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獲網絡歌曲投票冠軍,最大難題:歸功屈原還是現代作曲者

2020-12-19 好歌獻給你

中國首檔創作音樂人養成綜藝節目《這!就是原創》播出了先導片。三位導師蕭敬騰、陳粒、王嘉爾將從百餘位優秀唱作人中挑選出40名「原創猛獸」。節目一經播出,就引起各界熱議。

先導片裡,三位導師對原創的理解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蕭敬騰:「原創是由靈魂深處帶出來的一種告白。」

陳粒:「創作應該是自然的,是自發的,重要的是一些抒發和表達。」

王嘉爾:「最重要的是在歌曲上怎麼去表達有自己的標籤。」

導師們表達了對於優秀原創作品的急切渴求,參賽者也是鬥志昂揚,滿懷信心。

隨後公布的賽制,引發了不少選手的爭議。節目規定,賽前由網絡票選選出的前十名選手直接晉級下一輪比賽。隨著前十名原創作品的公布,不少選手表示實至名歸,心服口服,也有不少選手意難平,其中兩首作品爭議最大。

小峰峰的原創《學貓叫》以網絡票選第三名的成績,領先「QQ音樂三巨頭」之一的徐良和小有名氣的實力派原創歌手孟楠。陳粒導師認為《學貓叫》這首歌火成了現象級 人人傳唱,「大神」小峰峰算是實至名歸。

然而不少選手表示不服氣,認為《學貓叫》這首歌已經獲得這麼多流量和市場了,為什麼還要跟其他名不見經傳的原創音樂人搶飯碗?更有選手認為,《學貓叫》算不上真正意義的歌曲。

另一首比較有爭議的作品是網絡票選第一名的《離騷》。眾所周知,《離騷》是我國戰國時期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所著,這首歌曲《離騷》是選手Winky詩(趙景旭)為其原創的編曲。爭議之處就在於,歌曲《離騷》獲得第一名是否大半功勞應該歸功於屈原呢?參賽者僅僅做了編曲,這樣的作品可以算做選手的原創嗎?

當然,對於網絡票選前十名直接晉級的賽制本事,大多選手還是認同的,畢竟音樂市場就是這樣,火的作品會越來越火,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網絡票選的前十名固然擁有極高的人氣,但排在後面的作品也未必不是好作品。為了人氣去刻意迎合市場的音樂人不在少數,但總有一些音樂人迎難而上,勇於創新,才使得華語樂壇多年來經典作品頻出。

三位導師分別代表了不同類型的原創風格,三人各有特色,蕭敬騰獨特的聲線以及對於詞曲融合的詮釋毋庸置疑;陳粒近年來堅持原創,她的詞表達自然的同時又直擊人心,實力不容小覷;新生代偶像王嘉爾早年在韓國發展,對於各種新潮音樂風格涉獵廣泛,代表著年輕一代的音樂人。

第一期的預告中,三位導師將帶來各自的原創表演,各顯神通,用他們的實力徵服選手選擇戰隊。

儘管有爭議,但《這!就是原創》設定的理念依然令人期待:「回歸作品本身」、「用新人唱新歌」、「華語原創音樂的唯一入口和出口」。這些節目理念究竟意味著原創音樂人的春天到來了,還是僅僅是節目博人眼球的噱頭,讓我們拭目以待。

