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矛盾與土客之爭:論客家人是太平天國運動拜上帝會之母

2020-12-22 騰訊網

熟知太平天國歷史的人應該知道,拜上帝會的主要創始人洪秀全是廣東花縣人,其受基督徒梁發的《勸世良言》一書有感而撰寫了三本「原道」書籍,成立了拜上帝會。拜上帝會在發展的過程中,一開始招收的信徒主要是農民,這些農民深受地主和鄉紳壓迫,其反抗熱情和精神撫慰的需求極其強烈,拜上帝會的產生,給他們帶來了精神的寄託。但是,農民的行動自由深受土地和鄉土情誼的限制,在其生存並未受到實際性威脅的情況下,壓迫仍在可接受的範圍,這股反抗的熱情就很難形成反抗的力量,所以拜上帝會最初的發展十分緩慢。

相反,拜上帝會轉入廣西、湖南等地後,其發展進入了快速上升期。尤其在紫金山一帶,在拜上帝會傳播開來之前,就已經存在了當地民眾武裝反抗貪官汙吏的鬥爭運動,其反抗的土壤已經厚積。在這反抗的土壤裡,主要的構成力量就是客居廣西、湖南等地的移民。晚清時期,隨著全國人口的不斷增長,沿海省區的人口壓力不斷增大,生存壓力迫使許多人不斷向西遷移,深入廣西、湖南、貴州、四川等地,這些遷移的人們,成為了我國西南民族地區開發的重要構成部分。但這樣的遷移並非是政府集中行為,而是民間自發產生的,缺乏組織性和針對性,遷移成為一個不可控制的洪流,一旦開閘,人流猶如洪流般傾瀉,勢不可擋。

所以,在有限的土地資源前提下,人口的不斷遷移集中,人地矛盾不斷尖銳化,遷移一地不得,又被迫遷往他地,飄搖無定的生活狀態,讓這些人成為一股遊走的力量,只需要一個順應時勢的人物出現,領導號召,即可將這股力量凝聚起來。拜上帝會的出現,就成了這個利劍,洪秀全就成了這樣的領袖人物。

這些遷移的人們,被稱為客家人。太平天國運動首義諸王當中除了蕭朝貴之外,洪秀全、馮雲山、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都是原籍廣東的客家人。而孕育出金田起義的紫荊山地區燒炭耕山之民,全部是從廣東遷來的客家人。有人因此而稱客家人是拜上帝會之母。為何客家人會被稱為太平天國運動早期的主要構成力量?有一個比較可信的說法是,這些客家人從外地遷來廣西,與廣西當地原生的壯、瑤、苗等12個少數民族產生了紛爭。

遷移的客家人,直接擠佔了原著居民的生存空間和生存資源,引起當地土著不滿,長期發展而引起群起紛爭,把客家人當成了仇人,於是土著勾結地方官府和鄉紳,對遷入的客家人極力排擠,甚至迫害,致使客家人無處容身。這就是近代廣西等地區顯著的「土客矛盾」,又稱「土客之爭」。洪仁開後來回憶金田起義說,在洪秀全傳教的過程中,發生過客家人與本地人的大規模械鬥,往往致客家人屋宇被焚,無家可歸。「在此患難中彼等央求拜上帝會徒之庇護,此時拜上帝會徒人數約有三千,散居於各縣。客家人甘願遵守教規典禮因而避去仇人之攻擊,且得物質之接濟」。隨後,「不特有患難之村民,而且有被官兵擊敗之賊匪,均視拜上帝會為逋逃藪,老幼男女,攜眷挾財產大隊加人」。這種情況,讓人不禁想起《水滸傳》眾多梁山好漢結義起事的情景,那些不滿世道的人們,或者被官府追繳的犯人等,都有了歸宿和庇護。只是水滸的英雄好漢是「風風火火闖九州」,而拜上帝會的客家人是狼狽逃荒入九州。

總之,客家人成為太平天國運動的中堅力量,在當時,幾乎大部分的廣西客家人,基本都參加了太平天國運動的拜上帝會,所以,如果你是客家人,你的祖先可能也參加了洪秀全的拜上帝會。

