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及英文原版閱讀課導師Tracy老師:
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育學碩士,原曼斯菲爾德大學招生官,原林頓霍爾中學招生官
現為深圳藤夢哈耶普留學機構聯合創始人
去年歲未,Tracy老師在她引導的秋季英文原版人文閱讀課程結束後,帶領孩子們去了一趟廣州黑人聚集地,以田野調研的方式了解黑人在中國的文化融入。閱讀班的孩子們對書的內容做一次視覺化體驗,通過第一手的互動與不同的人產生情感聯結 ,反芻書本知識。下面是她分享給愛潤俱樂部的調查報告。英文原版閱讀課秋季班已經結束,在3個月的時間裡,我們閱讀了3本書——《我是馬拉拉》、《鄉下人的悲歌》和Zucked: Waking Up to the Facebook Catastrophe。
你是否覺得自己是一個種族主義者?
你的認識在多大程度上被媒體影響?
課堂上,我問同學們是否認為自己是種族主義者,大家都覺得自己不是。但是當我問「你是否介意和黑人結婚」,有幾位小同學變得猶豫了。有的同學說,某種程度上所有人都是「種族主義者」;有的同學想要探討「歧視」和「偏見」的界限。
美國社會因為「種族」這個維度而讓很多問題變得複雜,中國同樣有「地圖炮」。隨著全球化在各個層面的展開,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我們都無可避免地要參與到跨文化、跨地域、跨種族的交流中。
4年前有媒體報導,廣州是中國黑人最多的城市,常住黑人至少20萬,廣州因此被稱為「巧克力城」。但是黑人在廣州的處境眾說紛紜。因為近水樓臺,我和閱讀課的小夥伴們一拍即合,定下了廣州一日遊的活動,以田野調研的方式了解黑人在中國的文化融入。
有人吐槽說廣州的黑人玩弄中國女性,常常拋妻棄子;有人說廣州黑人所在的區域髒亂差,甚至還有人販毒。有人說黑人不守規矩,來了中國就非法滯留、賴著不走;有人回應說黑人來中國的成本太高,停留時間太短可能連商務籤證和機票的費用都賺不回來,他們心有不甘。
閱讀課的小夥伴和我想要一探究竟。
我在2017年的暑假在肯亞做了9周的田野調研項目,題目包括中國人在肯亞的種族融合,一帶一路政策下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勞工關係和東非現當代藝術的發展現狀。
不同於走馬觀花的旅行,田野調研讓我帶著問題意識進入當地,篩選適合的採訪對象,結合前期的閱讀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這樣的體驗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讓我欣賞到肯亞的自然風光,還讓我深入接觸在這片土地生活的真實的個體;讓我不僅通過閱讀,用頭腦和理性認識世界,還通過第一手的互動,看見、聽見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的故事,和他們產生情感聯結。我希望閱讀課的同學們也可以通過廣州田野調研的方式有類似的體驗。
出發前,我列出了一些研究問題,每個小同學以認領幾個問題的方式進行信息搜集,為採訪做準備。
結合大家的前期調研,我們決定上午去三元裡,下午去小北。我們總共分成了兩組:第一組的題目更傾向於了解在廣州生活的非洲人,他們在中國的文化融入。第二組更側重於和非洲人接觸的廣州人,他們作為中國人的體會。
田野調查最有趣的地方和最令人懊惱的地方都在於未知——我們有可能遇到有趣且樂意分享的人,但是也有可能被殘忍拒絕。在我們的採訪中,兩種體驗我們都經歷了。
我們上午的採訪非常幫助我們提高逆商,特別是三元裡的同胞,他們的心理防禦機制很強,分享的意願很低。而黑人群體中,黑人女性明顯更不願意接受採訪。
我們好不容易偶遇了一個在中國生活了10年的非洲男孩,他現在常駐在遼寧。這位小哥的東北話賊溜,上來就是「你們啥事?」「是要寫論文嗎?」但是因為他要陪一個生病的朋友回酒店休息,我們交換了微信,約定下午2點在麥當勞碰頭。但是後來這位非洲小哥並沒有出現,也沒有回覆微信。
