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遊戲就該禁了」:家長自以為是的保護,對孩子可能只有傷害

2020-08-11 小C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電子產品在各家各戶的普及,現在許多家庭的小孩子都幾乎人手一臺電腦,或者人手一隻手機。

調查表明,近視人群的度數往越來越深的方向發展,而且越來越偏向年輕化。

而許多的家長也是談電子產品就色變,特別擔心自己的孩子沉迷於電子產品而耽誤學業,更有家長直言&34;

對於家長這樣的舉動,對孩子是保護還是傷害呢?

小謝是一名初中的學生。因為學校離得遠,小謝就選擇了住宿,一周回家一次。

初一的時候,小謝的成績還算不錯,後來,父母發現小謝的成績不是很好。開始以為是因為住宿所以父母無法監督和照看孩子,加上新環境的影響,是正常的。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小謝在學校交了朋友,還和朋友去了網吧,之後更是買了個二手手機在寢室玩。

小謝的父母聽說後火冒三丈,要求小謝杜絕所有的電子產品並且搬回家住。這件事引起了小謝的抗拒,家人之間也出現了矛盾。

父母認為是電子產品的禍端,就應該全面禁止小謝對這些電子產品的接觸。

而小謝強調自己這次考不好是正常的事情,而且手機也是用來正常社交以及學習的,並沒有過度地玩和依靠手機。而且現在的初中住宿生都每個人有一隻手機了,為什麼他不能有?他覺得是父母小題大做了。

其實,家長自以為是的保護,對孩子可能只有傷害。

電子遊戲也有好處

有專家表示,玩電子遊戲在某些方面上也可以幫助孩子開發某些技能,如果控制得當,電子產品是可以成為教育孩子過程中的有力的工具。

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就表明了,如果讓孩子每天玩低於一小時的電子遊戲,他的社交能力是要高於那些沒有玩電子遊戲的同齡孩子的。也就是說,電子遊戲在鍛鍊人社交能力的這一方面上,是起了積極的作用的。

父母只要轉換角度看待電子遊戲,沒準電子遊戲還能成為開啟孩子智力的鑰匙。

還有實驗表明,玩遊戲的孩子的反應能力和視覺敏感度要比沒有玩遊戲的孩子強,並且也擁有一定的空間想像力。多變的遊戲場景和多個遊戲任務的設置,也能夠鍛鍊孩子處理問題能力。

而且,適度的遊戲是可以幫助孩子在繁重的課程中得到放鬆,讓他們調整情緒,釋放壓力,同時也能交到一些朋友。

社交平臺的多樣化也是孩子交友的途徑,不能阻擋孩子的社交,這樣只會讓他困在自己的世界,得不到任何發展。

有些孩子甚至是可以從電子產品中產生創造力。如果一個玩遊戲相當厲害的孩子,是極有可能把遊戲發展成職業,從玩遊戲的過程中找到一些靈感。

現在也是有許許多多與遊戲相關的工作崗位,他們所需要的,正是這些對遊戲了解、清楚遊戲的設置和角色的選擇等方面的人,所以孩子的發展有無限可能。

最重要的是,有些孩子是真的會使用電子產品進行學習的。

父母如果全盤否定電子產品,不分青紅皂白就讓孩子遠離甚至杜絕孩子接觸電子產品,似乎也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比起阻止,引導更重要

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東西都逐漸電子化,家長需要孩子完全不接觸電子產品,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父母需要注意的只是如何教好孩子在自己的時間上的科學安排和自覺性,不讓孩子被電子產品牽著鼻子走,畢竟,電子產品只能是輔助我們變得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父母可以幫助子女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在遊戲中促進交流,有共同的話語。但是家長要學會遊戲管理,同時也是對孩子的遊戲管理。

父母要對自己的孩子&34;,知道自己孩子的控制能力,才能更好地對孩子在這方面的引導和教育。

父母自己首先要知道電子產品和遊戲對孩子的好處和壞處,才知道如何去規避這些電子遊戲對孩子不好的影響,把他們往好的方面引導。

最後,不要強制性規定孩子一定要做什麼,不做什麼,孩子長大了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強制性教育只會破壞親子關係,即便是為孩子好的,孩子也不接受,最後只能弄巧成拙。

