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大宋第一古惑仔,情懷壯志滿腹韜略文武雙全但是不得重用

2020-12-19 山中微塵

辛棄疾,一個情懷壯志滿腹韜略的大宋古惑仔,文武雙全但是不得重用

《鷓鴣天》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辛棄疾,一個滿懷才學,滿腹韜略,嫉惡如仇,智商極高,情商不足,最終身不得志鬱鬱而終的宋代文學大家,他的詩詞風格,豪中帶柔,剛中帶憂!有別於歷史上任何一個詩人的韻味!

他出生在山東歷城,那個戰亂年代的前線!身為漢人卻生活在金國的統治之下,更是生活不如意,父親辛文鬱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其祖父把他養大,他的祖父辛贊在北宋時期,擔任過官職,後來北宋滅亡,被金國脅迫又做了金國和偽齊的官員,最頂峰時期官至金南京知府,可以說辛棄疾算是一個官三代,典型的官宦子弟了,那麼是什麼讓他這麼痛恨金國的呢?這要看看他的祖父給他起名就知道,辛贊給他起名辛棄疾的起源是來自大漢的霍去病,眾所周知霍去病短短一生,志壯氣雄,驅胡趕虜,精忠報國,流芳千古!

辛贊也想辛棄疾跟霍去病一樣,能復國報祖,驅趕外族!在這樣的心思之下,辛贊從小就培養習武讀書,灌輸他家國情懷和報國思想!歷史上真正文武雙全的人屈指可數,辛棄疾算是其中一個。話說辛棄疾曾經兩度參加金國的科舉考試,都沒有考中,辛贊為何會讓他參加金國的科舉考試呢?因為他有一個長遠的打算,就是為了打消金人的懷疑,他只能暫時屈居金人之下,參考也只是緩兵之計!

之前有人總結的很好:

身在金營心在宋,少年立志文武全,

麻痺金人考科舉,暗懷赤心起兵戈。

很快機會來了,公元1161年,那年辛棄疾21歲,話說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內憂外患同時並存,這不金國海陵王完顏亮,兵變奪位,隨後便起兵南侵已經只有半壁江山的南宋。要打仗就必然要軍需物資,為了徵繳物資,金國把曾經是北宋領土的漢人地區,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民變四起!正在金國軍隊南下,北方空虛之際,辛棄疾在辛贊的支持下,拉起來了一支兩三千人的義軍隊伍,與其說是辛棄疾起義,不如說是他祖父在背後操作!隨後又投奔了當時的耿京,因為耿京當時的隊伍比較壯大,當時耿京隊伍攻佔萊蕪,算是義軍中堅力量!泰安軍、辛棄疾義軍、義瑞義軍等率部都隨即投附耿京,義軍隊伍迅速發展壯大,合併後的義軍二十餘萬人之多,耿京攻克東平府,金國頓時大亂!這為緩解南宋壓力起到了巨大作用!

贛州鬱孤臺

後來義瑞不知何故,偷了印信要叛變,投奔金國,這讓那個時年21歲的激情小夥子辛棄疾怒火中燒,騎馬追了三天三夜,把義瑞人頭帶回來!可見其剛烈之性何其火爆!於是後人給辛棄疾起了個非常有意思的譽名:大宋第一古惑仔!

這是有個契機來臨,雖然金完顏亮起兵奪了位,但是他在金國朝中地位並未穩固,加上十萬金軍,居然被南宋虞允文擊敗,使得他在金軍內部地位受到動搖,在金軍北撤之際,完顏亮被自己手下所殺。辛棄疾立馬感覺到可以顛覆金國的時機來了,於是在耿亮的委派下,南下與當時的南宋朝廷合議聯合滅金之事。不知是造化弄人還是時運多舛!正當辛棄疾和南宋皇帝趙構聊得火熱之時,耿京義軍內部出了亂子,張安國投叛金國,殺了耿京,義軍頓時大亂,這是的辛棄疾猶如晴天霹靂!

