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推算幹支方法:注意,這裡的西元年的幹支,僅表示此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至下一個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之間的回歸年幹支。例如2015年的乙未年表示(2015年2月4日——2016年2月4日)
序數法
天幹序數按: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
地支序數按:1(寅),2(卯),3(辰),4(巳),5(午),6(未),7(申),8(酉),9(戌),10(亥),11(子),12(醜)
年幹支推算:
①年幹公式:年幹=年份個位數- 3 (適用於任何西元年,個位數小於3,借10)
②年支公式:年支=(年份+7)÷12餘數(整除餘0,即餘12=醜)
③年支簡化:
(西元年末二位數-1)-12*N=年支(適用於20世紀,即1900—1999年)
(西元年末二位數+3)-12*N=年支(適用於21世紀,即2000—2099年)
例:求2015年幹支?
解:2015年幹=5-3=2,2=乙,故2015年天幹為乙
2015年支=15+3-12=18-12=6,6=未,故2015年地支為未
綜上,2015年幹支為乙未
例:求公元189年幹支?
解:189年幹=9-3=6=己,189年支=(189+7)/12餘4=巳,189年幹支為己巳
月幹支推算:
①月幹公式:月幹=年幹x2+月支 (和超過10,直接取個位數)
②簡化公式:(和取個位)
亥月幹=年幹x2
子月幹=年幹x2+1=寅月幹
丑月幹=年幹x2+2=卯月幹
例:已知2015年為乙未年,求2015年申月天幹?
解:2015年乙未年,天幹為乙,乙=2,申=7
申月幹=乙x2+申=2*2+7=11,個位=1,1=甲,故申月天幹為甲
例:求2012年壬辰年,亥月天幹?
解:亥月幹=壬x2+亥=9*2+10=18+10=28,個位=8,8=辛,故2012年壬辰年亥月天幹為辛
(註:亥月天幹公式,可直接簡化為:亥月幹=年幹x2)
例:求戊子年,子月天幹?
解:子月幹=戊x2+子=5*2+11=21,個位=1=甲,故戊子年子月天幹為甲
日幹支推算:
幹支紀日,民間往往採取元旦幹支推算法,進而推定陽曆某天幹支,由於閏年都是在申子辰年,366天,平年都是365天,天數固定,每月天數也都固定,因此只要知道元旦的幹支,就能推算出該年各天幹支,距離元旦多少天,減去60倍天數,就能推算出某日幹支。
時幹支推算:
注意:晨子=-1,夜子=11。因子時、丑時是每日的前兩個時辰,順序置前,地支序數也應置前,故將子醜置前:子=-1,醜=0,寅=1,卯=2…子=11。由於子時作為日期分界線,被一分為二,分為晨子和夜子兩個小時,晨子(0點-1點),子=-1。夜子(23點-24點),子=11。八字中,夜子時(23點-24點),仍屬於今天,仍用今天日幹。
①時支公式:時支=小時÷2-1(小時為偶數),時支=(小時+1)÷2-1(小時為奇數)
②時幹公式:時幹=日幹×2+時支 (晨子=-1,夜子=11)
例:求1:45,23:43,18:58,0:38時支?
解:時支:(1+1)/2-1=0=醜,(23+1)/2-1=11=子,18/2-1=8=酉,0/2-1=-1=子
(註:八字中,出生時間宜根據出生地所在時區,採用真太陽時。推算時柱幹支,分鐘可以忽略不計,只用整小時推算)
例:求乙卯日17:30的幹支?
解:時支=(17+1)/2-1=8=酉,時幹=乙*2+酉=2*2+8=12,個位=2,2=乙,故17:30幹支為乙酉
例:求戊午日0:50、10:50、22:05、23:49幹支?
解:0:50——時支=0/2-1=-1=子,時幹=戊*2+子=5*2-1=9=壬
10:50——時支=10/2-1=4=巳,時幹=戊*2+巳=10+4=14,4=丁
22:05——時支=22/2-1=10=亥,時幹=戊*2+亥=10+10=20,0=癸
23:49——時支=(23+1)/2-1=11=子,時幹=戊*2+子=5*2+11=21,個位=1=甲
(註:23:49未到24點,是夜子時,仍屬今天,用今天日幹戊)
例:求甲子日0:20和23:40幹支?
解:0:20——時支=0/2-1=-1=子(晨子),時幹=甲*2+子=1*2-1=1=甲
23:40——時支=(23+1)/2-1=11=子(夜子),時幹=甲*2+子=1*2+11=13,個位=3=丙
推算公元前年幹,公元前年支
①公元前年幹公式:公元前年幹=8-公元前年個位數 (個位為9,8-9=-1,加10,-1+10=9=壬)
②公元前年支公式:公元前a年支=12*N-a+8
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5年幹支?
