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磨蹭,恐怕是天底下所有父母最頭疼的一件事:
「我兒子一寫作業就出么蛾子,不是要喝水、上廁所,就是嚷嚷著餓了,要先吃點東西」;「一樣一樣的,我每天盯著她寫,都要寫到晚上十點,磨蹭得要命」;「我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還是那麼磨蹭,真是要崩潰了」……
這些場景,你是否也覺得非常熟悉呢?
如果這個時候,你火冒三丈將孩子訓一頓,結果可能會更糟糕。那麼,怎樣才能改掉孩子寫作業磨蹭的毛病呢?
其實,父母只要改掉這3句口頭禪,孩子就會給你驚喜。
1、第一句話:「今天的作業多嗎?」
很多父母在接孩子放學時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天的作業多嗎?」然後,細問每一科目的具體作業。
想一想,孩子聽到這句話的感受是什麼?
我們成人下班之後,尚且想要休息一下,把工作的煩惱清零,更何況孩子呢?
所以,孩子的內心感受大抵是這樣的:媽媽的眼裡只有作業,根本就不關心我今天過得好不好。即便是發生了什麼新奇好玩的事情,也瞬間就沒有了要和父母分享的念頭。
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先把「煩人的」作業暫時放一放,關心一下孩子這一天下來過得好不好呢?
比如:「寶貝,你今天過得開心嗎?有哪些收穫呀?」
那麼,不管孩子在學校發生了什麼開心的、不開心的事情,他都會變得樂於跟父母分享。如果父母能夠適當地給予肯定和鼓勵,那麼,孩子的興致會更高。
不要小看了傾聽,它能夠迅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從而變得更加配合。
2、第二句話:「都幾點了,你怎麼還不去寫作業!」
當看到孩子一味地磨蹭時,很多父母都會控制不住內心蹭蹭的火苗,直接吼孩子。但是,吼過之後,你會發現根本無濟於事,然後不得不上演「武打片」。
要說不心力交瘁,那是騙人的,我自己也經歷過這樣的至暗時光。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不妨先反思一下這句話隱藏的意思:我們說這句話的時候,其實大多是帶著焦慮和指責的。
說的人焦慮,聽的人自然也很煩躁,於是寫作業的時候,就會出現「磨洋工」的情況。你要我快點寫,我就偏偏不。
但是,如果父母轉變一下語氣,問:「今天的作業難嗎?有沒有需要我幫助你的地方?」氛圍就會立刻轉變。
因為,父母現在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指責,而是要給孩子提供幫助,孩子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樣的。
而且,我們給孩子設立了一個場景:作業的難易程度。孩子的思維,自然也就跟著去思考這個問題了。
如果孩子覺得作業不難,肯定會說:「不難,我一會兒就能完成。」然後開開心心地去寫作業;如果孩子覺得作業難,就會說:「我覺得今天的數學有點難,要不你幫我看一下吧。」
3、第三句話:「你怎麼寫的/你怎麼寫成這個樣子!」
陪孩子寫作業,想要平心靜氣真的很難。因為:
你可能剛剛教過他,他就又寫錯了;或者是練個字,越寫越大、越寫越馬虎……
於是,不少父母就會氣急敗壞地吼:「你怎麼寫的!怎麼寫成這個樣子?」然後鐵青著臉,讓孩子修改。
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父母陪伴寫作業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是:父母能夠約束孩子分神的毛病,督促他們把專注力用在學習上;壞處就是:父母的時不時打斷,容易讓孩子手足無措,甚至討厭學習。想像一下,我們工作的時候,老闆站在身後一會兒說這裡做得不好、一會兒又說那裡做錯了,我們會是什麼感受?
肯定是不光會很有壓力,還會很煩躁。越煩躁就越容易出錯,越出錯越能感受到壓力,變成一個惡性循環。孩子寫作業也是如此,你越是急於糾正,他就越是可能出錯。
所以,這個時候不妨換一種方式問:「你是不是剛剛沒聽懂?」又或者是:「你要不要自己先檢查一下?」
有時候,你只需要提醒一下孩子,他們就能自己找出問題所在。這比指責、吼叫的效果要好得多。
當然,孩子寫作業磨蹭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作業太多、太難等等。但是,好的學習態度是前提。
父母一天到晚的嘮叨和催促,只會讓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但我們只要稍微轉變一下,改掉這3句讓孩子厭煩的口頭禪,站在孩子的角度共情,為他們提供幫助,那麼孩子的改變一定會讓你驚喜。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寫道,「把信任還給孩子,讓孩子獲得自我管理的權利。這種權利的下放,必然會喚起孩子內心的自尊感和責任感。」
自尊感和責任感,才是孩子最好的內驅力。你覺得呢?
——END——
文| 菈媽,多平臺籤約作者,喜歡閱讀經典育兒和心理學書籍,專注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噢。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