原本規劃的好好的計劃被張安國搞亂了,這是辛棄疾火爆脾氣又上來了,於是辛棄疾帶著50人特種作戰部隊北上!準備直接斬首張國安,當時很多人勸辛棄疾擇機而動,但是他根本聽不進去,這時的張國安已經是金國的濟州知府!濟州金兵和投降的義軍總數有六七萬萬,你50人怎麼能辦得到呢?這也要得利於辛棄疾的智商來彌補情商,他沒有直接告訴張安國是來殺他的,而是進了知府府衙隨即挾持張安國,原本張安國以為辛棄疾是來投奔的!這下好了,辛棄疾話少人狠,直接綁了張安國,帶著原來耿京部下南下投奔南宋!

辛棄疾詩詞

滿懷仇志,壯心雄雄,投奔南宋的辛棄疾,怎麼也想不到,他這滿腔憤怒和熱血並不能得到宋高宗趙構的賞識和重用,這不南下被宋朝收編之後。並未打什麼像樣的戰鬥,官職倒是任了很多,頻繁的調職讓辛棄疾這種火爆脾氣受不了!其實也不是說不得重用,他曾經主政湖南,江西,福建,湖北多地,出任多地安撫,知府!也算是主政一方了,但是辛棄疾志在沙場,不在地方!所以他終日不得志的樣子,只能發洩在寫詩,作詞喝酒招妓這些事情上!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他為何不得再沙場立功,主要是點了宋高宗的死穴,話說前面有個例子,他都看不到,嶽飛怎麼死的?嶽飛不是沒有才華,不是沒有謀略,也不是被奸臣害死的,而是被他自己的性格害死的,要知道嶽飛雖說報效國家,收復失土為主線,但是他主張迎回被金擄奪走的宋徽宗,宋欽宗,宋高宗這人心思極深,你把兩個皇帝迎接回來,我算什麼了?我是把皇位給回他們還是不給,要怎麼安排他們兩個?這是個棘手的政治問題,你們沙場宿將,不懂朝堂之事!於是嶽飛被宋高宗趙構借奸臣之手殺害!現在辛棄疾哪壺不開提哪壺,又提起這事,你說你能有你的好?於是辛棄疾就被東派西指的做官,官癮是過足了,但是沙場夢想是不要想了!官場失意的辛棄疾,把這股惱火的勁,全部發洩在文壇上,這也造就了千古流傳的詩詞美句!

《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宋]辛棄疾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辛棄疾#