第一輪比賽即將在本周六正式開始,希望三位「原創捕手」不負眾望,選出真正值得傳頌的優秀原創作品。

相關焦點

  • 【賞析】屈原《離騷》
    王逸《楚辭章句》題作 《離騷經》,宋代洪興祖在《楚辭補註》中指出:「蓋後 世之士祖述其詞,尊之為經耳。」也有人稱之為《離騷 賦》,或簡稱《騷》。自漢迄南北朝,《離騷》又常被 舉作屈原全部作品的總稱。在文學史上,還常以「風」、「騷」並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 括《楚辭》。《離騷》中詩人用了許多比喻,無情地揭露了統治集團的醜惡,抨擊了他們的奸邪、縱慾、貪婪、淫蕩和強暴。
  • 屈原《離騷》中的「離騷」是啥意思?
    「屈原放逐,乃賦《離騷》。」這句話是司馬遷在《史記》裡說的,告訴人們磨難可以促人奮進的道理,同時也簡略地揭示了屈原的命運。 周赧王二年(前313),屈原被流放漢北地區(今河南西峽、淅川一帶),流放期間,寫下《離騷》等膾炙人口的作品。 楚懷王二十六年(前303),齊、韓、魏三國聯合攻楚,聲討楚違背縱約。楚向秦求救,還把太子送到秦國作人質。第二年,楚太子殺了秦大夫逃回楚國。
  • 《史記》16 屈原與離騷
    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 「離騷」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屈原的詩作稱為《離騷》?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這些詩句皆出自屈原的著作《離騷》。那麼,「離」和「騷」各是什麼意思呢?
  • 你知道「離騷」的意思嗎?
    首先,《離騷》寫於戰國時期,作者是屈原,關於這個《離騷》的作者,一度還引來了爭議,一度有「屈原否定論」的熱潮,認為是淮南王劉安寫的,如果《離騷》的作者不是屈原,那麼《離騷》的題目的意思也會發生改變,但隨著1977年, 安徽阜陽雙古堆
  • 就是原創》,《離騷》獲榜單第一
    其幕後團隊是曾打造了《中國好歌曲》的製作團隊,力求再次聚焦唱作人,打造更多的原創音樂。因此這又被稱為《中國好歌曲》第四季。這檔節目由王嘉爾、蕭敬騰、陳粒三位擔任導師,他們將從百餘名唱作人中選出四十名唱作人組成猛獸原創,前段時間製作組還出了「猛獸原創榜」,參賽選手們將自己的作品上傳上去,在榜單前十的朋友將獲得直通搶位賽的資格。
  • 每天一首古詩詞:《離騷》屈原
    1.離騷:離別的憂愁。王逸《楚辭章句·離騷小序》:離,別也;騷,愁也。此題目之義,歷來多有爭議。2.高陽:楚之遠祖顓頊之號。一說即祝融吳回。苗裔(yì):喻指子孫後代。裔,衣服的末邊。3.朕:我。皇考:已故父親的尊稱。一說指太祖或曾祖。皇,美,即光明,偉大。4.攝提:太歲在寅時為攝提格。此指寅年。貞:正當。孟陬(zōu):夏曆正月。5.庚寅:指庚寅日。
  • 使用Python分析屈原《離騷》中高頻詞並生成詞雲圖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來了,農曆的五月初五作為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小朋友們都會忙著吃粽子、賽龍舟,當然,最誘人的還是放假嘍……約三五好友,遊歷祖國大江南北,無不愜意……可是我們大家熟知的端午節跟我國歷史上一位著名人物屈原有著很緊密的聯繫(想知道這段歷史,大家自行提問哦
  • 湖科大吳廣平教授為青年學生講述屈原《離騷》的元典價值與範式意義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4日訊(通訊員 冼弘臻)4月2日下午,以「辭祖與辭聖——論屈原《離騷》的元典價值與範式意義」為主題的青馬講壇第八期第六講於湖南科技大學俱樂部舉行。全國優秀教師、該校人文學院教授吳廣平擔任主講人。
  • 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離騷》,很多生僻字卻常被後世引用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文章引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等詩句,這些詩句都出自戰國屈原的《離騷》。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 詩歌飛揚第一百四十二集《離騷》節選 作者:屈原 朗誦嘉賓:長明
    「離騷」,東漢王逸釋為:「離,別也;騷,愁也。」《離騷》以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為主線,以花草禽鳥的比興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徵,藉助於自傳性回憶中的情感激蕩,和復沓紛至、倏生倏滅的幻境交替展開全詩。作品傾訴了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哀民生之多艱」,嘆奸佞之當道。主張「舉賢而授能」,「循繩墨而不頗」。提出「皇天無私阿」,對天命論進行批判。
