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操行評定時應慎用的評定等級是( )。
A.優
B.良
C.中
D.差
164.班級管理中,對學生的操行評定有助於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教師在進行評定時要做到長善救失。這體現了( )。
A.公正性原則
B.全面性原則
C.準確性原則
D.激勵性原則
165.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家杜威強調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的經驗為基礎,主張教育即生長,學校即社會。最早提出這一思想的中國教育家是( )。
A.葉聖陶
B.陶行知
C.胡適
D.郭秉義
166.「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體現的教學原則是( )。
A.循序漸進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啟發誘導原則
D.直觀性原則
167.人的發展是指( )。
A.身心發展
B.身體發展
C.心理發展
D.社會發展
168.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中國教育發展史上裡程碑式的學校教育制度是( )。
A.國學
B.私學
C.太學
D.鄉學
169.(2015廣東廣州)教育要遵循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學記》中「當其可之謂時,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這句話反映了人身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 )現象。
A.關鍵期
B.依戀期
C.混沌期
D.最近發展期
170.狼孩卡瑪拉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營養
B.遺傳因素
C.狼的影響
D.缺乏社會性刺激
171.赫爾巴特第一個明確提出了( )這一概念,把道德教育與學科知識統一在同一個教學過程中。
A.教育學教學
B.泛智教育
C.和諧教育
D.教學的藝術
17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句話反映了( )因素對人的身心發展的影響。
A.遺傳素質
B.環境
C.學校教育
D.個體主觀能動性
173.在良好的環境中,有的人卻沒有什麼成就,甚至走向與環境所要求相反的道路;惡劣環境中,有的人卻出淤泥而不染。這種現象說明了( )。
A.人的發展不受環境影響
B.人們接受環境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積極主動的時間過程
C.好的環境不利於人的發展,壞的環境對人的發展更有利
D.人是環境的奴隸,個人發展的好壞完全由環境來決定
174.「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這種觀點是典型的( )。
A.教育萬能論
B.環境決定論
C.發生認識論
D.遺傳決定論
175.比較有代表性的教育起源說有生物起源說、勞動起源說和( )。
A.心理起源說
B.生理起源說
C.進化起源說
D.自然起源說
176.下列不屬於教育對社會民主推進作用的是( )。
A.教育啟迪人的民主思想
B.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C.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
D.教育可以化解社會矛盾和衝突
177.在教育過程中,身處教育實踐第一線的研究者與受過專門訓練的科學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實踐中的某一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結果應用到自身從事的教育實踐中去的研究方法屬於( )。
A.比較研究法
B.行動研究法
C.實驗研究法
D.調查研究法
178.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地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來影響集體,這種把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以增強管理效果的管理方式被稱為( )。
A.常規管理
B.民主管理
C.目標管理
D.平行管理
179.學生在學習環境(包括物質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體系)中所學到的非預期或非計劃性的知識、價值觀念、規範和態度,是非正式課程,被稱為( )。
A.活動課程
B.顯性課程
C.隱性課程
D.校外課程
180.「生活的磨難教育了我們」中的「教育」指的是( )。
A.正規的教育
B.非正規的教育
C.廣義的教育
D.狹義的教育
181.教育系統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其內部諸多要素之間的各種關係具有非線性複雜性,決定了其活動及過程具有多樣性和不確定性,這說明了教育規律的( )。
A.客觀性
B.或然性
C.價值性
D.科學性
182.中國古代《學記》中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所闡明的教學原則是( )。
A.直觀性原則
B.循序漸進原則
C.啟發性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183.某教師在講授《春》時,用多媒體播放江南水鄉的春景,為學生創設真實、具體、生動的場景。其使用的教學方法是( )。
A.演示教學法
B.實驗教學法
C.示範教學法
D.情景教學法
18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教育將隨國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現出自身的歷史繼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滯後於社會政治經濟發展
D.學校教育最早出現於奴隸社會
185.班主任與某個後進生共同商量懲罰方法,如果違規,當天與老師共進「寂寞的晚餐」,不能與同學玩耍。這種做法遵循了班主任工作原則中的( )。
A.學生主體原則
B.集體教育原則
C.長善救失原則
D.以身作則原則
186.下列不屬於教育促進個體個性化的功能的是( )。
A.教育促進人的主體意識的形成和主體能力的發展
B.教育培養個體的職業意識和角色
C.教育促進個體差異的充分發展,形成人的獨特性
D.教育開發人的創造性,促進個體價值的實現
187.「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教育具有的特點是( )。
A.崇尚書本,呆讀死記
B.學校教育脫離生產勞動
C.等級性
D.階級性
188.從形態上看,我國現行的學校教育制度是( )。
A.單軌學制
B.雙軌學制
C.分支型學制
