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約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他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他被後人稱為「詩魂"。
屈原也是楚國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吳起之後,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他創作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離騷》作於楚懷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屈原被放漢北後的兩三年中。漢北其地即漢水在郢都以東折而東流一段的北面,現今天門、應城、京山、雲夢縣地,即漢北雲夢。懷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擬憲令、主張變法和主張聯齊抗秦,被內外反對力量合夥陷害,而去左徒之職。後來楚國接連在丹陽、藍田大敗於秦,才將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齊國。至懷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於黃棘,秦歸還楚國上庸之地,屈原被放漢北。
《離騷》(節選)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鬱邑餘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
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1、民生:萬民的生存
2、艱:難
3、修姱(kuā):潔淨而美好
4、誶(suì):進諫
5、替:廢
6、纕(xiāng):佩帶
7、申:重複
8、悔:怨恨
9、靈修:指楚懷王
10、眾女:喻群臣
11、謠:詆毀
12、諑(zhuó):誹謗
13、偭(miǎn):違背
14、改:更改
15、錯:通「措」,措施,指先聖之法
16、繩墨:正曲直之具
17、曲:斜曲
18、周容:苟合取容,指以求容媚為常法
19、侘傺(chà chì):失志貌
20、流亡:隨水漂流而去
21、此態:苟合取容之態
22、不群:指不與眾鳥同群
23、前世:古代
24、異道:不同的道路
25、屈:委屈
26、尤:過錯
27、攘:除去
28、詬(gòu):恥辱
29、伏:通「服」,保持,堅守
30、厚:厚待
31、相道:觀看
32、延:長
33、回:調轉
34、行迷:指迷途
35、步:徐行
36、皋(gāo):水邊高地
37、止息:休息一下
38、尤:罪過
39、修吾初服:指修身潔行
40、制:裁製
41、芙蓉:蓮花
42、不吾知:賓語前置,即「不知吾」,不了解我
43、苟:如果
44、高:指帽高
45、陸離:修長而美好的樣子
46、芳:指芬芳之物
47、惟:通「唯」,只有
48、遊目:縱目瞭望
49、往觀:前去觀望
50、繽紛:極言多
51、章:明顯
52、民生:人生
53、常:恆常之法
54、猶:尚且
55、懲:懼怕
我揩著眼淚啊聲聲長嘆,可憐人生道路多麼艱難。我雖愛好修潔嚴於責己,早晨進諫晚上就被罷免。他們攻擊我佩帶蕙草啊,又指責我愛好採集茝蘭。這是我心中追求的東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後悔。怨就怨楚王這樣糊塗啊,他始終不體察別人心情。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謠誣衊說我妖豔好淫。庸人本來善於投機取巧,背棄規矩而又改變政策。違背是非標準追求邪曲,爭著苟合取悅作為法則。憂愁煩悶啊我失意不安,現在孤獨窮困多麼艱難。寧可馬上死去魂魄離散,媚俗取巧啊我堅決不幹。雄鷹不與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來就是這般。方和圓怎能夠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寧願委曲心志壓抑情感,寧把斥責咒罵統統承擔。保持清白節操死於直道,這本為古代聖賢所稱讚!後悔當初不曾看清前途,遲疑了一陣我又將回頭。調轉我的車走回原路啊,趁著迷途未遠趕快罷休。我打馬在蘭草水邊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暫且停留。既然進取不成反而獲罪,那就回來把我舊服重修。我要把菱葉裁剪成上衣,我並用荷花把下裳織就。沒有人了解我也就罷了,只要內心真正馥鬱芳柔。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帶增得長悠悠。雖然芳潔汙垢混雜一起,只有純潔品質不會腐朽。我忽然回頭啊縱目遠望,我將遊觀四面遙遠地方。佩著五彩繽紛華麗裝飾,散發出一陣陣濃鬱清香。人們各有自己的愛好啊,我獨愛好修飾習以為常。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變,難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全詩的主題思想,即通過詩人為崇高理想而奮鬥終生的描寫,強烈地抒發了他遭讒被害的苦悶和矛盾的心情,表現了他為國獻身的精神,和與國家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摯的愛國主義和同情人民的感情,表現了詩人勇於追求真理和光明,堅持正義和理想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同時也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為首的楚國貴族集團腐朽黑暗的本質,抨擊他們顛倒是非,結黨營私,讒害賢能,邪惡誤國的罪行。
《離騷》的語言是相當美的。首先,大量運用了比喻象徵的手法。如以採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佩帶香草喻保持修潔等。但詩人的表現手段卻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來,是照應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來形容「情」的。所以雖然沒有用「如」、「似」、「若」之類字眼,也未加說明,卻喻意自明。其次,運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稱來象徵性地表現政治的、思想意識方面的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僅使作品含蓄,長於韻味,而且從直覺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屈原以來,「香草美人」就已經成為了高潔人格的象徵。(有柳宗元的「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再次,全詩以四句為一節,每節中又由兩個用「兮」字連接的若連若斷的上下句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韻,使全詩一直在迴環往復的旋律中進行,具有很強的節奏感。最後,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如「夕歸次於窮石兮,朝濯發乎洧盤」;「蘇糞壤以充幃兮,謂申椒其不芳」;「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等,將「兮」字去掉,對偶之工與唐宋律詩對仗無異。
《離騷》不僅是中國文學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