相關焦點

  • 太平天國的主要領導人為何多是客家人,真實原因你可能想不到
    太平天國運動是整個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舊式農民運動,其雖然起於兩廣(主要是廣西)偏僻之地,但最後波及人口達到兩億,幾乎是橫掃中華半壁河山,可謂是令全球震動!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可能有些人沒有注意到:太平天國主要的領導人都是客家人。
  • 首領是客家人,太平天國的官方語言是客家話嗎?
    古代和現代完全不一樣,大規模推廣普通話是近現代,工業化時代的事情,以古代的社會組織結構,大部分人一輩子都是待在自己的家裡種田,哪會說普通話啊。太平天國早期主力都是貧困的山地客家農民所以,古代絕大多數人是只會說自己家鄉的方言的,少量受過教育的人,商人等才會通用語——明清官話,也就是現在普通話的前身。
  • 太平天國背後的「世界人口危機」,歷史書不會告訴你
    當歐洲一個人吃5張雜糧煎餅的時候,清朝是10個人搶一張雜糧煎餅。這就是掉進馬爾薩斯陷阱出不來了。貳·土客之爭雖然清朝政府不能大規模向外遺民,但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被稱為客家人。當然,客家人不止清朝遷徙來的南方人,還包括歷代遷徙而來的北方人,爆發太平天國運動的廣西,就是清朝人口遷徙的終點之一。其實不管是從哪裡來的,在廣西土著眼中,客家人都是來搶飯碗的。奪人錢財猶如殺人父母,廣西土著對客家人恨的要死。
  • 廣東土客大械鬥:傷亡百萬、經濟受損,大量客家人移民海外
    這場民間械鬥涉及地區之廣,死傷之慘重,影響之惡劣,在我國歷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 由於這場械鬥屬於民間矛盾,歷史書上對它的關注不多,但這場械鬥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傷亡百萬,廣東經濟嚴重受損,使客家人不得不流落異鄉,影響之深遠甚至超過了許多歷史上的小國戰爭。
  • 被遺忘的廣東土客大械鬥:持續了十三年才被平息,客家人流落異鄉
    在客家人人口增加的情況下,客觀存在的耕地卻並沒有增多,由此客家人需要更多的耕地面積,但廣府人也在一旁虎視眈眈地盯著,一旦客家人想要更多的土地,必然侵犯到廣府人的利益,雙方一言不合就產生摩擦。在1854年趁著當時的社會動蕩,部分客家人將黑手伸向了廣府人,搶奪他們的田產,雙方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從小打小鬧開始處處針對,成了誰會不相容的兩個民系。
  • 客家人為何不是少數民族?其實他們是更純正的漢人
    客家是什麼族人?這個問題有意思。客家,用我們傳統的說法是,他是漢族人的一個民系,屬於漢族的一個分支。「民系」這個概念,可以簡單理解為次於民族的細分體系,很多地方會直接把他稱為「次民族」或者「亞民族」。這些民系,其實都是漢族人。相對於其他八大民系,客家是唯一一個不以地名命名的民系,相對於其他民系,客家人之間的互相認同感更強。在國外,其他身份互相認老鄉,而客家人一旦確認對方的風俗,不管遠隔千裡萬裡,都像一家人一樣。從某種程度上說,客家人很像中國的猶太人,他們的精神特質與其他漢族人有很大不同。
  • 客家人:「客」從何方來,「客」到何處去?
    以客家方言為母語的客家人當然也就屬於客家民系。客家話,又被稱為「涯話」、「新民話」。無論是「客家」還是「新民」,這個族群都被強調了「客人」的屬性。的確,客家人的歷史就是他們不斷遷徙,不斷南下的歷史。然而這時的人地矛盾逐漸突出,令一部分從粵閩贛邊客家大本營遷往廣東其他地區和桂、湘、川、臺等地,形成了客家人分布在南方許多地區的格局。後來也有一部分梅州客民回遷贛南,使當地產生新客老客之分。
  • 馬克思評太平天國:只有中國才有這類魔鬼!
    馮雲山和盧六被押解到了官衙,「拜上帝會」一時群龍無首,陷入到空前的危機中。洪秀全返回廣東,準備向兩廣總督耆英請願。他天真地認為既然耆英承諾過允許信仰自由,那麼釋放馮雲山並不是沒有可能。可惜,現實永遠不像官方允諾的那樣美好。一個原本默默無名的小人物看穿了事實的真相,他挺身而出,拯救了拜上帝會。這個人就是楊秀清。楊秀清五歲喪父,九歲喪母,多虧伯父撫養長大。
  • 八千萬人口的客家人從何而來?
    有人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還有人說:哪裡有陽光,哪裡就有客家人,哪裡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裡聚族而居,艱苦創業,繁衍後代。客家源於生活在廣東潮州一帶閩南人對來自閩粵贛邊大本營地區遷至廣東東南沿海一帶那一部分人的總稱,由於閩南人來的早,相應的把外來者和後來者稱之為「客人」,在明朝中後期,我國自北而南的人口遷移高潮已經結束,閩海人,廣府人等基本定定居下來,但是客家人還處在動蕩不安的遷移中,所以這個族群在當時人的眼中一直是「客」,時時為客,處處為客。
