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竭誠為您服務,希望您開心而來,滿意而歸。我們都姓江,我們都是一家人!
日期是家譜記載的一項重要數據,但由於時代久遠,採用的日期格式多樣,造成日期不統一,在纂修家譜時,一般會將日期轉為公元格式,在轉換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以下根據本人的實踐經驗,提出一些看法,供參考。
一、紀年方式:
1、甲子紀年法
甲子紀年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農曆,是我國傳統曆法,農曆並不是「陰曆」而是一種陰陽合曆,取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甲子紀年法是每60年一個循環,因此需要與萬年曆、朝代對照才能轉換為公元日期格式。
2、年號紀年法。
年號紀年法也是帝王紀年法。從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例如雍正三年,乾隆五年等。五代十國時,各諸侯國及許多地方割據勢力也自立年號紀年。辛亥革命後,廢除年號紀年,而改用民國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使用西方公元紀年。通過查找朝代年表進行對照,可以將帝王紀年和年號紀年法的日期轉換為公元日期格式。
3、黃帝紀年法
黃帝紀年法即《黃帝歷》,是中國傳統曆法。歷史典籍記載是黃帝,所制定的曆法。黃帝誕辰在公元前2698年,農曆三月初三,出生於公元前2717年,曆法元年始於黃帝20歲登基之日起算。黃帝紀年影響深遠,農曆、道教曆法均始於黃帝紀年,史稱開元,為中國傳統曆法開始之年。至今是開元4716年,用開元年份減去2697就是西元的年份。黃帝紀年也是採用傳統天幹地支紀年法,故每60年為一循環,為了能區分循環了多少次,用數字加天幹地支的方法記載。如(78)己亥年,表示78X60+36=4716 年。式中36為己亥年有天幹地支紀年法中的順序,60為天幹地支紀年法每60年一循環。
二、書寫格式。
1、公元日期
公元日期的書寫方式:2019年8月13日或二〇一九年八月十三日。1月份一般寫元月份,日期可以不加公元二字。注意「〇」用數字「0」或字母「o」 代替。
2、天幹地支紀年
天幹地支紀年日期(農曆)書寫方式:己亥年七月十三日,如同時沒有公元紀年的,可在日期前面加上(二〇一九)或(2019)但不能省去天幹地支紀年的「己亥年」。農曆的1月份和12月份,寫成正月和臘月,1日至10日,寫成初一至初十。
3、黃帝曆紀年
黃帝曆紀年是中國的傳統曆法。書寫方式為「黃帝歷(78)己亥年七月十三日」。可以加上公元紀年。
4、年號紀年法
年號紀年法也是帝王紀年法。一般是老譜中採用,如康熙元年等。可以參照朝代年錶轉換為公元紀年或黃帝紀年。
三、紀年書寫方式中應注意的事項
1、不管加不加公元紀年,農曆前面一定要有天幹地支紀年,否則就可能出錯。
例:2019年12月31日為己亥年十二月初六。
2019年元月11日為戊戌年十二月初六。
如果寫成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初六日或(2019)十二月初六日,就不知道是公元2019年12月31日還是公元2019年元月11日。
2、日期只有年份,沒有月或日,轉換成公元的日期就可能不準。因為每一個公元年(除農曆潤年)都可能跨兩個農曆年,轉換後可能只有90%左右的準確率。
3、公元前的紀年問題。史記的準確紀年是從公元前841年開始,前面沒有準確記載。夏商周斷代工程將周朝建立的時間確立為公元前1046年,這個時間尚沒有得到國際上的認可,如採用應註明為妥。
4、按照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登基年為元年,今年是「黃帝歷」開元4716己亥年,我國傳統曆法比西方曆法早2697年,則4716-2697=2019(年)。
以上為本人對家譜中有關日期寫法的一些看法,供參考。
文圖:蔡允中
編輯:江思中
中華江氏宗親總會,微信官宣
與江家人同行
快來關注吧!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