相關焦點

  • 辛棄疾:「大宋第一古惑仔」,寫詞只是愛好,殺人才是主業?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力透紙背文採斐然,但是也能帶兵打仗。上學的時候,學的詩詞都是老師要求背誦的,沒有明白其中的含義啊,畢業兩年多,這些文人墨客的東西已經很少碰了,小編也是非常慚愧啊,這些文化不能只在書本裡,我們要拾起來啊,最近小編發現了一個「寶藏男孩」,那就是辛棄疾,唐詩大宋第一古惑仔,他當時有多厲害呢?
  • 他文武雙全,膽識過人,然而卻一生不得重用,最後還鬱鬱而終
    每當提起宋朝的時候,總會有人有著這樣那樣的看法,更有甚者甚至扼腕嘆息,埋怨他不爭氣,其實,這種做法也是有一些道理的,宋朝最為悲哀的地方,不是他一直在外戰中失利,而是它老是不去重用那些有本事的人,而只會任用那些貪官汙吏,或是奸臣來為禍朝廷,致使真正的能臣良將不能一展宏圖,這種情形在南宋的時候尤其嚴重
  • 辛棄疾:大宋第一古惑仔,寫詞只是愛好,「握刀」才是常態
    二十歲出頭的窮酸秀才辛棄疾帶著花和尚義端前來投奔耿京。耿京讓辛棄疾做了個不起眼的文官,又給義端封了個小頭目的名號。義端嫌自己的官職太低,心有不甘,幾天後,竟偷走了耿京的帥印,連夜逃向金兵軍營,想要將其獻給敵首藉此邀功。耿京發現義端偷印叛逃的事後,當即怒不可遏,旋即想起義端的引薦人是辛棄疾,便將其召來,要興師問罪。
  • 大宋第一古惑仔,死於1207年
    轉眼再一看小瘦子,彬彬有禮,雖然長得不像皇帝,但是幹的都是人事。 就當場宣布,決賽延長,兩個孩子都留在宮中,決定勝負。 02 期間大小考驗不斷。 終於,趙構要放出大招了。 完顏亮是個有追求的人,他一共有三大理想:第一是國家的所有大事都歸他管理;第二是帶軍隊攻打別的國家,把對方國家的君主抓住審判;第三是天下所有的絕色美女都成為他媳婦兒。 第一個小目標已實現,還差兩個等待他去完成。
  • 以武入仕,以文留名,與蘇東坡齊名的詩詞大家,大約唯有辛棄疾
    如果用羅貫中《三國演義》裡對蜀漢將領姜維的評價「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來評價另一個人,那就是辛棄疾;如果用一些成語來形容辛棄疾的一生,那就是文武雙全、年少有為、滿腹經綸、歸去來兮、憂國憂民、風流人物;如果說誰既是英雄又是才子,在兩宋詞人榜上獨佔鰲頭,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獨特地位
  • 辛棄疾作為一名愛國將領,寫詞只是他的副業,沒想到因此流芳千古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提起辛棄疾,眾人都知道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學家詞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寫詩詞只是他的副業。辛棄疾是一位少年將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追求是領兵作戰。他有謀有略驍勇善戰,但因為他寫的詩詞太精彩,所以遮擋了他軍事才能的光輝。辛棄疾,祖籍山東,濟南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人。
  • 辛棄疾偉大的愛國詩人,一生捍衛故土,奈何不被重用
    辛棄疾偉大的愛國詩人,一生捍衛故土,奈何不被重用提到詩,我們幾乎條件反射般的會想到李白和杜甫,提到詞,我們腦海中同樣會不約而同的想到兩個豪放派詞人,這兩個人就是蘇軾和辛棄疾,兩人詞風都相對大氣磅礴,意境也是引人入勝,
  • 中國古代十大文武雙全的人物,一代奸雄曹操僅排在第二位
    中國的儒將不計其數啊,很多人都算文武雙全。但是做到真正的文武雙全的戰神少之又少,今天說說中國古代十大文武雙全的人物。尤其是幾次惡戰讓趙韓力量大減,後來始終無力抵禦秦兵東近。也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司馬遷稱讚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白起用兵靈活。伊闕之戰避實就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改用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而長平之戰則佯敗,斷敵糧道,分割,最後圍殲。白起喜歡追擊戰,數次長途奔襲。與孫子兵法中的「窮寇勿追」迥然有別。
  • 大宋最硬文人
    雙方同時劃定了疆界: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為界,南屬宋,北屬金。 辛棄疾的出生地濟南,是為金人統治地。這裡是同時代才女李清照的家鄉,也是唐初大將秦瓊的故裡。
  • 【詩詞賞析】唐宋詞:辛棄疾《摸魚兒》
