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一所海洋化學專業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在國際TOP期刊上連續發表

2020-12-14 中國網

中國網5月15日訊 近期,海洋一所2017級海洋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吳丹妮同學,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TOP期刊上連續發表兩篇研究論文,推動海洋一所研究生科研創新工作再結碩果。

在導師陳軍輝研究員和何秀平副研究員的指導下,吳丹妮同學聚焦海洋藻毒素檢測及環境行為研究,通過不懈努力、刻苦鑽研,在近海養殖環境海洋藻毒素賦存特徵、時空變化規律和溯源,以及貝類養殖區海洋藻毒素汙染監測和風險預警技術領域取得了創新性研究成果。

成果1:「Distribution, partitioning,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lipophilic marine algal toxins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of a typical semi-closed mariculture bay」(圖文摘要見圖1),於2019年12月發表在環境科學領域國際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SCI,IF=5.71,中科院JCR一區TOP期刊)。該研究針對我國近海典型海灣水生環境藻毒素汙染現狀不明、來源不清以及對藻毒素時空演變規律認識的不足;以膠州灣為研究海區,通過連續四個季節的海上調查取樣,結合實驗室內的現代分析技術檢測,對膠州灣海水養殖環境中多種典型脂溶性海洋藻毒素的汙染現狀及時空分布格局進行了系統研究。闡明了膠州灣水生環境中脂溶性海洋藻毒素的化學多樣性、濃度水平、相分配規律以及時空演變規律和主要來源。該研究可為海產貝類養殖安全管理、海產貝類養殖區環境監測計劃制定等提供科學依據,對防控海產養殖貝類遭受脂溶性藻毒素汙染具有重要意義。

論文全文地址:https://doi.org/10.1016/j.envpol.2019.113299

圖1 膠州灣水生環境中海洋藻毒素的組成、濃度水平、相分配及來源

成果2:「Monitoring and warning of lipophilic marine algal toxins in mariculture zone based on toxin profiles of phytoplankton」(圖文摘要見圖2),於2020年4月發表在毒理學領域國際知名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SCI, IF=4.52,中科院JCR一區TOP期刊)。該研究針對近海養殖環境海洋藻毒素汙染監測和預警技術發展滯後的問題,基於浮遊植物藻毒素輪廓分析原理,發展了一種海水養殖環境中海洋藻毒素汙染早期監測和風險預警的新方法。隨後,將該方法用於膠州灣和長江口鄰近海域浮遊植物中海洋藻毒素的綜合監測,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很清楚地展示水生環境中海洋藻毒素組成和濃度的時空變化。此外,通過對中國近海3個典型養殖海域大量浮遊植物樣品中海洋藻毒素濃度結果的統計分析,初步設定了中國近海養殖區海洋藻毒素汙染風險預警「警戒值」。該研究首次基於浮遊植物毒素輪廓對多類海洋藻毒素進行同步監測和預警,為近海養殖區海洋藻毒素監測預警提供了新的視角。

論文全文地址:https://doi.org/10.1016/j.ecoenv.2020.110647

圖2 基於浮遊植物毒素譜的海水養殖區脂溶性藻毒素監測與預警技術

近年來,海洋一所不斷深化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獎學金評定、科研經費使用等方面持續加大對研究生參與科研項目和產出高水平學術成果的支持力度,鼓勵研究生積極投身科技創新工作,有效推動了研究生科研成果產出。

一直以來,海洋一所海洋化學學科組始終注重研究生和青年科研人員的培養,兩項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的發表,既體現了海洋一所海洋化學學科組對研究生培養的力度和質量和海洋化學專業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又彰顯了海洋一所研究生教育師資力量雄厚、科研設施精良、培養系統全面,是優秀學子放飛藍色夢想、實現青春價值的堅實平臺。

