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擁有「歐普」商標使用權,為什麼仍被告侵權?

2020-12-25 知呱呱

來源|知呱呱研究院

文|Lemontea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燈飾照明,提到「歐普」,大家並不感到陌生。近日,歐普公司訴成都螢火蟲公司商標侵權案迎來終審。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判令螢火蟲公司立即停止侵犯歐普公司的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並賠償歐普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5.5萬元。

家居照明老大商標維權

此案一大看點是,螢火蟲公司喊冤:「我明明擁有商標使用權,為什麼還被告侵權?」

4年商標糾紛,二審被判侵權

2016年5月,歐普公司經調查發現,螢火蟲公司在產品、產品包裝、宣傳材料上突出使用「歐普」「歐普電工」字樣,侵犯了歐普公司的商標專用權及企業字號權,遂將其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判令其立即停止侵權、銷毀侵權產品、賠償53萬元。

下面就是歐普公司的兩件涉案商標。

第1424486號「歐普OPPLE及圖」註冊商標的註冊公告日為2000年7月21日,原註冊人為中山市古鎮綠明節能燈飾廠,註冊商標核定使用在第11類「燈,日光燈管」等商品上,註冊有效期續展至2030年7月20日。

第3573242號「歐普照明及圖」註冊商標的註冊公告日為2005年6月28日,原註冊人為廣東歐普照明有限公司,註冊商標核定使用在第11類「燈」等商品上,註冊有效期續展至2025年6月27日。

判決書顯示,2012年10月6日,經商標局核准該商標轉讓,歐普照明有限公司受讓了前述兩個註冊商標。2013年1月8日,經商標局核准該商標變更註冊人名義,變更後註冊人為歐普公司。

擁有商標使用權也被告侵權?

令螢火蟲公司不服的是,自己明明擁有「歐普」商標使用權,為什麼還被告侵權?

讓我們先來看看他們手裡的商標及合法來源。

第1423367號「歐普OUPU及圖」註冊商標的註冊公告日為2010年7月21日,申請人為張紅,核定使用在第9類「電線、電纜、電線連接物、真空電子管(無線電)等商品上,註冊有效期續展至2030年7月20日。

事實上,張紅等人率先與歐洋公司籤訂了商標使用許可合同,許可歐洋公司在第9類核定使用的電線、電纜、電線連接物、真空電子管(無線電)、穩壓電源、電線圈、電纜接頭套、電器聯接器、電話線、插頭、插座及其他接觸器(電接頭)商品上使用第1423367號「歐普OUPU及圖」註冊商標。許可使用期限自2010年1月5日至2020年1月4日。該合同於2011年7月4日在國家商標局備案。

傍名牌也能打擦邊球?

2015年12月,螢火蟲公司與歐洋公司籤訂《代理銷售合同書》,約定螢火蟲公司在成都市金牛轄區內代理歐洋公司第9類1423367號註冊商標商品,具體為插座和開關(具體貨號以清單為準),代理期限為一年,從合同籤訂之日起至2016年12月30日止。同日,歐洋公司向螢火蟲公司出具《授權證書》,授權螢火蟲公司為第1423367號註冊商標開關、插座的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特約經銷商,授權期限為一年。2017年4月15日,歐洋公司出具《證明》,證明自2016年1月份始,螢火蟲公司經銷的外包裝標註生產商為歐洋公司、商標為第1423367號註冊商標的開關和插座均是由歐洋公司直接供貨。

如此看來,螢火蟲公司所做的一切,貌似手續齊全。

家居照明老大歐普

螢火蟲公司錯在哪裡?

