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氏巨球蛋白血症預後評分系統

2020-12-24 騰訊網

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種罕見的低級別B細胞淋巴瘤,其特徵是骨髓中有分泌單克隆IgM免疫球蛋白的克隆性淋巴漿細胞浸潤。通常它的病程進展比較緩慢,但是也有一些預後不良的患者。

十年前,為了改善有症狀的WM患者的預後,專家們合作制定了一個WM國際預後評分系統(IPSSWM),它將患者分為三個危險組,低、中、高危組5年生存率分別為87%、68%和36%。然而,IPSSWM參考的生存數據沒有區分由於WM或其他非WM相關原因導致的死亡;幾篇文獻表明LDH在WM中具有重要的預後作用,但LDH不包括在該模型中。此外,WM的治療方法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利妥昔單抗、蛋白酶體抑制劑、BTK抑制劑等新藥已被引入WM的治療。

因此,研究者基於大量的長期隨訪患者,開發了一種修訂的預後評分系統(rIPSSWM),以區分不同的風險組,其中包括接受現代治療的患者,並已就死亡原因進行了前瞻性隨訪。此外,研究者在有症狀的WM患者的獨立隊列中驗證了這一修訂的預後評分系統。修訂的分期系統可以更好地把握化學免疫治療時代WM患者的預後。

方法與結果

納入的衍生隊列包括492名患者,他們先前都是未經過治療的WM有症狀患者,並於1991年至2014年開始治療(至少隨訪3年)。所有患者的診斷和治療都符合一致的共識。死亡原因由治療醫生記錄並確定。「WM相關」死亡包括疾病進展、轉化(MDS或DLBCL)、治療期間和治療後感染或治療相關併發症引起的死亡。總生存期(OS)從首次治療之日起計算,直到因任何原因或最後一次隨訪之日死亡。

血清乳酸脫氫酶(LDH)與正常上限同時記錄。大多數實驗室的正常值上限為225 IU/L,所有測量值都標準化為:LDHvalue=225 × (LDHmeasured/ULNreference)。基線特徵如下表:

為了提供一個簡化的模型,研究者確定了最重要變量的相關臨界值。在確定臨界值時,使用了ROC曲線,以WM導致的三年死亡為二元變量,以初步確定高危患者。

驗證數據集包括229名新診斷的,先前未治療的,有相似納入標準的症狀患者。驗證程序基於Royston和Altman提出的指南。在對驗證數據集進行描述後,計算各風險亞組的Kaplan-Meier曲線和與各風險亞組相關的危險比,然後對最終Cox模型的預後指數進行回歸分析,檢查模型的誤差和判別方法。

整個隊列的中位隨訪期為7年(IQR 3-10,範圍3-23年)。在最後的隨訪中,52%的患者已經死亡,中位OS為9.2年(95%CI 8.3-10年)。年齡、β-2微球蛋白、血清白蛋白和乳酸脫氫酶(調整為ULN7 gr/dl)並不常見,且沒有預後價值。

在所有參數均為連續變量的多變量模型中,年齡、LDH、β-2微球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對早期死亡和OS的影響均顯著,但血紅蛋白無顯著影響。在包括作為分類變量的參數的模型中,年齡(250 IU/L,基於ULN4 mg/L)和血清白蛋白(

根據相對HR,研究者制定了β-2微球蛋白≥4mg/L,乳酸脫氫酶≥250 IU/L(ULN75歲按2分,患者的評分介於0-5分之間(見Table2)

得分為0、1、2或3的患者之間的生存率存在差異,而得分為4或5的患者之間的生存率沒有差異,這些患者的數量也相對較少。因此,為了臨床適用性,將患者分為5組,得分分別為0、1、2、3和4-5。3年內WM相關死亡率分別為0、10%、14%、38%和48%(p

在小於65歲的患者中,只有β-2微球蛋白、LDH和血清白蛋白可以評估預後,而rIPSSWM保留其預後意義。年齡是主要的預後因素,但也嚴重影響治療策略,在IPSSWM中,年齡是主要的決定因素。WM是一種主要影響老年患者的疾病:23%的患者年齡大於75歲,並且在這個年齡段中,死亡風險顯著增加。

在rIPSSWM中,含有IPSSWM中沒有包括的三個變量:貧血閾值為<11.5 gr/dl,血小板計數閾值<100×109/L,單克隆蛋白≥7 gr/dl。

Fig.1 衍生隊列中所有患者的rIPSSWM評分生存曲線

Fig.3 衍生隊列和驗證隊列中所有患者的rIPSSWM評分風險分層的生存曲線

總結

rIPSSWM是評估WM患者預後的一個簡單且與臨床相關的工具。此外,它還確定了一個預後非常差的亞組患者,可能需要新的治療策略或加入新的靶向藥物。進一步的驗證可以使rIPSSWM成為臨床試驗中風險分層的標準工具,也可以用於不同療法的回顧性比較。

參考文獻:Efstathios Kastritis, Pierre Morel, Alain Duhamel, et al. A revised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e system for Waldenstr m’s macroglobulinemia. Leukemia (2019) 33:2654–2661.