相關焦點

  • 國際海洋科學Top期刊《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創刊50周年紀念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MPB)期刊經歷了五十年風雨歷程,進入了「知命之年」。值此刊慶之際,謹向長期以來關懷、支持本刊工作的各位同行專家、廣大作者和讀者致以親切的問候和誠摯的感謝!  MPB是於1970年由愛思唯爾(Elsevier)創刊出版的國際海洋科學領域的老牌一流期刊。
  • ...上海海洋大學科研育人獲新成效!本科生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論文
    本科生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論文 2020-08-11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湘潭大學劉平樂教授團隊連續在頂級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頂級期刊發表研究成果。今年1月,劉平樂教授團隊在催化領域頂級期刊連續發表了2篇論文。TOP期刊,影響因子為7.723)上發表,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崔海帥,通訊作者是劉平樂教授和熊偉副教授。
  • 歡迎報考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
    博士、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發表論文80餘篇。2020年,海洋與氣象學院本科畢業生234人,碩士研究生錄取63人,錄取人數佔畢業生人數26.92%。學院2015-2020年連續六年考研錄取佔全體畢業生約20%,2015-2019連續五年考研錄取率居全校之首。每年學院均有優秀畢業生被學校免試推薦就讀碩士或直讀博士研究生,充分顯示了我院良好的本科教學質量和莘莘學子的良好學風。
  • 上海交大海洋學院教師崔行騫在國際權威期刊《PNAS》上發表最新...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長聘教軌副教授崔行騫在國際權威期刊《PNAS》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題為《Niche expansion for phototrophic sulfur bacteria at the Proterozoic-Phanerozoic transition》的研究論文。
  • Nature子刊刊發中科院海洋所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中科院海洋所大洋巖石圈與地幔動力學課題組關於利用Mo同位素體系示蹤俯衝帶流體性質最新成果,對理解島弧巖漿作用、地幔楔氧逸度及研究殼幔循環作用具有重要意義。陳碩博士為文章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
  • 中國海洋大學三位教師榮獲第五屆青島高校教學名師
    從教27年,先後為本科生開設《機械製造技術》《數控加工技術》《工程測試技術》《海洋工程裝備技術》等專業必須修課程;為研究生開設《機械故障診斷》《計算機過程與設備控制》《碩士論文寫作與學術規範》等課程,出版教材2部,主持國家級、省級等教研項目10餘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20餘篇,指導本科生參加各類大賽獲得特等獎、一等獎等獎項30餘項,指導研究生參加各類大賽獲得一等獎、二等獎等獎項20餘項,2018年獲山東省教學成果特等獎
  • 西南交大孟濤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在國際化學權威期刊封面發表
    近日,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Green Chemistry》(影響因子9.480)報導了西南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孟濤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Hollow colloidosomes with an enzyme confined in a porous shell as Pickering interfacial biocatalysts
  •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海洋環境遙感團隊」誠聘英才 |...
    01  百人計劃引進人才  1.中青年傑出人才:年齡不超過40周歲,具有特別優秀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潛能,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創新前景,獲得海內外認可的專業成就,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際頂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或取得公認的科研成果。  2.
  • 海洋纖維新材料研究院龍曉靜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Angewandte Chemie...
    新聞網訊 近日,海洋纖維新材料研究院的龍曉靜教授與楊東江教授合作,在線性共軛高分子氧還原催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Heterocyclization Strategy for Construction of Linear Conjugated Polymers: Efficient Metal-Free Electro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為題,在國際頂級化學期刊Angewandte Chemie《德國應用化學
  • 英文期刊《海洋生命科學與技術》(Marine Life Science &...
    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與中國海洋大學共同主辦的英文期刊《海洋生命科學與技術》(Marine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MLST)將於2019年11月30日正式刊行,刊期為季刊,主編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宋微波教授,國際出版商Springer Nature負責全球領域電子版出版與發行。
  • 對話浙江大學海洋科學系主任李春峰教授——JMSE「求是創新訪學記」
    發表中英文專著5部,期刊論文100多篇,獲美國專利1 項,已連續4年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點國際合作項目4項。作為首席科學家領銜建議、設計並主持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349航次。獲第一屆劉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獎。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目前任JMSE等其他期刊編委。
  • 江蘇這所"雙一流"高校在3大國際學術期刊連發4篇論文!
    近日,南京師範大學在三大國際學術期刊上連發4篇論文。分別為生命科學學院鍾伯堅教授研究組在生物學領域頂級期刊Current Biology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李曉教授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生科院胡志剛-郭志剛課題組在知名腫瘤專業期刊Oncogene發表的兩篇研究論文。
  • 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院長桑本謙:重點發展海洋、極地法學
    本科專業除普通招生外,還獲教育部批准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共同培養法學(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學生。目前,我們法學專業已形成較為完備的以研究型和國際化為導向的法學教科研體系,在法理學、國際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訴訟法學、刑法學等學科方向有較為突出的積澱和建樹,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中,在參評單位中排名第19位。
  • 上海交大海洋學院教師曹玲在《Nature》發表最新科研成果
    2020年8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教師曹玲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以共同通訊作者和共同指導作者的身份發表了題為《The Future of Food from the Sea》的長研究論文(Article)。該論文是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的教授Christopher Costello和智利天主教大學的教授Stefan Gelcich等人合作完成。
  • 中國海洋大學在新型光熱汙水處理、海水淡化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徐曉峰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尖材料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發表了題為「Solar-Driven Interfacial Evaporation and Self-Powered Water Wave Detection Based on an All-Cellulose
  • 對話海岸與海洋水力學專委會主席——浙江大學「求是創新訪學記...
    同時擔任國際海岸與海洋工程專委會(IAHR-CMH)主席,海洋感知技術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國ASCE計算水動力技術委員會委員(CHD-ASCE)等學術兼職。長期從事河口與海岸動力學的研究,創新性地建立了層化水體中密度流動力學理論模型和數值模型,揭示了密度流運動與湍流混合的動力學機制,解釋了深水航道工程中高濃度泥沙回淤、濁流遠距離輸移、深海熱液物質輸運與沉積規律等學術難題,推動了密度流在海洋水動力學領域的發展,研究成果已應用於河口和海洋工程。
  • 2020年以來,西南大學連續在多個國際知名期刊發文,成果連連!
    科技創新能力是一所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2020年以來,西南大學科研團隊在多個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本期推送,我們就來看看西南大學近一段時間的精彩表現。在上述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利用AbODC培育出莨菪鹼含量提高的顛茄植株。該研究解決了關於ODC在莨菪鹼生物合成中是否發揮重要作用這一科學問題。研究得到NSFC-雲南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和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的資助,相關成果於近期正式發表在合成生物學著名期刊《ACS Synthetic Biology》(美國化學學會·合成生物學)。
  • 南科大本科生接連以第一作者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科研成果
    近期,南科大本科生接連以第一作者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科研成果。今天,小編帶你一覽他們的風採。 跳轉閱讀 創建一張化學加電子名片,可受邀加入五個維度的醫藥化工群 1
  • 海大自主招生 海洋班「全鍋端」
    (含)以上、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獲得獎勵、具有突出的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並獲得過相關標誌性成果或參加海洋知識學習和涉海實踐活動並取得一定成績。    據介紹,在全國範圍內共有5000多名考生提交了報名申請,最終1028名考生通過初審,其中涉海專業類有773名考生、外語專業類有255名考生。初審通過率僅有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