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經常見到這樣的場景:教師當著同事的面、當著學生的面,一點不留情面的呵斥、訓斥家長;或者手持電話,當著孩子的面,把家長一頓訓斥。更甚者,在家長群這樣一個「公共場合」直言某某學生的不足,並對家長提出「訓誡」。
調控好家校合作情緒
這樣的場景,既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又有損教師的形象,必定讓教育工作的效度大大降低,甚至將問題引向極為不利的發展方向。
山火肆虐,必定是從星星之火開始,教師務必控制好「星星之火」,才能留得住教育的綠水青山。
父子關係、母子關係,儘管在孩子青春期之間往往處於一種緊張狀態,甚至是對峙局面,但這畢竟是親情「轄區」內的對立,屬於家庭內部矛盾,如果教師對家長不夠尊重,動輒訓誡呵斥,學生開始可能是看在眼裡,怕在心裡,但如果久了,則會由怕生怨,由怨轉恨,進而因恨生怒,做出一些過激反應。
再吵,也是一家人
因為他們雖然不一定聽父母管教,但別人對自己父母的不敬,同樣會引起他們巨大的反感,因為這是對一個家庭的不敬,觸碰到了他尊嚴的底線,正如網上有些孩子說的:「有本事衝我來」。雖然這樣的語言也很不合適,卻反映了一個家庭在關鍵時候本能的自尊維護。所以教師儘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訓斥家長,畢竟,所有的家長都是希望孩子好的。如果遇到教育方面的困難,首先是教師和家長需良好的溝通與合作,而不是互相甩鍋,直至反目成仇。
師生關係取決於教師對家長足夠尊重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完全可以守著孩子的面,給家長以最真誠的尊敬,不管語言上,禮儀行為上,要做的非常到位,讓孩子真切地看到教師對自己父母的尊重,他自然而然的就學會了下一步該如何開啟談話與問題的解決。冷靜的教師必定給家長和孩子們以尊重和安全感,從而讓事情朝著良性方向發展。
學生很難與一位對自己家長非常尊重的教師產生對立,反而會因為自己的過錯感到內疚;一位家長,也很難對一位呵護他孩子的教師產生怨恨,反而會心存感激。
所以,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需對家長足夠尊重、對學生精心呵護,不因學生的多次過錯而改變初衷,不因家長的疏於教育而言語不敬。
畢竟,別人對自己孩子的尊重是家長的底線,對自己父母的尊重,則是為人子女的底線。
可惜,許多教師在不停地觸碰這一底線,讓教育工作變得一團糟,還不停地喊冤枉。
試想一下,別人當著孩子的面,訓斥你,或者別人當著你的面,訓斥你的父母,將會是怎樣的內心感受?
所以當好教師,還必須有同情心、同理心。我們所獲得的一些某些特殊尊重,其實是因為人家的孩子在咱的「手」裡。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