相關焦點

  • 億珂華氏巨球蛋白血症適應症在中國優先獲批
    記者日前從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悉,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旗下億珂(伊布替尼膠囊)新適應症優先獲批,可單藥用於既往至少接受過一種治療的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的治療,或者不適合接受化學免疫治療的患者的一線治療;與利妥昔單抗聯用,用於華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治療。
  • ...澤®(澤布替尼)用於治療B細胞惡性腫瘤和華氏巨球蛋白血症的...
    公司今日在第62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的兩款海報展示中公布BTK抑制劑百悅澤®(澤布替尼)的臨床數據,包括用於治療對伊布替尼及/或阿卡替尼不耐受的復發或難治性(R/R)B細胞惡性腫瘤患者的2期臨床試驗結果,以及首次公布的用於治療R/R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的關鍵性2期臨床試驗,後者用於支持百悅澤
  • 用於治療華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百濟神州(06160)發布公告,該公司於2020年6月18日宣布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已確認受理百悅澤 (澤布替尼)的上市許可申請(MAA),適用於既往接受過至少一項療法的華氏巨球蛋白血症 (WM)患者或作為不適合化學免疫療法
  • 華氏巨球蛋白血症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 1 6年版)
    淋巴漿細胞淋巴瘤/華氏巨球蛋白血症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 1 6年版)中國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白血病淋巴瘤學組、中國抗淋巴瘤聯盟一、定義LPL/WM是由小B淋巴細胞、漿細胞樣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組成的淋巴瘤,常常侵犯骨髓
  • ...Ib/ II期臨床試驗許可,將推進在華氏巨球蛋白血症及多發性骨髓...
    中國蘇州和美國馬裡蘭州羅克維爾市2020年11月23日 /美通社/ -- 致力於在腫瘤、B肝及與衰老相關疾病等治療領域開發創新藥物的處於臨床階段的研發企業 -- 亞盛醫藥(6855.HK)今日宣布,公司在研1類新藥Bcl-2抑制劑APG-2575連續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審評中心(CDE)的兩項臨床試驗許可,將分別開展作為單藥或聯合依魯替尼(Ibrutinib)/利妥昔單抗(Rituximab)治療華氏巨球蛋白血症
  • 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重磅藥物!艾伯維BTK抑制劑Imbruvica美國處方...
    2020年06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艾伯維(AbbVie)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受理有關靶向抗癌藥Imbruvica(ibrutinib,依魯替尼)聯合利妥昔單抗(rituximab)治療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öm's macroglobulinemia,WM)的補充新藥申請
  • ...線上會議上公布澤布替尼對比伊布替尼用於治療華氏巨球蛋白血症...
    公司今日宣布在2020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線上科學會議上公布了澤布替尼對比伊布替尼用於治療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的ASPEN 3期臨床試驗隨訪結果,以及澤布替尼作為單藥用於治療初治或復發/難治性(R/R)WM患者的1/2期臨床試驗的長期隨訪數據。
  • 艾伯維重磅血癌藥Imbruvica聯合美羅華治療華氏巨球蛋白...
    該sNDA尋求批准Imbruvica聯合羅氏抗癌藥美羅華(Rituxan,通用名:rituximab,利妥昔單抗)治療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如果獲批,該sNDA將擴大Imbruvica單藥治療WM的當前適應症,納入與美羅華的組合療法。作為單藥療法,Imbruvica是首個也為唯一一個獲FDA批准治療WM的藥物。
  • 百濟神州(06160):於治華氏巨球蛋白血症 澤布替尼對比伊布替尼更...
