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 「鳩屎」二字,不僅是佛山人,整個粵港澳地區的人都應該無人不曉。或許未必人人都喜歡講,卻必定人人都聽過。
那麼,「鳩屎」是什麼意思?
首先,「鳩」——它是器官名詞,是粗口話,有貶義成分。
「鳩」字雖然是名詞,但在粵語中,它甚少作為它名詞的本義使用,反而以形容詞的姿態出現會多一些的,例如——
國語: 「你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尊容吧!」
粵語: 「你對住塊鏡睇下自己個鳩樣啦!」
「鳩」字更多的用武之地,是它作為語氣助詞的功能。例如對某種事物作出不太讚賞的評價——
國語: 「一般般吧!」
粵語: 「麻麻地啦!」
(使用語氣助詞)粵語: 「麻鳩嫲!」
如果形容某一件物件(或人)的賣相欠奉時——
國語:「難看!」
粵語:「肉酸!」或「骨痺!」
(使用語氣助詞)粵語:「肉鳩酸!」或「骨鳩痺!」
國語:「自以為是!」
粵語:「懶叻!」
(使用語氣助詞)粵語:「懶鳩叻!」
如果各位認為粵語的「鳩」字,一出口便是貶人或貶物,那就大錯特錯了。「鳩」字也有中性詞的用法,善良的人們也用這個字,平和的語氣也有出這個字。例如——
國語:「不要這樣了!」
粵語:「米鳩了!」
國語:「不要去!」
粵語:「米鳩去!」
國語:「小心著涼啊!」
粵語:「甄住凍(鳩)親啊!」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粵語的「鳩」字,有貶義的用法,也有中性的用法,褒義的用法有嗎?」
有的。
語氣助詞,不論褒貶。遇貶更貶,遇褒更褒。例如——
國語:「沒用!」
粵語:「毋用!」
(使用語氣助詞)粵語:「毋鳩用!」
國語:「好美!」
粵語:「好靚!」
(使用語氣助詞)粵語:「好鳩靚!」
有些時候,這個字在粵語中也有極致的用法,已經不是名詞、形容詞、語氣助詞所能歸類的了。
這又是怎麼的說法呢?
我們再回看上面的一個例——
國語:「一般般!」
粵語:「麻麻地!」
(使用語氣助詞)粵語:「麻鳩嫲!」
(使用語氣助詞+1)乾脆就叫:「把鳩!」
這裡的「把鳩」,已經不再是語氣助詞的用法了,它是粵語語系中的一個專有名詞,意思是堅定地否定。
「鳩屎」,它也是另一個專有名詞,意思與「驕傲」近似。同樣的意思,又派生出另一個粵語專有名詞——「鳩UP」。這裡的UP,可以是「宣之於口」的意思,也不妨按英文的意思理解作「積極向上」。
很好嘛。以該名詞的本義再加上積極向上,當然是驕傲和自豪了。呵呵!
明白了粵語的博大精深,就很容易理解以下這句話的一字多義了——
粵語:菲律賓的跳水運動員好鳩屎!
有意思的是,「好鳩屎」三字是什麼意思呢。
若以語氣助詞用,意思就是「很差勁」;
若以專有名詞用,意思就是「很驕傲」。
這兩層意思雖然相去甚遠,但不妨可以這樣理解——
前一層意思,是評價菲律賓運動員落水後的成績;
後一層意思,是形容菲律賓運動員落水前的表情。
最後,我想介紹我們石灣的一個「鳩UP佬」——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潘伯林。
潘伯林,南國陶都石灣人,1985年修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和廣州美術學院,也是陶瓷學會理事。
多年來,潘柏林藝師百家,自成一格。他大膽突破,開拓通俗題材,作品多以井市風情為特色,以反映平民百姓平常的普通生活,走出一條以民間風情為題材的新路向,打破了石灣一慣以仙、家、道、佛、為主的創作格調,從而成為近年來石灣陶藝的新派代表。他的作品深深影響著石灣新一代的創作路線,成為新一代參考、借鑑的資料,大大地擴寬了石灣新一代陶藝人的創作視野,注入了一股活力。如《回娘家》、《喜臨門》、《恩愛夫妻》、《童趣》,潘柏林的作品富有生活情趣,內涵幽默,人物塑造注重面部表情,往往採用誇張的手法,收到生動傳神的效果,如《託珠佛》、《笑傲江湖》等。
其作品曾獲多個獎項,先後共11次到英國、美國、香港及國內進行個展和師徒作品展,在1990年被邀請到英國聖瑪丁藝術學院、西蘇裡藝術與設計學院和南安普頓學院等多間學院講授陶藝課程。
潘柏林在2008年成立了廣東柏林陶塑藝術研究院,主要研究石灣陶塑藝術作品及陶釉,進一步發揚石灣陶瓷藝術。
受某廣告公司委託,我參與了這段短片的剪編工作。剛接觸這段採訪原稿時,只感覺潘大師在接受採訪時,處處鋒芒太露。後來看了他的作品、了解潘大師對陶藝的感情以及對藝術的追求、他的使命感以及他的遠大抱負。對眼前這位國際級的陶藝大師,使同是石灣人的我有一種深深的敬意油然而生。
毋錯!
這就是鳩屎!這就是潘大師的鳩屎!
事實上,又的確抵佢鳩屎!
以潘大師的藝術成就,再多一點的鳩屎也不算過分。
這不就是石灣人嘅驕傲嗎!
想獲得《粵魅》的第一手精彩內容,歡迎通過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粵魅》公眾號。