螢火蟲公司辯稱,歐洋公司經第1423367號註冊商標權人的許可,有權在該商標核定的商品範圍內使用該商標。

但問題出在哪裡?法院認為:

1、螢火蟲公司所使用的標識是「歐普」「歐普電工」等,上述標識顯然是將其被許可的第1423367號註冊商標中的「歐普」二字拆分出來而形成的,或者在拆分出「歐普」二字後再與「電工」二字組合而形成的,已明顯改變了第1423367號註冊商標的顯著特徵,並未按其被許可使用的標識形態完整規範使用。故其使用行為並不屬於其對被許可使用的註冊商標的使用。

2、歐普公司商標是在第11類的「燈」,而螢火蟲公司被許可使用的商標是在第9類的插座、開關,二者註冊商標的標識、核定使用的商品類別存在相近似之處。在此情況下,雙方均應嚴格按各自註冊商標的標識及核定使用的商品類別規範使用各自的註冊商標。

3、對於不規範使用其註冊商標,容易造成混淆的,對方有權主張該行為構成侵權。

另外,第1424486號「歐普OPPLE及圖」商標曾被認定為馳名商標,他人想傍名牌,更是不可能。

歐普曾申請「撤三」失敗

針對「被傍名牌」,歐普當然不樂意,一心想掃除障礙。

2015年4月,歐普公司向商標局申請撤銷第1423367號註冊商標在全部核定使用商品上的註冊,商標局經審查後認為張紅提供的商標使用證據有效,歐普公司申請撤銷的理由不能成立,並作出《關於第1423367號第9類「歐普」註冊商標連續三年不使用撤銷申請的決定》,駁回歐普公司的撤銷申請。

該案給我們帶來兩大啟示:

1、關於商標的使用

商標法第五十六條規定,註冊商標的專用權,以核准註冊的商標和核定使用的商品為限;第五十七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規定,未經商標註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以及銷售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均屬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2、組合商標要分開申請

文字商標與圖形商標是商標的常見形式。很多知名品牌往往既有文字商標,也有圖形商標,比如耐克的紅對勾和英文NIKE,阿迪達斯的三葉草和英文adidas。如果組合商標不分開申請,文字或圖形任一部分沒通過商標局審查,該商標整體圖案將被駁回。反之,圖形商標和文字商標任何一方申請成功,就可以獨立使用。而且,組合商標一旦申請成功,圖形就不能再發生改變,哪怕變動一下位置也是不行的。

商標布局,克敵制勝

最後回過頭來看,歐普公司的商標申請在先,只是當初並沒有進行全面的商標布局,以致被別人鑽了空子。當然,後來被認定為馳名商標,方才擁有了一把尚方寶劍。螢火蟲公司傍名牌也想打擦邊球,可是商標法不同意!

一吐為快

事因:「我們希望在未來能夠回歸一個合理理性的版權費用。」在網易的財報電話會議中,丁磊突然開始炮轟音樂版權市場。他直接表達了華納、索尼、環球為首的三大唱片公司獨家銷售的模式不滿,使得包括網易雲音樂在內等需要購買版權的公司付出了超過合理價格的成本。「付出了超出合理價錢2到3倍以上的成本,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問:你如何看待丁磊喊話「音樂獨家版權不合理」?

答:獨家視頻版權也不合理。

PS:看了以上內容,您或有「不吐不快」

速到評論區「一吐為快」吧!