解:前22年幹=8-2=6=己,前22年支=12*2-22+8=10=亥,前22年為己亥年
前155年幹=8-5=3=丙,前155年支=12*13-155+8=1+8=9=戌,前155年為丙戌年
除法:
公曆紀年在時間維的標度是均勻的,而幹支紀年在時間維上是不均勻的。
天幹地支紀年與公曆的近似換算,已知公曆年份,求對應幹支
公元後的年份數減3,除以10的餘數是天幹,除以12得到的餘數(保留到小數點後三位)再除以0.083得到的是地支。
公元前的年份的計算方法:先用大於所求年份的60的倍數減去所求年份(的絕對值),然後再減去2;除以10的餘數是天幹, 除以12得到的餘數(保留到小數點後三位)再除以0.083得到的是地支。
把天幹數和地支數合併起來,即為所求的幹支年份。此方法的根據是公元4年為甲子年(沒有公元0年)。
計算例1:公元184年黃巾起義,計算其幹支。
解:(184-3)/10=18.1,餘數為1,故天幹為甲(1為甲,2為乙…癸為0);
(184-3)/12=15.083,0.083/0.083=1,故地支為子(1為子,2為醜…10為酉,11為戌,0為亥)。
因此,公元184年為甲子年,所以黃巾起義時在官府門前都貼有「甲子」字條,口號為「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計算例2:計算公元2042年的幹支。
解: (2042-3)/10=203.9,餘數為9,故天幹為壬;
(2042-3)/12=169.916,0.916/0.083=11,故地支為戌。
因此,公元2042年為壬戌年。
計算例3: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計算其幹支。
解:60*10-551-2=47,47/10=4.7,餘數為7,故天幹為庚;
47/12=3.916,0.916/0.083=11,故地支為戌。
因此公元前551年是庚戌年。
推算年份
由於天幹地支每60年一循環,所以不能直接根據幹支計算對應的年份數值。但是可以根據幹支計算出對應於60年中的第幾年,從而進一步推算。
設x為天幹對應的次序,甲-癸依次為1-10;y為地支對應的次序,子-亥依次為1-12.那麼對應次序z的計算公式為:
z = 6x - 5y,
如果為負,可再加60。
其計算根據是同餘方程:z≡x (mod 10),z≡y (mod 12),x≡y (mod 2),解得z≡36x+25y (mod 60),進一步化簡即得。
中國近代史中許多歷史事件均以天幹地支紀年為基礎進行命名如:辛酉政變就在1861,甲午戰爭就在1894年,戊戌變法就在1898年,辛丑條約就在1901年,辛亥革命就在1911年,壬子癸丑學制頒布在1912-1913年。
日幹支推算表
日幹支推算表,又名日柱推算表、一紙萬年曆。一張表,能推出表上幾百年的每一天的幹支,十分快捷,便攜袖珍,山東任紅巖原創,推薦給廣大命理師,從此日柱瞬間可知。
年數表(1950年—1999年)
年數表(2000年-2049年)
月數表(月數表萬年通用,最好背熟)
日柱公式:日幹支序數=年數+月數+日期(和大於60,則減60。1月、2月用上一年的年數)
計算結果即日幹支序數,若大於60,則減去60。1月和2月的年數要歸上一年,年數要用上一年的年數,可以將1月和2月看作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例如求2015年1月30日幹支,年數要看2014年,2014年數=7,不能用2015年數,月數不變。年數適用範圍:此年3月-下年2月。
命理師最好將月數表背熟,只要知道年數,往後366天每天日柱瞬間可知,一紙萬年曆在手,百年日柱盡可知。對於要求更高的盲派佔卜師,則建議將年數表和幹支表也背熟。
例:求1987年7月18日,1997年1月15日,2008年8月8日,2015年11月21日,2016年2月14日幹支?
解:查表得知
1987年7月18日=1987年數+7月數+18日=45+2+18=65-60=5=戊辰
1997年1月15日=1996年數+1月數+15日=33+6+15=54=丁巳 (1月、2月用上一年數)
2008年8月8日=2008年數+8月數+8日=36+33+8=77-60=17=庚辰
2015年11月21日=2015年數+11月數+21日=12+5+21=38=辛丑
2016年2月14日=2015年數+2月數+14日=12+37+14=63-60=3=丙寅 (1月、2月用上一年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