時期,我們在開展反腐敗鬥爭中有可能做得更好的關鍵所在和基礎所在。

  觀海解局記者/紀欣

  值班編輯/張喜斌

相關焦點

  • 於冬:軍隊反腐新語境 腐敗脫敏不再遮遮掩掩
    純潔,成了軍隊建設的新關鍵詞  全軍審計小組的成立仿佛是一系列事態的結果。  2012年兩會期間,軍委主席胡錦濤在解放軍代表團會議上,提到了要加強軍隊反腐倡廉建設,保持軍隊黨組織和幹部隊伍的純潔性。
  • 李永忠:「蒼蠅式」腐敗治理突破口
    李永忠:「打老虎」需要膽量。通過周永康等一批「大老虎」的落馬,現在社會上對敢不敢反腐的議論已經很少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新一屆黨中央和中央紀委的反腐決心非常認同,也非常支持。所以說,通過「打老虎」我們可以判斷,膽量的問題已經解決了。接下來「拍蒼蠅」需要的是毅力,因為處理基層小官的貪腐,膽量並不是問題,關鍵是能不能持續地抓下去。
  • 揭秘中美反腐合作:中國出證人 美國起底貪官
    程樂其  曾是美邁斯律師所的一名律師,後來擔任聯邦檢察官長達20年,在美國司法部出任過多個職位  我國宣布「獵狐」行動後,美國近日首次起訴了中國外逃貪官,這一事件被看做中美反腐合作升級的重要標誌  其實,程樂其「中國貪官在美第一剋星」的名聲自2009年就已名聲在外。法晚記者輾轉聯繫到他時,卻得知程樂其在破獲中儲糧外逃貪官大案後,已經決定「功成身退」,回到老東家擔任白領犯罪的辯護律師。不過,他仍將致力於亞洲反腐。  對於美國首訴中國外逃貪官,他向記者揭秘了中美兩國執法人員在反腐工作上如何積極合作,並最終取得成果。
  • 不是博士就是教授,貪官拿高學歷憑什麼這麼容易?
    其實,不少貪官學歷「速成」的背後隱藏著「權學同謀」的利益鏈,要徹底斬斷,還須對貪官的文憑亂象一查到底。貪官的文憑亂象不僅汙染了官場生態,也汙染了教育生態。本碩博學科跨界本非稀有之事,但有些落馬高官的跨界實在令人不易理解。
  • 11月12日理論學術動態導讀 反腐最大阻力不是來自既得利益者的阻撓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改革、反腐、民營企業家、中國崛起、醫患關係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李永忠:反腐最大阻力不是來自既得利益者的阻撓】  制度反腐專家李永忠在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指出 ,我黨從建立到現在,經歷了不同的反腐載體。打天下時是以戰爭為載體的反腐,新中國成立後是以運動作為反腐的載體,第三個階段是權力反腐。習總書記關於「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的重要論斷,就預示著十八大後或將進入制度反腐階段。
  • 紀檢部門:別等民間流傳久 才從順口溜裡挖貪官
    紀檢部門:別等民間流傳久 才從順口溜裡挖貪官 2016-02-02 11:32:40來源:新京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忠會 2016年02月02日 11:32 來源:新京報
  • 丁仁能:貪官為什麼不怕群眾告狀?
    我無從知曉發生在安徽的這兩個典型案例具有多大的代表性,但是,群眾越告狀,貪官升遷越快的怪現象,無疑值得我們高度重視。貪官為什麼不怕群眾舉報?細細考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貪官的背後有更大的腐敗保護傘。河北省巨貪李真在位時作風霸道,狂妄自大,其腐敗行徑影響惡劣。
  • 當心年關變成貪官的「鬼門關」
    在5年時間裡,他收受數筆賄賂總計144.8萬餘元,其中包括每年都收到的數額不等的「壓歲錢」。目前,贓款已經全部退賠。(2月7日人民網)  據說,每到春節,希望得到聶玉河關照的下屬都會藉機送上至少萬元的紅包或者購物卡。他們有的為跑官買路,有的為承攬工程,但絕大多數人給錢的時候都只稱拜年而已。而聶認為他們是為感謝自己幫著跑下工程或朋友間聯絡感情的,這也是一種風氣。
  • 貪官不會將「貪」字寫在臉上
    而在擔任黔東南州州委書記期間,廖少華曾兼任州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領導小組組長,多次主持廉政反腐工作會議。自2008年至2012年,廖少華至少5次強調加強反腐倡廉工作。(10月29日《中國日報》)    廖少華是十八大以來又一個因涉嫌違紀接受組織調查的省部級高官。近來不斷有官員落馬,反腐風暴越刮越緊,釋放出的威懾力越來越強。中央反腐的決心不容置疑。
  • 山西監察委反腐首用「留置」措施 這和此前「雙規」有何區別? |政解
    專家:留置措施適用待試點基礎上進一步明確  作為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中出現的新措施,留置權引發各方關注。其與「雙規」有什麼區別?在適用方面有何要求?還有哪些內容需要明確?  制度反腐專家、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原副院長李永忠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雙規」與留置在實施主體、依據、期限等方面都有不同。