  • 高中古詩詞第五彈 | 戰國屈原《離騷》最全考點整理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他創作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 楚辭《離騷》賞析
    評價:《離騷》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 以至於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著詩人鮮明的個性光輝,這在中國文學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究其原因,似可歸功於屈原那砥勵不懈、特立獨行的節操,以及在逆境之中敢于堅持真理、反抗黑暗統治的精神。屈原的遭遇是中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士子普遍經歷過的,因此,屈原的精神能夠得到廣泛的認同。西漢賈誼因為才高受嫉,謫遷長沙,作《吊屈原賦》,以屈原自擬。
  • 屈原的一生追求,唯有《離騷》表達出來,我們應如何保持本心
    偉大詩人屈原就在《離騷》中表達了自己對於理想的本心與堅持,那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面對那些外界的不理解與譏諷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我總是嘆息拭淚,百姓的疾苦與艱辛啊,我卻不能幫上忙。屈原心懷百姓與國家,他為此擔憂痛心,可是他卻不能挽救,這是多麼令人難過,眼看著自己的家國水深火熱,他「謇朝誶而夕替」,別人「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他沒有放棄自己心中所追求的美德。外界的壓力很大,無人理解幫助他,這是一種孤立無援的感覺。
  • 易烊千璽帶你學高考必備篇目——《離騷》|聽歌學語文
    終化作灰此夢若顛沛留給後人玩味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求索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亦餘心之所善兮 九死其猶未悔既莫足為美政兮 吾從彭鹹所居《離騷》是由金玟岐作詞作曲,易烊千璽演唱的一首歌曲,用濃濃的中國風曲調表達了古代政治家屈原報國無門
  • 對屈原的仰望與理解
    在《詩經》裡,不論是廟堂頌歌,還是田野風詠,都情感質樸,少想像,與現實密切關聯。那是稷麥氣息,那是有時溫馨有時嗆人的人間煙火。而這時的楚地卻仍是神話沃野,巫風瀰漫,人神共處。屈原帶著溼地沼澤氣息,從另一個方向來了。     屈子之來,不是為了加入已有的合唱,而是開始了獨唱,開始了水汽淋漓、芳香撲鼻、悽美絕豔的獨唱。
  • 屈原是同性戀
    不記得哪一年,忽然見到有人寫文章說屈原是同性戀,乍一看題目,心裡不免「咯噔」一下,又驚又涼,仿若夜行山路,一腳踏空。再翻出《離騷》和《抽思》,細觀從前為之心旌激蕩過的辭章,字裡行間,的確現出頗多可疑。執書相問,屈原,你究竟是不是同性戀?    最早提出這一設問的是著名古典文學專家孫次舟教授,糾以史證,毫不客氣地為屈原戴上了頂文學弄臣的帽子。
  • 《離騷》中的神秘女性究竟是誰?屈原給後人留下哪些名言警句?
    在《離騷》中提到一個神秘的女性——女嬃。「女嬃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她總是以長者的口吻親切地責備、規勸著屈原,焦慮不安地關心著屈原的命運。沅湘一帶特別是秭歸地區民間傳說或講女嬃是屈原姊,或說是屈原的女兒。今人郭沫若在《屈原研究》、《屈原賦今譯》中指女嬃為屈原的侍女。遊國恩《屈原》則認為女嬃是屈原假設的師傅、保姆一類老年女性。 1、後皇嘉樹,桔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從,更壹志兮。
  • 古文《琵琶行》改編成歌曲後,《滕王閣序》的改編歌曲也發行了
    但是現在有很多人用歌曲的方式來,讓人們覺得背誦這樣的長篇文言文已經成了一件簡單的事情了,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通過古文改編的歌曲有哪些吧。第一首詩現在傳唱度比較高的《琵琶行》,這篇文言文本身是寫給琵琶女的。由於白居易的流落讓他通過琵琶曲琵琶女達成了一種自己的故事,因此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長篇大論。
  • 心悅誠服捧讀《離騷全圖》
    昨晚立了一個FLAG,決定28天讀《離騷全圖》,今早醒來有點犯怵。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怎麼讀《離騷》,更何況還需要把它寫出來!我這是自尋煩惱。朗讀《離騷》全文,有點難,我需要查字典把字的讀音弄準,肯定不能允許自己發音上有錯誤,好在這還是可以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