    (澤布替尼)對比伊布替尼用於治療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的ASPEN 3期臨床試驗結果。儘管該試驗在主要終點-完全緩解(CR)和非常好的部分緩解(VGPR)率上,澤布替尼的治療優勢未能達到有統計學意義的優效性,但在這個首項隨機的BTK抑制劑之間的對比臨床試驗中,澤布替尼治療取得了更高的VGPR率,同時在安全性和耐受性上也有明顯改善。
  • M蛋白血症的預警
    直到她近期因冠心病至醫院心內科複查,抽血檢查發現存在「M蛋白血症」,隨即被轉診至血液科的「M蛋白專病門診」,經過一系列檢查,最終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通過M蛋白血症篩查,我們找到了造成貧血和骨痛真兇——骨髓瘤。什麼是 M 蛋白血症?M蛋白其實和上我們平常可能聽說過的,能夠提供免疫力,抵抗病原體的免疫球蛋白是一種東西。
  • 血清球蛋白翻倍,竟然是因為它
    引起單克隆Ig升高,最常見於漿細胞腫瘤,主要包括漿細胞骨髓瘤(PCM)、意義未明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症(MGUS)、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積症(包括原發性澱粉樣物質沉積症、單克隆輕鏈和重鏈沉積症)、重鏈病(HCD)、漿細胞腫瘤伴瘤症候群(包括POEMS症候群和TEMPI症候群)等,另外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漿母細胞淋巴瘤等B細胞腫瘤也可以引起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
  • 不明原因的低蛋白血症一例
    腹部超聲各臟器未見異常,兩次肝功白蛋白均為8.8,球蛋白30.2 胸水常規生化李氏他陰性,白細胞30*10 6 分類多核〉單核,糖6蛋白12 氯化物109胸水TBDNA陰性,腹水常規生化李氏他陰性,白細胞18*10 6 分類多核〉單核,胸腹水均未查到癌細胞, 血尿便常規未見異常,尿微量蛋白未見異常,血沉60,血脂甘油三酯4.15,總膽固醇9.39,低密度7.52。
  • 血清球蛋白翻倍,竟然是因為它!
    引起單克隆Ig升高,最常見於漿細胞腫瘤,主要包括漿細胞骨髓瘤(PCM)、意義未明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症(MGUS)、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積症(包括原發性澱粉樣物質沉積症、單克隆輕鏈和重鏈沉積症)、重鏈病(HCD)、漿細胞腫瘤伴瘤症候群(包括POEMS症候群和TEMPI症候群)等,另外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漿母細胞淋巴瘤等B細胞腫瘤也可以引起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
  • 乳腺癌預後看什麼?免疫系統要努力!
    01.乳腺癌預後,免疫細胞浸潤有意義?Key point:腫瘤患者免疫系統以及腫瘤微環境的相互作用與其臨床預後有關。最近的研究評估了早期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腫瘤間質淋巴細胞浸潤(sTILs)對於臨床預後的預測價值。
  • 腎病中常提到的蛋白尿竟然有6種?還不快來了解一下!
    如果尿蛋白含量≥3.5g/24h,則稱為大量蛋白尿。蛋白尿是慢性腎病的典型症狀,它的形成原因也非常複雜,我們通常把蛋白尿分為以下6種:1. 腎小球性蛋白尿腎小球性蛋白尿是最常見的一種蛋白尿。根據濾過膜的損傷程度以及尿蛋白的組成成分,腎小球性蛋白尿還可以分為選擇性蛋白尿和非選擇性蛋白尿。選擇性蛋白尿常見於腎病症候群,尿蛋白定性檢查一般呈3+~4+;非選擇性蛋白尿常見於原發或繼發性腎小球疾病,說明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有嚴重的斷裂和損傷,通常為持續性,並且有發展為腎衰的危險,預後不佳。
  • 炎性反應標誌物在預測心臟驟停患者器官衰竭和預後中的應用
    許多炎性反應標誌物已經被研究作為可能的預後因素,因為臨床上它們是一種容易獲得且可重複的評估患者預後方法。這些研究主要在院外心臟驟停(OHCA)患者中進行,因為院內心臟驟停(IHCA)患者存在感染的混雜效應。IL-6是炎症反應早期產生的促炎細胞因子。它能導致發熱和肝臟中CRP、纖維蛋白原等急性期蛋白的合成,並促進活化的輔助性T淋巴細胞分化為Th17細胞系,促進中性粒細胞介導的炎症反應。
  • 【匯總】特定蛋白的常見項目、臨床應用和臨床意義
    5、營養狀況檢測白蛋白(ALB) 、前白蛋白(PAB) 、轉鐵蛋白(TRF)患者的營養狀況可極大地影響預後、療效和住院期限。(1)顱腦損傷後CRP升高幅度和持續時間是反映顱腦損傷嚴重程度和觀察療效的理想指標,對判斷傷情輕重、預測預後有重要意義
  • 這項指標常被尿蛋白「搶風頭」,為人忽視,其實也能影響腎病預後
    其實,除了尿蛋白外,還有一種蛋白,平時名聲沒那麼「響亮」,比較默默無聞,但同樣能顯著影響腎病預後,大家不妨關注一下——血漿白蛋白。血漿白蛋白是什麼?血漿白蛋白是存在於血漿中的水溶性很高的球狀蛋白質,也稱血清白蛋白, 佔血液中總蛋白含量的50~60%,簡單來說,就是血液中的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