相關焦點

  • 先註冊商標,是否就擁有了規避商標侵權風險的「免死金牌」?
    而一枚商標的價值,對企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商標的所有權是會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發展走向的。我們都知道,商標法的一般原則是「註冊在先」,也就是說,誰先註冊商標,法律保護誰;那是不是說,只要先註冊了商標,就意味著擁有了規避商標侵權風險的「免死金牌」?
  • 侵權使用「鳳凰衛視」商標,這家公司被告賠500萬元
    據了解被告侵權的是一家名為鳳凰佳藝(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鳳凰佳藝公司)。 這家公司被起訴的原因是:在經營活動、網站宣傳中使用的「鳳凰」與鳳凰衛視商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鳳凰衛視公司)註冊的商標「鳳凰衛視」、「鳳凰衛視」、「鳳凰網」以及與註冊圖形標識近似。
  • 「老字號」商標屢被侵權 商標使用需規範,濫用「簡稱」亦侵權
    商標的使用需要受到監管,濫用「簡稱」也是侵權為了吸引客戶,一些企業註冊了類似於「老品牌」的商標,並在運營中濫用了「縮寫」。但是,得分的「技巧」無法避免侵權責任。西城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顯示,張先生是「黑寨」註冊商標專用權的所有人。
  • 化肥商標被侵權 雲天化股份起訴7被告
    、石欣等單位和個人涉嫌侵害「三環」商標權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正式提起訴訟,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權、消除影響並賠償損失。雲天化股份在雲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資產規模已超過700億元人民幣,出產的化肥產品久負盛譽,擁有「三環」等四個馳名商標,並獲得了大量的榮譽稱號。2016年7月,在多家權威機構共同發布的《2016年中國化工百強上市公司排行榜》中,原告雲天化股份位列第一名。
  • 關於商標侵權
    ,要求停止侵權並賠償損失。本案被告殷某帶著一審法院的訴狀和法律文書找到本所並委託本所王靈平、張亞亮律師辦理本案。接受此案後,我們分析了原告訴權的合法性,向法院複製了原告提交的證據材料。後經過仔細研究發現原告訴權所依託的權利基礎與被告實際使用的企業標誌具有明顯的差異。然而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被告使用的企業標誌中含有原告註冊商標中的文字部分,而且文字和讀音完全相同。
  • 「以案釋法」「明明已提供合法授權等合法來源,為啥還屬商標侵權?」
    有的銷售商說:我明明已經提供了合法授權等合法來源為什麼法院還判我承擔賠償責任呢?開門見山講重點:商標侵權案銷售商合法來源抗辯不能免除合理注意義務」什麼是合法來源抗辯?商標法第六十四條規定,商標侵權案件中,銷售商不知道是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這就是司法實踐中常說的合法來源抗辯。
  • 杭州獅峰茶葉公司被告商標侵權 「獅峰龍井」恐改名
    被指侵權的「獅峰龍井」。       浙江在線04月25日訊浙江省茶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獅峰茶葉有限公司(以下分別簡稱省茶葉集團、杭州獅峰茶葉公司),是杭州兩大「茶葉巨頭」,前者擁有獅峰牌龍井商標,後者擁有獅牌龍井商標,均為浙江省馳名商標。
  • 以案說法:夫妻離婚後雙方仍享有夫妻店的商標使用權
    對此為了原告能夠正常經營,不損害經營效益,故請求法院依法確認原告分割的原原被告夫妻共同財產中東崗店(現該地名為翟營南大街)、天山店、化工店、信息店四個眼鏡店擁有註冊在被告名下的 「青年」商標使用權。依據婚姻法第17條,及最高院關於離婚案件財產分割的解釋第15條,本案商標使用權不同於商標權的收益,商標權屬於被告個人;總之,店面的轉讓變更不包括商標權的變更,原告的訴求應駁回。
  • 廣東美的生活電器製造有限公司商標侵權糾紛
    美的集團股份公司是 「美的」系列商標權利人,且在第11類商品上註冊了第5478887號、第5478888號、第6765872號等一系列商標,該系列商標擁有較高的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廣東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美的」、等一系列商標的權利人,原告美的公司經廣東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授權,依法在上述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上享有普通許可使用權,並對侵害上述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有權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訴權。同時法院認為該案件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關於被告XX銷售網點的主體身份問題。
  • 為何這場商標侵權糾紛被判300萬元懲罰性賠償?