D.綜合型學制
189.在教育過程中,切勿「拔苗助長」「陵節而施」,這是人的身心發展( )的要求。
A.階段性
B.順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異性
190.我國奴隸社會「學在官府」的現象,體現的教育特點是( )。
A.社會性
B.階級性
C.歷史性
D.永恆性
191.我國封建社會教育的主要內容是( )。
A.三科四學
B.四書五經
C.六藝
D.七藝
192.教育優先發展又稱教育先行或教育超前發展,其內涵主要是指( )。
A.社會用於發展教育的投資要適當超越於現有生產力和經濟發展水平而超前投入
B.教育發展要先於或優於社會上其他行業和部門而先行發展
C.社會用於發展教育的投資要適當超越於現有生產力和經濟發展水平而投入,教育發展要先於社會上其他行業和部門而發展
D.社會用於發展教育的投資要適當超越於現有生產力和經濟發展水平而超前投入,教育發展要先於或優於社會上其他行業和部門而先行發展
193.即使人們對長大後的「狼孩」進行再好的教育,也難以令其用人類的語言進行順暢交流。這說明個體身心發展具有( )。
A.階段性
B.差異性
C.不平衡性
D.互補性
194.「以僧為師」「以(書)吏為師」是古代( )教育的一大特徵。
A.印度
B.中國
C.巴比倫
D.埃及
195.中國正式實施的第一個現代學制是( )。
A.癸卯學制
B.壬寅學制
C.壬戌學制
D.壬子癸丑學制
196.某老師嘗試採用探究型教學方式,課前必須對學生進行分組,全班30個學生,下列分組方法最合適的是( )。
A.學生自願分組,人數不限
B.教師分組,分成六組,按學號順序分
C.學生在課前自願分組,每組5-6人,把分組名單交給教師
D.教師來分組,分6組,成績好的與成績好的分一組,成績差的與成績差的分在一組
197.「學然後之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這段關於我國古代「教學相長」的論述出自( )。
A.《論語》
B.《學記》
C.《禮記》
D.《中庸》
198.在古代歐洲,曾經出現過一種旨在培養多方面發展的人的和諧教育,它是( )。
A.斯巴達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會教育
D.騎士教育
199.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這說明德育工作要遵循( )。
A.因材施教原則
B.方向性原則
C.疏導原則
D.長善救失原則
200.以下不屬於班級組織的社會化功能的是( )。
A.傳遞社會價值觀,指導生活目標
B.教導社會生活規範,訓練社會行為方式
C.傳遞科學文化知識,促進發展功能
D.提供角色學習條件,培養社會角色
201.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教育思潮是( )。
A教育的全面化
B教育的職業化
C成人教育
D終身教育
202.「教育社會化」是現代教育的特徵之一,它決定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一致性。現階段要突出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配合。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以誠心誠意的態度主動地尊重所有的學生家長
B.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
C.正確分析學生的特點,以科學的教育方法指導家庭教育
D.教師對學生的社會生活要嚴格管理
203.「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是教育學家( )的觀點。
A.赫爾巴特
B.皮亞傑
C.杜威
D.陶行知
204.關於教育質量與教育公平,說法正確的是( )。
A.教育質量與教育公平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
B.擇校問題無關教育公平,它是市場經濟在教育領域內的必然體現
C.教育質量的提升,要以教育公平為代價
D.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是造成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之一
205.現代課程理論之父是( )。
A.布拉海爾德
B.布魯姆
C.泰勒
D.羅傑斯
206.回歸教育是一種教育理論,它認為人的一生應是學習和工作不斷交替,相互結合的過程。接受義務教育或基礎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後就業的成年人,應在需要時有機會返回學校去學習。下列教育類型屬於回歸教育的是( )。
A.九年義務教育
B.幼兒園學前教育
C.某廠技術人員為充電,到本單位舉辦的職工夜校學習英語
D.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兩年全日制學習之後參加一年的實習
207.「接受批評,勇於自我批評」體現了教師的( )。
A.職業責任
B.職業紀律
C.職業良心
D.職業作風
208.從本質上說,德育過程是( )。
A.個體與環境的統一過程
B.個體與社會的統一過程
C.個體與教育的統一關係
D.個體社會化與社會規範個體化的統一關係
209.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可可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其中,( )是教學的中心環節。
A.引起學習動機
B.領會知識
C.鞏固知識
D.運用知識
210.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 )。
A.立德樹人
B.教書育人
C.教育均衡
D.教育平等
211.通過角色扮演,激發學生自覺地對外在道德要求做出能動反應,這種教育方式依據的德育觀念是( )。
A.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規律
B.知、情、意、行諸因素統一發展規律
C.長期性和反覆性規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的規律
212.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 )。
A.《理想國》
B.《論語》
C.《論演說家的教育》
D.《學記》
213.最早提出啟發性教學的是( )。
A.孟子
B.孔子
C.老子
D.荀子
214.在德育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閃光點來克服他們的消極因素。這種教育方法遵循的原則是( )。
A.長善救失原則
B.正面疏導原則
C.知行統一原則
D.從實際出發原則
215.蘇聯教育家贊可夫的教學理論是( )。
A.最優化理論
B.認知結構的理論
C.發展性教學理論
D.範例教學理論
216.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是( )。
A.思想教育
B.教學
C.課外活動
D.社會實踐
教師招聘考試題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