父母要講究彈性教育,從各個方面對孩子進行教育,更好的是交流,從孩子最容易接受的角度進行交流。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C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都是電子遊戲的錯"?家長自以為是的保護,才是對孩子的傷害
    提到電子遊戲,很多家長的態度都是&34;。覺得它可能會過多的佔用孩子學習的時間,讓孩子變得不務正業,又或者是覺得電子遊戲傷害孩子的眼睛。不僅僅是電子遊戲,甚至電子產品,很多家長都不樂意讓自己孩子多接觸。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電子遊戲也有好處?甚至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都將電子遊戲作為處方藥,來治療孩子的多動缺陷。
  • 「絕不能讓孩子碰遊戲」:父母的自以為是的保護,對孩子只有傷害
    一、表面上的保護,可能是變相的傷害這幾年的新聞中13歲小學生用家長手機玩遊戲,14分鐘花掉4萬元,孩子家長聯繫服務商退了款。事實上,孩子給遊戲充錢的新聞屢見不鮮,退款與否並非「大結局」。家長們自以為是的保護,對孩子造成的可能是傷害。對於孩子沉迷遊戲現象的反思,才是其中的重點。
  • 「電子遊戲就該封禁」:來看無知的父母,是怎樣毀掉孩子未來的
    電子遊戲變身特效藥一提起電子遊戲,很多家長都會恨得牙根痒痒:「就怪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我家的孩子本來很乖巧,學習成績也很好,就是因為迷上電子遊戲,學習成績直線下降,怎麼管都不聽,特別叛逆。」正是因為如此,就算暑假來臨,孩子本可以通過電子遊戲放鬆。
  • 家長對孩子過度的寵愛是一種傷害
    在野生動物園遊玩,時刻保護自身安全是基本前提,也是基本常識。普通動物園獅子老虎等猛獸都關在籠子裡,遊客自由自在;野生動物園,獅子老虎等猛獸自由自在,因此,人必須關在「籠子」裡。這個負責安全的移動的「籠子」就是汽車。在野生動物園,不下車,不將身體伸出車外,是常識中的常識。可是,有些人總會想突破常識,「勇敢」嘗試。這是不可取的。孩子年齡小,好奇心重,可以理解。
  • 電子遊戲該不該讓孩子玩?父母的無知,最終傷害的是孩子
    其實,對於歐陽的這種心情我是非常理解的,最開始,我家孩子也是有些沉迷於電子遊戲,不過,只要父母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用正確的方式去解決,孩子沉迷遊戲的事情便會迎刃而解。01電子遊戲對孩子有沒有好處?大部分的家長只看到了遊戲的壞處,卻沒有看到遊戲對孩子本身的幫助。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發現,有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屬於靦腆類型的,可是等孩子玩上遊戲後仿佛變了一個人一樣。不僅不在靦腆了,甚至還在指揮別人。家長要知道,電子遊戲是一把雙刃劍,控制好了,對孩子的學習成長都有幫助,如果沒有控制好,那麼才會讓孩子沉迷和淪陷。
  • 萌娃因名字難寫大哭,家長的自以為是,可能會害了孩子
    這樣的名字,可能只是父母的一廂情願,對孩子不但沒有什麼幫助,還可能會造成困擾,害了孩子!「女孩就穿粉色好看,媽媽就給你買這件」很多父母對孩子性別存在著刻板印象,認為女生就該穿粉色的裙子、玩布娃娃。男生就該穿藍黑色的衣服,玩玩具車。但這些家長可能自以為是的忽視了孩子個人的興趣愛好。為什麼男孩子就不能喜歡《冰雪奇緣》、《花木蘭》呢?
  • 經典的童年動畫被投訴只是由於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不過,有家長舉報是因為一些打架的照片太血腥了,虹貓藍兔還伴有一定的愛情元素,孩子們看到了影響,對孩子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都不好。結果,這部火爆兒童動畫被禁,沒有看到這一系列的相關作品。2、喜羊羊和灰太狼3、中華小子中華小子也是當時火爆的動畫,據說是合資產品。
  • 有些家長的監護權就該被剝奪
    原標題:有些家長的監護權就該被剝奪   英國一對菸民夫婦抽菸實在太兇,以至於當地法院依法剝奪了他們對兩歲孩子的監護權。(新華網6月3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述報導可以給我們以下啟示。   首先,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只是父母的責任,也是國家的責任。
  • 家長越過度保護孩子,對孩子的傷害越大,學會3點教孩子直面危險
    孩子出生後,家長擔心的問題,從來沒有斷過。常聽家長說「不要碰這個,危險。不要去那兒,危險。」為了孩子的安全,家長几乎把所有危險,都屏蔽在外。為了讓孩子可以遠離危險,家長也是絞盡腦汁。對孩子來說,家長的過度安全保護,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 希望中國家長明白:電子遊戲就是「教育無能」的遮羞布,別不承認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誰TM發明的電子遊戲?禍害孩子,為什麼還不被封禁!」「天天抱個手機玩遊戲,能不近視嗎?」「你要是玩電子遊戲還能考出好成績,才算怪了!」這幾句話很多家長並不陌生,甚至是經常從自己嘴裡說出來的,在這些家長眼裡,電子遊戲就是「洪水猛獸」,是害了他們下一代的「毒藥」。
