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一個情懷壯志滿腹韜略的大宋古惑仔,文武雙全但是不得重用
《鷓鴣天》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辛棄疾,一個滿懷才學,滿腹韜略,嫉惡如仇,智商極高,情商不足,最終身不得志鬱鬱而終的宋代文學大家,他的詩詞風格,豪中帶柔,剛中帶憂!有別於歷史上任何一個詩人的韻味!
他出生在山東歷城,那個戰亂年代的前線!身為漢人卻生活在金國的統治之下,更是生活不如意,父親辛文鬱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其祖父把他養大,他的祖父辛贊在北宋時期,擔任過官職,後來北宋滅亡,被金國脅迫又做了金國和偽齊的官員,最頂峰時期官至金南京知府,可以說辛棄疾算是一個官三代,典型的官宦子弟了,那麼是什麼讓他這麼痛恨金國的呢?這要看看他的祖父給他起名就知道,辛贊給他起名辛棄疾的起源是來自大漢的霍去病,眾所周知霍去病短短一生,志壯氣雄,驅胡趕虜,精忠報國,流芳千古!
辛贊也想辛棄疾跟霍去病一樣,能復國報祖,驅趕外族!在這樣的心思之下,辛贊從小就培養習武讀書,灌輸他家國情懷和報國思想!歷史上真正文武雙全的人屈指可數,辛棄疾算是其中一個。話說辛棄疾曾經兩度參加金國的科舉考試,都沒有考中,辛贊為何會讓他參加金國的科舉考試呢?因為他有一個長遠的打算,就是為了打消金人的懷疑,他只能暫時屈居金人之下,參考也只是緩兵之計!
之前有人總結的很好:
身在金營心在宋,少年立志文武全,
麻痺金人考科舉,暗懷赤心起兵戈。
很快機會來了,公元1161年,那年辛棄疾21歲,話說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內憂外患同時並存,這不金國海陵王完顏亮,兵變奪位,隨後便起兵南侵已經只有半壁江山的南宋。要打仗就必然要軍需物資,為了徵繳物資,金國把曾經是北宋領土的漢人地區,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民變四起!正在金國軍隊南下,北方空虛之際,辛棄疾在辛贊的支持下,拉起來了一支兩三千人的義軍隊伍,與其說是辛棄疾起義,不如說是他祖父在背後操作!隨後又投奔了當時的耿京,因為耿京當時的隊伍比較壯大,當時耿京隊伍攻佔萊蕪,算是義軍中堅力量!泰安軍、辛棄疾義軍、義瑞義軍等率部都隨即投附耿京,義軍隊伍迅速發展壯大,合併後的義軍二十餘萬人之多,耿京攻克東平府,金國頓時大亂!這為緩解南宋壓力起到了巨大作用!
後來義瑞不知何故,偷了印信要叛變,投奔金國,這讓那個時年21歲的激情小夥子辛棄疾怒火中燒,騎馬追了三天三夜,把義瑞人頭帶回來!可見其剛烈之性何其火爆!於是後人給辛棄疾起了個非常有意思的譽名:大宋第一古惑仔!
這是有個契機來臨,雖然金完顏亮起兵奪了位,但是他在金國朝中地位並未穩固,加上十萬金軍,居然被南宋虞允文擊敗,使得他在金軍內部地位受到動搖,在金軍北撤之際,完顏亮被自己手下所殺。辛棄疾立馬感覺到可以顛覆金國的時機來了,於是在耿亮的委派下,南下與當時的南宋朝廷合議聯合滅金之事。不知是造化弄人還是時運多舛!正當辛棄疾和南宋皇帝趙構聊得火熱之時,耿京義軍內部出了亂子,張安國投叛金國,殺了耿京,義軍頓時大亂,這是的辛棄疾猶如晴天霹靂!
原本規劃的好好的計劃被張安國搞亂了,這是辛棄疾火爆脾氣又上來了,於是辛棄疾帶著50人特種作戰部隊北上!準備直接斬首張國安,當時很多人勸辛棄疾擇機而動,但是他根本聽不進去,這時的張國安已經是金國的濟州知府!濟州金兵和投降的義軍總數有六七萬萬,你50人怎麼能辦得到呢?這也要得利於辛棄疾的智商來彌補情商,他沒有直接告訴張安國是來殺他的,而是進了知府府衙隨即挾持張安國,原本張安國以為辛棄疾是來投奔的!這下好了,辛棄疾話少人狠,直接綁了張安國,帶著原來耿京部下南下投奔南宋!
滿懷仇志,壯心雄雄,投奔南宋的辛棄疾,怎麼也想不到,他這滿腔憤怒和熱血並不能得到宋高宗趙構的賞識和重用,這不南下被宋朝收編之後。並未打什麼像樣的戰鬥,官職倒是任了很多,頻繁的調職讓辛棄疾這種火爆脾氣受不了!其實也不是說不得重用,他曾經主政湖南,江西,福建,湖北多地,出任多地安撫,知府!也算是主政一方了,但是辛棄疾志在沙場,不在地方!所以他終日不得志的樣子,只能發洩在寫詩,作詞喝酒招妓這些事情上!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他為何不得再沙場立功,主要是點了宋高宗的死穴,話說前面有個例子,他都看不到,嶽飛怎麼死的?嶽飛不是沒有才華,不是沒有謀略,也不是被奸臣害死的,而是被他自己的性格害死的,要知道嶽飛雖說報效國家,收復失土為主線,但是他主張迎回被金擄奪走的宋徽宗,宋欽宗,宋高宗這人心思極深,你把兩個皇帝迎接回來,我算什麼了?我是把皇位給回他們還是不給,要怎麼安排他們兩個?這是個棘手的政治問題,你們沙場宿將,不懂朝堂之事!於是嶽飛被宋高宗趙構借奸臣之手殺害!現在辛棄疾哪壺不開提哪壺,又提起這事,你說你能有你的好?於是辛棄疾就被東派西指的做官,官癮是過足了,但是沙場夢想是不要想了!官場失意的辛棄疾,把這股惱火的勁,全部發洩在文壇上,這也造就了千古流傳的詩詞美句!
《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宋]辛棄疾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