我們中午一起去了一家非常地道的西非餐廳African Pot,從那裡開始,我們開始接觸到不同的採訪對象。在採訪中我們遇到了三類典型人物:
1. 事不關己型:大部分中國小商品店家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哪怕商品對象完全是非洲人,(具體表現Iphone殼背面的圖案帶有明顯非洲特色;衣服的風格、大小甚至連塑料模特都是非洲風),大家普遍還是一副生意是生意,生活是生活的態度,涇渭分明。這一類人和陌生人分享的意願很低。這和我在肯亞做華人調研非常不同,在肯亞可能是同在異鄉為異客,大家更願意分享。
2. 對自己的偏見篤定不移型:有位大哥做黑人生意有一二十年,跟我們聊天的時候他手裡一直搖晃著紅酒。他說,網上關於黑人的言論全部都是真的(包括髒亂差、販毒、不守信不守時、騷擾中國女性)。大哥的心理陰影來自於曾經和黑人的相處—借出去的從來有去無回且裝作聽不懂的樣子。他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中國女孩不要「腦袋被驢踢了,被黑人騙了」。這句話他說了3次。
3. 樂天派:最願意和我們分享的是一位在中國呆了7年的加納人,他現在是一位小學英語老師。加納小哥說非洲人在中國常見的的種族歧視經驗是——排隊的時候,只是因為他是黑人,就有其他人吆喝他讓他到隊尾,強行插隊。加納小哥說因為他的中文很好,可以辯駁,其他中國人就不太敢亂來。但是他說這種對黑人的誤解世界各地都有,他希望中國人可以多去非洲看看,消除偏見和誤解需要更多的教育和體驗。
這位小哥對黑人騷擾中國女孩的回應大概是這樣:他們也想對中國女孩負責,但是中國的移民政策太嚴格,非洲人即使和中國女孩結婚,還是拿不到工作籤,警察一來他們只能逃跑。
我希望通過實地拜訪,閱讀課的小夥伴們可以對書上讀到的內容——不論是底層人的掙扎,由偏見帶來的傲慢,為了基本人權所付出的努力——有一些視覺化的體驗。
實地拜訪的一大好處是,當你面對一個個鮮活的面孔,所有的「判斷」就不能只是一套理性的觀念、數據和符號;這些「判斷」因為「人」的連接而有了情緒和溫度。
我做準備工作的時候看了一些視頻材料,其中一個視頻裡提到了一位在天秀大廈叫歐巴馬的紅人,今天拜訪的時候才得知他已經回馬裡很久了。
看到黑人和中國人生的混血寶寶在商場跑來跑去,我不知道在全球化、市場經濟、國際貿易這些大詞的後面,這些微小的個體又將如何在其中沉浮、漂泊。
--原文結束--
如何加入春季英文原版人文閱讀課程?
閱讀是大學申請中最回歸教育本質的行動!
Tracy老師英文原版人文閱讀課程的目標是:
1. 幫助孩子認識到閱讀不只是提升語言能力的工具,而是獲取信息、構建思維方式的工具,學生學習如何通過書籍獲得系統性的知識,而不是通過微信公眾號或者搜尋引擎單純獲取信息
2. 孩子通過閱讀廣泛獲取信息的能力,而不是讀懂某一個句子的能力
3. 通過針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維度的探討,拒絕非黑即白的價值判斷,認識到事物的複雜性
4. 通過熟悉不同體裁的書籍(自傳、小說、遊記、歷史等學術類型)學習不同的寫作風格;以閱讀為輸入,為大學申請文書的輸出做鋪墊
我們的英文原版人文閱讀課程有以下特點:
1. 從故事(小說、自傳)到學術閱讀(對階級、對全球化)的漸進;
2. 強調泛讀而不是精讀,希望培養學生從大量的信息中抓住重點和精髓的能力
3. 每個月至少一本書,配備一些短文或者短視頻作為輔料+加餐,養成閱讀習慣;
4. 閱讀、講座、討論、延伸閱讀、田野調查等,多種形式相結合
閱讀書目:
《我是馬拉拉》、《誰可以這樣愛我》、《鄉下人的悲歌》、《Zucked: Waking Up to the Facebook Catastrophe》、《論美國的民主》、《尋路中國》、《In Defense of Globalization》
註:閱讀書目可能會根據實際情況有所調整
適合年級:8-10年級
課程詳細信息點擊連結:春季人文閱讀課正式招募
諮詢詳情或報名可聯繫愛潤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