  • 「民間順口溜揪出貪官」值得借鑑(圖)
    其實不然,湖北省委巡視組在恩施巡視期間,通過民間順口溜順藤摸瓜揪出貪官的案例就給大家提了個醒,反貪這件事,除了吶喊助威外,咱們還真能給紀檢監察部門當一次「線人」。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民間的順口溜不過都是一些調侃、諷刺、牢騷、抱怨,噹噹酒桌上的談資噱頭還成,怎麼能變成反腐線索呢?
  • 代表委員追問落馬貪官的贓款都進國家「錢袋子」了嗎?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代表委員追問落馬貪官的贓款都進國家「錢袋子」了嗎?十八大以來,反腐風暴持續深入,超過50名省部級「老虎」落馬,被拍的「蒼蠅」更不計其數,涉案金額數以億計的巨腐屢現。隨著反腐持續深入,大批貪官落馬,腐敗涉案金額屢創新高。河北北戴河供水總公司總經理馬超群家中被搜出現金1.2億元,黃金37公斤,房產手續68套。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家中搜出現金折合人民幣2億餘元,為清點這些現金,當場燒壞4臺點鈔機。在違法犯罪之外,各地收繳的違紀資金也不斷攀高。
  • 嚴防貪官年輕化,應紮緊制度的籠子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胡輝 編輯:陳豔華 近日,中國檢察網公布的一份起訴書顯示,1996年出生的某市土儲中心會計達瓦卓瑪,自去年3月兼任出納工作開始,在半年多時間裡挪用公款
  • 貪官前三名,為何集體現身最高法報告附件?
    目前都有哪些貪官,被判處終身監禁,即要把牢底坐穿?  觀海解局記者發現,今天的最高法工作報告給出了答案,不過並非在正文,而是以名詞解釋的形式出現在報告附件裡——白恩培、魏鵬遠、於鐵義。檢方指控,其在煤炭項目審核,股東變更、專家評審、升級改造、安全改造及煤炭企業承攬工程,以及在催要貨款,推銷設備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266名請託人所在的228個單位,共計2.11億元。有人計算,他在國家能源局工作的近6年時間裡,平均每天掙10萬元。  報導還指出,魏鵬遠在北京富力城專門買了一套房產用來藏錢。
  • 貪官前三名為何集體現身最高法報告附件?
    目前都有哪些貪官,被判處終身監禁,即要把牢底坐穿?觀海解局記者發現,今天的最高法工作報告給出了答案,不過並非在正文,而是以名詞解釋的形式出現在報告附件裡——白恩培、魏鵬遠、於鐵義。而且,在十八大以來查處並落判的貪官中,受賄金額排在前三名的正是他們,分別是受賄2.46億元、2.11億元、3.06億元。
  • 透視貪官成功「潛伏」多年現象
    貪官潛伏期  貪官潛伏期的長度與反腐機制的力度成反比。潛伏期變長,反襯出我們的預防和查處官員腐敗工作的乏力,也反映了當下反腐敗工作所面臨的嚴峻現實。  但不論貪官如何狡猾地潛伏,雪上鴻泥,雁過留痕,既是貪官,就其表象特徵,必有種種貪跡可循。  貪官奢侈、揮霍無度。驕橫跋扈,無法無天。作風腐化,生活糜爛。作風不正、私生活混亂這些都是潛伏者難以遮掩的特徵。曾有專家統計出,被查處的貪官中95%都有情婦。重慶市委原宣傳部部長張宗海長期在五星級飯店包房,帶女性去過夜,還公開其選擇情婦的三大標準:大學生,漂亮,未婚。
  • 貪官懺悔:一劑叩問靈魂「苦藥」
    敲警鐘  貪官懺悔具有預防犯罪功能  《檢察日報》從2002年開始在固定版面刊登貪官懺悔錄。懺悔對象既有落馬的省部級「老虎」,也有違法違紀村主任這樣的「蒼蠅」。有些懺悔文章一經刊出,就獲得極大關注。2014年,《檢察日報》對刊發的懺悔錄文章進行整理集結成書,成為廉潔教育好教材。
  • 漫評反腐---黨建網
    >作者:徐輝冠 著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年/ 不要讓孩子背了不作為的黑鍋 / 反腐倡廉:得民心,暖民心 /  第二章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權責匹配,彰顯有為與無為 / 幹部成「富礦」,挖礦人豈會少 / 治汙,「貓捉老鼠
  • 有言如玉:為反腐,習近平對內部撂過什麼狠話
    不長,正文部分只有148頁,「首次公布」了許多習近平關於反腐的「大白話」、「狠話」——換句話說,以前是內部資料的許多談話,現在都公開了。這些話,顯示出習對現實情況的了解和深入、對反腐敗的決心和勇氣。大家在一口鍋裡吃飯,很難監督別人。對地方紀委來說,同級監督忌諱也不少,這些年發生的一把手腐敗問題,很少有同級紀委主動報告的。有的地方紀委領導甚至對反映同級黨委領導幹部問題的同志說:你不要講了,我什麼也沒有聽見。這種現象很不正常,必須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