  • 家長的這6種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家長的這種行為,以為是在保護孩子,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行為對孩子已經造成了傷害。那麼,家長的哪些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呢?1、對孩子過度的保護有些家長完全不讓孩子做一點事,這樣的行為其實是剝奪了孩子做事的機會,會讓孩子沒有機會學習和段林,也很難學會照顧自己,會變成一個「懶」孩子。
  • 保護少年的你丨未成年人電玩城暢玩遊戲機「禁入」招牌形同虛設
    近日,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對海口部分遊藝娛樂場所走訪發現,未成年人暢玩遊戲機的現象很常見,「禁入」招牌形同虛設。對此,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明確規定:遊藝娛樂場所設置的電子遊戲設備,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
  • 家長育兒觀更新:與看電視相比,玩手機遊戲對孩子幫助更大
    其次,電子遊戲其實只是一種載體,也屬於遊戲中的一種,適度的玩電子遊戲對提高注意力、協調能力都有一定的幫助。只是父母需要從大量的電子遊戲中篩選出一些對孩子有益的遊戲,過濾掉浪費時間並有消極影響的遊戲,並幫助孩子把握玩遊戲的度,而不必把孩子和電子產品完全隔離開。
  • 沉迷電子遊戲的小朋友怎麼辦?
    孩子沉迷電子遊戲是我們當代家長最為頭疼的事。一味地禁止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孩子的生活你不可能無孔不入。隨著他的長大你對他的控制會慢慢的減弱,這時候他一旦接觸到電子遊戲,會更加的瘋狂沉迷。那麼怎麼辦呢?下面分享一下我們家孩子的遊戲歷程。
  • 孩子出現這3種情況,不分床可能對孩子傷害很大,家長要長點心
    文/寧媽媽育兒經孩子一天天長大,很多家長都想給寶寶分床,讓孩子獨立睡,但看見哭著要媽媽時,又狠不下心,想一想還是算了,等孩子再長大一點分也不晚,那麼孩子到底什麼時候分床呢?有沒有一個標準呢?如果不儘早床又會對孩子有哪些傷害呢?
  • 孩子沉迷於電子遊戲?罪魁禍首竟是家長的錯!這樣做給孩子歸屬感
    其實青少年沉迷於電子遊戲,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視力、還會使孩子的學習成績下降,並且還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而且更嚴重的有可能會使孩子走向犯罪的道路,這些案例並不少見:還記得之前很火的一個消息嗎?上海大學勸退了81名學習成績不好、沒有按規定修完學分。據介紹,導致這81名大學生被集體勸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絕大部分學生沉迷於網路遊戲。
  • 孩子的世界太純淨,你的自以為是,正傷害著孩子的快樂
    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父母,讀不懂孩子的內心,常常做出一些自以為是的舉動,成為傷害孩子快樂的那個人,在孩子心中紮上無法彌補的傷害。我在一次回鄉下老家,目睹的一件事讓我記憶深刻。那天早上,我剛從睡夢中醒來,就聽到一陣孩子傷心的哭聲傳來,急忙跑到院壩裡,看到是隔壁堂哥5歲的孫子在哭。
  • 專家解釋:電子遊戲並不是禍害孩子的罪魁禍首,無知的父母才是
    一提起電子遊戲,無論是網遊還是手遊,無數家長都恨得牙根癢,經常聽到許多父母抱怨:原本好好的一個孩子,乖巧懂事,成績也不錯,自從接觸了電子遊戲,書不好好讀了,成績直線下降,封禁遊戲,表面上是保護,實則是傷害父母都以為,讓孩子遠離遊戲,是愛是保護,實際上這種保護,對孩子的傷害是沒法估量的。
  •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就是過度保護孩子
    每個孩子都成了家長的心肝寶貝,也成了社會的稀缺資源。於是乎,過度保護,就成了一種常態。 01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吃苦  鄰居家一個小男孩,全家人都對這個小孩疼愛至極,那真是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生怕孩子受到一點傷害。
  • 如何讓孩子遠離電子遊戲?
    很多家長不知道這個生長發育規律,如果剛開始只對孩子簡單說教,無濟於事,任其發展下去後果不堪設想!當孩子做不到自律時,外部環境就一定要給他約束力。根本在於有原則,也就是定規則。家長把手機給孩子時,條件和規則就應定下。另外,很多家長並非不定規則,而是不執行。規則既要制定,也需要獎懲制度去執行。一旦觸碰了邊界就要受罰,這也是一種社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