    這首詞開頭有一段小序:「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淳熙己亥」是1179年,「自湖北漕移湖南」指自湖北調任湖南轉運副使,他先是擔任湖北轉運副使。「轉運使」是管財政的官員,負責徵收錢糧,並且解運到京師。辛棄疾擔任這種柴米油鹽的官職心情並不好。
  • 我們熟知的百度,其名字大有深意,源於南宋詞人辛棄疾的這首詩
    辛棄疾寫著這首詞的時候是南宋淳熙元年,也就是公元1174年,當時,金兵強敵大肆進犯中原地區,南宋這個小朝廷國勢漸衰,但是統治階級依舊採取偏安一隅的策略,面對強敵一味苟且偷生,並沉迷於歌舞享樂,以粉飾太平。林升在《題臨安邸》中高度諷刺並悲憤地描寫了南宋面對敵人的這種狀態,詩中寫道: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 辛棄疾為何寫詞從來不寫嶽飛?是不敢寫還是不屑寫?
    宋室南渡之後,當時的將領以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嶽飛戰功最為卓著, 被譽為「中興四將」。而其中以嶽飛最為著名,不過嶽飛馳名,不單單是因為他的武功韜略,更是因為他悲慘的人生經理。他雖然一心為國,但是卻被皇帝攜手奸臣所殺,令人惋惜其遭遇。後世也將其經理多次文學化,成為了如今眾所周知的民族英雄。
  • 辛棄疾:生活不止詩和遠方,還有錢與數不清的姑娘
    就像南宋詞人辛棄疾,即使文武雙全,為國為民奉獻萬千,但他的世界裡,不止有詩和遠方,還有錢和數不盡的姑娘。才能過人,文武雙全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居士,南宋詞人、官員、將領,並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 800多年的一個冬夜,辛棄疾翻來覆去睡不著寫下此詞,流傳了千年
    宋代詞壇,群星璀璨,在那麼多閃閃發亮的星星裡,辛棄疾是最酷的一個。他或許不是詞寫得最好的一個,但他的詞,蘇軾、柳永能寫不出來,只因詞中有那從沙場帶回來的酷!作為大宋第一大古惑仔,他的人生遠比電視劇中看到的那些飛車少年酷得多。
  • 醉裡挑燈看劍:宋詞大咖辛棄疾鮮為人知的彪悍人生
    此時辛棄疾年僅二十二歲,自古英雄出少年,辛棄疾就是最好的例子,能文能武,寫得一手好詞,使得一身好功夫,文武雙全的高配在整個宋代都不多見。結果辛棄疾剛走到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就接到一個噩耗,耿京被部將張安國、邵進殺害,叛徒們已經投降了金軍。進退維谷的辛棄疾心一橫,決定冒一次險,他帶領人馬夜襲金軍大營,將張安國等叛徒抓回來押到建康處死,因為這次奇襲金營辛棄疾名聲大噪,被封為江陰僉判,此時的辛棄疾還是個23歲的小夥子。
  • 醉裡挑燈看劍:宋詞大咖辛棄疾,鮮為人知的彪悍人生
    長大後的辛棄疾學習成績優異,能文能武,和好友党懷英並稱「辛黨」,聞名於家鄉。此時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傳來,令辛棄疾精神為之一振。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長江邊遭遇大敗,完顏亮本人也被叛亂的金國貴族殺死,北方各地聞訊紛紛反金歸宋。
  • 從軍隊裡走出的偉大詞人——辛棄疾
    這就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詞人——辛棄疾。提到詩人、詞人給大家的印象是什麼呢?是像李白、杜甫那樣的大文豪,還是像白居易、範仲淹那樣憂國憂民的文學家?在我國漫長的歷史裡,有著數不清的文人墨客,但只有一人,是從軍隊裡走出來的,那就是辛棄疾,被稱為詞中之龍。辛棄疾生於1140年,出生地在山東省濟南市。
  • 你認識歷史上真實的辛棄疾嗎?他到底殺了多少人?
    疾惡如仇的辛棄疾不由分說,手起刀落,叛徒身首異處。通過這件事,耿京對辛棄疾刮目相看,越來越重用他了。 辛棄疾傳奇般的壯舉大震南宋朝野,連皇帝也連連三贊。這壯舉也為他波瀾壯闊的一生抹上了最富有英雄浪漫主義色彩的一筆。
  • 大宋最硬核的英雄,來自山東
    原創 最愛君 最愛歷史 來自專輯大宋往事劍在匣中生鏽,人在江湖放逐。01. 英雄老了南方的冬天,無比溼冷。兩個年近半百的準老年人,內心卻都燒著一團火。作為一介毫無功名的「歸正人」,辛棄疾因為生擒張安國的爆炸性新聞,獲得了宋孝宗的親自接見。皇帝聽他縱論南北形勢。但是召見之後,宋高宗給了他一個司農寺主簿的職位,主管糧食。這跟辛棄疾意欲帶兵抗金的期待,相去甚遠。史書給出的理由是,辛棄疾「持論勁直,不為迎合」。
  • 辛棄疾的一首詞,以小見大,其中一聯五味雜陳
    23歲那年,辛棄疾率眾起義,之後參加了耿京的起義軍。耿京派辛棄疾南下,與朝庭聯繫,共同抗金。在辛棄疾離開的這段時間,義軍中起了變故,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張安國投敵。辛棄疾聽聞這個消息,極度憤怒,只率領了五十餘騎人馬殺入金營,生擒了張安國,將他帶回南宋朝庭問斬。辛棄疾此舉英勇無匹,舉國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