  • 客家人屬於漢族還是少數民族?細談客家發展史:「客」從何方來
    以客家方言為母語的客家人當然也就屬於客家民系。客家話,又被稱為「涯話」、「新民話」。無論是「客家」還是「新民」,這個族群都被強調了「客人」的屬性。的確,客家人的歷史就是他們不斷遷徙,不斷南下的歷史。九州初肇,中土發祥—這無疑是客家人的根系所在,也是大遷徙最早的起點。
  • 《從天朝田畝制度》及其施行情況判斷太平天國政權革命性質
    「大同」社會是儒家學派最為讚賞的社會形態,代表的是儒家對於三代之治的嚮往以及儒家政治目標的終究理想。另外一個則是中國傳統的禮法觀念的影響,「太平天國領袖自創立拜上帝教開始就始終注意強化封建等級制度。《太平禮制》的煩瑣與苛刻絲毫不遜色於與之對立的滿清王朝。」[4]此外,還有中國傳統的對土地進行分等分配等土地分配思想等。
  • 經得起千錘百鍊,方能配得上客家人三個字
    再具體點,客家人的遷徙還可以分為幾個階段,一路向南:第一次是永嘉之亂,第二次是安史之亂,第三次是黃巢起義,第四次是宋室南渡,接下來的南宋滅亡、明朝解體、太平天國覆滅,最後他們中的一部分一直走到了東南亞。
  • 太平天國為什麼會失敗?
    事實上,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是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因為,太平天國其實是一場完全與歷史發展軌跡脫節的封建農民起義運動。當時,西方列強早已用堅船利炮轟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近代化的齒輪已不可阻擋地向中華滾滾開來,打開國門與世界接觸已是必然趨勢。
  • 基督與秀才—《天國之秋》推薦
    Kissinger)《論中國》《大外交》等書作者裴士鋒生動重現了十九世紀中葉的太平天國戰爭。這場戰爭所奪走的人命之多,在人類史上名列前茅。它的深遠影響,在當今中國仍未消失。《天國之秋》是由第一流歷史學家和傑出作家完成的引人入勝之作。
  • 太平天國的官方語言,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的通用語言
    [摘要]洪秀全、馮桂山、蕭朝貴及楊秀清,他們的母語相通,以後成為太平天國的官方語言,太平天國文件,多由漢字書寫此種語言而成,就是客家話。後來洪秀全和好友馮桂山到廣西桂平傳教,建立拜上帝會,隨著拜上帝會與官府的摩擦愈來愈大,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掀起一場波瀾起伏的農民戰爭。洪秀全、馮桂山、蕭朝貴及楊秀清,他們的母語相通,以後成為太平天國的官方語言,太平天國文件,多由漢字書寫此種語言而成,就是客家話。洪秀全祖居廣東梅州,是客家人在廣東的聚居地之一,後來祖父才搬到現在所屬廣州的花縣。
  • 客家人為何自稱為客家,原來如此!
    從那時起,據說在有太陽的地方有中國人,在有中國人的地方有客家人。那麼,客家到底是什麼?許多人都知道一句話:客家人源自中原,獨在異鄉為異客,所以他稱之為「客家人」。更具體地說,客家移民可以分為幾個階段,一直到南方:第一個是永嘉之亂,第二個是安史之亂,第三個是黃巢起義,第四個是南宋死亡、明朝解體太平天國被摧毀,最後他們中的一些最遠到過東南亞。
  • 太平天國的四大天王是哪四個?
    從此,他不再琢磨考取功名的事兒,改信上帝了。  被功名拒絕也就罷了,現在連傳教士都拒絕他,洪秀全徹底怒了。他是有志氣的。一怒之下,決定自己創立一個教,自己當老大,這就是後來的「拜上帝教」。  憑著宗教的凝聚力,洪秀全這個連秀才都考不中的人,居然帶領教眾們打下了南京城(天京),做起了與清廷分庭抗禮的天王。
  • 廣府人與客家人恩怨簡史
    在這裡只著重介紹廣府人與客家人之間的衝突紛爭歷程。  廣府人指珠三角地區的本地人,俗稱本地土著。客家人則是漢族的一個分支,屬於一個單獨的民系,自成一體,今在湖南、海南、浙江等省份地區均有分布。  兩個族群矛盾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土地和人口,加上客家人舉家遷徙遠道而來地討生活,難免會受到廣府人的歧視。時間久了,矛盾激化到已不可調和,衝突流血在所難免。
  • 1856年「天京事變」,為何太平天國會在鼎盛時爆發激烈的內訌?
    太平天國運動是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舊式農民運動。從1851年金田起義到1864年天京陷落,其鬥爭十四年,勢力遍及南北一十八省,攻城六百餘座,可謂是驚天撼地!然而,這場運動最終卻失敗了,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內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