    一審、二審法院均認為,華升公司的「」 「」「」商標與歐普公司的註冊商標「」 「」不構成近似,以一般消費者的注意力足以區分兩者,故而華升公司不構成商標侵權,駁回歐普公司全部訴訟請求。歐普公司不服判決,向廣東高院申請再審。一字之差 商標侵權該如何認定?廣東高院再審查明,歐普公司生產的歐普牌燈飾燈具先後被廣東省和國家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為「廣東省名牌產品」「中國名牌產品」,商標先後被認定為「廣東省著名商標」「中國馳名商標」。
  • 使用與「望京小腰」近似商標,北京一餐飲公司被判侵權賠償
    使用與「望京小腰」近似商標涉侵權?今天記者獲悉,北京石景山法院一審認定被告北京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侵害原告註冊商標專用權,判令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原告北京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訴稱,其擁有「望京小腰」註冊商標專用權,知名度較高。
  • 國商所 - 商標侵權的後果
    傍名牌,搭便車,越來越多的品牌商標侵權案件頻繁出現,很多人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商標被無效,究竟什麼是商標權?商標侵權都會帶來哪些後果呢?今天我們來詳細解析一下。案件實例近日,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審結了美巢股份有限公司起訴北京秀潔新興建材有限公司等侵害註冊商標專用權一案,法院判決被告賠償原告共計1000萬元。
  • bilibili訴dilidili商標侵權,一審判賠300萬元
    bilibili(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是國內知名的視頻彈幕網站,擁有大量國外熱門動漫作品的獨播權。然而,不少需在B站付費觀看的動漫新番,在dilidili(嘀哩嘀哩,以下簡稱D站)卻可以免費觀看並下載。
  • 咖啡館菜單上有「摩卡」的字眼,被告侵權?
    咖啡館菜單上有"摩卡"的字眼,被告侵權?一則來自北京海定法院的案例挺有意思的,今天來分享一下。被告呢,則稱:二公司實際使用"摩卡咖啡(熱飲)MOCHA"字樣,該使用並非商標意義上的使用,屬於正當使用,"摩卡咖啡"為商品通用名稱,摩卡公司無權禁止他人的正當使用。
  • B站訴D站商標侵權獲勝,法院判D站停止使用商標!
    bilibili(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是國內知名的視頻彈幕網站,擁有大量國外熱門動漫作品的獨播權。然而,不少需在B站付費觀看的動漫新番,在dilidili(嘀哩嘀哩,以下簡稱D站)卻可以免費觀看並下載。
  • bilibili訴dilidili商標侵權,一審判賠300萬
    ,三被告之間存在合作關係,但並不存在共同經營被控侵權網站、微博和APP的情況。3.D站與「嘀哩嘀哩更新姬」微博與被告二、三無關。D站的運營主體為被告嘀哩公司,溫某某隻是D站的創始人,而非D站的控制人、管理人,也並非被告嘀哩公司的實際控制人。4.同意被告嘀哩公司關於被控侵權標識與涉案商標不構成相似的意見。
  • 金米財稅:「dilidili」商標侵權,D站被判賠B站300萬元
    B站(bilibili)是國內知名的視頻彈幕網站,擁有大量國外熱門動漫作品的獨播權。然而,不少需在B站付費觀看的動漫新番,在D站(dilidili)卻可以免費觀看並下載。D站在諸多視頻界面、網頁界面中持續、大量使用與「bilibili」商標高度近似的「dilidili」標誌,存在誘使廣大網絡用戶誤認為該網站就是B站的嫌疑,或者借用B站的已有名氣和流量為自己的D站引流,誘騙廣大網絡用戶使用其侵權網站進行視頻點播。此舉存在主觀上的侵權惡意。
  • 擅用「永和豆漿」宣傳,一審被判商標侵權
    近日,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針對上海弘奇永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永和公司)起訴被告青島易燕網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易燕公司)等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判決易燕公司停止侵權並賠償永和公司經濟損失等3.3萬元。
  • B站訴D站商標侵權勝訴 獲賠311萬
    寬娛公司認為,三被告是D站的共同經營者,該網站主要提供日本動漫等視頻的網絡播放服務,在諸多界面中持續、大量使用與原告上述註冊商標高度近似的「dilidili」標識,誘使用戶誤認為該網站就是B站或者與B站存在特定聯繫,誘騙廣大網絡用戶使用其侵權網站進行視頻點播。此外,三被告在D站的手機APP和羈絆網中也惡意使用前述侵權標識。
  • B站訴D站商標侵權勝訴!獲賠311萬
    寬娛公司認為,三被告是D站的共同經營者,該網站主要提供日本動漫等視頻的網絡播放服務,在諸多界面中持續、大量使用與原告上述註冊商標高度近似的「dilidili」標識,誘使用戶誤認為該網站就是B站或者與B站存在特定聯繫,誘騙廣大網絡用戶使用其侵權網站進行視頻點播。此外,三被告在D站的手機APP和羈絆網中也惡意使用前述侵權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